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是得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前瞻性概念。
如今,郝强不知羞耻地将其据为己有。
现场有Y视电视台在场,若真播出,恐怕会误导公众认为这是郝强原创的概念。
考虑到这一概念可能超前于当前实际,郝强谨慎阐述:
“纵观人类历史,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可视为前三次工业革命。
如今,随着人类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即将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这次革命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和机器自组织为标志,我将其称为'工业4.0'。”
察觉到在场领导们听得入神且频频点头,郝强意识到可能有人难以理解,有可能装糊涂,于是举例说明:“以我们公司的汽车销售和生产为例。
我们开发了一款未来汽车app,消费者可通过智能手机下载使用。
通过这个app,顾客可以下单购车,包括选择车身颜色等个性化配置。”
“一旦顾客确认订单,我们的智能工厂即刻接收订单信息。
系统会自动分析并统计所需材料、数量和型号等。
这些数据随后会传递到智能工厂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高效精准的生产流程。”
郝强指向一处工位上的液晶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着各类生产信息。
他继续解释道:
“通过这套系统,工厂能实时掌握市场动态。
顾客下单后不久就能收到智能工厂的反馈,了解生产进度,甚至可以预知何时能拿到自己的新车。
要实现这种高效率和实时性,还需要配套的智能物流系统。”
“此外,顾客提车后,可以通过我们的'未来e充电'app轻松找到超级充电桩,为爱车充电。
'未来汽车'app则提供全方位的后续服务。
简而言之,工业4.0是在工业3.0的基础上,融入了网络数字化管理,实现了更高度的智能化,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缩短资金周转周期。
目前,我们正在不断完善这套智能系统。”
大领导听后赞叹不已:“原来如此,没想到你们已经走在了前沿,非常难得。”
其他随行人员也对工业4.0有了初步认识。
郝强不仅提出了概念,更是在公司内部试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绝非纸上谈兵。
前沿概念易提出,但要付诸实践并见效,难度极大。
郝强转而说道:“领导,我们公司目前想实现工业4.0,还是有许多不足的。
整个系统的运转依赖于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这就要求一线做好精确的统计工作。
比如,如果顾客不通过我们的平台下单,智能工厂就会缺失这部分数据。
这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人工补全也行,最棘手的是库房管理。
另外,系统的性能还受制于智能手机、网络技术、芯片等外部因素。
数据量越大,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就越高。
虽然目前有不少不足,但这套系统已经为我们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等过几年,随着芯片性能提升后,我们的工业4.0也会更加完善。
但想达到智能化生产,这条路还非常远。”
大领导听完后,对这个工业4.0更加有兴趣了。
在焊接车间,他观察到工人基本不参与,主要起着监督的作用。
“郝总,以我国现状而言,您认为全面实现智能制造需要多长时间?”大领导提出了这个深具洞察力的问题。
作为行业专家,郝强对此必然有独到见解。
领导此问,正是想听听这位成功企业家的专业分析,而不是理论派的回答。
郝强沉思片刻,谨慎地回答道:“领导,依我之见,
智能制造的普及速度在不同行业间会有显著差异。
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更容易实现智能制造。
相比之下,那些非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规模。
大型企业通常拥有更充足的资金和技术资源,能更快地推进智能制造。
而中小企业可能面临资金和技术壁垒,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当然,智能设备越来越便宜,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这将大大加速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预计在未来5到10年内,我国的主要制造业领域将能实现较高程度的智能化。
但要全面普及到各行各业,可能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
大领导听后点头表示赞同,对郝强的深入分析表示满意。
他补充道:“你说得很对,推进智能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若是要实现你所说的工业4.0,那将更加漫长了。”
“是的,要实现工业4.0,那就复杂多了。”郝强赞同,哪怕到了2023年,也没看到哪个企业能够完全实现。
接着,郝强带领导来到了新能源汽车成品区。
郝强向领导介绍未来ES6,哪些是自主研发的。
大领导坐上驾驶室,郝强坐在副驾驶室,向他介绍一些功能。
看完之后,大领导对其设计和性能表示赞赏,评价道:“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你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难得国内出现能与bba抗衡的国产车,而且技术先进,国产率高,卖得好,大领导还是要支持的。
如果Y视播出的话,那就是变相地宣传了。
在这个车间,大领导与工人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最终,大领导对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
锂电池工厂不方便进入,郝强就在汽车成品车间介绍锂电池成果。
参观结束后,大领导对郝强说:“郝总,今天的参观让我印象深刻。
未来科技集团不仅规模庞大,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强,人才济济。
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种创新精神,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贡献力量。”
郝强诚恳地回答:“感谢领导的鼓励。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整个参观过程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
最后,一行人回到会议室,郝强向大领导详细汇报了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也强调了半导体领域的宏伟蓝图。
出于战略考虑,郝强恳请媒体对相关信息进行适度保密,避免过多宣传。
大领导对此表示理解,并郑重承诺:只要公司专注于高科技发展,如果有能力打破国外核心技术垄断,国家将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大领导深刻认识到未来科技集团在多个领域已处于行业最前沿,技术先进,并不是媒体吹捧。
这家企业的实力和潜力令人刮目相看。
郝强本人,的确是一位重视科技的实干企业家。
临别之际,大领导做了一个罕见的举动——他将私人联系方式交给了郝强,并表示如有要事,可随时直接联系。
要知道,像他这个级别的领导,极少向他人提供私人联系方式,这无疑是对郝强及其公司的高度认可和信任。
对郝强和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机遇。
其他领导看到大领导给郝强私人联系方式,非常惊讶,这意味着郝强获得了一条直达最高决策层的“直通车”。
大家细想一下,未来科技集团表现出来的实力和潜力,的确值得国家重视。
这样的民营企业,国内屈指可数。
(/49243/49243090/101006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