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段景圣、廖岩军安排了一下,然后段景圣就亲自陪着郝俊去了物资处,让这个物资储备办公室的副主任高调“巡视”工作环境。
段景圣身为一把手,事儿挺多,郝俊让他尽管忙去,他自己和大家多熟悉一下就行……
下班后,段景圣把郝俊“绑架”上了自己的车,让他去给自己的老婆上上烹饪课,这可是郝俊发放的大红包。
段景圣的老婆一听连五星级大酒店的大厨都叫郝俊师傅,脸笑得像朵花儿似的。
郝俊一边做一边教,这才感受到了当初段景圣的无奈,他老婆简直不是一般的笨啊!
郝俊轻轻松松做大餐的厨艺,他老婆是绝对服气的,所以真的是在认真学,奈何脑子总是开小差,看着板上的、想着锅里的、瞅着手上的、瞧着别人的,郝俊只能再三告诫自己千万别嫌烦。
段景圣曾经说过,他老婆以前也缠过别的大厨做菜,一口气做了四五次,都做不出应该有的味道来。
郝俊觉得段景圣没有说实话,不是做不出应该有的味道来,是根本不是一个味道好吧!
但这个巨坑是郝俊自己挖下的,郝俊只能像教幼儿园小朋友一样,耐着性子慢慢来。
反正段景圣这个酷爱做菜的老婆总是备着无数的食材,电视上播放烹饪美食类节目,她几乎都能在家里找到对应的食材,真是让郝俊叹为观止了。
郝俊骑虎难下,只能一直教下去,直到段景圣喊饿为止。反正这顿吃不了,就塞到像大衣柜一样的大冰箱里。冰箱里塞不下,还有大冰柜呢……
当郝俊进入公安厅的大会议室的时候,已经座无虚席了。
四百五十个形色各异的外语人才,看向郝俊时大多有点儿不敢相信,连三十岁都不到,真的会那么多国家的语言?而且连地方方言都溜得出奇?
和他们的反应不一样的,有的亲自领教过郝俊的本事,有的相熟的同事或好友听说过郝俊是怎样的大能人,有的出于对领导的绝对信任。
郝俊的眼光何等锐利,站到了讲台上,和学员们礼节性的互动后,便声明第一节课不上课。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大部分人不是很服气,这是很不利于教学活动的。
所以,第一节课是质疑课,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质疑他的教学水准,都可以用自己最拿手的外语水平来考他,只要有人考得住他一次,他就辞去公安厅特别顾问的职位!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口气太大了吧?
当然,郝俊是有前提的,他要圈定范围,毕竟他的语言版本还没有全部激活。
但即便如此,也堪称奇才、全才了!
有了质疑老师的机会,当然就有急于展示自己的,不乏偏题、俚语。
但郝俊的语言版本是俱乐部定制的,涵盖范围之广,囊括语种之全,绝对让他们拍着十六匹马也追不上啊!
郝俊原以为短短的五十分钟,不可能应对这么多人,没想到只用了三十五分钟,就收获了十几次惊叹、赞誉和掌声,再也没人敢质疑他的语言超能力。
这下子郝俊就放心了,要不然讲着讲着课,就可能被质疑声打断,那得多烦啊!
而且,质疑者往往会悄声瞎嘀咕,还影响其他人的学习,将导致整体的学习质量下降。
郝俊深入浅出地讲了各大语系的重大差异,然后,就……下课了。
第二节课,郝俊详述本省范围内接触最多的外地方言,全场除了跟读时,都寂静无声。熟知郝俊所说的某地方言的,不住地点头,剖析的太到位了!发音太准确了!
第三节课,郝俊讲述本省范围内接触比较多的外地方言。
第四节课,郝俊讲述最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外地方言。
到了中午吃饭和休息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闲聊,也没有一个人玩手机,都兴奋地讨论着学习心得、互相对话、互相促进。
他们都觉得,郝俊这三节多课的内容,他们之前学习时能不能找到教材先不说,要达到今天的水准,只怕一个月都够呛!
褚放舟和段景圣接到了报告后,也非常欣喜。上课时除了跟读时全场寂静就彰显着郝俊控场的能力了,没想到学员们下了课还都这么专注。要知道,平时一开完会,大部分人的说话内容就立刻脱离了大会内容了。
不长不短的午休还有二十多分钟才到上课的时间,有人建议先进会议室里排练一下,恭迎郝俊入场,就当做对郝俊刚来时的质疑赔礼了,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当郝俊进入会议室的时候,全场起立,异口同声的喊着:“老师好!”
紧接着全场节奏感十足地拍着巴掌,随后同声高喊:“老师辛苦了!”“向老师致敬!”
然后穿着制服的打敬礼,没穿制服的深鞠躬,直到郝俊站到了讲台上,请大家都坐下时,他们才规规矩矩的坐好。
但郝俊不想让他们坐的那么规矩,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次集中教学的时间比较短,进展就安排的比较快,内容也很紧凑,所以大家都姿势怎么随意怎么来,这样才会保证全部精力都集中到听课、跟读和理解上,而不是注意什么正襟危坐的礼仪。
郝俊的话让大家更是服气,纷纷把掌声送给郝俊。
第五节课、第六节课,郝俊讲述和在座的职业密切相关的外地方言。
第七节课、第八节课,是巩固提高、默写和提问时间,凡是平时对于某种方言有疑惑的地方,郝俊知无不言、有问必答。
晚饭后,第九节课要进入外语的课程了,郝俊先询问了大家最感兴趣、最希望了解哪个国家的语言,排序后就正式开讲……
两天半的紧张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所有的学员都意犹未尽,但郝俊实在是赶时间,不能加课。因为他前天下午就收到俱乐部会员活动的新消息了,今天晚上要赶去俱乐部呢,只能在四百五十双充满崇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踏上了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