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士子也是呆如木鸡。
正事还没说呢,咋出了这档子事?
这如何是好?
这谁啊?
你这么做会害死大伙的,知不知道?
大伙互相探询,事发突然,却是谁也没看清是谁干的。
不知道也不行,反正是你们一伙的干的。
事情到了这一步,衙役们也不管什么士子了,蜂拥上前将他们一一拿下,稍有抗拒就是水火棍伺候。
士子们哪受过这种待遇,又自恃功名在身,颇有些不合作的意思。
“我们是秀才,是有功名之人……,哎呀!”
“李正泉,无耻小人……妈呀,别打了。”
“衣冠禽兽,有本事今日就打死我。”
上官受辱,衙役自然要给出气的,稍有不顺就是一顿水火棍。
何廷枢此时却越看李正泉,越觉得顺眼。
勇于背锅的属下太难得了,要重用。
“来人,备轿。”又转头很和蔼的对李正泉道:“李通判,你也随本官进宫面圣。”
拘押有功名的士子,还拘押了一群,这在大明还是头一遭。
嗯,除了洪武朝之外。
何廷枢自然是抗不住的。
带上李正泉,除了背锅之外,也算给他个机会。
通常文官遇到这事,已经没脸继续做官了,是会提出辞职的。
当然,这不包括佞进小人。
比如李正泉就没这个打算。
“府尊,您稍等,下官得先收拾一下。”
“时间已经不早了,进宫要紧,些许小事就顾不上了。”何廷枢稍微提点一句。
“下官明白了,谢府尊提醒。”李正泉揖手道。
----
朱由检见到何廷枢与李正泉二人,这才知道王之心禀告时为什么会面色古怪。
这形象!
不能说。
不能笑。
还得维持皇帝的体面,忍着。
“臣办事不力,请陛下治罪。”何廷枢坐下后道。
一头雾水。
我还什么都不知道,治毛的罪。
示意继续说。
何廷枢将事情原原本本述说一遍,又道:“拘押士子,虽说太祖时已有前例,可毕竟是百年来闻所未闻,臣请陛下治罪。”
朱由检乐了,这何廷枢年龄不到四十,说话却如老狐狸一般,你都说了有前例了,还让我治罪,不带这么坑人的啊。
稍微一想就知道,这货是觉得扛不住口水,请皇帝背锅来着。
说起口水,又有些狐疑。
大明士子的嚣张史上有名,从南到北,咆哮公堂羞辱上官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可从来没有动手的啊?
何廷枢不知道,可他却知道的多了。
这里面有故事,总觉得这事里有群众演员的影子。
看看李正泉,这厮不会也是穿越来的吧?
收拾起乱七八糟的心思,开始琢磨背锅姿势。
升官是不能的,两人都刚任职,升官有些不像话。
口头嘉奖?
好像力度有些不够。
荫官?
开玩笑,废除都来不及,怎么能再开此例。
琢磨一会,给勋阶吧。
所谓勋阶,就是给文武官的一种荣誉称号,需要任职后经过考核,合格后方才授予。
比如光禄大夫,紫青大夫之类的,当然大明自有一套勋位。
比如李正泉,如果考核合格,就会授予承德郎。
何廷枢,初授嘉议大夫,如果升级,就是通议大夫。
就是个荣誉,既表明决心,又不用花钱。
看看二人,何廷枢倒是神色如常,李正泉却有些眼巴巴的意思。
“二位不畏人言勇于担当,朕甚是欣慰,何罪之有?
李正泉受此折辱,不止是对他个人的折辱,亦是对朝廷的折辱,如果不严加惩治,朝廷颜面何在?”
“传旨,一干生员咆哮公堂折辱上官,姑念初犯,革去功名交由顺天府审理,如果没有其他不法事就逐回原籍。”
“何廷枢二人勤恳做事,何廷枢升授通议大夫,李正泉授承德郎。”
“何廷枢留下。”
李正泉自知级别低资历浅,也不在意,谢恩后独自退出。
出了宫门,李正泉只想仰天大笑几声,心内只觉得说不出的畅快。
不枉他费尽心思,付出固然不菲,所获却足以弥补。
真以为有那么巧?
真以为他会去收拾?
呵呵。
虽他名誉受损,可又不是第一次损。
损的多了,也就麻木了。
何况,既然是以佞幸的面目登上政坛,自然要将佞幸进行到底。
何况,即使努力去洗白,洗的白吗?
佞幸之名,注定跟随他一生。
---
“士子之事,你尽管放手去做,朕在这里担着。此外朕还有三件事交代。”
朱由检留下何廷枢确实有事,都是麻烦事。。
何廷枢有些头大,按惯例,这位交代的事会一件比一件难做,他开始怀疑接手这个位置是不是一个错误了。
“臣请陛下明言。”
“第一,钱粮管理章程要变。
第二,将各房钱粮收归户房统一管理,各房冗员该裁撤的就裁撤。
第三,将府里各县供应各处边镇的钱粮全数收归府里,该供应何处如何供应你拟个章程给朕,这事不急,等胥吏之事完毕后再做。”
示意王之心将新制财务章程递给何廷枢。
何廷枢看罢,放心不少。
这不是什么太难的事,而且是名正言顺的事,值此敏感时刻,没几个人敢蹦出来说三道四的。
可第二件就有些麻烦,倒不怕胥吏翻天,而是变更祖制。
这罪名可大可小,沾上就是麻烦,不过有皇帝顶着,他自思还能抗住。
而且前一阵皇帝已经在朝堂上折腾好一阵了,估计大伙对此也都有心理准备了。
第三件最麻烦,牵扯到方方面面。
比如大兴县,区区千余两赋税,却要分送二十多地,有边镇,有卫所,有府衙,有各部,
为什么给各部?
各部的更子门夫轿夫之类的都哪来的?
开始都是各县签发的力役,后来改折银,由各部自己雇佣。
折银得送给各部啊。
就这么,各县又多出一个解送银子的地方。
这是好事,大好事,对百姓来说是大好事。
解送粮饷向来是最为令人畏惧的差事,在各级胥吏衙役肆意盘剥下,稍有不慎就有倾家荡产的可能。
最简单的,说送来的银子成色不够,粮食掺沙子过多,让百姓多跑上几次,保证能折腾的百姓上吊的心都有了。
不想被折腾?
好处拿来!
可也是大麻烦,损害利益人群太多,这不必细说。
而且,还牵扯到一个成本问题。
这时代,运输可不是简单便宜的事。
以前的运输成本都由百姓负担了,可改了之后就得由府里来出,这银子从哪来?
所幸,皇帝也知道难办,给了足够的时间。
沉思片刻下定决心。
官场之路有进无退,尤其是已经得罪这么多人了。
罢了,就跟着这位混吧。
成了,他何廷枢自思至少能混个中兴名臣的声誉。
不成,有这位敢担当的皇帝,下场也不至于很惨。
“臣必定尽心竭力。”
朱由检很满意,连苦都不叫一声,好同志!
“放心去做,万事有朕担着。
————
三十日,魏忠贤照例送上一摞奏章,最后单独挑送出一本给朱由检。
“又是什么坏事?”朱由检已经习惯了,就知道没好事。
魏忠贤犹豫一下,苦笑道:“臣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https://www.yqwxw.cc/html/132/132453/503943726.html)
www.yqwxw.cc。m.yqw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