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蒯祥的爷爷蒯明思躺在病榻上。
蒯福能和少年蒯祥守在床边。
蒯祥的母亲陆氏给公公端来一碗汤药:“爹,药熬得了,趁热喝吧。”
“放下吧。爹知道自己的病医不好了,一把老骨头,油尽灯枯了,这药喝不喝都不吃劲。”说话间蒯明思剧烈地咳嗽起来。
蒯福能给父亲捶背。
陆氏端来一盏痰盂,给公爹接痰。
“好了,”蒯明思摆摆手。“你们别忙活了。趁着大家都在,我想当着你们两口子的面,跟祥儿念叨念叨咱们老蒯家的旧事。”
大家各自在床边的小板凳上坐下。
蒯明思面向少年蒯祥:“祥儿啊,咱们老蒯家呢,本是襄阳人氏。西汉初年的老祖宗蒯通在竹简上写下了一部《隽永》,它成为刘向所编《战国策》的母本。”
小蒯祥忽闪着大眼睛,好奇地望着爷爷。
“那是一千六百年前的事情了,还要从军神韩信说起,”蒯明思接着讲道。“皇后吕雉趁高帝率军征讨叛将陈豨之际,在长安城长乐宫钟室诱杀了功高震主的淮阴侯韩信。韩信临死前的一句话,震惊了吕后和皇帝。”
“什么话?”小蒯祥好奇地问。
“当初悔不用蒯彻计!”
“蒯彻?”小蒯祥懵懂。
“对,蒯彻,史书中称他蒯通。”
“哦,这么说孙儿就知道了,《汉书》和《史记》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述。他是秦末大变局中有名的说客,当过大将军韩信的谋士,对吧?”
“对,在楚汉相争中,他出谋划策,促使韩信终下决心攻取了齐地。”
“蒯彻究竟给韩信献了什么计,把叱咤风云的汉高帝都吓着了呢?”小蒯祥问。
“背汉自立。”蒯明思答道。
“背汉自立?自己谋天下吗?”
“正是。当时韩信刚刚拿下齐地,又在潍水击败楚军,他手握重兵,势力如日中天。就连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也派出军师武涉来想方设法地拉拢他。”
※
“韩”字大旗在临淄城的城头上猎猎飘动。
一身戎装的韩信站在城楼上,欣喜地眺望着下方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街市,临淄,这座古老的齐国王城,已经恢复了和平。
蒯彻走来,高冠广衫,道人装。他站在韩信身后,默默地注视着用兵如神的主公。
韩信回转过身,发现了自己这位多智的幕僚,点点头:“先生也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主公的兴致不错啊!”蒯彻道。
“是啊,我听从先生的建议,打了华无伤、田解个措手不及,一鼓作气灭了齐国,进而水淹楚军,斩杀其悍将龙苴,大胜者当然不妨得意得意。只可惜汉王派去劝降齐王的郦食其先生,因为我们的不守信而被齐王田广烹死在了釜中。”
“悲夫郦生!”蒯彻叹息道。“可是主公也别太介意,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在齐地站住脚,防止齐国首鼠两端,付出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也是。此次能下决心袭齐,离不开先生的及时点拨与力促啊!”
“全仗主公从善如流,敢于当机立断。”
“对了,方才先生站在我身后,一言不发地看着我,都把我给看毛了。先生究竟在看什么呢?”
“我在给主公看相。”蒯彻答。
“看相?我早听说先生通阴阳之术,看相很准。先生不妨说说,你究竟看出了些什么?”
“恕蒯彻直言。”
“但讲无妨。”
“主公的骨相非凡。从面相看,命不过封侯,且危险重重;而从背相看,则贵不可言。”
“此话怎讲?”韩信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相学讲,人的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三种因素互参,用以相人,万不失一。主公骨骼虽有贵相,然而,是否真能大贵,还要看能否抓住机会,做出正确决断。”
“先生话里有话啊。不妨直言,你说的机会究竟指什么?”
蒯彻欲言又止,看看韩信身边的卫兵。
“我们走走吧,”韩信转向自己的卫兵。“我与先生散散步,你们就不必跟随了。”
卫兵:“喏!”
韩信与蒯彻沿着城墙信步而行。
“有什么话,这会儿可以说了。”韩信道。
“听说项王的军师武涉来做说客了?”
“是有这么回事,他劝我保持中立,与项王划江为界。”
“主公如何回答的?”
“我三言两语便把他给打发了。中立,笑话!”
“武涉之言并不是一点都不可取啊。”
“哦?”韩信停下了脚步,扭头看着他。
“主公您想啊,刘项二人,刘邦长于智,项羽长于勇,目下楚汉对峙于荥阳,旷日持久,刘邦的智与项羽的勇全都耗尽了,他们的命运其实已经完全取决于第三方。”
“第三方?”
“主公您的力量。”
韩信默默点头。
蒯彻继续说:“如今双方兵疲,而主公您的精锐大军则凯歌高奏,气势远在楚汉之上,主公何必还要受他汉王所驱使呢?当下的形势是,主公助汉,则汉胜;主公助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则项楚赢。”
韩信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待价而沽。我已经请求汉王封我为假齐王。”
“一个假齐王算什么,仍旧受制于汉王。就凭主公如今的实力,完全可以另起炉灶。如此一来,退则三分天下,进则一统江山。”
“这便是先生所说的机会,背汉自立?”
“是的。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倘若主公连老天给的机会都不要,那么便非但无缘于大贵,反而会遭天谴了!”
“这件事情太大了。”
“就因为事情大,才要义无反顾。”
“义无反顾……”韩信似有所动。
“人若是善于采纳好建议,便能见微知著,预见到事情的发展变化;”蒯彻不失时机地搅动三寸不烂之舌,侃侃而谈。“人若是善于思考,便能把握成功的机会。听取了好建议却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决策失误而能够长保平安,这种事是从来都不曾有过的。”
“这些我都懂,可是……”
“人若是甘心做劈柴喂马的差事,便会丧失掉争取万乘之尊的机会;人若是安心于微薄的俸禄,便得不到公卿宰辅的高位。明智坚定者,做决择时一定会果断;犹豫多虑者,处理事情往往会漏洞百出,后患无穷。一味拘泥于小节,就会遗漏掉关系天下兴亡的大事;虽有判断是非的心智,但做出决定却不敢坚决执行,便会为日后埋下祸根。”
韩信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不断变化的表情泄露出他内心的犹豫。
蒯彻步步紧逼:“俗语说的好:猛虎犹豫不决,则不如黄蜂和蝎子用毒刺去螫更能克敌制胜;骏马徘徊不前,便不如驽马安然慢步走得快;猛贲的勇士狐疑不定,反不如凡夫俗子决心实干,能达到目的;纵使有虞舜和夏禹的智慧,闭上嘴巴不讲话,也不如聋哑人借助手势能表达意思。这些道理听似简单,却都是前人的经验啊。一言以蔽之,行动胜于空谈。功业难得成功而容易失败,时机难以把握却容易贻误。主公,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果然是天下一流的说客,一番话讲得点水不漏,条理清楚,丝丝入扣。
“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不过如此泼天大事,先生还得容韩信仔细想想。”韩信终于说。
※
少年蒯祥问爷爷:“韩信接受他的建议了吗?”
“当然没有,”蒯明思答道。“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的长乐宫钟室之祸了。”
少年蒯祥:“可惜呀,世间没有卖后悔药的。”
“这也怪韩信过于头脑简单,而刘邦却太有心机了。”蒯明思道。
“这又是从何说起呢?”小蒯祥好奇。
“爷爷与你慢慢道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