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266:给几兄弟封王,汉王一门四个藩王?
时间一晃,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
汉中到西安府的铁路已经开工,虽然期间也发现了很多工程上的问题,但基本上也都解决了,并没有耽搁多少进度。
按照预估,年底之前完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另一方面,朱元璋和朱标居然亲自来了汉中府。
虽然如今从汉中到西安府十分的方便,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标,也经常会来汉中,但父子俩同时过来的情况还很少见。
“爹、大哥,如果是为了报纸的事情,你们何必亲自跑一趟?”
“我抽空去一趟西安府也就是了!”
当听到朱元璋和朱标提到想要创办报纸的提议之后,朱栎还是有些惊讶,就算是为了这件事情,父子俩也没必要同时来汉中府吧?
虽说如今朝中的事情有内阁那边负责,就算是皇帝和太子不在一段时间,也出不了什么乱子,但没有特殊情况,朱元璋和朱标都会保证至少有一人坐镇在皇宫的!
“也有一段时间没来汉中,就当是出来走走了!”
朱元璋却是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实际上在朱元璋和朱标来之前,这个问题朱栎早就已经思考过了,而且也做了一個计划,就等着哪天和朱元璋他们好好商量一下呢!
因为大明的第一份报纸,原本就是朱栎在诚武年间发行的,作用同样也是为了推行改革,用报纸这个媒介,来宣传改革的的政策,让老百姓不至于两眼一抹黑,甚至被有心之人煽动!
朱栎这边早就已经整理好了思路,实际上只要交给朱标,按照原本的计划实施下去也就行了!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了,朱栎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
所以在报纸的事情上,父子三人并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谈了仅仅一个多时辰,基本上就全部敲定了!
接下来要做的,也就是朝廷方面的实际运作!
至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那也只能等问题出现了之后,再慢慢地解决,毕竟一口吃不下一个胖子,谁也不能保证报纸创办之初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不出现任何麻烦或者问题!
“老九,其实咱跟标儿之所以亲自来汉中,也不光是为了报纸的事情,还有一件事情,打算跟你好好商量一下!”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因为朝廷本身就有一种类似于报纸的媒介,那就是抵报!
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也就是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
只不过抵报和报纸所针对的受众,有本质的区别。
实际上朝廷那边真发生了什么大事情,需要皇帝和太子才能决断的,就算是直接送来汉中府,也没有多远,耽搁不了什么事情。
朱栎不由得心头一动,他刚刚就怀疑老爷子特意跑来,应该不单单只是为了报纸,没想到还真的另外有事情!
“您有什么事情,直说好了,何必搞得神神秘秘的?”
邸报自汉、唐、宋、元、明这些朝代的发展之后,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也就是说,从汉朝开始,朝廷就已经有了对外发布新闻的专业媒介,那就是抵报!
谈完了报纸的事情之后,朱元璋这边突然话锋一转地说道。
开封府的案子爆发之后,这方面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朱元璋和朱标会想着创办报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同样也在朱栎的预料当中!
父子三人接下来就商量起了创办报纸的计划!
对于报纸这种纸面媒体的了解,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不如朱栎更加的清楚。
这内容上,也和原本的抵报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其实在创办报纸这件事情上,朝廷不需要费太多的脑筋,只要变化一下现有的形式就可以了!
因为抵报相当于是为朝廷自己服务的,更像是一种上下级和各部门之间用来沟通的一种媒介!
而报纸主要的受众,却是广大的老百姓!
但实际上朝廷只要有了创办抵报的基础,那再创办报纸出来,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转变一下思维,想一下如何让报纸能够在民间推广开来,让更多老百姓听到朝廷的声音就行了!
而报纸的内容,还要进行细分!
想要推广报纸,就不能只针对时政新闻,还要划定更多的板块,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朱栎脸色多少有些古怪。
老爷子和自己说话,啥时候又开始拐弯抹角了?
“是这样,咱跟你大哥决定了,想给烽儿他们封王!”
“封号先给了,封地暂时不定,等你以后登基了之后,再给他们安排封地!”
朱元璋就直接把他和朱标商量好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封王?”
朱栎闻言先是一怔,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听老爷子这口气,那定然是封藩王,而并非是郡王了!
其实给朱匣烽他们封王的事情,老爷子很早之前就跟自己提起过,当时自己觉得时机并不成熟,也不急于一时的,所以就没有同意!
没想到老爷子这次又旧事重提,而且看样子,他和朱标都已经商量好了,这次来汉中府,说是跟自己商量,更像是直接通知自己!
当然,朱栎对此也不会有什么不满,毕竟老爷子和大哥是给自己的儿子封王,怎么说对朱匣烽他们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是不是太着急了一点?”
“大明还没有庶出皇孙直接封藩王的先例,哪怕暂时不设封地,也不合规矩啊!”
朱栎皱起了眉头,显然对这样的决定还心存顾虑。
实际上他要给儿子们封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不过眼下并不着急而已,毕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必要因为这件事情再在朝廷掀起什么波澜!
“你小子会在意什么规矩不规矩?”
朱元璋闻言,却是不以为然地笑了起来。
朱栎顿时哭笑不得。
的确,他根本不会在意什么规矩,他无非就是怕麻烦而已!
毕竟给儿子们封王的事情,完全是不用着急的,等自己当了皇帝之后再封,到时候更是顺理成章,何必要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找事情呢?
“老九,其实这件事情是咱的决定,爹也只是听了咱的建议!”
就在这时,朱标突然开口说道。
“大哥,您这又是为什么?”
朱栎闻言又是一愣。
“这都已经洪武三十年了,咱就想着应该早做准备了!”
“别看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一晃而过!”
朱标则是一脸郑重地提醒道。
闻言,朱栎顿时沉默了下来。
他明白朱标的意思了!
从洪武二十五年开始计算,朱标就算是满打满算能够活八年,顶多也就是洪武三十三年就到头了!
还剩下这两三年的时间,朱标显然是准备提前对外释放信号了啊!
朱标还活着的时候,肯定不会传出要给他汉王朱栎封太子的消息,即便不少人心头都有这样的猜测,暗地里想着汉王是否可能取太子朱标而代之,但是除了穿越过的那几个重臣之外,其他人可不知道朱标仅剩下两三年的寿命了啊!
所以在朱标死之前,朱元璋和朱栎都不会有明确的表示,只能用其他的方式来告诉所有人,朱栎的与众不同之处!
如此等到朱标真的过世之后,朱栎到时候再登上皇太子这储君之位,就不会显得太过突兀了!
因为那个时候大部分官员都会觉得,太子朱标驾薨,那皇子当中罪有资格当皇帝的那个人,肯定是他汉王朱栎!
到时候朱栎上位当储君,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也附和大部分人的心理预期!
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让所有人都意识到汉王朱栎在根本上和其他皇子藩王不同,给朱匣烽他们几兄弟封王,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朱栎也不好再反对了!
说到底,一切都只是为了让他今后顺利接过朱标的位置而做必要的准备而已!
“好吧,那就按照你们的意思来!”
想了想,朱栎点了点头,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太过纠结。
之所以不着急给儿子们封王,完全是因为他不想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操心分神而已,但不代表他就真的会有所顾忌!
“这就对了!”
“不过咱准备给焌儿还有烨儿的封号都给改一下!”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同时也话锋一转道。
“恩?改封号?”
朱栎闻言一愣。
朱匣烽他们之前也不是藩王,更没有封号,所以正常来说并不存在改封号这样的说法。
这里说的改封号,指的是原本未来历史发展当中,几兄弟各自的封号!
“没错,烽儿依旧还是风王,这个咱就不改了!”
“不过焌儿咱准备封他为雍王,毕竟你这个汉王还在呢,今后是否改封他为汉王,那也是你的事情了!”
“另外烨儿咱准备给他封丹王!”
朱元璋就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一下。
朱栎闻言,顿时露出了恍然之色。
不说朱匣烨的情况特殊,如今还跟着燕南归在山上修行呢,封丹王倒是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单说朱匣焌,这小子原本就打算安排他继承汉王爵位的,不过如朱元璋所言,眼下他朱栎还是汉王呢,所以只能暂时封他为雍王了!
“行,这件事情我没什么意见!”
“那爹您准备什么时候给这三个孩子封王?”
朱栎想了想,就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
“圣旨早就准备好了,给三个孩子的印玺玉蝶也都准备妥当,咱这次和伱大哥亲自跑来汉中,主要也是为了公布这件事情,所以明日咱就打算昭告天下,你觉得如何?”
一切都谈妥了,朱元璋也就没了什么顾虑,笑呵呵地说道。
“明天?”
“行吧,既然决定了,什么时间也不重要了!”
朱栎也没想到居然这么快,但同样也点头同意了下来。
随即,朱栎就直接把朱匣烽和朱匣焌这两个小子给叫了过来,至于朱匣烨还在山上,实际上也没必要让他为了这件事情特意下山。
“烨儿要不要接回来?”
朱标有些迟疑地询问道。
“没必要。烨儿才刚适应山上的生活没多久,这个时候让他回到汉中府不是什么好事情,更何况还要给他封王,会对他心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朱栎就直接摇头拒绝了。
朱匣烨的情况特殊,这圣旨也不需要他当面来接了,不能让这小子被这些凡俗的事物给影响到,至少现在还不行!
听到朱栎这么说,朱元璋和朱标也都露出了恍然之色,所以也没有坚持。
很快,朱匣烽和朱匣焌就来到了父子三人跟前。
兄弟俩见到皇爷爷和大伯父,自然也十分的高兴,当听说明天就要给他们封王之后,兄弟俩顿时就激动了起来!
这就要给他们封王了?
速度也太快了一点吧?
要知道之前他们了解到的未来历史,他们要封王也得等到他们的老子朱栎当了皇帝之后呢!
眼下连朱栎都还是个汉王,他们这些当儿子的,居然也要封王了?
要是这么说,除了他们和朱栎有这么一层父子关系在,封王之后就等于是和当老子的平起平坐了!
毕竟双方身份都是藩王,没有谁高谁低的说法,至少表面上就是如此!
一门父子兄弟四个藩王,放在大明朝那绝对也是独一份的存在啊!
“让你们来,是提前跟你们打个招呼,免得你们明天出洋相!”
朱栎这时对着朱匣烽和朱匣焌正色地告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