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叶儿看着如冰离开,不解道:“你想干什么?”
“投石问路?”温声声狡黠的眸子微弯,“你有没有想过,萧世尘手中的孩子从何而来。”
“你知道?”
温声声摇头:“要么是萧世尘的私生子,要么就是他从外面买来的孩子。”她拨弄着茶盏,“那孩子你也看过,能治好。不管世家大族还是普通百姓,对儿子的执念很深,听到自己的儿子能治好,你说他们会放弃这次机会吗?”
田叶儿恍然大悟:“你想让孩子的母亲站出来,让她们内讧?”
温声声笑笑:“萧世尘得到信国公府的支持,关键的人证估计很难找到,只能从孩子的母亲下手。”
田叶儿想到萧世尘那阴损的样子,忍不住搓手:“要不要我出手,保证让你满意。”
“他现在但凡出事,所有人都会怀疑是我做的,我们静观其变就可以。”
枫叶山庄毫无波澜,城内却闹翻天。
掌柜抱着孩子,身后跟着一群人,顺着正街,招摇地直奔萧府。
有百姓知道内情的,低声议论:“这不是萧三爷刚刚抱的孩子吗?掌柜的要把孩子送回去,难道不是安乐县主的?”
“是啊,温家家财万贯,哪怕孩子痴傻,也是温家的血脉,怎么会让他流落在外。”
“说那么多干什么,跟去看看就知道了。”
百姓们三三两两地跟在队伍后面,人越来越多,到萧家门口的时候,已经是一大群人。
掌柜让人上去叫门,随后抱着孩子站在台阶上,扬声道:“各位乡亲父老,一个时辰前,萧三爷抱着个孩子找我家大小姐,说孩子是大小姐的。笑话,大家看看。”说着将孩子从襁褓中抱出来,“这孩子看着快一岁了,我家大小姐嫁给萧三爷才四个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孩子。”
“一个时辰前,有乡亲在场,大概清楚当时的情况。我家大小姐当众揭穿萧三爷的阴谋,还将他的同谋抓住,本想一起送往大理寺,却不想萧三爷狗急跳墙,用孩子做挡箭牌,自己逃了。”
“我家大小姐心善,看着孩子可怜,打算给萧三爷个机会,只要他主动自首,我家大小姐就请田大夫医治这孩子。”
隐藏在人群中的人,借机开口:“掌柜的,这孩子确定是萧三爷的吗?看孩子身上的料子,比普通人家还差,该不会是他随便买了个孩子吧。”
这话一出,百姓们齐齐看向孩子身上的衣服,这么小的孩子,居然穿粗布衣服,真是造孽啊。
有生过孩子的妇人看不过去:“孩子皮肤嫩,怎么能用粗布做衣服,一看就不上心。”
“就是,以前萧家也是大户人家,真是自己的孩子,怎么能这么糟蹋,我看就是买来的孩子。”
掌柜将孩子重新包裹好,掷地有声道:“这孩子不管是萧三爷的私生子,还是买来的,总归是一条小生命,只要萧三爷主动去大理寺投案,我家大小姐看在孩子的份上,愿意既往不咎。可若是萧三爷继续拿孩子说事,温家奉陪到底。”
此时,身后萧家的大门打开,管事扶着老夫人从里面走出来。
萧世尘离开前,怕有万一,将计划告诉老夫人。
她看到掌柜怀中的孩子,脸沉下来:“你们是何人,居然敢在萧家门口闹事。”
掌柜不卑不亢,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知老夫人:“这孩子不是大小姐的,却是萧三爷的,我特别将孩子送回来。”
“荒谬,孩子不是温声声的,难道就是老三的,把孩子抱走。”老夫人满脸怒容,“你们休想再诬陷老三。”
掌柜的冷笑:“老夫人,是萧三爷自己承认孩子是他的,当时很多人都在场,他想抵赖都不成。难道孩子是萧三爷买的,为的就是诬陷我家大小姐?”
老夫人一惊,自知刚刚说错话:“我什么都不知道,孩子是老三给你的,你去找他。”说完吩咐管事关门。
掌柜拦住她:“老夫人您看清楚,这是萧家的孙子,虽然现在痴傻,可田大夫说可以治好,只要萧三爷投案,你确定要舍弃孙子?”
“什么孙子,我没见过,你少诬陷萧家。”老夫人眼神闪躲,紧紧攥着帕子,她忙乱地吩咐管事关门,怕再说下去会暴露。
众人看着萧府的大门关上,忍不住议论起来。
“要真是萧三爷的孩子,老夫人怎么会不知道?”
“是啊,那可是她的孙子。听到孙子的病有得救,还将人关在门外,心真狠。”
“这不更说明,孩子不是萧三爷的,是他买来诬陷安乐县主的。”
百姓们觉得有道理,齐齐点头。
掌柜总算明白大小姐为何要大张旗鼓送孩子,有这些人作证,这孩子就算带回去,也不会惹非议。
他清清嗓子:“既然萧家抵死不认,孩子我先带回去,今日之事日后大理寺问起来,还希望乡亲们给温家做个见证。”
“一定。”
“好。”
平日温家乐善好施,善名远播,百姓们自然愿意帮忙,若因此攀上温家,自然是更好。
应声越来越高,掌柜连连道谢,随后带着孩子离开。
萧府内,老夫人心神不宁地往回走,那孩子是老三和老大媳妇的,这件事她早就知道。当初孩子早产,老大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欢喜不已。却不想三个月的时候发现孩子有问题。他们夫妻吵得不可开交,老大日日不回府,她觉得亏欠,便任由老大在外面胡来。
那时老三和温声声打得火热,不想日后有把柄在老大媳妇手中,便暗中下药佯装孩子假死,随后交给一个老妇人养着。
老夫人脑海中闪过刚刚掌柜的话‘那孩子能治好。’
她有些犹豫,那是老三的第一个孩子……
“大夫人,老夫人吩咐过,您不能进去。”
“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拦我,滚开。”
清脆的巴掌声响起,屋内的老夫人回神,满脸怒容地看向喜嬷嬷:“让她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