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豪门 > 红楼老太太 > 林妹妹父母的婚姻遭遇七年之痒

林妹妹父母的婚姻遭遇七年之痒(1 / 1)

石梅虽然不想忍任何人。

但是,贾敏喜欢林如海,林如海也是个不错的人。

那么,贾敏没准备和离的情况下,也只有忍下。

林母这个人除了对林家子嗣特别在意。

对儿子有一份特别的依恋,控制欲**强烈之外,并不是大奸大恶之人。

贾敏只要坚持留在京都,陪伴儿子治疗,不跟林母对上即可。

惹不起可以躲。

这个时代仁孝至上,媳妇跟婆婆抗拒,几乎没有赢面。

不然也不会有三十年媳妇熬成婆之说!

贾敏明白。

不让林如海做选择,有两种办法。

第一,她跟青玉留在京都。

第二,林母与贾敏母子一起留在京都。

若是再次遇见杭州事件,贾敏觉得自己会崩溃。

“我明白,我再不会想什么比翼齐飞。我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

曾经以为离不开林如海。

当初的一年,她坚持下来了。

如今三月过去,她也坚持住了。

这个世界,没有谁离开谁就不能活。

石梅道:“若是你不好开口,我跟女婿商量,你婆婆哪里也好说。

青玉怕水,江南处处是水,她看重孙子,必定答应。”

贾敏摇头:“别叫母亲带过,这是林家的事情,是我这个母亲的事情。

我会跟夫君好好沟通。”

石梅闻言面上无波,心里却叹了口气。

贾敏对林如海的称呼变了。

从前林大哥不离口,如今成了夫君。

石梅知道,贾敏跟林如海回不到当初了。

但愿他们能够相敬如宾吧。

然后,十一月都过了,林母并未上京。

腊八的时候,贾敏收到林如海的信件,言称林母身体不适,恐怕无法适应京都寒冷的天气,决定暂时不上京。

贾敏倒是松了口气。

她可以跟婆婆少接触些时日。

她现在想起林家母子就会紧张。

石梅心里忽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林母只怕不愿意儿子进京向媳妇低头。

可是,她的孙子怎么办呢?

腊月二十,燕候贾赦高头大马,齐齐回京。

允诺回京的林如海一如石梅的猜测,并未进京。

林家的大管家林忠,押送了一个车队的礼物进京。

林如海写了一份信给贾敏,解释了不上京都的缘由。

林母忽然梦见林父,他说很孤单。

故而,林如海奉母回乡祭祖去了。

这是一顶天大的帽子。

贾敏母子再不敢委屈!

贾敏很是难受。

既然林如海不能回京,那么,当初预备亲自上门拜访送礼的安排就得改变。

之前,贾敏已经按照惯例,给林家的姻亲贾府,张家、王家、史家送了年礼。

如今剩下的就是如海的恩师杜尚书。

如海在翰林院的上官傅大学士。

督察院的左都御史,尚未送礼。

贾敏按照林如海的安排,亲自写了拜帖,让林忠亲自给这三家都送了一车江南的土仪。

但是,贾敏母子并未回林家的宅子,而是带着青玉继续住在荣府的葳蕤轩。

偌大的林府,只有母子二人。

屋大人少,他们撑不起人气。

青玉本来就是受了惊吓,架不住二次惊吓。

在青玉修炼成功之前,贾敏不敢再冒险。

林府只有老家人林忠在家守岁

除夕这晚的子时。

荣府这边贾赦带着贾珠贾琏贾琮几个,还有一队护院斥候,护送贾敏母子,去林家门前放了一车的炮仗。

然后,母子们随车返回荣府。

林忠泪水涟涟。

他不知道老夫人为何变卦回老家,也不知道少夫人与少爷为何不回家撑门面。

石梅原本要与林如海好好谈一谈,如今不成了。

只得写了一封信,让林忠带给林如海。

石梅其实没有写什么自己的话。

而是把王太医、安太医,还有荣府请教过的京都地面上的十几个大夫,对于青玉病症的辩症书,直接放进了信封之中。

这是解释贾敏母子为何没有回家过年,而是留在荣府。

然后,石梅说服贾敏写了一封信,把自己决定让青玉学习吐纳功夫,再有家里修建了游泳池的事情告知。

这一切都是为了替青玉治疗恐水之症。

贾敏说道,何时青玉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她何时带着儿子南下团聚。

然后,青玉也写了信件,告诉父亲祖母,他会好好吃饭,好好吃药,好好修炼,争取早日恢复健康,南下探望祖母父亲。

石梅还让中秋节夜里替青玉看病的回春堂李大夫,亲自向林忠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当李大夫说到青玉当时牙关紧咬,浑身颤栗,神志不清的时候。

林忠哭了。

石梅最后避开贾敏,找了林忠说话:“不是我偏向自己的女儿,婆婆生病,媳妇理当伺候。

但是,青玉小小的孩儿,敏儿实在不忍心……

他再小,也是一条命啊!

您说是不是?”

林忠吓得浑身直哆嗦:“老太太少爷,还有我们,再没想到,青玉少爷的病症如此严重……”

石梅摆手:“姑爷本来相信我,想把孩子托付给我。

论理,我是责无旁贷。

可是,青玉这孩子的特殊情况,我很忧心,怕他离开父母无法承受……

青玉最相信的人只有父母。

如今父亲不能守在身边,只剩下母亲。

这些话,本来应该等女婿进京,让太医当面跟他言讲。

可惜……

所以,这才请您过府一叙。

您是林府的老人,多年来护着林家母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我也就有话直说了,不见外。

我也知道,当初这段婚姻,是我们公爷强求。

他是爱才惜才,看上了姑爷。

林夫人因此心里不舒坦……

只是,我以为儿子生了,事情已经过去了,否极泰来了……

谁想,闹得如今的局面……

请老管家回江南之后,实话实说吧。”

林忠双手只摆:“不是的,老夫人原本答应进京的,只是,只是,后来,老夫人忽然噩梦……”

石梅颔首:“能够理解,母子相依为命十几年。

我们敏儿在家娇惯,有些小儿脾气,或许有不不对的地方,请林管家代为告罪,陪个情吧。”

石梅说着一福身:“有劳您了!”

林忠诚惶诚恐:“老夫人言重了!”

他心里明白,老主母这会得不偿失!

正月初三,林忠提前离开京都。

离京前,前来向主母告别。

贾敏带着青玉接待了林忠,让青玉当面向祖母父亲代好。

自己也问安代好。

与林忠谈笑自若。

然后,林忠离开了荣府。

贾敏撑不住了,露出些疲惫,心里难受,还要故作端方,言笑盈盈,真是很累。

燕候在江南打击白莲教,整肃盐帮漕帮,据说很见成效。

而今,盐帮漕帮之众,几乎都有商家或者本地的农户联保。

确保没有什么外来非法留居人口。

同时,今年的盐税足足增加五百万。

嘉和帝龙心大悦,燕候又升官了。

燕候这个浙江巡抚兼任兵部侍郎。

从二品变成了正二品。

燕候手里还捏着个按察使。

这完全可以闽浙总督叫板了。

燕候可不是科举出身。

石梅闻听消息,想起了雍正朝的李卫。

戏说中的李卫,秀才也不是的李卫做到了巡抚职位。

全靠雍正皇帝的宠信。

如此看来,嘉和帝是要将江南这个钱袋子,紧紧抓在自己手里了。

贾赦这一年没升没降。

然而,荣府的欠债全部结清。

然后,荣府的府库有了存银十万两。

张氏脸上笑成一朵花。

无债一声轻啊。

石梅也很高兴。

她之前的理想是,不让债务压在孙子头上。

如今算是提前达成心愿。

然后,贾政出门吃酒,带回来一个消息。

“咱们金陵这回出了能人了。

原翰林院学士李守忠,调任国子监任祭酒。

据说他跟咱们祖母有点转折亲,算是祖母的远房侄孙。

今儿在傅大学士见了,跟儿子一见如故,说是会递牌子请安。”

石梅期初没在意。

蓦的,石梅一惊:“李守忠?哪个李守忠?之前怎么没听你们说过?”

贾政面上一红,他不爱跟人攀交情。

“之前母亲您也没问呢。

这个李守忠似乎是敬大哥的同年,不过他是庶吉士,留在翰林院做编撰。

这个李守忠在清贵中很有名气。

人家庭院种花种草,他家的庭院种的是白菜萝卜豌豆花……”

石梅听着这话熟悉:“这不是把宅子卖给毓秀那位?”

贾政就笑:“种菜买菜几乎年年在翰林学士家里上演。

翰林院是清水衙门,家里若是没有家底,夫人们不种菜,真是会饿肚子,更别说吃肉了。”

石梅纳闷:“翰林院没有俸禄的吗?”

贾政道:“俸禄当然有。

不过,一年只有五十两银子。

清水衙门也没有碳敬冰敬,往往一大家子盯着俸禄过日子,本身就紧巴巴。

且这京都,人情也是必须的开支。

同僚有事,你不走人情,谁还理你?

可是走了人情,肚子就吃不饱了。

前儿听傅大学士说,有翰林家的孩子馋极了,在人家酒馆里做活计。

为的就是吃客人剩下的酒菜,遇到个不讲理的客人,挨了好一顿打。

说是宁愿倒掉喂狗,也不给穷鬼吃……“

石梅摆手:“哎哟,新年大节,你说这些做什么,真是的……”

贾政好委屈,不是您问的吗?

却不敢犟嘴。

石梅心里却知道了,明日李家进府请安,该如何打发。

直接给孩子打发尺头金锞子吧。

笔墨纸砚就算了。

正月初六。

李守忠携妻子生门拜见。

国子监祭酒上门,可是蓬荜生辉。

贾母自然热情接待,首次见到了李守忠的夫人,以及他那个据说礼仪端方的大姑娘李纨。

然后,石梅发现这个李纨太端方了。低着头,眼睛盯着一个地方,都不爱转动。

不过,石梅打发礼物的时候,她抬头道谢,眉眼生的很不错。

笑起来也很好看。

但是,她似乎很习低头肃脸。

这个李守忠带着女儿上门拜见,作为老祖宗,石梅应该夸赞一番,然后询问人家岁数,读过什么书之类。

石梅按照个礼数问了。

李纨说日常读女四书,烈女传。

石梅无法把这个姑娘,跟那个敢跟凤姐诙谐嚼舌的李纨对等起来。

凤丫头眼下已经是风风火火,敢追着贾琏打上翠微山。

不过,这一辈子不知道如何了。

王府竟然也请了先生,教导王仁与王熙凤读书识字。

不过,王仁王熙凤常年在海疆,消息传回金陵,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石梅不知道为什么一晃神想起王熙凤,忙着继续关心:“今年几岁了?可……”

然后,石梅忽然觉得刚见面询问婆家不大好。

“可喜欢京都?”

李纨说道:“回禀老太太,小女今年十四了,小女喜欢京都的肃穆大气,不愧是天子首善之地。”

石梅一笑:“莫不是今年要进宫选秀?”

李夫人道:“的确如此,虽然报了免选,过程还要走一走。“

然后,石梅让元春带着雅娟,还有两岁的迎春惜春出来见客。

石梅很敏锐,她发现李夫人悄悄盯了她几眼。

石梅觉得莫名其妙,难道李家的规矩跟别家不同,自己让元春出来见客做错了?

贾母把古代大家闺秀的准则想了一遍,很显然,她没有丝毫差错。

李家在荣府吃了午膳之后才告辞。

李家带来拜年之物是江南的土仪与玩器。

石梅回去礼物则是京华的特产,烤鸡烤鸭烤鹅水晶蹄髈,收拾了四个大食盒,再添上干果,给李家送去了。

然后,石梅就问陪客的张氏:“嗯,那个李夫人似乎欲言又止,你看出来没有?”

张氏就抿嘴笑:“儿媳看出来了……“

石梅嗔怪:“你笑什么啊?”

张氏道:“这事儿,您还是问二叔吧。”

石梅心头一跳,却不敢相信,难道贾珠十三岁订婚?

这事儿当时石梅可是叮嘱过他,不许胡乱行事。

不过一刻,贾政果然前来请安。

然后,贾政问道:“母亲,您看李家的大姑娘如何?”

石梅心里已经雪亮,感情李家是来相看贾珠。

怪得自己只让小姐出来,李夫人似乎很意外?

石梅脸色顿时变了:“你跟李家怎么说的?”

贾政见石梅变脸,忙道:“没,没怎么说,就是跟李兄一见如故,就说起儿女,他说有个女儿今年十四岁,问我膝下如何,儿子就说了……”

石梅顿时把脸一板:“珠儿的事情你操心过什么?

是请了师傅,还是替他检查功课,还是嘘寒问暖?

你什么都不管,就挂着个爹的名号。

怎么一议论婚事,你到积极起来?

我跟你说的话都忘记了?”

贾政一愣,他不记得母亲说过贾珠婚事的话题。

石梅道:“我说过,珠儿十五考秀才,十八考举人,贾府的男儿要先立业。

你忘记了?“

贾政道:“我以为您说的成婚。”

石梅道:“错,我说的是议亲!”

贾政道:“李家的门楣并不低,珠儿纵然榜上有名,未必寻到更好的人家。“

石梅一笑:“那我问你,你为何跟王氏不和气啊?

是不是因为她不通文墨,无才寡趣?

你看看李家的姑娘,今日到这屋里,我不点她的名,她都不抬头。

凭什么你不喜欢沉闷的妻子,却要给儿子照这样找呢?

你想珠儿也跟你一样?”

贾政满脸背晦只拱手:“儿子并无此意,实在是李家书香门第,李兄文采飞扬,想来……”

石梅一哼:“挑姑爷才看父亲,挑媳妇要看岳母的?”

贾政面上一滞,他从哪里去看人家岳母呢?

却是心里不服,嘴里不敢说。

石梅看着贾政的怂样,说道:“珠儿元儿的婚事不许你做主。

宝玉与王淑华肚里那个,你亲自教导我就不管。

珠儿元儿是我从小培养,你甭想伸手摘果,可记住了?”

贾政心里扁嘴,却是应了:“儿子记下了,可是,可是……”

石梅道:“有话就说!”

贾政道:“李家真心很不错的,贾珠要进学,李家可以帮衬的。”

石梅道:“我们珠儿可以自己考。

不需要谁帮衬。

至于为何李家不成,那姑娘不是不好,只是不适合珠儿。

你们那个家庭本来就沉闷,珠儿从小替你们父母操心劳力,又给她娶个有口无嘴的媳妇,还不把孩子郁闷死?

还有一条,那姑娘十四,选秀不成就要定亲。

珠儿才十三。

古人有一句谚语;叫做女大一,不是妻。

所以说,她再好,跟珠儿不合适。”

这两人合起来,一死一寡。

生个儿子,还被曹公诅咒:‘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要想改变命运,只有分开,各自安好。

只要为了贾珠好,石梅很乐意棒打鸳鸯。

贾政之前被母亲温柔的假象迷惑了,以为母亲老了,性子平和了。

今日试探之下,母亲强势依旧。

贾政不能亲自相看女方,王氏不能出门,王世华没资格出面,唯一依靠母亲。

贾政相信,母亲那么疼爱珠儿,再不会给珠儿找个不靠谱的媳妇。

不过,贾政也就不能跟文人中楚翘李守中称兄道弟了。

之后,贾政一直躲着李守忠。

婚姻的事情,往往一个眼神就能诠释。

贾政这般,李家也就明白了。

贾府的老太太没有看中李家的大姑娘。

这门亲事不成了。

虽然李守忠四品,贾政五品,结亲算是贾政高攀。

但是,贾政有个超品的娘,二品大员的兄长,还是侯府的嫡次子。

这婚事也李家高攀。

虽然高嫁低娶是联姻的共识。

但是,再没有女方提亲的道理。

李家很快就跟别家开始走动,贾母这里却没有动静。

很显然,荣府不想给孙子提早定亲。

贾珠得知祖母说要给自己找一个品貌俱佳,性格爽朗的媳妇,心里欢喜。

这晚来给祖母请安,多作了一个揖。

石梅因问:“这是有什么事情要求祖母!”

贾珠腼腆一笑:“没有,就是想给祖母作揖。”

这般时候,贾璋带着迎春惜春地毯上蹦格子。

贾璋极其聪明,当时石梅训斥贾政,他被嬷嬷带去隔壁。

但是,他那耳朵灵的很,石梅训贾政的话,三岁的贾璋的记得清清楚楚。

这时忽然插嘴:“我知道,珠儿哥哥想让祖母给她找个漂亮媳妇儿。

他不想要李家那个木木的大姐姐。”

张氏也在,忙着呵斥:“胡说八道,你懂什么,当心你爹捶你……”

贾赦一年四季不在家,贾璋才不怕,脑袋一缩,做个鬼脸,又招呼妹妹蹦格子去了。

石梅看眼赖嬷嬷,当时石梅让他她清场。

赖嬷嬷脸上一红,她还以为这孩子不懂事,谁知道已经长了耳朵了。

心里默念,荣府的小少爷太精怪了,下次清场,直接抱去跨院好了。

石梅也盯了贾璋一眼,这匹无笼头的马也到了该上套的时候了。

石梅召来贾琮吩咐:“璋儿到了该看图识字的时候,琮儿,你给弟弟启蒙吧。”

贾琮忒高兴了,心里笑开了花。

当初是珠大哥琏二哥联合起来收拾他。

这回他手里又有小兵了。

贾琮立马过去逮住贾璋:“跟哥哥来吧,哥哥给你讲故事书。”

贾璋最爱听故事了,小马过河,龟兔赛跑。

不过,他最爱听的还是孙猴子闹东海,孙猴子闹天宫,孙猴子偷桃。

只要是猴子,他都喜欢。

他高兴的问:“今天讲孙猴子干什么?”

贾琮说道:“今天不讲孙猴子,讲大金乌,嫦娥姑姑,还有天上的星星仙子,雷震子,风雨婆子……“

贾璋不知道厉害:“好啊好啊……'

张氏抿嘴笑:“这个琮儿,一辈子真不大……”

石梅也笑了:“当初琏儿这么糊弄他呗。”

这时候迎春惜春都过来了。

这两丫头规矩得多,不会往人怀里爬。

两人都挨在石梅身边,仰着粉嫩包子脸,乖巧的听母亲与祖母说话。

石梅便问:“怎么不玩了?”

惜春便用胳膊拐迎春:“姐姐说!”

迎春便嘟嘟嘴点头,小眉毛一簇:“不好玩。”

石梅讶异:“刚才玩得好好的呢?”

迎春撅起樱桃小嘴:“哥哥不在,没人做裁判,不好玩。”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