海棠书屋 > 豪门 > 红楼老太太 > 孝子?直男癌?

孝子?直男癌?(1 / 1)

贾珠听着这些看似责备,其实是关爱之言,顿时哭了。

“祖母,孙儿都听祖母!”

石梅盯着贾珠的眼睛说道:“我从你四岁开始培养你,习文练武,是为了你长成参天大树,将来守护祖宗的基业,庇护你的兄弟姐妹。

不是为了你长大拿自己的身体赌气,可记住了?”

贾珠颔首:“记住了,祖母!”

石梅又道:“你爹是书呆子,不会照顾孩子。

他如今迷恋上了自鸣钟,正在日夜研究。

你若是想要亲近父亲,可以去翠微草堂找他。

他与师祖爷爷山野子在后山有个研究作坊。

你读书累了,可以去哪里玩玩,相信你师祖爷爷会喜欢。”

贾珠跟山子野的接触,仅止于逢年过节磕头拜年。

私下里没有什么接触。

这就是皇后为何说政二爷是个二愣子的原因。

搁在别人,早就子子孙孙跟山子野打得火热,不是爷爷胜似爷爷了。

这些人脉,贾政这二愣子不会用,石梅只得推一把。

山子野年轻的时候三山五岳的跑。

他的阅历对于孩子们陶冶性情,也很有好处。

宝玉并未办满月宴。

不过,本家亲戚都送了礼物。

像是王家,后街的族人,再有毓秀。

贾赦与贾敏都从江南捎回来礼物。

多是杭州出产的各色软缎丝绸细棉布。

叶家姐弟也托付贾赦送了一份厚礼。

叶家姐弟果然在贾赦帮助下,就近卖了一座风水极佳的山丘。将她的祖父母父母的坟茔迁出,另外立了祠堂。

叶筠决定替祖父母父母守孝三年。

沭阳县令亲自上门赔罪。

然后,替叶筝介绍了一个举子为师。

当初叶家从西安带回来的仆从,逃的逃,请辞的请辞。

如今,请辞的想回来,叶筠没答应。

逃跑的,叶筠一律报了逃奴,画影图形。

无论能否捉到,总之与他们划清了界限。

索性石梅在叶筠离京之时,替她聘请了两位退宫的教养嬷嬷。

这两位教养嬷嬷在叶筠决定留在家乡守孝之后,出面替她卖了四房户下人。

专门挑选的中年男女夫妇,家里有儿有女。

这种人家当差,单纯又稳定。

叶筝虽是爵爷,毕竟是在守孝,关门闭户的过日子最好。

太多奢靡享受,会让人诟病。

贾赦担心姐弟们的安全,给介绍了两个退役的当地士兵做护卫。

歇息签订三年。

负责叶家姐弟守孝期间的安全。

这年六月,石梅忽然收到贾敏来信。

贾敏要把儿子青玉送回京都,托付给石梅。

石梅顿觉事出蹊跷。

贾赦也很快来了信件。

竟是林如海一家趁着休沐,到西湖游玩,孰料遭遇水鬼凿穿船仓,险些沉湖。

虽然随行的官兵及时救援。

但是,林母惊慌之下落水,呛了几口水。

虽性命无碍,回家就病了。

青玉遭遇巨变,差点落水,吓病了。

林如海与贾敏吓得半死。

这显然是一次警告。

或许今后会有更加激烈的手段对付他们。

贾敏决定听从母亲的建议,把青玉送进京都,暂避一时。

燕候贾赦觉得林如海一家人遭到袭击,不是个案,肯定是江南那一撮被触及了利益的贪官,或者那几个被追逼欠债的大户所为。

燕候贾赦决心追查到底。

贾敏回京,贾赦没空亲自护送。

而是派遣贾汶与贾燮带着六十名士兵护送陛下寿礼。

顺便护送贾敏母子进京。

六月二十,贾敏回京。

当日进驻荣府,

贾敏与母亲久别重逢,见面瞬间,就扑进石梅怀里,哭得山摇地动。

石梅忙着抚了青玉的昏睡穴,免得孩子被吓到。

贾敏痛哭有两个原因。

当时游船被凿穿,大船倾斜。

林如海正好陪着母亲在船舷观赏景致。

林母惊慌落水,林如海跟着跳水。

林如海不会水。

贾敏拉着青玉跑出来,发现林如海在水里挣扎。

长随斩断了桅杆丢下水,随即跳水去给林如海帮忙。

这时,画舫被凿穿的一边,已经沉入水里。

青玉当时吓得失声尖叫。

贾敏身边只剩下青玉的奶娘。

奶娘将船上一张茶桌拽了来,与贾敏母子抱着。

贾敏急切之中,双手紧紧的抓住桌子腿,将青玉护在桌面上。

官兵若营救不及时,船只全部淹没时,可以凭借桌面的浮漂,将青玉浮起。

那一刻,林如海就在不远处。

他与长随一起护着林母,都没问过贾敏怕不怕,青玉怕不怕。

那一刻,贾敏搂着儿子,那么孤单。她绝望极了。

之后,贾赦闻讯赶来,救起了林家。

贾赦要去追查水匪,无暇护送贾敏回家。

林母与青玉祖孙同时病重。

如海却只是日夜守着母亲,竟然都不问一问青玉的情况。

贾敏一个人守着青玉,还要操心婆婆的病情,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心里既害怕又绝望。

她甚至想过,若是青玉不能活命,她也不活了。

直到贾赦追击水匪无果,随后赶到扬州。

贾敏这才有了主心骨。

青玉路上的两日一直发热,时睡时醒,时常梦中惊醒尖叫。

回家后,也足足病了七日,方才好转。

林如海除了请大夫之外,几乎对儿子不闻不问。

对当时的漠视行为,根本提都不提。

贾敏十分寒心。

她甚至怀疑当时的林如海,是不是根本就忘记了,他有妻有子。

贾敏很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母亲的建议,留在京都。

如今骑虎难下,也只有把青玉托付给母亲。

因为林母尚未痊愈。

林如海的意思,让把青玉送回京都之后,马上就回江南。

可是,贾敏哪里安心让一个才四岁的孩子独自留在京都?

石梅听出来贾敏对林如海有怨怼,却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

石梅不知道该怎么说。

现代文明社会,男女平等,还有不会做丈夫的人。

何况是古代,大男子大行其道的时候。

石梅觉得贾敏的状态,不适合马上跟林如海母子见面。

不然的活,一家人之间肯定要起龌龊。

石梅暗地思忖,是否亲自写信,跟林如海商议一下。

青玉太小,又病着,咋然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地方。

肯定不适应,不利于身心健康。

好在陛下的寿诞在月底,贾敏总要等到七月才出京。

石梅决定再想一想。

然后,进京三日的青玉再次生病,上吐下泻。

石梅忙着请太医,请脉之后,却说是青玉水土不服。

石梅讶异:“这小子,竟然对出生地水土不服?”

王太医道:“这是因为小少爷吃的第一口饭菜是南方水土。”

然后,水土不服还没有良方。

青玉几乎日日吃药。

但是,就是不能痊愈,好几天,歹几天。

石梅心里有了主意了。

却是按下不表。

晃眼间,到了月底,陛下万寿。

荣宁二府乃至贾敏都有份出席宴会。

熟料,宴会的当日,燕候八百里加急进京。

谋害林家人的匪徒,竟然活跃在京杭一带的盐帮。

准确说,是混进盐帮的白莲教残余分子。

而这些白莲教的残余分子,之所以府对林家下手,却是收了二十万银子的买命钱。

那一日,之所以没有杀人,只是凿穿船底,乃是白莲教的执行人员了解贾敏的身份。

知道这林夫人的兄长手握重兵,害怕被报复追杀。

故而临阵胆怯,只是凿穿,并未按照之前的计划杀人。

而这个买凶之人,却是杭州织造府的侄少爷,孙大福。

燕候八百里加急,就是参奏杭州织造孙庆文,勾结邪教白莲教,谋害朝廷官员。

嘉和帝雷霆震怒,谋害朝廷命官,形同谋逆。

嘉和帝当即下旨,捉拿家孙满门上下,以及杭州织造府的涉案官员,着即押解进京,交由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堂会审。

杭州织造,是江南体仁院总裁甄应嘉所举荐。

嘉和帝下令,让甄应嘉自辩。

同时,嘉和帝命杭州将军,全面排查京杭运河的盐帮漕帮,打击盘踞在太湖的水匪渔霸。

整个江南血雨腥风。

因为水匪出现在杭州,浙江巡抚便有了不是。

浙江巡抚就地免职,燕国公接替浙江巡抚,负责肃清浙江境内的白莲教余孽。

而燕国公原本兼任江南道盐运使,就由林如海就地提拔。

江南官场便有流言,说林如海用儿子母亲的性命,换取官升一品,成了从三品。

不亏!

荣府很快得到如海升迁的消息。

七月初,护送寿礼的亲卫返回江南。贾敏便给林如海写信。

因为青玉水土不服,她决定暂时留在京都,等青玉适应京都生活之后,再南下。

林如海半月后回信,让贾敏好好照顾青玉,江南眼下不太平,索性等年后再说。

其余再没多余之言。

石梅终于理解,黛玉为何在荣府被王氏怠慢。

林如海整个一个甩手干部。

或者,林如海从小父亲亡故,她母亲对他保护的太过。

林如海对于人情世故有所欠缺。

一如当初的王秀芝,处理起来也是拖泥带水。

最后逼不得已,方才痛下决断。

本来以为这一桩婚事来之不易,会好好珍惜。

可是,他却顾此失彼。

或许,林如海觉得,青玉有大夫照顾,有贾敏照顾,有他无他无所谓。

他也不是大夫。

但是,却没想想,贾敏只是一个妇人,她需要丈夫支撑。

丈夫的关心,虽不能让孩子痊愈,却能给妻子温暖,给妻子信心。

石梅想不通,当初贾敏产子,林如海表现出的关切焦虑不是作假。

石梅看得出来,他很喜欢贾敏,也喜欢儿子。

或者,他不是不喜欢妻子儿子,只是妻子儿子的份量,不如母亲重要罢了。

林如海不是不优秀,不是不聪明。

他只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被亲情左右。

而他心里,亲情分了三六九等。

他不是绝情,恰恰是太过理性。

妻子儿子靠后而已。

他不明白,其实亲情可以不分轻重,可以齐头并进。

他探视儿子一回,林母的病情不会更加严重。

他一直守着,林母的病情也不会因此减轻。

明明可以兼顾,却偏偏闹得分庭抗敌。

他作为一个丈夫,对婆媳之间的粘合调节作用太弱了。

按照这个时代的礼仪,林如海是至诚至孝。

石梅至此,真是不知道如何劝慰贾敏。

也无法指责林如海。

或者,林如海根本不觉得自己错了。

站在孝道的立场,林如海却是没有错。

可是,贾敏身为妻子,儿子是她的命。

丈夫不关心,她心里不舒服也是应该。

这事儿只能让贾敏慢慢参悟,强行要求她理解,在丈夫心里,母亲比儿子重要。

石梅怕贾敏无法接受,会崩溃。

林如海忽视儿子性命的事情,若是不能自己想通,主动跟贾敏解释沟通,

甚至赔情。

这件事情,始终都会成为他们中间的一根刺。

或者是,是贾敏心中的一根刺。

石梅可以帮着女儿做任何事,这件事情,却帮不上。

好在贾敏不用马上面对。

但愿时间能够冲淡一切。

石梅在青玉反复水土不服之后,劝慰贾敏,青玉在肚子里,曾经吸纳灵力,是不是可以让青玉提前修炼?

只是,青玉虚岁四岁,似乎太小了。

石梅贾敏都不敢冒险。

然后,石梅开始大量翻阅有关医书,同时陪着贾敏走遍了京都大大小小的大医馆。

然后,有一个客居京都多年的老大夫告诉贾敏母女,他当初上京也是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什么药都不顶用。

最后几乎不想吃东西。

正好他当时借住的老板娘做豆腐谋生。因可怜他,天天送他豆浆豆腐脑。

他为了活命,刚开始强制自己喝,边喝边吐。

慢慢的喝着喝着,有一天,他忽然发现,豆腐是那么的香甜。

他连着喝了三碗还不够。

然后,老板娘盯着他。

他以为老板娘是要钱。

老板娘却说:“我只是奇怪,你今天没吐……“

老大夫说:“少爷的症状比老朽当初轻微多了,说明少爷的体质好。

不用吃药,自家回去用本地的黄豆磨豆腐吃吧。三五天保管见效。”

石梅给老大夫一锭银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请先生笑纳。

他日我外孙好了,还有重谢!”

青玉坚持吃了三日。

清晨豆浆,中午晚上吃豆腐脑。

石梅又怕石膏吃多了多孩子不好,让青玉吃了三天菜豆腐。

然后,停止三天,再吃了三天。

半月后停止看效果。

青玉跟老先生不同,他是时好时歹。

然后,半个月过去,青玉吃啥啥香。

石梅觉得吧,吃豆腐也没坏处,以后就给青玉养成习惯,每日清晨一杯豆浆。

因怕青玉觉得豆浆有豆味不喜欢。

石梅用红豆绿豆一起磨豆浆,也给府里的孩子们都添上。

然后,荣府孩子们的早餐的水牌子就改了,牛奶豆浆,隔日一换。

如今荣府的先生姓又姓杜了。

正是杜宗元的族侄。

落榜的举子。

因为盘缠的关系,不想返乡。

荣府正好缺先生,算是一双两好。

李先生中了进士。

说来也是缘分,他竟然放了沭阳正堂县令。

这倒好了。

临行,贾珠贾琏贾琮去送行,顺便吧自己表妹叶筠的地址给了李县令。

托付先生照顾一下自己的表妹。

这杜先生三年后科举,正好贾珠也要参加童生试。

贾蓉今年六岁了,正是启蒙读书。

拜了孔子的排位,再拜了杜先生,算是荣府私塾的正式学生。

然而,贾蓉聪明且聪明,却十分贪玩。

但是,这小子对武功练习十分上心。且他跟贾琏一样,对于武功招式的领悟,比贾琮这个小叔叔还要强一些。

石梅总结一下,贾琏贾蓉比较擅长竞技。

行动比脑子敏捷。

贾珠与贾琮擅长思维。

思维比行动敏锐。

但是,贾珠贾琏,贾琮贾蓉都是聪明的孩子,没有一个是笨蛋。

只是,贾琏与贾蓉更喜欢练习武功。

贾敬有时候就长吁短叹。

贾珍是既不爱学文,也不喜欢练武。

贾蓉似乎才是宁府的继承人。

杨氏怕贾敬反复,担心的了不得。

石梅便劝他:“焉知行伍出身的余姑娘,不会生出更加优秀的将军胚子?”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皇宫照样大办宴席。

荣府婆媳再次列席。

这一次杨氏与张氏都可参加。

石梅便以年老体弱告假,获得皇后的允准。

去年就是因为淑妃欺负石梅。

石梅不理睬。

淑妃才调转枪口对准燕国公老夫人。

结果,害的皇后罚俸,至今皇帝还没谅解皇后。

说实话谅解不谅解并无什么区别。

皇后早在十几年前就红颜未老恩先断。

区别就是在后宫有无颜面。

皇后正因为谅解石梅,这才慷慨的应了。

正好贾敏三年未回京,石梅也想跟女儿一起共同赏月拜月。

贾敏对林如海不满意,跪拜月神娘娘的时候,默默祈祷的却是。祝婆婆母亲身体安康。

夫君仕途顺遂。

我儿青玉百病消除。

今年的赏月宴摆在莲花池畔的假山上。

让吹箫的娘子坐在对岸吹箫。

萧声婉转缠绵,让人倍思亲人。

美好的月色之下,贾珠贾琏几个诗兴大发。兄弟们乘着月夜,采莲,吟诗。

青玉见了,闹着坐船。

贾敏原本不准,却又想,青玉不能一辈子不坐船。总要试着克服。

遂亲自带着青玉上船游湖。

青玉在岸上还好,上船之后,小船不比大船,顿时一个晃悠。

青玉眼见湖水荡漾,顿生恐惧。

尖叫一声,牙关紧咬,浑身颤抖。

贾敏迅速带着青玉下船。

青玉却是牙齿咯咯的咬得直响。

石梅顿时懊恼,她再没想到,青玉竟然落下了心病。

青玉再次受惊发热,好在孩子的体质好。

石梅用温水替他退热,大夫开了压惊的汤药,吃了一碗。

翌日天明,竟然好了。

可是,石梅与贾敏都心情沉重。

历来这心病最难医治。

石梅再次走访了不少大夫,然后得出结论,怕水必须克服水,怕船必须克服船。

否则,就是一辈子的心病,无药可治。

具体来说,只能自己靠自己。

石梅与贾敏后来几次试着让青玉在浴池里玩水。

他也惊恐不安。

以至于,青玉沐浴,那水位根本不能淹没他的腹部,不然他就会惊慌。

三番五次的试验之后,贾敏对于青玉短期内克服恐水,失去信心。

贾敏再次给林如海写信,告诉他青玉的病症。

并告诉他大夫的说辞:心病难治。

贾敏说,她必须陪伴儿子走出心理阴影。

不然她一辈子不能安心。

贾敏想说死了也不安心。

然后,撕掉了再写,换成一辈子不安心。

石梅却在想,这个孩子这么麻烦,是不是因为自己蝴蝶的原因?

他原本不存在,自己改变了林家轨迹。

他成了逆天的存在。

故而被天道所不容,才要遭受这些折磨?

石梅又想,或者这些考验就是青玉能否活下去的关键所在。

闯过去了,就海阔天空?

石梅跟贾敏商议之后,决定提前教导青玉修炼。

因为青玉有修炼的天赋。

一旦青玉修炼成功,体质改变,神魂增强。

那时候,应该能够试着克服恐水之症。

林如海在接到贾敏的信件之后,顿时愣住了。

那一日青玉并未落水。

他以为孩子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是娇气,受了惊吓。

不想,青玉竟然落下了心里暗疾?

林如海顿时无所适从。

之前,林母身体不大好,整日咳嗽,身体疲倦,病恹恹的提不起精神。

他一心都是母亲这一辈子不容易,只想陪伴母亲渡过难关。

然后,这时才知道,儿子病得很严重。

并非他以为的些许惊吓。

青玉身体一向强健,贾敏一直抱着呢。

小孩子忘性大,三五日忘记了,就好了。

林母病情稳定了。

林如海想要多了解一下儿子的情况。

然后,他忽然发现,贾敏的信件平铺直叙。

再没有从前絮絮叨叨的关爱,吃饭穿衣喝水,都要叮嘱一大篇儿。

如今,一张信纸,只有青玉病症的记载,再有预备如何治疗。

其余再无一句多话。

从前那种关心不舍之情,荡然无存。

林如海这一发现,马上把从前自己出去办差贾敏写的信翻出来,与最近贾敏写的家书相互对照。

从前是纸短情长,每次都写三五张。

如今是纸长话少。

一张信纸写不满。

一张薛涛笺,上面名字开头,中一两句交代青玉的病情,后面落款。

中间大片的露白。

林如海急急忙忙的翻找,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林如海发现,从游湖那日开始,贾敏就似乎退出了他的生活范畴。

林如海这时候才想起,他似乎自从母亲落水,就住在母亲这里。

从此再没回过正房,也没再关心过儿子。

贾敏似乎说过,青玉受惊有些发热。

当时林如海只觉得贾敏好啰嗦。

母亲照顾孩子多轻松的事情,为何事事烦扰他?

不知他母亲遭了罪,呛了水,身体不舒服?

他的事情太多了,公务要办,母亲生病,如今又来个妻子试探絮叨。

简直烦不胜烦。

谁知道,贾敏不是试探,青玉实实在在生病了。

且很严重,没有任何先成功痊愈的病案。

目前来时,除了克服恐惧,几乎无药可医。

林如海终于有了一点警觉:敏儿是不是生气了?

石梅若是知道林如海的心理,真是要翘起大拇指,表示佩服:后知后觉的典范。

太聪明了!

然后,林如海这一次的回信就长了,满篇絮叨,从询问青玉的病情开始。

然后,检讨自己,说自己之前轻忽,以为青玉身体强健,小孩子忘性大,不妨事,没想到这般严重。

又询问贾敏的身体如何,有没有水土不服?

又说自己如何思念妻子儿子。

又骂自己混蛋,只顾着担心母亲,没想到妻子儿子也需要自己关心。

之后,就是大量描述江南的庭院景致。敏儿,后院的公孙树,长得郁郁葱葱。

敏儿,你栽种的石榴树,桃李梅,都是硕果累累,石榴的脸庞都红了。

个个都比成人的拳头还大。

后院小池塘里的莲蓬,都成熟了,一个个有小碗口大。

你们母子不在,我不爱吃青莲,预备剥了莲蓬晒莲米,等你们回来熬粥吃。

贾敏如今再看林如海的信件,已经戴了滤镜,接到信件,马上对青玉说:“你祖母痊愈了。”

不然,林如海没有空闲关心他们母子们。

青玉对他爹没有不满,追问道:“我爹爹没有说什么时候来看我们?”

贾敏摇头:“爹爹有公事呢。

等爹爹公务忙完,肯定会来看我们青玉。

青玉是爹爹的宝贝疙瘩!”

青玉就笑这点头:“嗯嗯,祖母也是这么说的呢。

母亲,青玉能给爹爹写信吗?

我想爹爹,也想祖母了,我想回家了。”

贾敏眼睛一酸,却笑着哄儿子:“母亲也想。

可是,咱们青玉身体不舒服啊,必须留在京都,因为大月朝最好的大夫在京都,咱们留在京都,等治好了病,咱们再回去,好不好?“

青玉想着自己回京后上吐下泻一个多月,中秋夜又病了。

虽然他当时不知情,后来却看见母亲哭了。

青玉很聪明,点头道:“母亲别担心,青玉好好吃饭,好好吃药。”

贾敏摸摸青玉的额头:“青玉真乖。

不过,这回我们找到一个方子,不需要吃药,只需要安静的坐着吐纳就可以了,青玉愿意学吗?”

青玉颔首:“只要能够治好病症,青玉愿意。”

四岁的孩子学习吐纳,真心是很难为孩子。

但是,贾敏觉得母亲说得对,孩子没有正常的童年会很痛苦。

并且这种痛苦将会跟随孩子一生。

石梅到红楼的时候,贾敏十五岁。

石梅如今有些后悔,当初应该教导贾敏学习凫水。

不然,贾敏母子受到的伤害不会那么大。

贾敏今年已经二十三岁。

石梅觉得有必要把这一课补起来。

不然,贾敏将来无法帮助青玉克服恐水的心病。

这日青玉睡熟之后,石梅虽跟贾敏谈论起学习凫水的事情:“当初我以为此事无关紧要,如今却是不得不学了。

因为这个世上,只有你能够帮助青玉,青玉只相信你。

你若是能够在水里来去自如,就能够给予青玉克服恐水的勇气。

敏儿以为呢?”

贾敏闻言,即刻坚定的点头:“我学,无论多么困难,我都要学会。”

贾敏学习凫水却不能去野外。

这个世界,女子外出凫水,伤风败俗。

若是在昌平有温泉池子就最好了。

可惜,最大的汤泉都被皇家占了。

勋贵人家有一个汤泉眼儿就不错了。想要游泳的池子,那是做梦。

石梅预备在山腰别墅建造六米宽,八米长的室内泳池。

浅水区一米二的深度,深水区一米五。

专门为了妇女儿童游泳,水位不能淹没到胸脯以上。

只是这个泳池冬天不能用,夏日才能使用。

贾敏坚持要自己出资。

石梅说道:“这个不光是你们母子使用,我这个老婆子也想赶赶新潮流。

且这泳池在这里,你们也搬不走。

你们用几年,总要去江南,池子就属于荣国府。

我让你出钱,你嫂子不好意思收,其实不需要许多银子。

关键就是池子底部要用金砖,这个比较费银子。

你二哥在工部,这些东西也可以平价,拢共一千银子也足够了。

你嫂子也不差这几个钱。”

张氏知道了果然嗔怪贾敏:“若是在后山修建游泳池,还叫四妹妹拿银子。

我怕以后脊梁骨被人戳断了。

且这池子你侄子侄女,甚至侄孙女都要受益,怎么好叫妹妹你出银子?

妹妹这是骂人呢?”

然后,图纸交给贾政。

贾政以为是冬日使用的泳池:“山上没有汤泉,只能人工加热。

这个工程有些麻烦,暖阁虽然温暖,但是不防水。”

石梅笑说:“这个谁不知道呢,

谁也没想冬日游泳,冷嗖嗖的有什么意思,夏日消暑足够了。”

贾政满口应了:“您擎等好吧,明年夏日您一准能够内室玩水。”

不过三日,贾政便交给石梅一份可行性报告。

然而,建筑资金不是石梅预算的一千两,变成五千两。

因为泳池的屋顶采用半透明玻璃瓦,方便室内的池水受到日照。

属室内游泳。

石梅;……

她勾画的图纸,外面围墙,里面是游廊,四周采用四合院的格局。

只不修修建那种大型建筑,而是修建几个简单的茶室,更衣室。

泳池就是露天的,可直接接受日照升温。

如同四合院中间的庭院部分。

石梅问:“这是你的意思吗?”

贾政道:“是我师傅。

师傅说,既然是女子泳池,首先要保证隐秘性,半山腰的泳池,若是山顶有人用了望眼镜,就一览无余。

故而,屋顶必须封闭,为了接受日照,采用玻璃瓦。”

这个时代玻璃可是稀罕东西。

一般人修建房屋,一间屋子一块亮瓦。

两块亮瓦就是奢侈了。

一间屋子亮瓦,那就得好几千两银子。

贾宝玉那个凤凰蛋那样宝贝琉璃盏,就知道这个时代的琉璃瓦多么贵重了。

石梅当然愿意。

可是,这般奢侈好嘛?

荣府还欠债呢。

虽然只剩下五万了。

但是,人家嘉和帝年年赏赐。

你却自己享受,只怕嘉和帝知道了心里不舒服。

石梅道:”虽然你师父这个建议很好,很高雅,但是……“

贾政忙道:“您是不是担心户部有欠债,怕人说闲话?”

石梅颔首:“翠微山是咱们的私人领地,一般不会有闲杂人等光顾,还是按照我的图纸修建,大不了高度增加三五尺,也足够了。”

今日是没有旱灾蝗灾,他日未必没有。

皇家的庭院还没有半透明的汤泉池子。

荣府就敢私造琉璃屋子?

岂不是把把柄送到御史嘴里?

尤其贾赦在江南,贾政也手握赚钱的自鸣钟作坊。

如今自鸣钟还不大现眼,一旦弗朗机人,或意大利的传教士进宫。

自鸣钟就会成为陛下感兴趣的科学技术。

贾政的位置就会成为香饽饽。

多少人眼红呢?

这个事情还没发生,石梅不能提前预知,更不能说明。

但是,石梅是当事人,她不同意,山子野也只能作罢。

石梅为了照顾山子野的心情,说道:“其实,整间屋子都用琉璃瓦,虽然采光好,隐秘性强。

但是,室内也会成为闷罐子,热死人了。

我修建泳池是为了纳凉消暑,如此漂亮倒是漂亮,适得其反了。

可以这样,小茶室可以盖成琉璃屋,正面夸角两个茶室,左右一边一个,仅止于此!”

四个茶室顶多三十个平米的琉璃瓦。荣府还可以消费得起。

泳池最后按照石梅的方案动工。

工部的建筑班子,周边的建筑一个月就竣工了。

最主要是泳池,采用造船防漏的技术。

先用金砖铺地,铺墙壁。

然后,用麻纤维剁碎塞入缝隙’作筋‘。

再用桐油石灰混合制成腻子抹在金砖的缝隙。

抹平晒干,再放水。

前后三次,最终成功堵漏。

家里修建泳池,贾政的建筑生涯增加一笔经验。

贾政的翠微笔记上头,又添加一笔。

某年某月某日,成功防水,具体防水步骤与所需物品……

然后,贾珠贾琏贾琮三人都参加了泳池的修炼,全程监督。

以后,这几个小家伙将来为官一任,主持修建个水库,水渠,不在话下。

十月初十,石梅带着贾敏张氏在贾政陪同下去查看游泳馆。

想起当初贾珠贾琏贾琮三个跟进跟出的帮忙查漏堵漏。

石梅说了自己的想法。

贾敏听了就噗嗤一笑:“看来家里为了我这个姑姑花钱还是值得呢。”

张氏听得舒坦,抿嘴微笑,与有荣焉。

三个孩子中有两个是她亲生子。

贾政:母亲,您是不是想的太远了?

却是不敢反驳。

石梅很满意,不过,费用也超支了,花费了三千两银子。

搁在别人家,足够买一栋三进的宅子了。

可是看看这里的材料就闭嘴了,为了防水防腐,柱子都是用的鸡翅木。

茶室里的桌椅板凳,躺椅,一色都是黄花梨木。

院墙四周,还移栽了凤尾竹。

冬天看着也是绿意盎然,可想夏日的清凉。

四周种植凤尾竹也是石梅的主意,不栽种高大的乔木,是预防万一有人混进来,攀援窥探。

工部的建筑班子只是修炼房屋,像是茶室最后盖瓦,就是荣府自家的心腹奴才了。

故而,荣府有琉璃茶室的事情,眼下来说只有荣府自家知道。

冬月的时候,林如海忽然派人上京都送礼,却是一箱子的灵石。

林如海再次跟乌冬的玉石商人接上了头。

他心里还是记得贾敏几次三番寻找玉石商的事情。

这倒是歪打正着了。

贾敏遂给林如海写信,交代林如海最好能够跟这位商人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具体如何使用灵石贾敏没说,只是含糊其辞的说,玉石对于青玉病情有好处。

如此,如海猜测,青玉受了惊吓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需要玉石压惊驱邪。

这一次,林如海信誓旦旦的表示,今年春节争取回京。

林如海说,会在运河结冰之前,把母亲送回京都。

贾敏顿时有些紧张兮兮。

她找到石梅:“我婆婆要上京都了,怎么办啊,母亲?”

石梅能怎么说呢?

也不能劝说贾敏和离。

关键是和离了,再找一个夫君,未必就比林如海好。

再者,石梅知道,贾敏这个丫头对林如海有感情。

她拍拍贾敏:“这有什么好怕,你婆婆上京,说明她病情痊愈了。

你也不是没跟你婆婆相处过,只要没有女婿在中间厚此薄彼,你们相处的还可以,是不是?

再者,我也说句良心话,女婿虽有毛病。

但是,在他母亲没有危险的时候,他还是可以公平的对待你们。

女婿是他母亲亲生。

男人眼里,历来都是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衫。

母亲就更不用说,那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

你若是较真,除了自己不舒坦,受伤害,什么好处也没有。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给他选择的机会。”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