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豪门 > 红楼老太太 > 政二爷拼爹昨晚太累了,一下子泄气了,清晨捉虫,亲们谅解

政二爷拼爹昨晚太累了,一下子泄气了,清晨捉虫,亲们谅解(1 / 1)

贾敬这边回家与杨氏贾珍商议,如何应对杨家的事情。

和解,杨家会趴在宁府身上吸血几辈子。

同时,在宁府出血之后,有可能被政敌咬住。

对簿公堂,可以解决一切后顾之忧。

缺点就是杨晴儿红杏出墙的时候要暴露。贾珍要发配。

至于朝廷罚银,对于宁府真不是问题。

杨氏不愿贾珍坐监,也不想丑事曝光。贾珍要被嘲笑,杨家颜面扫地。

贾珍无所谓:“儿子听父母安排。”

贾敬还没下定决心的时候,贾政从杜祭酒家里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

他那个本家侧枝杜锡山,督察院御史已经掌握了资料,准备伺机参奏。

杜祭酒是害怕荣宁两府的事情影响林如海的婚事。

林如海这孩子真是不容易,都二十七了,再耽搁下去儿子孙子都耽搁了。

这个信息意味,宁府想要私了也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赶在御史发难之前,自曝家丑。

迟早要被揭露,不如自己撕开伤口。

石梅很重视,马上让贾政过府通知贾敬,让贾敬亲自陪着贾珍去刑部投案自首。

如此,贾珍还可以落个自首的先机。

随后,石梅接到王子腾送来的消息,询问石梅要不要他帮忙把督察院的御史杜锡山的折子压下去。

石梅当晚没回复。

翌日。

贾敬卯正,贾敬押着贾珍出门之后,石梅才让赖大给王子腾回复:贾敬不愿意私了,准备对簿公堂。

并对王子腾的援手表现感谢。

同时,石梅托付王子腾,若是有意援手,希望能够让刑部看在贾珍年轻气盛,面对那样的场景失控了,并非故意伤人。希望得到酌情轻判。

石梅并没有动用荣宁两府势力压服的意思。

这种事情也压不下去,只会败坏两府的人缘与口碑。

对簿公堂,意味贾珍头顶绿色草帽的事情将要公之于众。

杨家大嫂以为宁府丢不起这个人,坐等宁府屈服。

结果,没等来大把金钱,却等来了刑部的拘押。

贾珍自首了,对于自己激愤之下打伤杨成明的事情供认不讳。

杨大嫂简直要疯了。

这种丑事,贾珍竟然承认了,承认了自己的老婆给他戴了绿帽子!

杨大嫂觉得贾敬杨氏贾珍,全家人都疯了。

杨沣整个傻掉了。

他曾觉得妻子太狮子大张口了,却没有阻止。

他没有官职,儿子也成了废人。杨家不过几百亩良田,仅够温饱。

可是杨家这些年已经好吃好喝好穿戴的享受惯了。

几百亩土地的收入,在她们眼里就必要饭的强那么一点点。

杨沣夫妻跑到宁府大闹,杨氏没见。

赖升直接报告了巡防营。

杨家两口子被巡街御史警告之后赶走了。

如今整个京都都知道了杨家有多无耻白眼狼了。

一时间,宁府门庭若市,亲朋故旧都上门探视安慰。

杨氏的表姐杨夫人也旗帜鲜明站在杨氏一边:“杨晴儿这个养不熟的白眼狼,还有你那个嫂子,也是个拧不清,少奶奶由她安排,还要五万银子的赔偿,她怎么不升仙去做王母娘娘?”

正月十七,年后开衙的第二天,刑部堂官过年酒还没完全清醒,结果被贾珍的供状吓醒了。

一等神威将军之孙,威烈将军之子贾珍,竟然被一个杨家的侧枝子弟戴了绿帽子。

刑部官员对荣宁二府没有什么恶意。甚至有些同情。马上发下签押,提取杨成明当堂。

至于杨成明有伤在身,那是活该,谁让你个缺德玩意儿,吃表兄的和表兄的,吃饱喝足了,还要睡表兄的。

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畜生不如的东西。

杨沣到底是官员,刑部差役很是客气:“请大人把杨成明请出来吧,大人等着问话呢!”

杨沣这才确认贾珍真自首了,顿时如坠冰窟。

杨家完了。

杨明成残废了,还背上这样的名声。或者,杨家的勒索也会成为呈堂证供。

杨沣后悔不迭,不该任由老婆肆意勒索,杨家的条件几乎是让宁府养着杨家一辈子。

杨成明这个时候已经去掉半条命,杨大嫂呼天抢地,咒骂宁府不得好死云云。

杨沣好说歹说,安抚住了老婆,把家里的马车铺上褥子,将杨成明抬上车送进京都。

因为殴打的主犯自首,杨沣的老婆又当堂撒泼,刑部尚书对于杨家的好感将至冰点。

案子判决很快。

贾珍罚银两千两,赔偿杨成明千两汤药费,劳役两年,发配三千里去漠北将军手下效力。

杨成明品行败坏,革除生员资格。

杨沣教子无方,治家不严,取消候补官员资格。

杜锡山得知消息,将手里的奏章狠狠的撕碎了。

心里暗恨王子腾这个狡诈的酷吏,阳奉阴违,明明说好了,宁府会私了。结果忽然自首,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判决的当天,贾敬去户部缴纳两千两赎罪银。

贾珍罪减一等,发配一千里,去榆关戍边一年。

随后又缴纳一千银子的保证金,贾珍当天回家了。

刑部给出的理由是,贾珍自首,再不会逃跑。

贾珍虽然是个纨绔,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挺直了脊梁。

许多人笑话他,也有很多人同情他,更有很多人认同他。

觉得男子汉就该如此。

刑部给了他半月的期限收拾行囊,出了正月在起解。

杨家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还被督察院追责,因为杨沣是罪官,理当发还原籍。

之前杨沣赖在京都,大家看在荣宁二府,无人追究。

此刻就有人出来说话了。

贾敬随即写下断亲文书,送往顺天府备案,跟杨家断亲了。

此事大家都能理解,谁家愿意有这样的亲戚。

这一回,杨氏没再反对贾珍休妻。

杨晴儿接到休书之后,非但没有哭求装可怜,反而大骂贾珍是骗子,又骂贾珍是绿头龟。

还说出去以后,会给贾珍戴上一千顶一万顶绿帽子。

贾珍恨毒了杨晴儿,捏着杨晴儿的脖子冷笑:“很好,我如你所愿。

我已经跟杨家说好了,把你送回杨家去,杨成明因为你废了,杨家会放过你?

杨成明的媳妇已经说了,杨成明废了,不能养家了,他们回金陵会带着你。

今后就在秦淮河安家,靠着你养家糊口了。”

杨晴儿这时候真正害怕了,趴着哭求贾珍放她一马。

贾珍提起杨晴儿就是两嘴巴了:“你十三岁就跟杨成明黏黏糊糊,十六岁却跟我装淑女,我说我怎么不记得当晚的事情,原来你们给我下了药了。

你待我如此只好,我怎么能不回报你呢?

你在秦淮河好好等着我吧,一年后我来秦淮河,照顾你的生意!“

当日,杨家来人迎接杨晴儿。

杨氏挣扎着出门,瞧见的却是邢氏与杨成明的媳妇张氏。

张氏见了杨氏,忙下车行礼问安。

待见了杨晴儿,眼里冒出火星子。

杨晴儿腿子折了,杨氏心软,吩咐下人用了轿椅把她抬出来。

杨晴儿所有的衣服被褥足足装了两马车。

张氏给杨氏行礼:“姑母真是慈心人,这个小贱人进府的时候一个光身子,如今倒是赚了几车东西。”

杨氏如今已经跟杨家断亲了,虽然听得不舒服,也不愿意用长辈的身份压制张氏。

只是吩咐杨晴儿从杨家带来的丫头翠兰:“好好照顾你们奶奶。”

杨晴儿这会子见来的人是张氏,不想跟她回去。

只可惜,眼下宁府容不下她,她就是想跑,也身不由己。被贾珍打折的腿杆一动就会钻心的疼。

杨氏最后交代杨晴儿:“婆媳一场,我最后叮嘱你一句,不要总想着利用人占便宜,要学着真心待人。

我已经跟回春堂打过招呼,他们会照顾到你康复为止,药钱不用你管,安心养病吧。”

杨晴儿这时候才知道谁才是真正待她好,眼圈红了:“婆婆,我想看看蓉儿?”

杨氏听她提起蓉儿,顿时心头生恨,摆手道:“管好你自己!”

护送杨晴儿去杨家的赖升回来禀报:“杨晴儿回去后也没得到单独的房屋,直接丢在杨老太太屋里,两车东西都被杨成明的媳妇收了,翠兰打架一般才给杨晴儿抢了两床被褥。”

贾珍却根本不愿听这些,吩咐把屋里的家具,全部砸成渣滓,铺盖被褥全部烧成灰烬,又吩咐赖升,马上刮墙,重新修葺。

“别耽误老子娶媳妇。”

赖升派去询问贾敬,贾敬道:“随他去。”

贾珍在家的十几天,白日去母亲面前行孝,夜晚歇在前院书斋。

正月底,忽然出门,邀请了一般子狐朋狗党吃酒,托付他们帮忙照应家里,并指定自己的小厮刘喜跟他们接头,希望这些朋友得了有关荣宁两府的消息,能够通个气儿。

石梅得知贾珍的安排,不胜感慨,算是有点良心。

其实荣宁两府有自己的情报网络。

只是杜锡山三人都是清教徒,从来不上酒楼茶楼饭庄,家里也只有小猫两三只,想要安插个人进去,就如和尚脑袋上的虱子一样。

荣幸两府的暗桩斥候,恁是拿这样的人没法子。

这回亏得杜祭酒通风报信。

不然,荣宁两府不仅赔了银子,折了夫人,还要名声扫地,官威受损。

贾珍这回免不得被人嘲笑。

然而,外人都在评论,荣宁两府不愧是铁血功勋之后,脊梁骨硬挺。

贾敬还得了个治家严谨,大义灭亲的好名声。

最大的好处,却是斩断了杨家这门恶亲。

二月初,贾珍起解。

宁府动用关系,给押送的差役配备了最豪华的马车。

然后,贾珍的东西拖了一马车,吃的喝的用的,门门齐全。

贾珍自己身上还揣了五千银子。

一路上押送的差役的吃穿用度,都是宁府包圆了。

一般人不愿意干这个,这回押送贾珍的两个差役却乐呵的很。

动身之前,贾敬就给两人封了红封,二十两。

然后一路上吃喝都是贾珍管够。

他们的俸禄每月只有二两,这一趟真是赚大发了。

那一路上伺候贾珍比亲爹还细致。

转眼到了贾政进场的日子。

上一回秋闱,贾政带去的饭菜被人翻来翻去的检查,让贾政有点食不下咽。

这一回,贾政要求只带营养茶面子。

石梅还是害怕贾政进去三天,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影响脑力。

因此,给贾政带了三个茶叶蛋,将晒干的青菜磨粉掺和在茶面子里。

又给贾政带了银吊子,瓷壶,吩咐他每天必须吃三杯绿茶。

二月初八晚。

二月京都猴冷,贾政内穿桂花结子的衫子,外传毛皮大氅。

背着当初山子野考试的书箱,胳膊上挎着提篮,全部都是吃食。

原本不需要贾政自己拿着。

贾政却说等待检查的时候,总是要自己背着,不如提前习惯一下。

一家人在垂花门送别贾政。

元春扁着嘴。

她替父亲求得护身符不能带,因为护身符上有桃符,虽然不是字儿,但是,考生进考场不许带任何纸片进场,只能放弃不带。

元春很不开心。

最终,石梅见元春扁着嘴巴很伤心,想了个折中的法子,摸摸元春身上灵玉:“这个灵玉元儿天天戴着,现在送给爹爹,权当是元儿陪伴爹爹去考试了,好不好?”

元春赶紧的取下来递给贾政。

贾政却是个耿直的家伙:“不用了,你姑姑也给了父亲灵玉。”

石梅真是被他打败了:“妹妹给的是妹妹的心意,女儿给的是女儿心意,能一样吗?”

贾政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

在石梅瞪视下,贾政嘴巴不由扯了扯,蹲下身子拍拍元春的面颊:“元儿真乖。”

元春这才笑了,将玉佩拴在贾政的衣襟上,说道:“元儿会每天给祖父上香,让祖父保佑爹爹金榜得中。”

贾赦贾珠骑马护送贾政去贡院。

一同去贡院的还有荣府的私塾老师杜宗元。

当然,杜宗元进考场的被褥吃食也是荣府准备,与贾政的一般无二。

此后三日,元春果然每日都跟着祖母替祖父上香,默默祈求祖父保佑父亲高中。

三日后,贾赦接回了贾政,贾政什么都不说到头就睡。

一天都没跟人说话,当晚,又被贾赦送回贡院。

十七日,第三场考试完毕。

贾赦将杜宗元贾政一起接回来。

杜宗元清洗之后,出门访友。

据说是去杜祭酒家里默写试卷去了。

贾政考得明经,回家之后却是到头就睡。

第二天傍晚,方才梳洗一番,到荣庆堂给石梅请安。

翌日。

贾政跟山子野复述了考卷的内容,自己如何答对。

山子野觉得贾政稳妥了。

第三日,贾政备办了礼物去了杜家答谢。

这回的考官果然有在傅家认识的翰林学士。

贾政因此心头大定,考试的时候思路明晰,行云流水,简直超水准。

十日后,二月二十八。

礼部放榜,同时报子上门报喜,贾政考中四十八名进士。

其实会试得中,应该称呼贡士。

因为贡士一般不会再黜落。

故而,一般人为了讨彩头,都会讨好的说是进士老爷。

贾政既然中了贡士,进士就是妥妥的了。

石梅十分高兴,赏赐五十两一个银锭子。

然后,杜宗元的填写的地址也是荣府。

大约过去了两刻钟,又有报子上门,却是杜宗元得中第十名进士。

杜宗元考得是进士科,第十名相当好的名刺。

石梅马上想到,这回杜宗元只怕要被榜下捉婿了。

也有可能,明日就有恩师上门保媒了。

石梅不由感慨,江南杜家真是出人才。

林家就不成,出了个林如海,再没冒过泡。

杜宗元贾政这会子出头了,一起换了衣衫,摇摇摆摆的出门拜客去了。

榜上有名的同窗要联络一下感情,吃个饭,喝个酒,今后大家在官场好照应。

很快到了三月十五。

殿试的日子。

殿试只考一天。

这回考试,提个烤蓝就成了。

贾政依然带着山子野的赠给的端砚,银吊子就不带了,茶壶也不用带了。自有礼部差役伺候这些进士老爷。

殿试的作用,就是把所有的贡士分成三块。

三鼎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

贾政这种考明经的出身,三鼎甲就不用想了,能混个进士出身就很不错。

石梅分析一番,觉得凭着荣府的面子,贾政赐进士出身应该没问题。

三月十八,出杏榜。

这一日全家老小,包括年纪最大的石梅,最小贾琮,大家一起走亲戚一样,坐着豪华大马车,去礼部看榜。

石梅当然不用在榜单前面拥挤。荣府提前预定了礼部对面茶楼。

可是不便宜,一顿茶水瓜果,收你五十两。

贾赦贾政贾敬都不好意思去楼下拥挤。

贾珠贾琏,还有八个伴读跑榜单前各处的占位置。

一旦榜单贴出来,他们可以四面开花,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来。

当然,这些孩子都是杜宗元的学生,也顺带帮着先生看榜。

巳时,礼部门前一阵锣鼓喧闹。

贴榜单的官员来了。

哗啦啦一下四面八方举子仆人涌上前去。

但是,两排衙役棍棒一横,空出一条道来。

然后,榜单被人群淹没了。

再后,石梅听到贾琏狂喜的呼喊:“看见了,看见了,杜先生二甲头名传胪。”

杜宗元顾忌身份,没有跟着举子们拥挤。清清爽爽的站在人群后面。穿着毛皮大氅,手里却拿着折扇。

贾琏这一嗓子,差点把杜宗元的眼泪喊下来。

贾琏看见了杜先生的名字,就跳着脚找他先生。边蹦跶边招手:“先生,先生,看这里,二甲头名……”

杜宗元这才一边跟同窗拱手一边往前走:“小徒儿叫我呢,少陪!”

然后,贾珠一声惊呼:“父亲在这里,中了六十名进士。”

贾琏害怕石梅听不清,跳着脚大喊:“祖母祖母,二叔中了进士了。”

这小子猴精,知道二叔六十名不如先生,就不说名次了,直说中进士。

这种时候,所有考生伸长脖子,只要中个同进士就很高兴。

进士出身,牛批!

荣府上下兴高采烈。

唯有贾政有些扫兴,因为朱玉在前,杜宗元全国第四。

石梅真是看不下去。故意夸张的拿着元春的手拍着:”哎哟,元儿的爹爹好厉害,大月朝几万万人,九百八十个举子呢,竟然得中六十名,真是太厉害了,是不是?“

榆木脑袋的贾政闻听这话,顿时高兴起来,咧嘴笑起来:我政二爷还是很不错的!

这一回,免不得又要摆酒请客。

时隔三年,荣宁街上再次来了吹吹打打的礼部报喜班子。

贾氏的族人亲朋齐来贺喜。

荣宁街上的花炮响彻云霄。

荣府这回只摆一日酒戏。

明说了,另外两日的酒宴银子拿去城门口搭起粥棚施粥施舍馒头。

石梅还让回春堂开了春日里预防风寒的方子,拿了大铁锅在城门口摆着熬制,现成施药。

石梅贾赦贾政亲自到场施粥施药。

荣府诗礼之家这回算是真正落到实处了。

三鼎甲当日跨红游街。

贾政去坐了琼林宴。

回家又喝醉了,诗兴大发。

这一回,贾珠贾琏八个伴读都肯陪着他玩了。

贾政还有一个月的休沐期,四月才会合着没有考取庶吉士的进士科举子一起选官。

王家在此时上门议亲。

王家的意思三月就迎娶。

王子胜着急要回海疆。

石梅没答应,王子胜要走就走,京都有王子腾呢。

荣府肯定要按照荣府的时间安排,干什么迁就王家。

再者,不是石梅故意刁难,实在太仓促了。

贾敏五月出嫁,两场婚事间隔一个月,实在忙不过来。

虽然只是迎娶偏房,但是,已经亏待了贾政,婚事虽然不能大办,也不能太寒碜。

石梅想,七月是贾政的生日,若是把生日与婚事混在一起办,就可以办得热闹些,不委屈贾政,也不会让御史抓到把柄。

石梅办任何事,都会考虑会不会被贾府的仇人盯上。

苍蝇不叮无缝蛋,石梅就要来个圆滚滚,让苍蝇无缝可叮咬。

还有一个关键的事情,是贾政眼下似乎不着急成亲。

石梅正好利用这一段时间,让贾政牵头,把元春的女学办起来。

石梅已经替她在族里挑选了四个伴读。

春晖园也收拾好了,只等塾师上门就可以开课。

石梅之所以着急开办女学,也是因为王淑华的弟弟要进府附学。

总不能把人塞去贾代儒手里混日子。

那样子王淑华只怕也不会对石梅尽心尽意。

不过,石梅折中一下,三月二十六,请了官媒上门,给王淑华小定:一对侧凤挂珠钗。

王淑华是二房,不能用玉如意五凤挂珠钗下聘。

这也是王淑华自己挑选的道路,没法子的事情。

荣府下聘之后,王府也就无话可说了。

三月二十八,杜宗元亲到荣府送请柬。

主考官傅大学士招了杜宗元做东床。

同宗的杜祭酒为媒人。

石梅因此询问:“我们家私宅还有几栋,未知杜先生怎么想呢?”

杜宗元拒绝了。

杜宗元父母双亡,婚事全部由傅家操办,婚房也是女方陪嫁。

他只出个人就成了。

他没有父母,岳父母就是亲人,他今后孝敬岳父母,所以接受岳父母馈赠。

婚期定在四月十八。

除开三月遇到清明,春日的四月五月(古人过阴历)都是结婚的好日子。

贾敏婚期五月十五,宜嫁娶、纳采、祭祀、祈福、出行、移徙入宅。

是个最适合结婚的日子。

四月初,教习舒嬷嬷推荐了自己的侄女儿任女师,名唤舒毓。

舒毓家有继母,临出门子,守了望门寡,被婆家要求跟公鸡拜堂。

然后,青灯古佛替夫君守孝。

继母想昧下舒毓的嫁妆,答应了。

她只身上京投奔姑母来了。

舒毓本来想进宫当女官,但是她姑母觉得女官宫女太辛苦。

宫廷险恶,危险太大没答应,宁愿自己养着侄女儿。

这回荣府办女学,舒嬷嬷回家提了一嘴,就被舒毓哀求姑母牵线,前来面试,被石梅看上了。

不因为别的,只为舒毓这份勇敢与见识。

若是族里的姑娘学到一二分,终身将会受用无穷。

四月初八,荣府女学正式开学。

石梅要求贾政按照玉字旁给元春起学名:贾瑗!

石梅的荣府家史开启新的一页。

嘉和二十年,猪年,己巳月,己酉日,荣府女学正式开学。

头一批学子:贾瑗。

伴读:贾瑶,贾瑺,贾珞,贾璎。

塾师:舒毓。

四月十八,荣府几乎阖府出动去傅家吃酒。

傅家也是江南的诗礼之家。

傅家不止傅大学士这一支人做官。最大官员儿已经做到巡抚这一级别。

按照古人的礼仪,书香门第的姑娘识文断字,很少出恶妇。

相比古人盲婚哑嫁,杜宗元得了一门好亲。

同时,贾珠贾琏跟着杜宗元也沾光不少。

这可不是石梅市侩。实在这个时代讲究朝里有人好做官。

荣府这方面的助力比较薄弱。

贾珠贾琏两人开年一来基本处于自学状态。

石梅就在等待杜宗元荐人。

杜宗元的三观附和石梅的要求,希望下一任塾师,也是个正直之人。

石梅之所以没让林如海再介绍,就怕他再次走眼了,介绍一个贾雨村,那就完蛋了。

杜宗元小登科之后,却没忘记对荣府的承诺。给荣府介绍一位姓李的书生坐馆。

正是这一届落地的举子。

之前一段时间,杜宗元之所以没有介绍塾师,却是落地举子有一个沮丧疗伤时期。

这个时期基本不考虑做事。

这个姓李的书生跟杜宗元出身差不多,不过他是父母双全,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弟妹。

全家供他读书,他不想回乡一趟糟蹋路费,因此想在京都等待三年,力争下一次荣登龙虎榜。

姓李的书生今年三十岁,已经成婚娶妻。

其实石梅有些矛盾,既想塾师多待一些时间,又想塾师有出息。

这都是人脉啊。

荣府给李先生的束脩与杜宗元一摸一样。

一年大约二百四十两的银子。外加衣食住行。

府里专门配备一辆马车,供他出行。

基本是:食有鱼,出有車。

四月二十正式开学。

石梅通知王家,让王淑华十岁的弟弟王遥,上门附学。

这也是给王淑华一个定心丸。

荣府推迟婚期,并非婚事有变。

石梅准备贾敏出嫁之后,专门跟王家商议婚期。

王子胜得到消息,想让王仁上门附学。

石梅这里还没推辞,王仁自己离家出走了。

王子胜只得打消了念头。

为了方便王遥上学,石梅给王遥在前院安排了住宿。

王淑华投桃报李,王遥三天后给石梅带来一套雪锻的睡袍,再有丝帕子十二方。

石梅穿不穿另说,王淑华是感恩之人。

石梅悄悄询问了赖嬷嬷:“去看看,给你们二爷东西没有。”

然后,赖嬷嬷回禀说,并没有二爷的东西。

石梅一方面觉得王淑华守规矩,是个好姑娘。

一方面也怕她如此方正,会不会让贾政觉得呆板,拢不住贾政。

没有贾政喜欢支持,她一个二房估计压不住王氏。

可是,石梅也没法子,总不能婆婆去教导儿子的偏房,如何勾引儿子?

石梅干脆丢开不管了。

四月二十四,二甲以下进士参加考试,选拔二十名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历练。

贾政考的明经,庶吉士没他什么事儿,不过是陪跑员。

庶吉士名额确认,下余的进士就等着朝廷分派官职。

历来一个两榜进士,三鼎甲的状元也不过是从六品。

榜眼探花才是正七品编修。

林如海眼下就是正七品的编修,他们那一届的状元,是从六品的编撰。

余下的进士能够实放一个正七品,就烧高香了。

至于分派的地方好坏,就看个人的本事。

这般时候,就是拼爹的时候。

大多数人下派到边缘地带,像是福建,山西,甘肃这些地方做官。

贾政就直接进入了六部,成了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正六品。

工部营缮清吏司,就是专管宫廷建筑的修建与修葺。宫廷建筑抱括宫殿,园林庙宇。

正是之前嘉和帝承诺白送给贾政的官职。

如今,贾政这个官职可是与皇帝赠送的不同。

陛下赠送的官职属于恩荫,正三品以上的官职就甭想了。

贾政如今可不同了,三年一考核,稳稳的往上升,可以升到正二品。

若没有特殊贡献,这一辈子正二品就是到头了。

正一品的宰辅,一般都出自翰林。

贾政分派到工部,石梅基本放心了。

这一辈子元春不会进宫,贾政就一辈子在工部打转吧。

且山子野的本事可不是寻常人等能比。

近年天灾**,山子野这种行业大师被搁置。

一旦京都兴起健造宫殿园林。贾政有山子野的辅助,必定如鱼得水。

四月底,荣府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放到贾敏的婚事上头。

这般时候,石梅亲自出面核定贾敏的嫁妆单子与实物,一旦发现哪里不符,即刻更换。

贾敏的嫁妆涵盖了衣食住行。

内有各色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缂丝妆莽。外有田庄铺面。

林家下聘六万,荣府公账出账六万。

石梅清点一下自己的私库,约莫十五万的资财。

石梅给了贾敏几件古玩,两轴古画。然后给贾敏陪嫁两个田庄,拢共两千亩。

铺面两家,一家是盐茶铺,一间丝绸行。转买江南的货物,

这两间铺子已后肯定会越来越赚钱。

到了五月十四日晚,张氏杨氏两人前去林家铺床。

原本可以邀请八公府家的夫人来铺床,最终,石梅还是用了杨氏与张氏。

张氏夫君高升,父母双全,儿子生了两个,肚子里只怕也有了。

娘家哥哥个个才华横溢,且德才兼备。娘家兄弟也很能生,大兄生个了两子两女,二兄更厉害,四子三女。

这种人不是全福人谁敢自称全福人?

杨氏有点勉强。

但是,她是宗妇,且有了孙子。

宗妇代表整个家族的祝福。

然而,杨氏却推辞了。

她介绍自己的表姐,兵部侍郎杨夫人去给贾敏铺床。

杨夫人也是个能生的,光嫡子就有三个。

杨氏亲自出马请托,杨夫人一口应了。

石梅不是请不动四王八公家的夫人。

只是,石梅不想惹眼。尽量把荣府往纯臣方面转化,自然要减少与功勋王府的接触。

十四日晌午,林如海与他在翰林院的同窗好友,其中就包括杜宗元,带着酒菜雄鸡前来荣府催妆。

当晚,张氏与杨夫人坐着挂了喜字灯笼的马车上林家铺床。

张氏杨夫人铺褥子,铺床单,一边铺,一边嘴里念叨:铺床,铺床,金玉满堂……

铺床的歌诀都是流传千百年的歌谣,虽然是老生常谈。

但是,人们就是喜欢,一辈一辈这样的传递下来。

当晚,后街族人里尚未出嫁的姐妹都来荣府陪伴贾敏说话。

族人家的女儿之前跟贾敏不是那么熟悉,因为荣府的姑娘贾敏最小,贾母又是护犊子的性子。

贾敏几乎没有真正的金兰姐妹。

贾敏去了金陵一趟,回京之后,性子更加谦和温婉,跟族里的十几个小妹妹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这日足足来了十二位。

贾敏因为孝期耽搁了婚期,族里同岁的姐妹都出嫁了,今儿来的一色都是十四五岁正在说亲的的妹妹。

看着贾敏满屋子的嫁妆,一个个羡慕极了。

得知林如海把新房画成图卷,让贾敏提前了解新家,一个个吵着要看。

左不过没事,贾敏便拿出新家的图画,指点给妹妹们观看,并告诉妹妹们,这园子从修葺到花园的设计,都是林如海亲手包办。

新房院子的牌匾《双梅园》,也是林如海亲手题写。

一群姑娘惊叹院子好大,好漂亮,看见后面还有一个荷花池,更是叽叽喳喳,羡慕得很。

“哎哟,今年夏日敏姐姐就可以坐船采莲花摘莲蓬了。”

一个笑道:“才不要敏姐姐亲自采莲摘莲蓬,自然有姐夫摘好了送到姐姐手里……”

另外一个就掩嘴笑:“我猜想啊,肯定是敏姐姐戴着莲花,嗅着清香扑鼻的荷花,坐在船上在柳荫里荡舟,林姐夫站在船头吹箫给敏姐姐听……”

另个一说道:“哼,你们说的都不对,敏姐姐是才女,夏日荷花开了,敏姐姐肯定跟姐夫手牵手赏荷花,然后吟诗唱合……”

小姑娘们都被自己描述的美景迷着了:“敏姐姐啊,你好幸福哟……”

贾敏只是抿嘴笑。

丫头们觉得族里的小姑娘逗趣主子开心,各色瓜果都拿出来招待姑娘们。

大家忙着吃喝的时候。

一个叫贾秀(后街族人家的姑娘并未按照文字辈排行,贾母也是因此鄙视那个爬床的自称贾敉脸大)的姑娘一直在研究图画,这时问道:“敏姐姐,双梅园是什么意思呢?院子里种了两颗梅花树?”

贾敏顿时羞红了脸,一双眼眸星子一般闪着光亮:“不知道也,这个林大哥并未说明。”

后街的姑娘大多数并未学习诗词,大家凑着脑袋研究半日也没研究出结果。

很快就放弃了。

贾敏觉得妹妹们真是很可爱,想着今日一别,自己成了林家妇,自有一番责任,三五年大家都会三山五岳分散各地。

这般肆意欢笑的日子,不知道还有几回。

贾敏之前给妹妹们准两匹祥云纹的红色绸缎,这时忽然心里一动,吩咐茉莉丫头:“把我给妹妹们礼物端出来,还有那一匣子玉环。”

茉莉一愣。

玉环是姑娘准备带去婆家送人的小礼物,却是压住惊讶应了。

灵玉滋养肌肤,辟邪压惊。

姐妹的惊喜压不住。

两匹红绸已经让她们喜出望外,不想竟有玉环赠送,都高兴坏了。

玉环卖相极好,翠的耀眼,看一眼便令人心醉神驰。

贾氏族人家的姑娘出嫁,一百两银子的嫁妆就顶天了。

珍珠翡翠从来只是她们梦中的奢望。

不想今日竟然美梦成真。

若是拥有这样一枚极品的玉环压裙做嫁妆,在婆家也能挺胸抬头的做人了。

敏姐姐真好……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