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珠听着这些看似责备,其实是关爱之言,顿时哭了。
“祖母,孙儿都听祖母!”
石梅盯着贾珠的眼睛说道:“我从你四岁开始培养你,习文练武,是为了你长成参天大树,将来守护祖宗的基业,庇护你的兄弟姐妹。
不是为了你长大拿自己的身体赌气,可记住了?”
贾珠颔首:“记住了,祖母!”
石梅又道:“你爹是书呆子,不会照顾孩子。
他如今迷恋上了自鸣钟,正在日夜研究。
你若是想要亲近父亲,可以去翠微草堂找他。
他与师祖爷爷山野子在后山有个研究作坊。
你读书累了,可以去哪里玩玩,相信你师祖爷爷会喜欢。”
贾珠跟山子野的接触,仅止于逢年过节磕头拜年。
私下里没有什么接触。
这就是皇后为何说政二爷是个二愣子的原因。
搁在别人,早就子子孙孙跟山子野打得火热,不是爷爷胜似爷爷了。
这些人脉,贾政这二愣子不会用,石梅只得推一把。
山子野年轻的时候三山五岳的跑。
他的阅历对于孩子们陶冶性情,也很有好处。
宝玉并未办满月宴。
不过,本家亲戚都送了礼物。
像是王家,后街的族人,再有毓秀。
贾赦与贾敏都从江南捎回来礼物。
多是杭州出产的各色软缎丝绸细棉布。
叶家姐弟也托付贾赦送了一份厚礼。
叶家姐弟果然在贾赦帮助下,就近卖了一座风水极佳的山丘。将她的祖父母父母的坟茔迁出,另外立了祠堂。
叶筠决定替祖父母父母守孝三年。
沭阳县令亲自上门赔罪。
然后,替叶筝介绍了一个举子为师。
当初叶家从西安带回来的仆从,逃的逃,请辞的请辞。
如今,请辞的想回来,叶筠没答应。
逃跑的,叶筠一律报了逃奴,画影图形。
无论能否捉到,总之与他们划清了界限。
索性石梅在叶筠离京之时,替她聘请了两位退宫的教养嬷嬷。
这两位教养嬷嬷在叶筠决定留在家乡守孝之后,出面替她卖了四房户下人。
专门挑选的中年男女夫妇,家里有儿有女。
这种人家当差,单纯又稳定。
叶筝虽是爵爷,毕竟是在守孝,关门闭户的过日子最好。
太多奢靡享受,会让人诟病。
贾赦担心姐弟们的安全,给介绍了两个退役的当地士兵做护卫。
歇息签订三年。
负责叶家姐弟守孝期间的安全。
这年六月,石梅忽然收到贾敏来信。
贾敏要把儿子青玉送回京都,托付给石梅。
石梅顿觉事出蹊跷。
贾赦也很快来了信件。
竟是林如海一家趁着休沐,到西湖游玩,孰料遭遇水鬼凿穿船仓,险些沉湖。
虽然随行的官兵及时救援。
但是,林母惊慌之下落水,呛了几口水。
虽性命无碍,回家就病了。
青玉遭遇巨变,差点落水,吓病了。
林如海与贾敏吓得半死。
这显然是一次警告。
或许今后会有更加激烈的手段对付他们。
贾敏决定听从母亲的建议,把青玉送进京都,暂避一时。
燕候贾赦觉得林如海一家人遭到袭击,不是个案,肯定是江南那一撮被触及了利益的贪官,或者那几个被追逼欠债的大户所为。
燕候贾赦决心追查到底。
贾敏回京,贾赦没空亲自护送。
而是派遣贾汶与贾燮带着六十名士兵护送陛下寿礼。
顺便护送贾敏母子进京。
六月二十,贾敏回京。
当日进驻荣府,
贾敏与母亲久别重逢,见面瞬间,就扑进石梅怀里,哭得山摇地动。
石梅忙着抚了青玉的昏睡穴,免得孩子被吓到。
贾敏痛哭有两个原因。
当时游船被凿穿,大船倾斜。
林如海正好陪着母亲在船舷观赏景致。
林母惊慌落水,林如海跟着跳水。
林如海不会水。
贾敏拉着青玉跑出来,发现林如海在水里挣扎。
长随斩断了桅杆丢下水,随即跳水去给林如海帮忙。
这时,画舫被凿穿的一边,已经沉入水里。
青玉当时吓得失声尖叫。
贾敏身边只剩下青玉的奶娘。
奶娘将船上一张茶桌拽了来,与贾敏母子抱着。
贾敏急切之中,双手紧紧的抓住桌子腿,将青玉护在桌面上。
官兵若营救不及时,船只全部淹没时,可以凭借桌面的浮漂,将青玉浮起。
那一刻,林如海就在不远处。
他与长随一起护着林母,都没问过贾敏怕不怕,青玉怕不怕。
那一刻,贾敏搂着儿子,那么孤单。她绝望极了。
之后,贾赦闻讯赶来,救起了林家。
贾赦要去追查水匪,无暇护送贾敏回家。
林母与青玉祖孙同时病重。
如海却只是日夜守着母亲,竟然都不问一问青玉的情况。
贾敏一个人守着青玉,还要操心婆婆的病情,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心里既害怕又绝望。
她甚至想过,若是青玉不能活命,她也不活了。
直到贾赦追击水匪无果,随后赶到扬州。
贾敏这才有了主心骨。
青玉路上的两日一直发热,时睡时醒,时常梦中惊醒尖叫。
回家后,也足足病了七日,方才好转。
林如海除了请大夫之外,几乎对儿子不闻不问。
对当时的漠视行为,根本提都不提。
贾敏十分寒心。
她甚至怀疑当时的林如海,是不是根本就忘记了,他有妻有子。
贾敏很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母亲的建议,留在京都。
如今骑虎难下,也只有把青玉托付给母亲。
因为林母尚未痊愈。
林如海的意思,让把青玉送回京都之后,马上就回江南。
可是,贾敏哪里安心让一个才四岁的孩子独自留在京都?
石梅听出来贾敏对林如海有怨怼,却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
石梅不知道该怎么说。
现代文明社会,男女平等,还有不会做丈夫的人。
何况是古代,大男子大行其道的时候。
石梅觉得贾敏的状态,不适合马上跟林如海母子见面。
不然的活,一家人之间肯定要起龌龊。
石梅暗地思忖,是否亲自写信,跟林如海商议一下。
青玉太小,又病着,咋然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地方。
肯定不适应,不利于身心健康。
好在陛下的寿诞在月底,贾敏总要等到七月才出京。
石梅决定再想一想。
然后,进京三日的青玉再次生病,上吐下泻。
石梅忙着请太医,请脉之后,却说是青玉水土不服。
石梅讶异:“这小子,竟然对出生地水土不服?”
王太医道:“这是因为小少爷吃的第一口饭菜是南方水土。”
然后,水土不服还没有良方。
青玉几乎日日吃药。
但是,就是不能痊愈,好几天,歹几天。
石梅心里有了主意了。
却是按下不表。
晃眼间,到了月底,陛下万寿。
荣宁二府乃至贾敏都有份出席宴会。
熟料,宴会的当日,燕候八百里加急进京。
谋害林家人的匪徒,竟然活跃在京杭一带的盐帮。
准确说,是混进盐帮的白莲教残余分子。
而这些白莲教的残余分子,之所以府对林家下手,却是收了二十万银子的买命钱。
那一日,之所以没有杀人,只是凿穿船底,乃是白莲教的执行人员了解贾敏的身份。
知道这林夫人的兄长手握重兵,害怕被报复追杀。
故而临阵胆怯,只是凿穿,并未按照之前的计划杀人。
而这个买凶之人,却是杭州织造府的侄少爷,孙大福。
燕候八百里加急,就是参奏杭州织造孙庆文,勾结邪教白莲教,谋害朝廷官员。
嘉和帝雷霆震怒,谋害朝廷命官,形同谋逆。
嘉和帝当即下旨,捉拿家孙满门上下,以及杭州织造府的涉案官员,着即押解进京,交由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堂会审。
杭州织造,是江南体仁院总裁甄应嘉所举荐。
嘉和帝下令,让甄应嘉自辩。
同时,嘉和帝命杭州将军,全面排查京杭运河的盐帮漕帮,打击盘踞在太湖的水匪渔霸。
整个江南血雨腥风。
因为水匪出现在杭州,浙江巡抚便有了不是。
浙江巡抚就地免职,燕国公接替浙江巡抚,负责肃清浙江境内的白莲教余孽。
而燕国公原本兼任江南道盐运使,就由林如海就地提拔。
江南官场便有流言,说林如海用儿子母亲的性命,换取官升一品,成了从三品。
不亏!
荣府很快得到如海升迁的消息。
七月初,护送寿礼的亲卫返回江南。贾敏便给林如海写信。
因为青玉水土不服,她决定暂时留在京都,等青玉适应京都生活之后,再南下。
林如海半月后回信,让贾敏好好照顾青玉,江南眼下不太平,索性等年后再说。
其余再没多余之言。
石梅终于理解,黛玉为何在荣府被王氏怠慢。
林如海整个一个甩手干部。
或者,林如海从小父亲亡故,她母亲对他保护的太过。
林如海对于人情世故有所欠缺。
一如当初的王秀芝,处理起来也是拖泥带水。
最后逼不得已,方才痛下决断。
本来以为这一桩婚事来之不易,会好好珍惜。
可是,他却顾此失彼。
或许,林如海觉得,青玉有大夫照顾,有贾敏照顾,有他无他无所谓。
他也不是大夫。
但是,却没想想,贾敏只是一个妇人,她需要丈夫支撑。
丈夫的关心,虽不能让孩子痊愈,却能给妻子温暖,给妻子信心。
石梅想不通,当初贾敏产子,林如海表现出的关切焦虑不是作假。
石梅看得出来,他很喜欢贾敏,也喜欢儿子。
或者,他不是不喜欢妻子儿子,只是妻子儿子的份量,不如母亲重要罢了。
林如海不是不优秀,不是不聪明。
他只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被亲情左右。
而他心里,亲情分了三六九等。
他不是绝情,恰恰是太过理性。
妻子儿子靠后而已。
他不明白,其实亲情可以不分轻重,可以齐头并进。
他探视儿子一回,林母的病情不会更加严重。
他一直守着,林母的病情也不会因此减轻。
明明可以兼顾,却偏偏闹得分庭抗敌。
他作为一个丈夫,对婆媳之间的粘合调节作用太弱了。
按照这个时代的礼仪,林如海是至诚至孝。
石梅至此,真是不知道如何劝慰贾敏。
也无法指责林如海。
或者,林如海根本不觉得自己错了。
站在孝道的立场,林如海却是没有错。
可是,贾敏身为妻子,儿子是她的命。
丈夫不关心,她心里不舒服也是应该。
这事儿只能让贾敏慢慢参悟,强行要求她理解,在丈夫心里,母亲比儿子重要。
石梅怕贾敏无法接受,会崩溃。
林如海忽视儿子性命的事情,若是不能自己想通,主动跟贾敏解释沟通,
甚至赔情。
这件事情,始终都会成为他们中间的一根刺。
或者是,是贾敏心中的一根刺。
石梅可以帮着女儿做任何事,这件事情,却帮不上。
好在贾敏不用马上面对。
但愿时间能够冲淡一切。
石梅在青玉反复水土不服之后,劝慰贾敏,青玉在肚子里,曾经吸纳灵力,是不是可以让青玉提前修炼?
只是,青玉虚岁四岁,似乎太小了。
石梅贾敏都不敢冒险。
然后,石梅开始大量翻阅有关医书,同时陪着贾敏走遍了京都大大小小的大医馆。
然后,有一个客居京都多年的老大夫告诉贾敏母女,他当初上京也是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什么药都不顶用。
最后几乎不想吃东西。
正好他当时借住的老板娘做豆腐谋生。因可怜他,天天送他豆浆豆腐脑。
他为了活命,刚开始强制自己喝,边喝边吐。
慢慢的喝着喝着,有一天,他忽然发现,豆腐是那么的香甜。
他连着喝了三碗还不够。
然后,老板娘盯着他。
他以为老板娘是要钱。
老板娘却说:“我只是奇怪,你今天没吐……“
老大夫说:“少爷的症状比老朽当初轻微多了,说明少爷的体质好。
不用吃药,自家回去用本地的黄豆磨豆腐吃吧。三五天保管见效。”
石梅给老大夫一锭银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请先生笑纳。
他日我外孙好了,还有重谢!”
青玉坚持吃了三日。
清晨豆浆,中午晚上吃豆腐脑。
石梅又怕石膏吃多了多孩子不好,让青玉吃了三天菜豆腐。
然后,停止三天,再吃了三天。
半月后停止看效果。
青玉跟老先生不同,他是时好时歹。
然后,半个月过去,青玉吃啥啥香。
石梅觉得吧,吃豆腐也没坏处,以后就给青玉养成习惯,每日清晨一杯豆浆。
因怕青玉觉得豆浆有豆味不喜欢。
石梅用红豆绿豆一起磨豆浆,也给府里的孩子们都添上。
然后,荣府孩子们的早餐的水牌子就改了,牛奶豆浆,隔日一换。
如今荣府的先生姓又姓杜了。
正是杜宗元的族侄。
落榜的举子。
因为盘缠的关系,不想返乡。
荣府正好缺先生,算是一双两好。
李先生中了进士。
说来也是缘分,他竟然放了沭阳正堂县令。
这倒好了。
临行,贾珠贾琏贾琮去送行,顺便吧自己表妹叶筠的地址给了李县令。
托付先生照顾一下自己的表妹。
这杜先生三年后科举,正好贾珠也要参加童生试。
贾蓉今年六岁了,正是启蒙读书。
拜了孔子的排位,再拜了杜先生,算是荣府私塾的正式学生。
然而,贾蓉聪明且聪明,却十分贪玩。
但是,这小子对武功练习十分上心。且他跟贾琏一样,对于武功招式的领悟,比贾琮这个小叔叔还要强一些。
石梅总结一下,贾琏贾蓉比较擅长竞技。
行动比脑子敏捷。
贾珠与贾琮擅长思维。
思维比行动敏锐。
但是,贾珠贾琏,贾琮贾蓉都是聪明的孩子,没有一个是笨蛋。
只是,贾琏与贾蓉更喜欢练习武功。
贾敬有时候就长吁短叹。
贾珍是既不爱学文,也不喜欢练武。
贾蓉似乎才是宁府的继承人。
杨氏怕贾敬反复,担心的了不得。
石梅便劝他:“焉知行伍出身的余姑娘,不会生出更加优秀的将军胚子?”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皇宫照样大办宴席。
荣府婆媳再次列席。
这一次杨氏与张氏都可参加。
石梅便以年老体弱告假,获得皇后的允准。
去年就是因为淑妃欺负石梅。
石梅不理睬。
淑妃才调转枪口对准燕国公老夫人。
结果,害的皇后罚俸,至今皇帝还没谅解皇后。
说实话谅解不谅解并无什么区别。
皇后早在十几年前就红颜未老恩先断。
区别就是在后宫有无颜面。
皇后正因为谅解石梅,这才慷慨的应了。
正好贾敏三年未回京,石梅也想跟女儿一起共同赏月拜月。
贾敏对林如海不满意,跪拜月神娘娘的时候,默默祈祷的却是。祝婆婆母亲身体安康。
夫君仕途顺遂。
我儿青玉百病消除。
今年的赏月宴摆在莲花池畔的假山上。
让吹箫的娘子坐在对岸吹箫。
萧声婉转缠绵,让人倍思亲人。
美好的月色之下,贾珠贾琏几个诗兴大发。兄弟们乘着月夜,采莲,吟诗。
青玉见了,闹着坐船。
贾敏原本不准,却又想,青玉不能一辈子不坐船。总要试着克服。
遂亲自带着青玉上船游湖。
青玉在岸上还好,上船之后,小船不比大船,顿时一个晃悠。
青玉眼见湖水荡漾,顿生恐惧。
尖叫一声,牙关紧咬,浑身颤抖。
贾敏迅速带着青玉下船。
青玉却是牙齿咯咯的咬得直响。
石梅顿时懊恼,她再没想到,青玉竟然落下了心病。
青玉再次受惊发热,好在孩子的体质好。
石梅用温水替他退热,大夫开了压惊的汤药,吃了一碗。
翌日天明,竟然好了。
可是,石梅与贾敏都心情沉重。
历来这心病最难医治。
石梅再次走访了不少大夫,然后得出结论,怕水必须克服水,怕船必须克服船。
否则,就是一辈子的心病,无药可治。
具体来说,只能自己靠自己。
石梅与贾敏后来几次试着让青玉在浴池里玩水。
他也惊恐不安。
以至于,青玉沐浴,那水位根本不能淹没他的腹部,不然他就会惊慌。
三番五次的试验之后,贾敏对于青玉短期内克服恐水,失去信心。
贾敏再次给林如海写信,告诉他青玉的病症。
并告诉他大夫的说辞:心病难治。
贾敏说,她必须陪伴儿子走出心理阴影。
不然她一辈子不能安心。
贾敏想说死了也不安心。
然后,撕掉了再写,换成一辈子不安心。
石梅却在想,这个孩子这么麻烦,是不是因为自己蝴蝶的原因?
他原本不存在,自己改变了林家轨迹。
他成了逆天的存在。
故而被天道所不容,才要遭受这些折磨?
石梅又想,或者这些考验就是青玉能否活下去的关键所在。
闯过去了,就海阔天空?
石梅跟贾敏商议之后,决定提前教导青玉修炼。
因为青玉有修炼的天赋。
一旦青玉修炼成功,体质改变,神魂增强。
那时候,应该能够试着克服恐水之症。
林如海在接到贾敏的信件之后,顿时愣住了。
那一日青玉并未落水。
他以为孩子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是娇气,受了惊吓。
不想,青玉竟然落下了心里暗疾?
林如海顿时无所适从。
之前,林母身体不大好,整日咳嗽,身体疲倦,病恹恹的提不起精神。
他一心都是母亲这一辈子不容易,只想陪伴母亲渡过难关。
然后,这时才知道,儿子病得很严重。
并非他以为的些许惊吓。
青玉身体一向强健,贾敏一直抱着呢。
小孩子忘性大,三五日忘记了,就好了。
林母病情稳定了。
林如海想要多了解一下儿子的情况。
然后,他忽然发现,贾敏的信件平铺直叙。
再没有从前絮絮叨叨的关爱,吃饭穿衣喝水,都要叮嘱一大篇儿。
如今,一张信纸,只有青玉病症的记载,再有预备如何治疗。
其余再无一句多话。
从前那种关心不舍之情,荡然无存。
林如海这一发现,马上把从前自己出去办差贾敏写的信翻出来,与最近贾敏写的家书相互对照。
从前是纸短情长,每次都写三五张。
如今是纸长话少。
一张信纸写不满。
一张薛涛笺,上面名字开头,中一两句交代青玉的病情,后面落款。
中间大片的露白。
林如海急急忙忙的翻找,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林如海发现,从游湖那日开始,贾敏就似乎退出了他的生活范畴。
林如海这时候才想起,他似乎自从母亲落水,就住在母亲这里。
从此再没回过正房,也没再关心过儿子。
贾敏似乎说过,青玉受惊有些发热。
当时林如海只觉得贾敏好啰嗦。
母亲照顾孩子多轻松的事情,为何事事烦扰他?
不知他母亲遭了罪,呛了水,身体不舒服?
他的事情太多了,公务要办,母亲生病,如今又来个妻子试探絮叨。
简直烦不胜烦。
谁知道,贾敏不是试探,青玉实实在在生病了。
且很严重,没有任何先成功痊愈的病案。
目前来时,除了克服恐惧,几乎无药可医。
林如海终于有了一点警觉:敏儿是不是生气了?
石梅若是知道林如海的心理,真是要翘起大拇指,表示佩服:后知后觉的典范。
太聪明了!
然后,林如海这一次的回信就长了,满篇絮叨,从询问青玉的病情开始。
然后,检讨自己,说自己之前轻忽,以为青玉身体强健,小孩子忘性大,不妨事,没想到这般严重。
又询问贾敏的身体如何,有没有水土不服?
又说自己如何思念妻子儿子。
又骂自己混蛋,只顾着担心母亲,没想到妻子儿子也需要自己关心。
之后,就是大量描述江南的庭院景致。敏儿,后院的公孙树,长得郁郁葱葱。
敏儿,你栽种的石榴树,桃李梅,都是硕果累累,石榴的脸庞都红了。
个个都比成人的拳头还大。
后院小池塘里的莲蓬,都成熟了,一个个有小碗口大。
你们母子不在,我不爱吃青莲,预备剥了莲蓬晒莲米,等你们回来熬粥吃。
贾敏如今再看林如海的信件,已经戴了滤镜,接到信件,马上对青玉说:“你祖母痊愈了。”
不然,林如海没有空闲关心他们母子们。
青玉对他爹没有不满,追问道:“我爹爹没有说什么时候来看我们?”
贾敏摇头:“爹爹有公事呢。
等爹爹公务忙完,肯定会来看我们青玉。
青玉是爹爹的宝贝疙瘩!”
青玉就笑这点头:“嗯嗯,祖母也是这么说的呢。
母亲,青玉能给爹爹写信吗?
我想爹爹,也想祖母了,我想回家了。”
贾敏眼睛一酸,却笑着哄儿子:“母亲也想。
可是,咱们青玉身体不舒服啊,必须留在京都,因为大月朝最好的大夫在京都,咱们留在京都,等治好了病,咱们再回去,好不好?“
青玉想着自己回京后上吐下泻一个多月,中秋夜又病了。
虽然他当时不知情,后来却看见母亲哭了。
青玉很聪明,点头道:“母亲别担心,青玉好好吃饭,好好吃药。”
贾敏摸摸青玉的额头:“青玉真乖。
不过,这回我们找到一个方子,不需要吃药,只需要安静的坐着吐纳就可以了,青玉愿意学吗?”
青玉颔首:“只要能够治好病症,青玉愿意。”
四岁的孩子学习吐纳,真心是很难为孩子。
但是,贾敏觉得母亲说得对,孩子没有正常的童年会很痛苦。
并且这种痛苦将会跟随孩子一生。
石梅到红楼的时候,贾敏十五岁。
石梅如今有些后悔,当初应该教导贾敏学习凫水。
不然,贾敏母子受到的伤害不会那么大。
贾敏今年已经二十三岁。
石梅觉得有必要把这一课补起来。
不然,贾敏将来无法帮助青玉克服恐水的心病。
这日青玉睡熟之后,石梅虽跟贾敏谈论起学习凫水的事情:“当初我以为此事无关紧要,如今却是不得不学了。
因为这个世上,只有你能够帮助青玉,青玉只相信你。
你若是能够在水里来去自如,就能够给予青玉克服恐水的勇气。
敏儿以为呢?”
贾敏闻言,即刻坚定的点头:“我学,无论多么困难,我都要学会。”
贾敏学习凫水却不能去野外。
这个世界,女子外出凫水,伤风败俗。
若是在昌平有温泉池子就最好了。
可惜,最大的汤泉都被皇家占了。
勋贵人家有一个汤泉眼儿就不错了。想要游泳的池子,那是做梦。
石梅预备在山腰别墅建造六米宽,八米长的室内泳池。
浅水区一米二的深度,深水区一米五。
专门为了妇女儿童游泳,水位不能淹没到胸脯以上。
只是这个泳池冬天不能用,夏日才能使用。
贾敏坚持要自己出资。
石梅说道:“这个不光是你们母子使用,我这个老婆子也想赶赶新潮流。
且这泳池在这里,你们也搬不走。
你们用几年,总要去江南,池子就属于荣国府。
我让你出钱,你嫂子不好意思收,其实不需要许多银子。
关键就是池子底部要用金砖,这个比较费银子。
你二哥在工部,这些东西也可以平价,拢共一千银子也足够了。
你嫂子也不差这几个钱。”
张氏知道了果然嗔怪贾敏:“若是在后山修建游泳池,还叫四妹妹拿银子。
我怕以后脊梁骨被人戳断了。
且这池子你侄子侄女,甚至侄孙女都要受益,怎么好叫妹妹你出银子?
妹妹这是骂人呢?”
然后,图纸交给贾政。
贾政以为是冬日使用的泳池:“山上没有汤泉,只能人工加热。
这个工程有些麻烦,暖阁虽然温暖,但是不防水。”
石梅笑说:“这个谁不知道呢,
谁也没想冬日游泳,冷嗖嗖的有什么意思,夏日消暑足够了。”
贾政满口应了:“您擎等好吧,明年夏日您一准能够内室玩水。”
不过三日,贾政便交给石梅一份可行性报告。
然而,建筑资金不是石梅预算的一千两,变成五千两。
因为泳池的屋顶采用半透明玻璃瓦,方便室内的池水受到日照。
属室内游泳。
石梅;……
她勾画的图纸,外面围墙,里面是游廊,四周采用四合院的格局。
只不修修建那种大型建筑,而是修建几个简单的茶室,更衣室。
泳池就是露天的,可直接接受日照升温。
如同四合院中间的庭院部分。
石梅问:“这是你的意思吗?”
贾政道:“是我师傅。
师傅说,既然是女子泳池,首先要保证隐秘性,半山腰的泳池,若是山顶有人用了望眼镜,就一览无余。
故而,屋顶必须封闭,为了接受日照,采用玻璃瓦。”
这个时代玻璃可是稀罕东西。
一般人修建房屋,一间屋子一块亮瓦。
两块亮瓦就是奢侈了。
一间屋子亮瓦,那就得好几千两银子。
贾宝玉那个凤凰蛋那样宝贝琉璃盏,就知道这个时代的琉璃瓦多么贵重了。
石梅当然愿意。
可是,这般奢侈好嘛?
荣府还欠债呢。
虽然只剩下五万了。
但是,人家嘉和帝年年赏赐。
你却自己享受,只怕嘉和帝知道了心里不舒服。
石梅道:”虽然你师父这个建议很好,很高雅,但是……“
贾政忙道:“您是不是担心户部有欠债,怕人说闲话?”
石梅颔首:“翠微山是咱们的私人领地,一般不会有闲杂人等光顾,还是按照我的图纸修建,大不了高度增加三五尺,也足够了。”
今日是没有旱灾蝗灾,他日未必没有。
皇家的庭院还没有半透明的汤泉池子。
荣府就敢私造琉璃屋子?
岂不是把把柄送到御史嘴里?
尤其贾赦在江南,贾政也手握赚钱的自鸣钟作坊。
如今自鸣钟还不大现眼,一旦弗朗机人,或意大利的传教士进宫。
自鸣钟就会成为陛下感兴趣的科学技术。
贾政的位置就会成为香饽饽。
多少人眼红呢?
这个事情还没发生,石梅不能提前预知,更不能说明。
但是,石梅是当事人,她不同意,山子野也只能作罢。
石梅为了照顾山子野的心情,说道:“其实,整间屋子都用琉璃瓦,虽然采光好,隐秘性强。
但是,室内也会成为闷罐子,热死人了。
我修建泳池是为了纳凉消暑,如此漂亮倒是漂亮,适得其反了。
可以这样,小茶室可以盖成琉璃屋,正面夸角两个茶室,左右一边一个,仅止于此!”
四个茶室顶多三十个平米的琉璃瓦。荣府还可以消费得起。
泳池最后按照石梅的方案动工。
工部的建筑班子,周边的建筑一个月就竣工了。
最主要是泳池,采用造船防漏的技术。
先用金砖铺地,铺墙壁。
然后,用麻纤维剁碎塞入缝隙’作筋‘。
再用桐油石灰混合制成腻子抹在金砖的缝隙。
抹平晒干,再放水。
前后三次,最终成功堵漏。
家里修建泳池,贾政的建筑生涯增加一笔经验。
贾政的翠微笔记上头,又添加一笔。
某年某月某日,成功防水,具体防水步骤与所需物品……
然后,贾珠贾琏贾琮三人都参加了泳池的修炼,全程监督。
以后,这几个小家伙将来为官一任,主持修建个水库,水渠,不在话下。
十月初十,石梅带着贾敏张氏在贾政陪同下去查看游泳馆。
想起当初贾珠贾琏贾琮三个跟进跟出的帮忙查漏堵漏。
石梅说了自己的想法。
贾敏听了就噗嗤一笑:“看来家里为了我这个姑姑花钱还是值得呢。”
张氏听得舒坦,抿嘴微笑,与有荣焉。
三个孩子中有两个是她亲生子。
贾政:母亲,您是不是想的太远了?
却是不敢反驳。
石梅很满意,不过,费用也超支了,花费了三千两银子。
搁在别人家,足够买一栋三进的宅子了。
可是看看这里的材料就闭嘴了,为了防水防腐,柱子都是用的鸡翅木。
茶室里的桌椅板凳,躺椅,一色都是黄花梨木。
院墙四周,还移栽了凤尾竹。
冬天看着也是绿意盎然,可想夏日的清凉。
四周种植凤尾竹也是石梅的主意,不栽种高大的乔木,是预防万一有人混进来,攀援窥探。
工部的建筑班子只是修炼房屋,像是茶室最后盖瓦,就是荣府自家的心腹奴才了。
故而,荣府有琉璃茶室的事情,眼下来说只有荣府自家知道。
冬月的时候,林如海忽然派人上京都送礼,却是一箱子的灵石。
林如海再次跟乌冬的玉石商人接上了头。
他心里还是记得贾敏几次三番寻找玉石商的事情。
这倒是歪打正着了。
贾敏遂给林如海写信,交代林如海最好能够跟这位商人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具体如何使用灵石贾敏没说,只是含糊其辞的说,玉石对于青玉病情有好处。
如此,如海猜测,青玉受了惊吓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需要玉石压惊驱邪。
这一次,林如海信誓旦旦的表示,今年春节争取回京。
林如海说,会在运河结冰之前,把母亲送回京都。
贾敏顿时有些紧张兮兮。
她找到石梅:“我婆婆要上京都了,怎么办啊,母亲?”
石梅能怎么说呢?
也不能劝说贾敏和离。
关键是和离了,再找一个夫君,未必就比林如海好。
再者,石梅知道,贾敏这个丫头对林如海有感情。
她拍拍贾敏:“这有什么好怕,你婆婆上京,说明她病情痊愈了。
你也不是没跟你婆婆相处过,只要没有女婿在中间厚此薄彼,你们相处的还可以,是不是?
再者,我也说句良心话,女婿虽有毛病。
但是,在他母亲没有危险的时候,他还是可以公平的对待你们。
女婿是他母亲亲生。
男人眼里,历来都是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衫。
母亲就更不用说,那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
你若是较真,除了自己不舒坦,受伤害,什么好处也没有。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给他选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