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李治
——————————————————
陆安康下手并没有留下活口,他口中所说的让死人说话的法子。等到尉迟真金询问的时候,他也是闭口不答。
尉迟真金也是一个知趣的人,所以,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但这样一个刺杀
直逼皇帝寝宫,显然不是那么小的问题。
李治要求大理寺全力调查此次刺杀的源头。
未等到开始的时候,陆安康已经开始调查这些人到底是怎么凭空出现在这里的了
问题似乎就出现在这大内禁宫当中。
陆安康思索着,距离这里最近的隐藏地点在哪里?
貌似因为这一个月的特殊要求,并没有什么空子是可以给这些家伙钻的。
那么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陆安康隔空换来了自己的刀鞘,刀鞘当中取出了必要的黄纸,符笔、以极快的速度化成了七个小人之后。
七个小人竟然从纸中活了过来,以极快的速度朝着七个方向追查了过去。
“那些纸人?”尉迟真金走过来好奇的指着那些跑走的小纸人。
“雕虫小技。”
陆安康冲着尉迟真金拱手道:“给师叔您献丑了。”
“别装了!”
尉迟真金言道:“武后多半早就瞧出来咱俩的关系了。”
这不,两人正在说话的时候,武后跟李治刚进入寝宫,便将两人召见了过去。
按理来说,他们属于外臣是不得进入那种私密的地方了。
然而眼下的一事事发突然,也只能按照非常时期处理。
两人跪在寝宫当中,尉迟真金在汇报了几句之后,便给李治支开。他现在毕竟已经是金吾卫的首领,尽快的适应这个新职位是当务之急。
仅留下陆安康一人继续留在寝宫当中,左右宫女太监也一一给撤走。
寝宫内只剩下李治,武媚娘,以及陆安康三人。
陆安康静静跪在那里,他一动不动的低着头。
眼下,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如果之后自己真的穿越到了李治年轻的时候,并且与他们有所交集,那么自己该当如何解释这些呢?
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
万一哪里错了,总归是会不好的。
然而,还没有等李治跟武媚娘想好到底怎么开口的时候,陆安康似乎想明白了什么?
抬起头,双眼直视着眼前的李治,瞧着他明显有些憔悴的面庞。
“殿下的旧疾可还是时常复发?”
那称呼上的变化,换来的是李治跟武媚娘纷纷沉默。
陆安康口中忽然沙哑的声音,富含着一种无奈的沧桑感。
他抬头望着李治,就像是看着许久未见的旧人一般,望着这个心地善良的皇帝,眼睛在他那一声熟悉的称呼当中竟然泛起了泪花。
“先生,竟还记得这些”
陆安康定了定心神,因为他忽然想明白一件事情,他们的过去,却是自己的未来。他们的过去不会再改变,但自己的未来却是由之后的自己决定。
自己只需要将一些设定的信息融入到他们的交流当中,自然也就弥补了逻辑上错误。
陆安康望着李治:“能记下的不多了,所以,就趁着还没有完全忘干净之前,再回来看看毕竟这世界就这么大,走着走着,便又走回来了。”
李治再也坐不住,他站起身,全身颤抖的朝着陆安康走了过去。
武媚娘没有阻拦李治此刻失态的举动,他情绪激动到难以控制,他走到陆安康跟前,像是瘫倒,又像是跪倒在了陆安康的面前。他的双手紧紧的抓着陆安康的手腕:
“先生先生可知您走了之后,我日夜都在思念先生。”
“殿下”
陆安康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陛下啊!往事如烟尘一般,过去了,可以记在心里面,却不能成为我们的负担。你看老臣,不就是想记都记不起来吗?”
陆安康苦笑一番。
这样的演技,可以了。
或许,他应该转行去当个演员,拿个影帝什么的。
但至少此刻,李治相信了自己的身份,连武媚娘也相信了自己的身份。
却唯独自己,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在李治跟武媚娘心里面到底有着怎样的地位。
但在李治此刻激动的情绪上看来,他的地位不低。
连武媚娘都在一旁低头思索着什么?
显然陆安康当时也给了武媚娘不少的帮助
陆安康望着这个未来的女皇帝,武媚娘也奇怪的盯着他,他的眼神仿佛能看透一切一般,最后竟然只是轻轻的笑了一笑。
武媚娘下意识的逃避了陆安康的目光。
然而比起逃避,李治拉着陆安康的手,似乎有讲不完的话要跟陆安康彻夜长谈一般。
“陛下,你要说得那些事情,一多半我已经不记得了。”
陆安康拍了拍李治的手,轻声告诉他:“但我知道的是陛下一定要好生保重好身体,老臣不会在这里留太久的”
“先生,还要走?”
李治问道,陆安康只能点点头。
“这次要走多久?”
李治又问道。
陆安康却无奈的叹息了两声:“随缘吧!”
一切本该都是随缘的,就如同眼前的李治一般。
陆安康看着他,就仿佛能看到他的未来一般
在未来
显庆末年,李治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武后得以逐渐掌握朝政,。
随后李治患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后摄政
永淳二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后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李治苦于头痛不可忍耐,侍医秦鸣鹤道:“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武后在帷帐中说道:“此医可斩首,想要在皇上头上刺出血来吗!”李治说:“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侍医就用针刺百会,李治道:“我的眼睛明亮了。”不久,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
同年十二月,诏令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将要宣布赦免之书,李治想要亲自到则天门楼,由于气不顺而不能上马,于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读赦免书。礼毕,李治问侍臣:道“百姓喜欢吗?”侍臣道:“百姓承蒙皇上赦免,没有一个人不感动喜悦。”李治道:“百姓虽喜,但我的性命危险。天神地神若延长我一两个月的命,能够回长安,死也无遗憾了。”当晚,李治在贞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宣布遗诏:“七天装在灵柩内,皇太子在灵柩前即皇帝位。园陵制度,务以节俭。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群臣上谥号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