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教训(二)
姜韶华神色淡淡,说话毫不留情面:“陶大不想成亲,本郡主也不能逼着他娶媳妇。再者,有你这么一个亲娘,谁愿嫁到陶家来?”
陶老娘嘴巴动了动,想为自己辩驳,看看姜韶华的脸色,又不敢吭声。
一旁的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附和:“郡主说的是。陶大是个好儿郎,就是他这亲娘太过凶悍厉害,谁家敢把女儿嫁过来。”
“有这么一个恶婆婆,儿媳哪有安稳日子过。换了是我,我也不乐意结亲。”
“想陶大娶媳妇,先把这脾气改了吧!不然,陶大得打一辈子光棍了。”
陶老娘听到这话就急了,顾不得郡主还在,伸手指着那个说话刻薄的老头谩骂:“呸!你也有脸说我!你是个什么好东西!仗着年轻时候做过王府亲卫,为老王爷受过伤,整日里摆出一副功臣的臭德行,多管闲事。”
“我好不好的,也轮不到你来说。我好歹养大了儿子,以后有儿子依靠。看看你,媳妇早早跑了,就一个闺女,嫁出去也不回来。将来没人给你养老,你哪天摔一跤死屋子里,都没人知道……”
那个五十多岁跛了一条右腿的老头被气得够呛,要不是顾忌郡主还在,早就跳起来和陶老娘撕扯了。
姜韶华面色沉了一沉。
陈瑾瑜立刻高声呵斥道:“都住嘴!郡主在这儿,你们两个不得吵闹!”
陶老娘这才悻悻住口。
那个老头憋红了一张老脸,低声道:“郡主也听见了,这老婆子根本就不讲理。谁也说不动劝不动。她还总在人前人后取笑奚落我,说我没儿子养老,日后死在屋子里尸首生蛆没人管。”
这话实在刻薄极了。
姜韶华温声安抚:“你有闺女,闺女一样替你养老。若是闺女当不了家做不了主,本郡主总不会不管,你只管放宽心。”
老丁头用袖子抹了一把眼,连连谢恩。
姜韶华再次看向陶老娘,目光愈发冷厉:“你一个寡妇,养大儿子确实不易。不过,这不是你到处辱骂欺负人的理由!”
“再有下一回,你直接就搬出家眷营,另寻地方安身。”
陶老娘噤若寒蝉,只点头,连张嘴都不敢了。
姜韶华在家眷营里转了一圈,待了小半日才离去。
陶老娘憋足了小半日没说话,等郡主一行人离去,颓然坐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可惜,她人缘实在太差了。哪怕在院子里哭得震天响,也没人上前来安慰只字片语。
陶老娘哭了一会儿,也觉得怏怏没趣,从地上爬了起来。
陶大常年在军营,她也就一个人在家。一天三顿,吃得简单随意。今日没心情做饭,用凉水就着馒头对付了一顿。
吃了饭,天也黑了。
陶老娘一个人出了屋子,在不算宽的路上溜达。不时遇到带着儿孙出来遛弯消食的。她厚着脸皮和人搭讪说话,没几个乐意理她,随意搭一两句,就速速走了。
按着往日习惯,陶老娘又该指天骂地了。可今日她接连遭受打击,没了心气和体力,就这么慢腾腾地挪步。
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处小宅子门口。
屋子里燃着油灯,一个跛脚的老头正美滋滋地哼着小曲儿。正是白日和她恶言相向争吵不休的老丁头。
陶老娘憋了一天的闷气,此时都涌上心头。
她用力敲了敲门,恶声恶气地道:“开门!”
老丁头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仗着白日郡主撑腰之势,趾高气昂地开了门:“你来做什么!”
陶老娘恶狠狠地盯着老丁头:“白日当着郡主的面,你乱嚼什么舌头!我咽不下这口气,非得和你说道清楚不可。”
老丁头和陶老娘是老对头,也不怵她,冷笑着回击:“还有什么可说的。你算是将陶大的脸都一并丢尽了。你做的那些事,有哪一桩挺得起腰说得出口!”
“我不过就是实话实说,你还记恨上了。有能耐,你就去找郡主说道。”
陶老娘何曾吃过口头亏,当即就坐地上,要撒泼打滚。
老丁头立刻道:“你敢在地上打滚,我就去亲卫营,向郡主告上一状。到时候,郡主不但要撵你走,还要将陶大一并撵走。有你后悔的时候!”
陶老娘愣是不敢再闹腾,憋红了一张脸,一声不吭地爬起来走了。
老丁头乐得嘿嘿直笑。
以后可算有办法治这个蛮不讲理的泼辣老婆子了。
老丁头眉飞色舞地继续哼起了小曲儿,去厨房给自己拌了个凉菜,抓了一把花生,倒一杯酒,美滋滋地吃喝起来。
……
此时,姜韶华已策马回了亲卫营。
陈瑾瑜在耳边嘀咕:“我今日算是开了眼界。这还是当着郡主的面,陶大亲娘都这般泼辣,背地里指不定是什么模样。”
“孔姑娘温柔斯文,哪里能应付得了这样的婆婆。万幸当日亲事没成!要是真嫁进了陶大,孔姑娘早被磨蹉得生不如死了。”
姜韶华教训过陶老娘,心情也不怎么美妙,淡淡道:“她一个寡妇,要带大儿子确实不易,凶悍些也是难免。就是太不修口德了!”
“可不是?”马耀宗难得有插嘴的机会:“就说老丁头的那番话,刻薄得很。”
当着郡主的面,说老丁头没儿子养老,这和指着和尚骂秃驴有什么两样。由此也可见,陶老娘其实没什么心眼,纯粹就是泼辣难缠。
姜韶华转头,对宋渊道:“家眷营那边,每个月都有人去送粮吧!”
宋渊点头应是。
“查一查像老丁头这样的有多少。”姜韶华吩咐道:“无儿无女的,多发五成口粮。像老丁头这样,只有闺女没有儿子的,多发三成口粮。”
宋渊应下:“是,这件事末将一定办得妥妥当当。”
亲卫营的忠诚和悍勇,有大半都是来自家眷营的妥善安置。他们为王府为郡主卖命,死了有抚恤,伤了有赡养。
稍微多出些粮食,就能让家眷营的老人们安心踏实,很是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