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略一顿,她又补充道“老师帮我联系了一位归国老教授,他那边外文书很全。”我有借书的地方,你就不用瞎操心了。
后边这句话李红岩当然没说出来,但意思她相信聂晨能明白。
聂晨捏着两本书脸上闪过一抹尴尬,随即干笑一声,摇摇头道“看来,我还是低估你了。好,以后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我先回去了。”
“非常感谢。”;李红岩再次表示感谢。
聂晨笑笑,没再说什么,只挥挥手,转身大步走了。
张檬从后边走过来,拍了拍李红岩的肩头“别看了,再看那书也不该留。行了,你想看什么书,我给你弄……我奶奶大概能算归国教授。”
“哎呀,太好了,小檬檬你真是太好了!”
“别叫我小檬檬……”
“那我叫你张小檬……”
“呃,感觉你变成我妈了。我小时调皮淘气,每次我妈一生气就喊我张小檬……”
有了张檬奶奶支援的书,李红岩的学习生活安排的更充实了。为了方便,她每天都把两人的餐具装在书包中,去食堂吃饭,去教室上课自习,她去实验室实验,不到晚上睡觉都不回宿舍的。
张檬人在学生会,第二学期,诸般事务逐渐熟稔上手后,比之前忙碌了不少,也鲜少能够回宿舍待着。看李红岩快学傻了,说了她几次,李红岩答应的很爽快,但一看就是没听进去,几次之后,张檬也懒得管她了。
反正学习嘛,又不是什么坏事。倒是张檬奶奶,见孙女儿突然转了性子,一次两次地要书,特别欢喜欣慰,很快就不等张檬开口了,主动把她收藏的专业书籍和外文资料一次次打包寄过来。还写信过来指导和讨论,张檬每次都直接拿给李红岩一起看,看完两人讨论一番,再给老人家回信。
和李红岩在一起的时间多,张檬学业上也用功了不少,而且,李红岩发现,这位的头脑是真的聪明,稍稍一上心,成绩就进步明显。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周一,老乡周日这天聚了一次,李红岩发现自己这一级也成了老生,78年高考在夏季,78级新生也早在八月底就到校了。这一级的新生中,应届毕业生比例提高了不少,三十来岁的新生还有,但已经明显比77级所占的比例小了许多。即便如此,李红岩在其中仍旧算年纪小的,新生中只有一个男生郑振国和她同年,生日还比她大。
郑振国笑的脸颊上的疙瘩豆特别红亮,道“那我可没办法叫师姐了,叫你红岩吧!”
没等李红岩说什么,赵静直接怼回去了“入门先后排序,和年龄有什么关系?!”
郑振国闹了个大红脸,再看李红岩,见她也丝毫没有打圆场的意思,很尴尬地笑笑,不再胡乱搭话。
散了之后,赵静和李红岩一起回宿舍,鄙夷道“年纪是不大,但心思可够龌龊的,自从我们进去,眼睛就在女老乡身上打转转……最后居然还敢腆着脸和你套近乎,我呸,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个儿那模样,还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李红岩笑笑,挽着她的手道“不顺眼的少往来就是了,犯不着为这个生气。”
赵静是标准的颜狗,那位郑振国说起来也没太不堪,不过是长的着实有些一言难尽,就被赵静归为‘癞蛤蟆’罢了。
李红岩心想,要是让她知道聂晨,她大概会是截然不同的态度了。
这事儿,李红岩没往心里放,很快恢复了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因为这一次聚会多少有些不欢而散的味道,又过了几天,国庆节几个学校老乡搞的联谊,她正好有点儿感冒,就借口没去。她没去,赵静自己也没什么意思,干脆也推了。
本来,那些老乡在校园里遇上都会打招呼说话的,但国庆节之后,李红岩发现,这些人再见她的表情和眼神都有些不对了。
她也没在意,国庆节后的一个周日,陈东方又来省城送货,又来学校看她,给她带了一件大红色的米黄色提花的毛线开衫,一件深咖啡红格子毛呢工装裙。说是前几天跑了一趟青市,从那边替她捎回来的。
李红岩问他价钱,陈东方就摆手说李二哥已经付过钱了。
考虑到临行前老娘说过的‘分家’一事,李红岩就问了一声,陈东方就笑“李叔和婶子提过,但你二哥哪能答应?我们在县城租了一个院子,你二嫂过去保管发货,并给我们做做饭啥的。你二哥和家里说好了,他和你二嫂领的工资不交公了,吃粮食从家里兑,按供应粮价格交钱。,但是做买卖还是和家里一起的。你二哥和我交底说了,大哥在家弄的养殖场挺火腾,今年起了步,明年肯定扩大规模。你们小队秋上又联系了好几种果树,几块荒地都种成了果园。加上和七小队一起办的砖窑厂……眼瞅着要挣大钱了,你二哥又不傻,才不肯这会儿图眼前小利,把自己从家里分出来呢!”
李红岩听得失笑,却没有多说什么。大哥带着小队做的那些事,确实前景不错,但一两年内还挣不到大钱,更没法和二哥他们倒腾货挣得钱比。二哥这么说,不过是打消爹娘和大哥的顾虑罢了。
当然,工资归他们小家所有和支配,真说起来,也可以算是分家了。买卖则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以算作合作经营了。
不管分不分家,一家人团结齐心最重要,只要人心齐,大家帮扶互助,反而能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但若是心不齐,即便分了家,也会明里暗里地闹腾,连一别两宽都做不到也不少见。
陈东方还说,大哥张罗的窑厂请了两名老师傅,已经顺利烧出砖瓦了,而且合格率比县里的两个砖窑都高出不少。砖窑刚出了两三批砖瓦,订单却已经排到了年后,还有其他公社和县城的单位过去要订砖瓦的。
这一两年,政策松动后,老百姓的日子好过起来,很多人家准备起新屋盖新房,县城也很多单位盖房子、砌院墙,砖瓦需求量极大。
听陈东方说了好多,李红岩开口,问起陈家大哥陈向阳的事情“上次回去,向阳哥还打了枣子给我送过去,我都没向他道声谢。”
陈东方不以为意地笑笑,道“说起大哥,也成了忙人。他接受了原来知青们养蚕的活儿,今年的秋蚕眼看要收成了,据说很不错。他还和当初一起学木工的人联络,说收了秋蚕、秋收秋种结束,就一起揽木匠活儿……”
李红岩听到这里,插了一句“陈大哥还是给人做家具吗?”
见陈东方点头,李红岩微微蹙了蹙眉,斟酌道“陈二哥,我有个想法,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嗯,咱们村里有砖窑,四围邻村谁家盖房起屋自然就知道,陈大哥不如多联络几个人,联络那些盖房子起屋子的人家,把盖房起屋的木作和家具都接下来……还有,我听说地区和县城娶媳妇结婚的都不打桌子椅子,而是打沙发和茶几,这些新式家具,也可以让大哥去学一下,应该很快就能传到咱们村子里去。”
陈东方看着脸色恬淡、神情柔婉的姑娘,这么娓娓道来,见识和观点比一般老爷们可高多了,心中钦佩,也越发倾慕,只把这份心思掩在心底,连声赞叹道“念了书的人就是不一样,我和你二哥就都没想到这些……我看你说的行,我回去再打问打问,落实清楚了,就给大哥说去。”
听陈东方考虑周详,并没有胡乱就听信采纳了,李红岩心里也放松,又笑着道“大哥的木匠手艺好,若是联络上几个泥瓦匠人是不是更好?直接能把盖房子起屋子的活儿整个接下来……村里盖房子都是乡邻帮衬着,但公社和县城的单位盖房子,可都是找人包工呢。”
陈东方听得更加心动,村里人有了结余就想着盖屋起房子,县城的单位也一样啊。别的不说,就他知道的,就有好几个单位准备盖房子,改善办公、宿舍条件。这么一盘算,大哥也别窝在家里给人打家具了,还是走起屋盖房这条路,起了屋子自然要置办家具,只要活儿好,一起兜揽下来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这次,陈东方过来的早,赶上中午饭,李红岩依旧带他去食堂用餐。
两人边说话边排队打饭,知道的他们是兄妹,不知道的,却只看到漂亮却清冷的冷美人李红岩,和一个年轻男人头挨着头,边说边笑,举止亲密。
郑振国家庭条件不错,打了一份红烧排骨乐滋滋地从窗口走过来,只是没走几步,他脸上的笑就凝固了,看着因为微微侧着头,几乎与陈东方头碰头的李红岩,从眼底蓦地涌上一股阴冷、愤怒来。
和他一起的两名同学知道他的心思,见了这情景就连忙把他拉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