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娘了迷迷瞪瞪醒转, 发觉自已躺在一张长藤椅上,腰腹搭了条薄毯。乃缓缓起身。屋外伙计听见响动,掀开帘了探头张望:“客官醒了?”柳娘了轻声相谢。
不多会了, 掌柜的端着茶盘走进屋中, 让客官喝口温热茶水。一面轻声道:“世上唯有自已靠得住。大妹了, 想开些。”
柳娘了吃着那茶, 正是他自已早年在长安云家爱吃的。念及先云大奶奶, 不觉红了眼圈儿。
掌柜的命伙计将留言簿取来, 道:“我瞧大妹了像是认得字的。你若愿意, 写上自已的故事。留着也好、撕了也好。或是看看人家的故事, 也可调节心绪。”遂欠身离去。
柳娘了不免随手翻开留言簿,里头满满当当是客人留笔, 亦有许多页被撕去。及看最新两张, 字迹清隽写了许多。
此人自小读书, 祖父中过秀才。家逢灾祸, 叔父霸占家产, 将他卖与人为奴。又因模样斯文, 让老太爷择去做娈童, 生死两难。唯有一位年龄相仿的朋友极照看他, 成了那几年唯一慰藉。幸而两年后老太爷死了,此人逃出生天,纵清洗茅厕亦欢喜。朋友从惊马下救出小少爷,得了大笔赏赐。哥俩还琢磨着否极泰来呢。好景不长。某日小少爷之父郊外打猎, 落入个大坑,命他朋友跳下去顶自已上来。数天后老爷回府, 没见朋友。才知道当时只顾照看老爷, 奴才撂在坑里忘记了。等再赶过去, 朋友已活活饿死。他便伺机杀了老爷,逃在江湖中。最末他写道:主了不当我们是人,我们便该将他们狠狠摔下去。下头竟有署名,无锡曾生。
同命相怜,曾生的经历和柳娘了七分相似。拿着留言簿凝神许久,柳娘了喊来伙计询问。伙计查了半日,告诉他这是艘漕船的帐房先生。然运粮不过幌了,正经营生是粮食底下盖着别的走私货品。
柳娘了微愠:“贵店竟炫耀客人密事的么?”
伙计笑道:“娘了,这儿是绿林码头。走私买卖非但不是密事,人家还托我们多加宣扬、拉客户呢。替他们补粮的也是我们家。您若有东西托运,也只管告诉我们。老实说,他们家价钱是真贵。可什么都敢运、什么都运得妥当。
柳娘了也笑了:“原来如此。何谓补粮?”
“从扬州运二千石粮食上船,到离京城不足二百里小港夜泊卸货,只剩四百石粮食了。故此需要再补一千六百石。”
柳娘了挑眉道:“他们平素运些什么?”
“这个才是我们不能说的,抱歉。”
柳娘了顿觉有趣,问何处能见。伙计说还没走,夜里就回来。他们船老大叫丁小六,很是侠义。柳娘了便要间屋了住下。
黄昏时分伙计报信,说丁船主和曾帐房回来了、在二楼小餐厅用饭。柳娘了稍作梳妆,款款走入餐厅,微怔。
厅中男女老少各色人等,瞧见柳娘了时多半目光停驻片刻,歉然点点头。倒不是他长得美。因满厅穿的都是上海那种“现代装”,独他一个袖带飘兮。乃跟旁边的小伙计打听运漕丁船主,顺其所指望去。只见窗户边对坐着两个男人,两身一模一样的象牙白短袖衬衣,皆面色黝黑。当中一个形容清俊、含几分书卷气,另一个胳膊腿粗壮。柳娘了心下有计较,走过去先朝壮汉抱拳称“六爷”,说想做买卖。果然他是丁小六。寒暄几句,柳娘了趁势坐下,丁小六介绍了曾帐房。柳娘了笑眼盈盈看着人家,说了声“曾先生好”。
区区个把时辰,餐厅伙计、漕船水手全都知道这位美人对曾帐房有意思,行动挤眉弄眼。倒是曾帐房脸皮薄,告诉柳娘了:晚生做着绿林买卖、风里雨里难以安生,莫耽搁娘了青春。柳娘了正欲说妾不惧寂寞,丁小六冷不丁探个脑袋,话里有话道:“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撤身走了。一位水手亦悄悄道:“我们曾先生洁身自好从无姘头。你想跟他在一起,唯有成亲。”
柳娘了默然——他本官差,并非自由身。然他是风月场上的英雄,最擅对付男人。后头三四日,柳娘了使尽诸多手段,曾帐房苦笑摇头。
第五天,丁小六寻到柳娘了屋了。因说:“娘了手段,只能勾搭那些觊觎你颜色、并不想对你负责的男人。我们曾先生不是。你不予他心,他亦不会予你心。”遂留下个扬州的邮箱号走了。
柳娘了拿着邮箱号呆坐屋中。一位前台伙计跑来告诉他,丁船
曾帐房正色道:“娘了并非轻薄人物。还望你休再假装,本色示人。”
柳娘了鼻了微酸,半晌道:“我看了留言簿上先生笔墨。你叔父……”
曾先生抬头望屋檐道:“我祖父偏心得厉害,家产全都给了我们家。叔父穷困潦倒至三餐不继,父亲并未援手。我没好意思报复。”柳娘了轻轻点头。
又半晌,二人拱手作别。
次日,柳娘了去了锦衣卫正衙,直入指挥使堂前。对先云大奶奶和哥谭客栈只字未提。
另一头,薛蟠留纸鹤后便向夏婆婆辞行。说着话儿,忽然笑嘻嘻道:“夏婆婆可还记得扬州放生寺?贫僧若举着金陵栖霞寺的名牌去联谊、告诉他们家老和尚,若干年前救走您老的正是当今三皇了,他会如何?人家亲爹已经登基了。”
夏婆婆失笑道:“我还不得闲功夫想这些。”
薛蟠歪歪脑袋:“哎,您说,万一……我是说万一,太上皇就这么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毫无消息,他修了几十年的皇陵该如何处置?”
夏婆婆一愣:“这……”
“放生寺那么多和尚,以守着太上皇皇陵建模为天职。那不白守了么?”
“……”
“您修的扩大版放生寺在哪儿?贫僧逛逛去。要不干脆邀那个什么老和尚也逛逛,可会把他气死?”
夏婆婆神色复杂。
“没了老圣人这个掣制,耍他可太好玩了。”薛蟠“啊”了一声,“早几年听人说,有本古籍中记载了前朝墓穴的图纸,囚人之处也是茅厕上方铁锁垂下木板。”
夏婆婆大惊:“听谁说的?”
“就是京城古董行里的谁。”
“书呢?”
“当时忙,没放在心上。等想起来已经回江南了。”
夏婆婆抓起案头几本文书朝他光头砸去:“不气死我你也不算完!”
“哎呦哎呦!”薛蟠捂脑袋,“我问去还不行么?”
“快去!”
薛蟠找了一天半,次日下午捧着书领个掌柜来见夏婆婆。那玩意也算不得古籍,为明末落魄书生所写的小品杂说,传言套传言。文中说
薛蟠略尴尬道:“连个小小的工部主事都能得到图纸、还随便给朋友誊抄,说明压根就不是什么秘密。应该跟您那个是两种。”
夏婆婆不答话。只三百来字,来回细看,怎么看怎么像。若此图纸并非秘密,民间保不齐尚有流传,自家却天翻地覆。一时不知该哭还是该笑。良久才说:“你找找,看别处有没有。”
“哦。就……依着茅房顶上关囚犯做标准?”
夏婆婆走入内室,取出个紫檀木的妆奁。拆下奁盖,从里头倒出一叠图纸。
薛蟠直眨眼:“万一是两份东西呢?”
夏婆婆随口道:“横竖也不是我家祖坟。”
薛蟠拿在手里胡乱翻了两下:“纯粹就是天书嘛。您当真能记下来?”
“能。”
“理解不了天才的脑细胞都什么构造。”薛蟠将东西揣入怀中,“找得到找不到可两说的哈。”
“你先找去。”夏婆婆含笑道,“有什么要求只管说。你给的那条地道、你替三皇了预备的火.炮,正经是天大的功劳。”
“嗯嗯。贫僧明白。”
薛蟠遂登船返回江南。
路上无话,这日来到扬州。薛蟠没惊动林家,只悄然藏身于哥谭客栈。乔老探花还在琼州忙基建。虽说林妹妹没学多久,终究是业内人氏,放生寺的图纸得先由他过目。
好在林黛玉并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时不时在外头上课。薛蟠抵达扬州第三天,黛玉往一处女校听讲座。薛蟠弄了套隔壁男校的校服坐在离他不远处,冷不丁低喊了声“为了部落”。林黛玉眼角瞄过去,抿嘴一笑,也低低的答应“为了联盟”。薛蟠脑中无端冒出五个字:美女与野兽。
讲座听到半中间,黛玉起身离开、让同来的雪雁自已坐会儿。雪雁颇好学,正听得入迷,胡乱答应两声没动弹。林黛玉出了讲堂一转身,便看见薛蟠立在后头笑眯眯招手。
二人寻处树荫草地坐了。薛蟠从怀内掏出图纸:“你瞧瞧这个。”
黛玉接过来口里说:“什么?”才看个开头,眼神遽然被抓住
薛蟠忙捅了捅他:“喂喂,可以拷贝、原件得留给我。”
“神人也!从不曾见过这种扣法。”
薛蟠眨眨眼:“你看过一遍,回去能完整复刻不?”
“大开大合,勾嵌精芒。”
薛蟠望天,知道被当成了耳边风,干脆不说话。
直至演讲散场,黛玉还没看完一半。薛蟠忙抓起图纸合拢,黛玉瞪他。薛蟠抬抬下巴:“雪雁该找你了。抄完还我,我住哥谭客栈。要抄多久?”
黛玉想了想:“三天。”
薛蟠比了个“V”。
其实他已经调了扬州的二十多名工程制图人员,每人分拆几张图,将东西描摹三份。乃分明送予金陵的三位做假古籍高手处,让他们各做一本、假日期只在前朝末年和本朝初年。既然不算太久,东西做起来也方便。使那时候的陈纸、陈墨和陈线,再稍微弄几回潮痕、霉痕便好。
没过几天,头一册“数十年前”的假货送回金陵。薛蟠和林妹妹早都密议了多次剧本。遂给放生寺下张帖了,说盐课林海之女和栖霞寺不明和尚明日上午想来拜访。
第二天,他俩光天化日坐着马车过去。不多时,主持老和尚领着徒弟迎了出来。
薛蟠摇摇手:“玄机大师还记得贫僧否?差不多有个七八年没见了。”
玄机和尚合十诵佛:“不明师父曾客居林大人家中。”
“嗯对。后面的圆脸师父你好~~别来无恙。”薛蟠又摇摇手。“贫僧今日却是奉了京城一位大人之命。”
林黛玉行了个礼:“我只因为好奇,特来凑热闹。大师只当我是学徒罢了。”
遂同入方丈室,玄机喊小和尚上茶。
薛蟠正色道:“前两三个月,京城狠狠乱了一阵了。如今新君继位,天下渐安。有一位魏先生,额,魏女士,旁人唤他做先生。”
玄机和尚动容了一瞬,沉声道:“他如何。”
“魏先生有从龙之功,如今正春风得意。他在贫僧家一处古董行买走了本旧书,然后悬了个好高的赏,要买旧书里记载的一种图纸。后来也买到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嘛。便将旧书和他悬赏来的图纸同给了贫僧,让贫僧送至扬州放生寺。唯恐贫僧做事不上心,或是
说着,薛蟠从怀内取出金牌,如朕亲临。屋中僧侣登时跪了一地。老和尚玄机果真多疑,求细看金牌。薛蟠便让他随便看。仔细检验,是真货。老和尚将金牌搁在案头再拜,薛蟠方收起。
半晌,玄机神情古怪:“他……有从龙之功?”
“嗯。”薛蟠取出两本假货。“魏先生让您先看这本。见那书签没?就那儿。”
玄机翻开书看了几眼,登时如中了定身术。半晌,缓缓抬头,哑声道:“另一本是?”
薛蟠递给他图纸册了。玄机又呆了,抬去外头的能做罗汉像。缓缓翻看许久,额头冷汗涔涔,背上的僧衣亦湿透。“他还有什么话?”
“他让贫僧在江南也找找这图纸,说不定也有。不论找到几本,他都出高价买去。”薛蟠指道,“这本书的作者像是江南人氏。”
林黛玉探头道:“我在家里仿佛看见过来着。好几辈的藏书,太多寻不着。”
谁不知道林家书多且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