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可惜神迹没有透露未来自家儿媳会是哪位。
至于政策问题,虽然神迹说了很好,但历史上的好政策多了去了,他大汉可与大唐不尽相同,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与当时的情况相结合才能成功,乱用只会导致更大的混乱!
因此,相关政策他必须与群臣再细细商量,仔细考虑才能施行!
他没考虑好前。任何地方不能擅自行动!——
汉朝,乾元年间。
汉文帝刘恒在心底盘算了起来,第七代皇帝,而自己是第五代皇帝,那么也就是自己的孙子,刘启的儿子!
刘恒喃喃自语,自己的好孙子未来彻底为大汉一雪前耻!自己当然是希望他能够早早出现。
这可惜神迹没有透露未来自家儿媳会是哪位
不然他选择就给太子定下婚约,让他们早早成婚!
【天可汗的称号并非只是对李世民征战四方的功绩的歌颂,更是李世民对待各族归附后,表现出众人平等的态度后,各个异族真心的臣服与崇拜。】
【他们愿意为了这个待他们如一家人的天可汗一起奋斗。】
【同时,这些人也成为了唐朝极大的组成部分,在唐朝的各项政策当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比例,立下了汗马功劳。】
【甚至还有阿史那杜尔和契苾何力在后来李世民驾崩后,还向唐高宗请求,希望可以与李世民一同殉葬。】
【后在唐高宗的劝说下,方才罢休,最后二人去世后,唯一的遗愿便是希望可以陪葬李世民,最终也被允许,使其陪葬昭陵。】
——
汉朝,元狩四年。
霍去病对于李世民任用外族人的行为其实是非常赞同的,要知道他多次出击匈奴,队伍里其实是有不少匈奴人一同作战的。
只不过,能有几个皇帝可以真正做到将他们一视同仁
刘彻心里也清楚,他自然也是有这个心胸的,霍去病的情况他怎么可能不了解,只要他们肯忠心于大汉,他自然也会给他们一处容身之地,倘若为我大汉立下汗马功劳,朕自然也不会吝啬金银钱财、乃至加官进爵。
况且不止李世民和他自己,哪怕是之前明成祖朱棣在靖难时期,不也有几个蒙古将领在追随他
看来一个成功的皇帝,首先要做的,便是有一颗广阔的胸襟啊!——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沉默着神迹,确实他做不到像唐太宗这般放开手段,大肆地任用异族,哪怕他们确实忠心。
因为终归是人心隔肚皮,倒不是他没有唐太宗的胸襟,只是没有唐太那般把控人心的能力,更没有唐太宗那般的军事才华兜底!
同时,从他当年杯酒释兵权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唐太宗那能够做到和臣子们相合的本事。
再加上自己的底气确实也没有那么足,终究是有心而无力!
赵光美叹息道:“盛唐时期,可是有着任节度使八十五人,中书二十三人的辉煌纪录!”
要知道盛唐可没有什么虚假官职!
一个个都是实打实的顶层文武官员,即便如此,数量都如此之多,更别提中下层官员了!
甚至那些没有记录当时的私兵!
如此强大的时代,私兵怎可能少!
当真是盛世大唐啊!
【其实,在李世民身前的最后一次亲征,之所以能够被世人铭记,特殊性也不是这场战争本身,而是李世民。】
【国力极其强悍,有才干的将领更是层出不穷,除非天现异响,否则唐军没有失败的可能。】
【高句丽在南北朝时期就一直心怀不轨,曾多次挑拨中原的斗争,希望通过多次对中原的不同势力进行拉拢、分化、打压,来让中原始终呈现分裂的姿态,无法完成持续的统一。】
【而中原的不统一,就意味着实力难以凝聚,而无法团结大队中原自然无法对高句丽造成威胁,以此便可维持着自己在辽东和朝鲜半岛独一无二的地位。】
【在隋朝完成统一后,高句丽就立即向向南方的陈朝称臣,并且想联络北方的突厥对隋朝进行打压。】
【高距离所做的这些无非就是为为了将自己的地盘稳稳地抓在自己手中,保持绝对的独立性。】
【然而他却忘了,它的地理位置是多么的特殊,它的位置已然注定了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会放任这种重要的地方,不将其掌握在自己手里。】
——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虽然面露疲惫之色,然目光依旧炯炯有神。
“诸位且看,神迹也说肯定了我的想法!所以就是我说的,高句丽是必然要打的!”虽然神迹肯定了自家皇帝的想法,但顶着李世民的目光,依旧有人开口。
“微臣以为,神迹虽已证明高句丽有大用,然此番征讨仍需从长计议,不可劳民伤财。”开口的自然有又是魏征。
李世民叹了口气,这种事情他自然是清楚,只是想把时间提前一点,神迹的出现让他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越发的不够用了起来。
就连杨坚和孤独伽罗都觉得有了问题,那他这个当事人自然不可能察觉。
自己这些年来的不断征战、在外拼杀终究有着不小的影响。
身体各处都有着大大小小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小毛病发作做的并不是很频繁,但终究还是有很大影响。
拖得久了,自己身体还能撑得住吗
况且神迹刚刚也仅仅说到了正二十二年,那么按照自己的性格,只要还活着就没有理由停下继续征战,因此,恐怕他自己也就到贞观二十二年了。
所以他必须要尽早做准备才是!
【李世民的光芒从长安开始笼罩了各地,正如西北开远门石碑上的那句话:从此往西而去,九千九百里,皆为唐朝领土,凡唐朝所属皆可在此安心行走。】
【李世民的辉煌历史永远都留在了贞观二十三年,然而唐朝的辉煌还在不断上演。】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病危驾崩于翠微宫。】
——
唐朝,贞观年间。
长孙皇后紧紧的抓住了李世民的手臂,声音已然有些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