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 > 实话三国 > 四五 白狼山出奇制胜 易州城临终妙算 二

四五 白狼山出奇制胜 易州城临终妙算 二(1 / 1)

且说公孙度意欲图谋王位,有人便将这块奇石告诉给对公孙度说:“这块石头的形状与汉宣帝的冠石相似,它所在的延里,又与你父亲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为辅佐。”

公孙度甚为高兴。

原河内太守李敏,在郡中知名度很高,公孙度想要强行征辟他,但他又不喜欢公孙度的所作所为,又惟恐公孙度加害自己,于是带领全家迁居到了一处海岛。

公孙度得知后,大为恼怒,掘开李敏父亲的坟墓,打开棺材焚烧尸体,又诛灭了李氏宗族。

公孙度分辽东郡为辽西和中辽两郡,分设太守之职,渡海收取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孙延为建义侯。为汉朝的两位祖先立庙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设坛,在郊外祭祀天地,亲耕藉田,治理军队,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上悬垂着九条玉串,以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

曹操征召公孙度做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公孙度说:“我在辽东称王,要永宁干什么啊!”将印绶藏于武器库中。

建安九年(二零四年),公孙度去世,其子公孙康继承其位,将永宁乡侯封给弟弟公孙恭。

公孙康继位后,闻知曹操攻占了邺城,竟然产生了攻取邺城的念头,聚众商议说:“听说曹公远途出征,邺城没有防守的准备,现在我想用三万步兵、一万骑兵,直攻邺城,谁能抵御!”

众将皆以为然,惟凉茂持反对意见。

凉茂字伯方,兖州山阳郡昌邑(今山东昌邑)人,少年好学,议论事情常常引经据典,用以处理是非,很受曹操欣赏,被征召为司空掾,考试名列优等,补官为侍御史。

当时泰山盗贼很多,曹操举荐凉茂担任泰山郡太守,一月之内便平定了盗贼,安定了一方,用襁褓背负婴儿前来的人有一千多户,显现了善于治理的才能,又转任幽州乐浪郡太守。

公孙度在辽东擅自留下凉茂,不放他去就任,凉茂始终没有屈服,今见众人都赞成攻打邺城,挺身而出说:“近来海内大乱,国家将要倾覆,将军您拥有十万人之多的兵力,安坐家中,观看各方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君主的臣下,本来应该如此。曹公忧虑国家危机败亡,怜悯百姓疾苦危害,率领正义之师为天下人平叛肃乱,功劳巨大,德行广布,可以说是当今天下独一无二的了。曹公只因冀州刚刚平定,百姓初步安顿下来,才没有责罚将军的罪过罢了!而将军您却想要兴兵向西,岂不坐实了叛汉罪名,那么生存与灭亡的效验,朝夕既定。请将军好自为之!”

众将闻听,皆震惊心动。公孙康思忖良久:“凉茂的话对啊。”方罢攻邺之念。

公孙康闻报袁熙、袁尚与单于苏仆延引数千名骑兵来投,遂召集本部属官商议。

有人建议:“曹操平定了乌桓,可能还会进兵辽东,不如接纳二袁及苏仆延,助我抵御曹军。”

凉茂则说:“袁绍在日,常有吞并辽东之心,今其子兵败将亡,投奔乌桓,导致乌桓被歼,无处依栖。今来相投,实有鸠夺鹊巢之意。若容纳,可谓是引狼入室,后必相图。不如赚入城中斩杀,将首级献给曹公,方保辽东安定。”

公孙康犹豫不决,公孙恭说:“可派人前往探听。若曹兵来攻,则留二袁相助;如其不动,则杀二袁献给曹公。”

公孙康以为是两全之计,即派人前往探听消息。

且说袁熙、袁尚与苏仆延进入辽东,密议说:“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与曹军抗衡。今暂投靠,后当诛杀公孙康而夺其地,养成气候抵抗中原,收复河北,图谋天下。”

商议已定,入见公孙康。

公孙康将袁熙、袁尚及苏仆延留在馆驿安歇,将所带兵马另处安顿。

三人几次求见,公孙康推说有病,不即相见。

不数日,探马回来报说:“曹公兵屯易州,毫无进兵辽东迹象。”

公孙康即令刀斧手预先埋伏,然后召见三人。

礼毕,公孙康命坐。

时值天气严寒,袁尚见床榻上并无衣物被褥,心生疑虑,对公孙康说:“愿铺坐席。”

公孙康申斥说:“汝等头颅将行万里。哪里还需要坐席?”喝令刀斧手,将人头砍下,装入木匣,派遣凉茂往易州献给曹操。

再说曹操在易州按兵不动,夏侯惇、张辽等劝说:“如不下河东,当回许都防备刘表。”

曹操说:“等袁氏兄弟首级到来后,即便回兵。”

众皆暗笑。

忽报公孙康遣人来献袁氏兄弟首级,曹操迎见。

凉茂呈上袁熙、袁尚、苏仆延三人首级及公孙康书信。

曹操大笑说:“果不出奉孝所料。”遂授公孙康为左将军,封襄平侯,留凉茂在冀州任魏郡(郡治在今河北临漳县)太守。

众皆惊问:“何谓不出奉孝所料?”

曹操方拿出郭嘉临终所书让众观看,书略云:“闻悉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以兵加之。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相击,必并力迎战,急不可下;若缓图,则自相残杀,势之必然。”

众人见了郭嘉所书,皆称赞郭嘉神机妙算之能。

曹操引众人再次至郭嘉灵前设祭,然后引军还冀州,使人先扶郭嘉灵柩至许都安葬。

曹操夜宿冀州治所邺城东角楼上,凭栏仰观天文,扶栏沉思史事,想自秦汉以来,秦皇汉武一统天下,为防北方夷族侵袭,不惜耗费大量军力物力,修建长城,构筑城堡。然却防不胜防。今平定了乌桓,征服了辽东,北方既定,然南方还有刘表、孙权为患。若欲南征,又恐北地再乱,依然两难相顾,遂生营建邺城为都之念。

次日聚众议事,程昱等请求回军许都,早定南下之策。

曹操说:“诸君所言,正合我意。”接着说了营建邺都之意,征求意见。

程昱说:“邺城乃春秋齐桓公称霸时所建,七国魏之都城。后西门豹治理邺城,史蕴深厚。汉置冀州,邺为治所,袁绍据此经营多年,规模宏伟。在此基础上扩而营建,必为要塞重地。”

曹操少子曹植说:“都非一般城邑所比,不但易于居住、交易、游乐,当有重要标识,以此增加文化底蕴,聚集文士贤达。”

曹植,字子健,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十多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

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是你请人代写的吧?”

曹植回答:“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曹植十五岁时开始随父东临沧海,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十六岁随父北出玄塞,北征柳城。回军路上,曹植把自作《白马篇》诗呈示曹操。诗云: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操看毕,眼前恍惚出现了一位跃马横戈,张弓射箭,驰骋疆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白马少年。

曹操对曹植更加喜爱,今闻曹植建造都城标识之论,极为重视:“以子健所见,建何标识为好?”

曹植说:“古代帝王建都多以宫室为要。昔汉武帝在长安西郊上林苑营造建章宫,大门两侧建有成双的塔楼,称双圆阙。阙顶安装有一对铜铸凤凰。东汉张衡《西京赋》形容双圆阙高高耸立空中,犹如海边屹起的一对山峰。今建都城标识,当以聚士纳贤为要。可在临漳河建造层台,台分三座,中间高台名曰铜雀,左边一座名曰玉龙,右边一座名曰金凤,再建两条飞桥,台桥相连,水台相映,尚为壮观。”

曹操听后称“善”。遂留曹植、曹丕在邺督建,令张燕守北寨,自班师回许都,大封功臣,表赠郭嘉为贞侯,收养其子郭奕于府中。

荀彧到曹操府中道贺,促膝畅谈。

曹操说及郭嘉,荀彧告说:“果不出奉孝所料,明公远征柳城,刘备曾劝说刘表起兵攻袭许都,刘表力求自保,不纳其言。”

曹操叹息:“奉孝神算,却弃我而去,若非文若在我身边,真不知该当何为?”

荀彧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明公雄才大略,以天下为己任,视百姓为子民,忧国忧民之士,无不仰慕向往,何愁天下不定。”

曹操说:“平定天下,整顿乾坤,安定百姓,乃我平生之愿。今北方既定,欲南征刘表,后图江东,完成一统大业。”

荀彧说:“明公北征方回,军马劳顿,未可复动。且待半年,养兵蓄锐,刘表、孙权便可一鼓而下。”

曹操依从,遂分兵屯田,以候调用。正是:养兵蓄锐待时日,宏图大业统天下。欲知曹操何时起兵南征,且看下回分解。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