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君位让于汝,孤到洛国混吃等死
韩国君臣心知待在平原之上是完全挡不住魏国和赵国大军的,所以一方面在韩国之中布置防线,阻击魏国和赵国,另一方面,干脆利落的带着大批的韩人到了郑地。
韩侯得知齐人和秦人正在进攻魏国淮泗的土地,先是愤怒,随后面露苦涩道:“齐国定然是想要消耗三晋的实力。
但好处就是齐国的确是得罪了魏国,至少齐国还是会站在韩国这一边,亡国之危可以解决。
现在就是要撑住,一年,两年,甚至更久,直到齐国军队的到来。”
韩侯心中对齐国恨极,但是却毫无办法,魏国不愿意退兵,韩国不可能割土,那双方就只能尽全力去厮杀。
幸好获得了郑地之后,韩国的战略纵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否则还真担心撑不到齐国来的那一天。
淮泗之上,齐国贵族美滋滋的收割着魏国的城池,“能攻下的就攻下,不能攻下的就切断他出城的道路,把他们困死在城中,告诉城中的将领,先投降的人不杀。”
攻城战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猛攻,这样反而会让城中的守军众志成城,所谓久守必失,为什么守城的一方,总是会出城来袭营呢?
因为守城方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城中人心的浮动,所谓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一旦长时间被围城,城中就一定会出现想要献城求富贵的人。
齐军本就统治淮泗之地多年,对这里的山川河流走势都非常了解,魏国和齐国出城野战,并没有占上风。
反而因为后勤的问题,加上这里的魏武卒数量并不多,结果被齐人击溃。
齐国在淮泗战场之上节节胜利,大片曾经失去的土地都回到了齐国的手中,齐国贵族纷纷欢呼,“克复桓公霸业。”
春风得意之际却不知道赵魏韩三国都将他恨得牙痒痒,秦国默默地在齐国身边跟着打下手,然后将怒火吸引到齐国的身上。
……
楚国和吴国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的数百年,双方都曾经差点灭掉了对方,但是最终由于天下的局势还没有走到那个地步而继续对峙。
但是双方用世仇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在双方的争斗之中,吴国最辉煌的自然是庆忌孙武之时,后来的吴国就没有再出过才能出众的国君,所以一步步衰弱下来。
魏国大败楚国,改变了魏国和楚国、秦国和楚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却并没有改变楚国和吴国之间的实力对比。
吴国还是要被楚国压着打,昔年墨翟阻止了吴国进攻楚国,就是因为墨翟让吴国成功的意识到,进攻楚国对吴国没好处,吴国也不可能攻下楚国的城池,只会白白的让吴人送命。
墨家到了现在,已经彻底成了天下第一的显学,不要看法家领袖人物在列国之中变法,呼风唤雨,威风无比。
实际上墨家不逞多让,不但在列国之中势力庞大,在底层民众之中同样拥簇极多,那些贫困到无立锥之地的国人,纷纷加入墨社之中。
虽然墨家分裂,但是各个分出的墨家巨子依旧是权威极大,振臂一呼,万人景从。
从吴国和楚国之间爆发战争以来,一直以来活跃在王畿、洛宫和宋国之中的宋国墨家巨子就率领着墨者前往吴国帮助守城。
姑苏城。
这里依旧是星罗棋布的小湖泊,青翠苍远,大片适宜耕作的土地,密布在都城的周围,吴国的王霸之基就是楚国一直以来所想要占有的。
这里还算是一片繁荣,吴楚之间的战火还没有烧到这里,但是一列列带甲的士兵行走在大道上,一辆辆载满了粮食的大船和车辆,不断地从城中走出。
空气之中的一片肃杀,证明着这表面的繁华,只是覆盖在火山口的白雪,随时会毁灭。
吴国宫中,吴国君臣脸上满是灰暗之色,吴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吴国的社稷随时都会倾覆。
墨家的确是守城的专家,种种器械和战术大大延缓了楚国的脚步,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吴国的节节败退。
国力的差距是决定性的,况且这天下之中,不仅仅墨家在玩机关术,公输氏同样在列国之中有传承。
守城工具在更新,攻城的工具同样在不断的更新,战争拼到最后,还是变成了综合国力的比拼。
吴侯是个中年人,脸上并没有先祖庆忌的英武之气,黑眼窝重重地挂在脸上,整个人的起色看起来非常的差,一看就是连续几日茶不思,饭不想,终日担惊受怕而造成的。
见到满殿群臣都不说话,吴侯面上惨然颤颤巍巍地问道:“众卿,若是孤向楚侯乞降。
不,楚王,孤承认楚王的王号,去除诸侯之号,以吴君的名义侍奉楚国。
就如同卫君侍奉晋国、魏国,宋君侍奉楚国一般,楚国会放过吴国吗?”
死社稷,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又是何其艰难呢?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尤其是这些享受了数百年富贵荣华的贵族,硬骨头实在是不多。
吴国群臣互相之间,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和楚国暗通款曲。
没受过楚国贿赂的吴相当即出列愤声道:“国君,还请您收起这个想法,吴楚之间乃是世仇,楚国放过谁,也不可能放过您。
况且,您难道忘了会稽君旧事吗?”
会稽君。
吴国昔年灭亡越国之后,将越国国君降为会稽君,然后没过几代,会稽君就直接断了传承。
吴相这话就是告诉吴侯,一旦你现在拱手投降,之后楚国肯定会报复伱。
就算现在给你一座城邑,但是之后直接将你废为庶人,甚至直接将你杀死,难道还会有人为你哭诉吗?
吴侯一听,脸上的惨白之色更加严重,“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那现在怎么办?
难道就坐等楚国的大军攻破姑苏城,吴国七百多年的社稷毁于一旦吗?
现在的吴国没有洛国来救了!
吴相,您也是吴国公族,是先君的子孙,孤把吴国国君的位置让于您。
孤前往洛国之中避难,吴国是姬姓诸侯,以洛国和吴国之间的香火情,洛国定会接纳孤。
昔年武王将王位让于素王,虽然素王未受命,但素王最终还是缔造了邦周八百年的天命,甚至千年的天命。
你我君臣虽然远远不如二王,但是您的能力同样胜过孤,孤将君位让于您,或许吴国还能有一线生机。
您看这样可好?若是愿意,立刻便安排宫人组织即位仪式,孤好早日脱身到洛国去。”
吴国群臣直接被吴侯的这个操作秀傻了,把国家交给公族,自己往洛国之中避难保命,还能这么干?
但是想一想,这非常有操作性啊。
昔年从洛国之中分出去的小宗诸侯,亡国之后,不少都前往洛国之中避难,重新成为洛国公族。
这么一想,吴国群臣瞬间望着吴侯的眼神就有些不对劲了,我们做大臣的想着投降很正常,你个国君竟然也抛弃社稷。
臣等正欲投降,国君竟然想逃?
吴相直接被吴侯的话吓傻了,就算是吴侯真的想要跑,他也不能信啊,谁知道愿意两个字说出口,是不是直接五百刀斧手将他乱刀砍死在大殿之上。
况且,这吴国国君的位置就是一张催命符,谁做谁死,连忙叩首道:“国君,这万万不可啊,君位有德者居之,臣怎么能居于君位呢?”
谁知道吴侯竟然直接从上位走下,语气坚决地说道:“吴相,孤看您是有德行的人,这君位您一定不要推辞。”
在国家社稷即将倾覆的时刻,吴国宫中竟然上演了这么一场闹剧,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吴相眼见吴侯脸色阴沉,心中更是认定这就是吴侯下的套,在生死之间,他突然急中生智,高声道:“国君,臣有挽救吴国社稷的办法了!”
他的声音极高,瞬间压下了整个大殿之中的喧哗之声,所有人都直勾勾的盯着他,吴侯脸上更是露出了激动的神色,问道:“国相,您快说是什么办法?”
吴相连忙将自己刚刚灵机一闪想到的办法说出:“齐人在淮泗之地能战胜魏人是因为那原来就是齐国的土地,所以齐国熟悉那里的山川地理。
但是魏国南部的土地,曾经是吴国的土地,齐人对那里并不熟悉,但是吴国之中却有堪舆图,若是派遣使者前往齐国,献上堪舆图,齐国就能一战而下淮泗。
楚国定然不会坐视齐国吞下完整的淮泗之地,齐楚之间必有一战。
虽然韩国同样向齐国借兵,但不要紧,只要您愿意奉齐国为主,自降为君,齐国定然先为吴国出兵,韩国只能往后排。”
吴相的意思很简单,齐国的兵力雄厚,还有秦人在旁边帮忙。
只要国君您卖国比韩侯卖的狠,齐国肯定先帮咱们,反正您都准备直接抛弃君位了,那直接将国家卖给齐国好了,还能换个好价钱。
有理有据,吴侯瞬间就被说服了,立刻拉起吴相的手说道:“国相,您真是吴国的栋梁啊,还请您派遣善于言辞的人,为孤前往齐国之中敬告齐公,吴国愿意举国归附。”
大殿之上的群臣目瞪口呆,无论是收没收楚国钱的,都被这君臣搞的说不出话来。
————
十五年秋,楚师伐我。
公怯战,曰:降楚,可得君位乎?
相对曰:吴楚世仇,降之,如会稽君之故事。
公叹德行浅薄,欲推位于相,相拒之。
公再让,相再拒之,献策于公,公乃止。——《吴国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