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李白回雒阳,回到相府,与众文武议事毕,即时实施离间计。
赵云率部北伐而去,其余文武也告辞而去。
李白遂入府内,和蔡琰母子、貂蝉母子相见。
相国府即是原王允府邸,李白后来将其府改为相国府。
因府邸浩大,故李白将该府邸划分为二。
中间用墙隔开,前院为相国府,后院为其住宅。
如此,方便他处理诸事宜,也方便随时和家人团聚欢聚,享受天伦之乐。
因为李白原本就是潇洒浪漫的人,既然穿越到汉末,那就来一个浪漫三国行。
此时,李白心想无论如何,得先陪陪夫人蔡琰和美妾貂蝉一会。
不然,稍后忙起来,尤其是处理刘辩身后事,肯定忙的没日没夜。
~~
此时,许禇匆匆而来。
李白脑子快速反应,聪明的意识到皇宫真的出事了。
他不能让蔡琰及貂蝉她们知道皇宫之事,便又移步相府,摒退左右。
许禇焦急地低声说:“五弟归来,甚好!帝夢多时,以冰块敷尸,太后和殿下哭晕多次,此事如何处置”
果如李白所料,刘辩死了。
【许禇嘴里的“殿下”,指的是刘辩唯一的妃子唐姬】
不过,李白既然事先想过此节,此时也镇定。
事情已经发生,慌也无用。
他低声反问许禇:“兄是否戒严并封锁消息”
~~
许禇见李白淡定,也淡定下来,低声说:“已戒严多时,寺人及宫女皆不得出入后宫。
愚兄着羽林卫替皇宫采购一切物资,并另派人品尝,确认无毒,由愚兄亲自率部送入宫中。
有私议者,斩!目前,已斩百余人。”
李白心稍安,遂低声授计说:“可挖开赵忠墓,将先帝辩秘密葬入其中。
从事者,必为汝心腹死士,切莫泄密。不然,朝廷生变,咱家弟兄均不得好死。
另外,立辩子刘兴汉为帝,兄须有心理准备,此举可能会遭朝臣非议,也可能会遭天下群豪讨伐。
尤其是长安那伪帝刘协及叛贼李傕和郭汜,谨防贼兵犯境。所以,京师须即时起加强防备。子龙兄长走后,汝负责京师。”
许禇点了点头,凝重出去找人。
他掌羽林卫那么久,自然知道李白和何太后很多秘密。
但是,为兄弟情义,他始终保守秘密。
而刘辩也是自然死亡,并非他人害死。
此事也不怪李白。
而且,一直以来,他能看到李白对何太后母子是极好的,是极尊重的。
即便李白与何太后有染,但当着众人之面,李白仍然是跪拜何太后,跪拜刘辩,从来没有不敬的。
若非李白及众兄弟出手,何太后及刘辩早就惨死于董卓刀下。
~~
李白也紧急提刀入宫。
何太后虽然以前也有心理准备,但是,其子死,她仍伤心,难过异常。
毕竟其子身为帝皇,非常人。
更何况,现在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程度非一般人可懂。
李白入宫来见何太后,吓了一跳。
他没想到何太后此时形如枯木,满脸皱纹,头发全白,甚是吓人。
他之前有曾想过,刘辩之死,对何太后必定打击极大。
但没想到何太后竟然如此憔悴,苍老如妪。
她此时年纪也不大,也就三十七八岁。
刘辩之妃唐姬,也是两鬓斑白,脸显皱纹。
她见李白到来,泣声急问:“丞相,如何是好”
何太后眼泪汪汪,便不再问,扑入李白怀中。
~~
李白抱紧何太后,却侧头对唐姬说:“殿下,可让兴汉登基为帝,先教其帝王之礼节。
殿下和太后一起,临朝称制,对外宣称兴汉乃是殿下和先帝之子,殿下也晋封为皇太后,从此母仪天下。”
何太后大喜,遂松开李白。
唐姬却摇了摇头说:“吾不敢妄想,去给先帝守墓罢了。”
何太后转身望向唐姬,目露凶光,冷冷地说:“若如此,汝给先帝陪葬。”
唐姬却对刘辩深情,也冷冷地说:“如此甚好!”
此前,唐姬一直是惧怕何太后的。
她此时既有向死之心,便也不惧何太后。
但是,她和何太后若斗起来,此前李白和何太后诸多秘密,必定泄密。
除非此时杀了唐姬,让她永远闭嘴。
不过,李白非歹毒之人,并不想胡乱杀人。
~~
于是,李白急举手朝何太后摆摆手,示意她别乱说话。
然后,他又对唐姬说:“殿下,当务之急,我等须先稳定。
不然,天下大乱,雒阳小朝廷也必消消亡,这可不是先帝夙愿。
殿下可给先帝守墓,但兴汉假冒殿下之子并登基之事,须保密。
如此,殿下虽然守墓,但永享荣华富贵,衣食无忧,有人侍奉,有人侍卫。
而且,殿下往后随时可以回朝,随时可以临朝称制。
殿下家人,能出入将入相的,一律加封,让他们永享富贵。如何”
为稳住唐姬,李白开出了极优惠条件。
唐姬想想,若自己不答应,此时必死。
而且,家人必死,九族必被所灭。
她想想后事极其可怕,自己死不足惜,却会连累很多亲人,便点了点头。
~~
李白又让何太后领刘兴汉出来,拜唐姬为母。
何太后方才心定。
她回身去找她和李白之子刘辩(字:兴汉)。
此前,李白思虑不周,给他和何太后之子取名刘辩,字:兴汉!
他想着刘兴汉长到岁,刘辩届时若死,刘兴汉也可以冒充刘辩为帝。
因为刘兴汉长相俊秀,个子亦高,不似刘辩那么懦弱。
但是,现在刘辩就死了。
这个刘兴汉才两岁,冒充十九岁的刘辩,可不行。
~~
何太后也是工于心计之人。
所以,她以前能在宫斗中胜出。
她为了继续掌权,此时也服软。
她牵手刘兴汉过来,又教刘兴汉伏地拜唐姬为母。
李白请唐姬给刘兴汉赐名,并说可以不改字。
唐姬知他和何太后早有预谋,便给刘兴汉赐名为刘正。
她说希望刘正将来堂堂正正,善待天下百姓,不玩阴谋诡计。
~~
何太后知其讥讽自己和李白,又满脸怒容。
但是,李白对她摆摆手,示意她别乱动,别乱说话。
唐姬遂抱起刘正去拜祭刘辩。
李白低声对何太后说:“陛下,一切听微臣的。”
何太后强忍着怒火。
若不是李白在,她可能会传羽林卫进来,即刻杀了唐姬。
~~
李白转身,叫来羽林卫,传荀彧、许禇、戏志才等诸文武入宫来见。
然后,他又去找唐姬,并跪于刘辩灵枢前,跪于唐姬帝侧。
他侧身提醒唐姬,待会,朝武群臣来到,请殿下宣布帝夢及刘正登基为帝之事。
小刘正才两岁,什么也不懂,好控制。
何太后是要保她荣华富贵和权势,不管小刘正与汉室刘氏有没有血缘关系,一定是要确保小刘正登基为帝的。
而且,这是她和李白的亲骨肉。
她对李白是真感情。
此举风险极大。
~~
不过,唐姬也知道,自己若有半点不慎,便真会给刘辩陪葬,家人及九族也会被全灭。
反正李白有承诺,自己可以随时回朝临朝称制,垂帘听政。
李白也必会让小刘正隔三差五来拜她。
有个儿子当皇帝,也好!哦,真好!
唐姬跪在刘辩灵柩前,反而想通了很多事情,便点头同意,也明确表态。
~~
不一会,荀彧、许禇、戏志才等诸文武数十人来到。
这也是荀彧、戏志才等文武首次入宫,见状甚是惊骇。
其他文武,大都是荀彧投奔李白后,通过荀彧和蔡邕、赵云招考进来的。
但刘辩之死,乃是李白离京去长安之后,荀彧、戏志才等人也不好胡乱猜测。
其余文武,则是没有资格乱说话,只能乖乖的跪在刘辩的灵柩前,给刘辩磕头。
许禇也带来了医官,让医官即时开棺验尸给荀彧等文武看。
因为冰块敷尸,刘辩遗体尚未发臭。
如此,荀彧等人无语,遂问李白如何处置。
~~
李白心里暗暗感激许禇谋事周全。
他面对荀彧质问,便说先帝驾崩,乃意料之外。
此前因董贼专权,后因自己及众文武着急匡扶雒阳小朝廷,忙碌于诸多繁事及军旅、纵横捭阖之中。
因此,事先也无建墓,建议将先帝暂葬于北邙山,并征屯田民启动建墓之事。
他又说,凡参加建墓之民,不作征调,派发粮食,避免引起民愤。
荀彧、戏志才及诸文武频频点头,皆赞李白策略好,待民如子,乃我朝经世之才。
唐姬表态可以!
她并表态自己亲自去守墓且监督建墓之事。
她说:“我儿登基为帝,自有其祖母临朝制称。”
~~
荀彧极忠于汉家天下,急急跪劝唐姬。
他说先帝仅有殿下一人为妃。
先帝虽走,但殿下不可不理朝政。
历朝历代以来,若因皇帝年幼,皆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天下方为不乱。
否则,恐怕长安伪帝刘协以及叛贼李傕和郭汜等闻讯,会来犯我京都雒阳,谋夺帝位。
~~
戏志才急也跪劝唐姬,并说许仲康将军对我汉家天下忠心耿耿,建陵墓之事,可交与许将军负责。其
余文武也纷纷下跪于唐姬面前,并纷纷进言,力劝唐姬留在后宫。
如此,唐姬心受安慰,避免了情绪过分波动。
她人生也是首次感觉到了威风和权势的魅力。
以前,她没丁点权势,所以才想为刘辩守墓去。
但是,她现在感受到了权势的魅力。
她的心思有些不同了。
~~
李白遂命荀彧拟诏,公告天下,并让荀彧领众文武马上扶小刘正登基为帝。
这件事,由荀彧来办较妥。
李白又令许禇即刻派人找诸多裁缝来给小陛下做新龙袍,快!!!
他令戏志才为先帝布设灵堂,并让荀彧又拟些诰书交与羽林卫出去张贴。
其余文武协助荀彧和戏志才。
让他们都忙起来。
大家忙起来,就不会多思多想。
~~
李白又建议何太后和唐姬,代小陛下宣布年号为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