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他家小师叔
二十公里多一点的路程,按照刚刚教练的说法,普通人大概一个半小时就能骑完全程,但柳望雪他们几人将近两个半小时之后才回来还车。
玩儿着散心嘛,反正也不赶时间,几人骑行的速度就比较慢,有时还停下来喝口水聊聊天拍拍照,原本出来得就算晚,这样一来等还完车都已经中午十二点了。
早上没怎么吃饭的两位已经饿得快前胸贴后背了,文熙挽着杜云凯的胳膊,整个人都快挂他身上了,一副即将饿晕的样子:“咱们先去吃饭吧。”
柳望雪原本的行程安排是起个大早去骑车,骑完车回来吃早饭再去隅村走一走,接着在那边吃午饭。为了文熙这个起床困难户,就推迟了早上的出发时间,现在也得稍作改变,几人直接乘观光车去隅村,商量好先在那里吃完午饭再逛。
据族人自撰的《隅村志》中记载,隅村谢家于二百多年前是北方的一个世家大族,老族长为避祸事,带着族人来到南方小镇,寻一处山脚重新安家。谢家大宅正厅的门楣上如今还挂着这位老族长提的匾,上书“偏安一隅”——隅村之名也是由此而来。
族人谨记这位老族长的教诲,低调做人,低调行事,谢家一族方能绵延百年。但时代的洪流是躲不开的,某次运动中,谢家族人几乎上交了所有,才将整座村子保存下来。世间太平之后,谢家后辈开始向外谋求发展,再回来反哺家族。
十年前政府规划牵头半山区域的旅游开发,谢家族人就参与其中,既出钱又出力。规划落成后,旅游经济逐渐发展,势头一片大好,不少在外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
柳望雪他们去的饭店就是谢家一个后辈开的,严格来说,算是谢家旁支,当年跟随那位老族长一起过来的。据说这旁支中和老族长同辈的那位,曾经入宫给皇帝做过宴席。老爷子一身本事,被尽数传承了下来,但是在某个动荡的年代里却断了层,也是近一二十年,后辈们才重新拾起的。虽不及当年老爷子的功夫,但也钻研出了八九分。
隅村的历史李虞最熟悉,去饭店的路上他就充当了导游,给大家从建村开始讲到现在,最后就落在这家饭店上:“谢记是三年前才重新开业的,名号一打出去,就有许多老饕慕名而来,我来写生的时候去吃过,一般菜品价格也不贵,但是真的好好吃啊!”
陶华宇也陪客户去过,他也是那种既爱吃又会吃的人,对这里的饭菜也是赞不绝口,昨天柳望雪说行程的时候,他就夸她“有眼光,有品位”。现下顺着李虞的话头,报了一串菜名,建议大家一会儿一定统统都要点。
柳望雪惊叹:“这也太多了吧,十多道菜,咱们就六个人,怎么也吃不完啊。”
许青松刚想说话,就被陶华宇抢了先,他手上比划着:“放心,吃得完。这店里的菜除了口味讲究外,就是一个摆盘精致,每份的量都不多,一盘菜咱们六个估计一人一筷子就没了。”
许青松就不再开口了。
李虞猛点头附和:“对的对的,我一个人吃都能点四菜一汤。”
文熙笑他:“你们男大学生不正是能吃的年纪吗,四菜一汤有什么稀奇的。”
“是真的!”李虞怕她不信,又说,“我去之前都在街上吃过一轮小吃了,不然四菜一汤我都觉得吃不饱。”
柳望雪也笑,她早就发现了李虞能吃的属性,之前一块吃烧烤,大家都饱了,就剩他手里还拿着串,今天早上也是,餐盘都快装满了,吃完后又去添了一轮。
“那我有个问题,”她问李虞,“小鱼你平常吃这么多,肉都长到哪里去了?”看着瘦条条的,个儿也不高。
“长脸上了呀,”文熙手又痒了,伸过去捏捏李虞的脸颊,“看这肉嘟嘟的,手感真好!”
杜云凯立马拉掉她的手:“跟你说了注意点,人小鱼是个成年人了,不是小孩子。”
文熙反手就捏上杜云凯的脸:“行,那我捏你行了吧。”接着评价一句:“没有手感。”
杜云凯特别无奈。
李虞早就被文熙捏习惯了,他自己抬手摸摸脸:“不胖呀。”
陶华宇也顺手捏了一把:“是不胖。”
柳望雪也伸手过去捏了一下:“一会儿多吃点,瞧这瘦的。”
许青松也捏了一下,还玩笑说:“小鱼,别怕,你要勇敢维权,不能老让他们骚扰你。”
杜云凯嫌弃:“你要不要看看你刚刚在做什么?说得好像你干净一样。”
大家一块儿笑了。
谈笑间,隅村入口处到了,大家下了车一道往里走。
这边规划出了一条美食商业街,谢记的店铺在稍微靠里一些的位置。一踏足商业街,李虞就真的跟鱼儿入了水一样,给大家推荐各种小吃。于是等到了饭店门口,几人手上都多多少少拎了东西,李虞都已经一碗酒酿蛋下肚了。
饭店门楣上方挂着一个金字招牌,行书“谢记”二字,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走进去就能看到大堂里几乎坐满了人,门口偏厅里也坐了不少等位的食客。李虞手上拿着一串炸鱿鱼,刚咬了一口:“忘了现在是饭点了,我之前都是错峰过来吃的。”
要先去前台取号,许青松让大家先在偏厅坐着等,他过去。前台那边,一位新中式服装的中年男子正在跟两个穿着饭店制服的年轻人说着话,一转头看到许青松,眼里满是惊喜,几步朝他走过来:“青松!你怎么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许青松立即打招呼,笑着喊了一声:“小师叔。”
此人便是谢记的老板,名叫谢卓逸,是许青松他姥爷的关门弟子,许青松就按着辈分喊他一声“小师叔”。
许青松解释说:“听大师伯说你最近要去参加一个交流会,我以为你不在这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