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武侠 > 当年山河 > 第五章:远航1405

第五章:远航1405(1 / 1)

自始皇帝统一七国、征服南越,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始终长期稳定在北到阴山、贺兰山,南到两广,西南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西到河西走廊的核心地带,这便是国人所谓的九州之地吧。祖宗有遗训,蛮荒之野,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故捍土自足,鼎食而歌,倒也无可厚非。可是在刚刚翻过一页的大元王朝,它的出现突然就打破了人们对于边境的想象,其版图东抵鲸海,北至西波尔平原,西南接尼波罗,东南临海,土地是那么的广袤,幅员是那么辽阔,这给了年富力强的大明无限的遐想:汉人的江山也当如此!

道衍是相信的,他始终觉得,这块浩渺的土地该有个共同的主人,如果不是勤劳睿智的汉人,那还会是谁?

大明所处之地,北边是冻土,西边是荒漠,南边是山石,都是不毛之地,唯独东边海上未曾涉及,在海的那一边,有道衍梦寐以求的世界。相传那里也有一个伟大的国度,叫做罗慕路斯,简称罗马,因为其文明繁华的程度比肩鼎盛时的大秦,所以被汉人唤作西域大秦国。一个被汉朝以紫绶金印之礼相待的西域大秦国,一个曾五次出使中原的西域大秦国,到底是何种程度的国度,现在还存在吗,与大明相比又如何呢?开荒拓土之举,前人已做到极致,那我们就东出大海吧,我们也要在历史上写下自己那一笔。远洋巨舰已经在五虎门停靠得当,此番出海,为大明带来的到底是强敌还是财富,没人知道。

燕京,庆寿寺。

仲夏将至,流火四起,天气燥热。

一颗古木之下,台阶之上,道衍合手而立,身后是弟子三和,拥簇而立的是小和尚三得,而在台阶之下,三宝整理衣冠停当,弯膝跪下,拜道:“弟子三宝,拜见师父。”

道衍早早伸出一只手去,奔到台阶下面搀扶三宝起来,道:“陛下既然已经赐姓为郑,老衲也当称呼一声郑大人,不敢受此一拜。”皇帝听闻有“大明亡于门内有马”一谶语,所以对马姓十分忌惮,又因为道衍举荐的三宝和尚本名马三宝,让皇帝还是多了一丝忌惮,但毕竟是道衍举荐的人,于是赐其名为郑和,执天子令,代天子威服四海。

三宝再拜,道:“弟子的一切都是师父所赐,师父于弟子恩同再造,不敢忘记。”

道衍缓了缓脸色不再造作,转而叮嘱道:“此番东去万里之遥,人文水土多有不同,你自己多保重。”

三宝回道:“弟子明白。”

道衍又说:“这次海上之行,不光要向列国展示我大明国力,彰显我大明国威,同时也要播撒我大明的仁义厚德之名,强而不欺,威而不霸,方是往来之道。”

三宝点头:“弟子明白。”

道衍神色一变,低声又说:“此番东去,茫茫海上,林鳞列国,我却要你帮我找一个人。”

三宝并不惊讶:“弟子明白。”

道衍摇摇头:“我要你找的,并不是朱允炆,寻找朱允炆只是给皇帝陛下的一个借口,我要你找的人,确切的说,是个神仙?”

三宝惊讶不已:“神仙?”

道衍答:“不错,是个神仙。传言大唐贞观年间,朝廷中有两个大术士,一个是火井令袁天罡,另一个是太史令李淳风。两个人本来都可以得道飞升,羽化成仙的,可是因为袁天罡作推背图泄露天机,最后遭了天谴,落了个不死不生,不人不鬼的下场,几百年过去了,没有人知晓下落。而另外一个人,李淳风,听说已经化至臻境,东出海上做了个逍遥散仙。”

三宝问:“师父是要弟子去寻那李淳风?”

道衍点头:“是,李淳风。”

三宝问:“既是得道高人,想来必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如何认得?”

道衍从袖子里拿出一杆玉钗:“这是袁天罡留下的玉钗,当年女帝武曌命袁李二人选风水宝地,两人游遍九州,不约而同都选在畤县的梁山上,李淳风在龙穴上埋下一枚铜钱,袁天罡在穴眼上订下一枚玉钗,女帝派人来看时,挖开土,发现玉钗刚好钉在来铜钱的孔里,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乾陵。”

三宝瞪大了眼睛看着道衍手里的玉钗,惊讶道:“这就是那杆玉钗?”

道衍点头:“不错,后来这玉钗又经过刘基和浦洽,辗转到了我手上,你拿着它作个信物,若是李淳风看见了必然认得。”

三宝接过玉钗,仔细观察许久,说:“陛下不敢声张此番出海是为寻找朱允炆,所以对外称是为了寻找海外的仙人。”

道衍看着三宝沉默了一会,说:“兀自听来,陛下的这番说辞竟有几分牵强。”

三宝再拜,引兵离去。

三得望着三宝的背影出了神,喏喏地问:“师父为什么派三师兄出海,是为了日月之所照,江河之所及,皆为汉地吗?”师父说的话他倒记得清楚。

三和听了笑出了声,这么严肃的话,从他一个小娃娃嘴里说出来,不知为什么让人忍俊不禁。

三得莫名其妙的看了三和一眼,又看了看师父,问道:“我们是明国,为什么我们的地方要叫汉地,我们为什么不叫明人,而叫汉人呢?”

三和想了想,解释说:“因为汉朝统一了各个民族,使各民族融合在一起,并且击退了匈奴,使大家过上了好日子,百姓都以大汉为荣,所以自称为汉人。”

三得问:“那为什么不叫秦人,秦国更早统一了七国呀?”

三和语塞,一时没有回答。

道衍这才说话:“我们说的汉人,并非一朝一族之说,而是文化风俗之说,始皇帝用法家一统天下,却难统一人心,虽书同文车同轨,却仍有齐楚之别。汉武帝用儒家治理国家,百姓独尊儒术,移风易俗,虽血缘不同但皆为汉民。所以我们说汉人,是因为我们有着同样的文化认同,就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虽同为诸侯国,却因习俗变迁而被排斥一样,区分彼此的,只因为文化。”

道衍又说:“征服一个民族最有力的武器,从来不是强权和暴力,而是文化,汉文化就是浩瀚的海,异族于我们,若不是被驱逐,就当被同化。所以我们此番出海,输出的也当是文化,而绝不是武力。”

再说:“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汉昭烈帝刘备言,天下崩坏,始于人心丧乱,要治天下,先要治人心。这人心,其实也是文化。得其地,养其民,教其化,知其礼,然后齐欢乐而同寄寒衣,则大一同也。”

三得问:“什么是齐欢乐而同寄寒衣?”

三和笑答:“就是过年的时候大家都饮椒柏酒,吃水点心。”

三得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道衍亦是含笑点头。

郑和的船队出发了,自五虎门一路向南,托陈友谅的福,大明的造船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郑和率领的船队,最大船只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带十二张帆,动辄须由几百人操控,郑和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它为宝船。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先到占城,再到爪哇。

行至爪哇时,爪哇国东西二王相争,西王逐东王残兵,误杀郑和船员百余人。郑和手下船员无不愤然言战,郑和力排众议,派使者交涉此事,西王得知原由,吓得面目失色,派人连夜渡海向大明谢罪。

处置得当,郑和继续南行。先后经由苏门答腊,锡兰山,与西洋各国交流并互通有无,这些国家德感于大明的强盛,自愿派使者追随郑和的船队,准备来大明向皇帝朝贡。

最新小说: 剑出霜满城 我找到了熟练度的正确用法 多子多福,我的大帝征途 修仙:末世仙路 调教 虐菊 虐乳 挤奶 憋尿 重生,世子妃不愿洞房,休了便是 皇室弃子,开局建立无上仙朝 再来一次好吗动漫免费 笨蛋小少爷又被炒来炒去 仙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