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豪门 > 深层心理学 > 第一节 深层的意义

第一节 深层的意义(1 / 1)

bqg34

各位,根据一些接触,对于心理疾病、障碍,或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我仅有唯一的一个困惑

那就是:有部分心理疾患者,动辙就绝望地认为心理疾病无法根治、伴其终生、不断复发

但他们对心理问题成因的理解,却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

他们竟不肯“牺牲”相比于一生十分短暂的一年半载的时间来探索心理,寄希望于他人很快给出一个十分简单、表面、通俗到常识化的解释

而没有繁琐的分析过程,和对自己经历的追溯

而这种常识化的解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众化的、他们从小就了解过。

所以,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发表一下对心理学的看法,以阐述深层心理的意义所在

非得极尽深入地分析,才能与莫名而来的无尽绝望对等;并袪除绝望也非得探索一些不为人知的独特隐因,才能摆脱根深蒂固地不良大众化共识。大众化有个特点:当大众的信念是正能量的、积极的。那么在大众中的某个个体就是积极乐观的。当大众的信念是消极的,个体也无法摆脱消极。比如说:癌症。大众的认识就是——几乎等同死亡。绝大多数个体都无法摆脱这种悲观。于是我可以这样说:“我不敢妄自宣称自己的方法有多有效;但我誓死保证是够独特的。”即便天天看、人人看,也不会成为大众化。

言归正卷——

在过去的很长时期内,心理学都给人一种讳莫如深的感觉。

只要稍微关注心理学的人,人们自然就联想到他的心理有问题。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随着人们心理压力的增大,与心理问题的不断出现,社会对心理学的关注日益增加,各种心理书籍也层出不穷。

但是,社会对心理学的态度还不是完全接受的。

正如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总是偏爱外向型人群,而排斥内向人群。

接触心理学;或者喜欢思考,不好交际的人,往往被归于后者一类。

但是,我想说的是,内向和外向并无好坏之分;内向和外向也不是那么能够简单区分。

用话多话少区分外向与内向更有失偏颇,因为你并不了解他所说的话是否发自内心。

那些看似善于沟通和交际的人,他的内心其实从未完全、真正地融入别人的世界

这可以从他们离校、离职……中可以看出:与同学、同事分离,并不能让他们感觉有多惆怅

反而那些"不善言辞和交流"的人,在与人分别时,是那么的惆怅和不舍

有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往往是因为刻意迎合外界,强行让自己变得外向,而并非内向本身。

过分内向的人,往往压抑自己,顾虑太多,过于善良,攻击性冲动大多内倾,造成内伤。

所以人们往往害怕内向的人,害怕他终有一日爆发,让人猝不及防。

过分外向的人,全无顾虑,即便犯下凶案,也能吃好睡香,也就不惧犯罪。这种人是社会的隐患。

所以,只能寻找一种中间的状态,不应过分偏好哪一类性格。

心理分析的最终意义,就是把心理学本身移情为来访者对父母的感情,尤其是父母的阴暗面。

所以,除非心理特别健康的人,一般人都是避谈心理学的;就如不敢面对父母的阴暗面一般。

而心理疾患者,更是对父母的阴暗面抱有深深地自责,对心理学更是极端敏感。

不是极端依赖,就是极度抗拒。

人们往往对深入了解自己感到莫名的恐惧,其实就是害怕面对父母的阴暗面

但事实上,越是正视阴暗面,越能获得健康因为和父母越紧密,自我和自主就越能保持

因此,如果有人带着狐疑地眼光问你:“你为什么要学心理学?”

你大可以回答他说:“你的问题就像是在问我,当我的父母感情不和时(或者父母受到外界危胁),为什么要去面对,而不是逃避?”

这绝不是一种比喻,而是一种真切地替换

在后面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这二者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恐惧只是因为外界对阴暗的夸大暗示

具体来说:是一种外界的过度保护所致。

就好像你的亲朋好友对你说:“千万别信这个,千万不要去看那个,千万不要去那里……否则你会上当受骗、‘走火入魔’,不可自拔。”

这种极尽夸大暗示之词,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也不管当事人本人对待陌生事物的看法和防卫机制如何。

但是,人们往往又会听到另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的论调:“千万不要溺爱孩子,这样会毁了他,以后会失去自主性。”

我们本不应该对这些变化多端的论调太过在意,因为这不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释放的“情感垃圾”而已。

就如人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惊世骇俗之语:"心理问题跟意识没有任何关系,只和行为有关"……

常人听来没有感觉,但对于一直相信意识心理学的心理患者则会感觉不知所措

其实这也只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就像有人说:"地球是圆的"

但一部分人偏偏爱说:"地球不是圆的"

因为这种常识太过普遍,人们往往不需要太过常识的东西,而喜欢制造一些新意

弗洛伊德曾说过:"被压抑的往往是满足的"

意思是说:人们对于一种毫无疑义的事或者无条件的快乐,往往容易真正遗忘而继续追求未知的东西

这就是为何人们在回忆童年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时,总是无法想起,因为完全满足而被成功压抑住了(成功的压抑与压抑概念完全不同,真正遗忘和遗忘也不相同,一般的遗忘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而对那些有条件的快乐,则会记忆犹新;比如说因奖励获得的快乐

如果你刻意强调"地球是圆的"这种毫无疑义和无条件事实

人们反而在记忆中找不到与之匹配的言语,所以说出与之相反的无意之词

但不幸的是,本来已经失去自主的心理患者,可能会吸入这些“情感垃圾”,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在后面的推论中,心理疾病就是因人格妥协,拿别人的“无理”惩罚自己,归咎于自己,导致自己思维的“无理”。

所以说,现在的心理咨询大多提倡说教和积极的建议。

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的情感流露,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因满足压制已成潜意识,连指导者本人也难以感知;更别说来访者。

所以,一味的听从积极地教化和模仿健康者的言行,并非看起来那么合理。

因为你吸收的,可能只是他人无意释放的,“词不达意”地情感宣泄。

所以,深层地意义在于挖掘那部分深藏地有价值的潜意识。

这个很难用说教和模仿获得,只能是来访者本人的遥远记忆。

……

如果一个人想了解自己,却又害怕外界的警告和暗示

可以理解为一种"舍本逐末"

甚至可以理解为:贬低自己的判断能力,向外界妥协

这在心理疾患者身上是普遍的

在失去自主性的相对健康人身上也是比较常见的

除此偏见之外,人们对于心理学还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期待。

这一点可以从大多数热衷于“励志讲座”的人群中看出。

他们往往为找不到成功与快乐之路而迷惘。

但未必达到疾病的程度。

一旦偶然听到某些励志与成功学大师的教诲与激励,会突然变得群情激昂,仿佛醍醐灌顶,坚信自己找到了光明大道。

诚然,很多大师的心理讲座无疑是充满趣味性与感染力的。

听课者往往被大师们那种闪耀着无穷光辉与魅力的人格所感染。

内心的激情被极大调动。

也因此坚信大师们确实具有扭转人格的能力。

而对于一些死板的心理学,则是感觉十分枯燥乏味。

这本无可厚非,有什么理论能够比给人带来快乐更伟大呢?

我们本不应该对这种激情加以质疑。

但是,事实却不得不令人重新思考。

因为这种激情与快乐可能有如昙花一现。

回到常态生活后,很多人又不可避免地回归到惰性与彷徨状态。

人大多数的时候是常态与平凡的。

死板的心理学虽然不够激情与趣味,但是请相信:

这是一种渗透的、宁静的快乐。

等到一切拨云见日,心理困惑与障碍慢慢扫清后,剩下的会是久违的、回味无穷的本源快乐——这会更加真实。

趣味的学说,快乐的感染性较强;依赖性也较强;但对于受教者自我创造快乐的能力没有多大作用

这就是为何那些明星动辙能引来万人空巷的效应;而心理学者从未有过这样的待遇

……

了解这些,只为表明一种对心理学的态度。

言归正传,回到心理分析本身上来。

以抑郁和强迫为例。

抑郁和强迫已成为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心理病症。患者经常生活在莫名其妙的绝望空虚与怪诞思维中,不可自拔。

抑郁和强迫都有各自显著的特点。

抑郁发作的时候,人几乎完全丧失了抵抗力,仿佛陷入无尽的黑暗深渊;

强迫发作的时候,对抗特别强烈,但越是对抗越是强迫。

和抑郁强迫症相类似的负面情绪,就是普通人共有的忧伤、自卑、焦虑、压抑、恐惧、自责、矛盾、疑沮……

这些正常的负面情绪和抑郁强迫症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量的不同。

就像弗洛伊德说的:"我不认为心理疾患者会自行创造一些离奇的思维,只不过是对正常人所拥有的负面情绪的变形和放大"

针对这些症状,各种心理书籍层出不穷。诸如:接纳自我、活在当下、顺其自然、放下完美、放下我执、行为改变性格……

书中不乏鼓励与乐观积极的态度、行动建议,转移注意的办法,但是鲜有对病因的深层分析。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人们对待心理疾病的康复与治疗,总是习惯于一种美好的愿望;而非面对疾病本身。

而这种美好愿望怡怡又可能是心理疾病的一部分。

即便有分析,也大多是从社会交际、经济、文化、教育……大的方向着手。

或者是患者的错误认知。

在我看来,心理问题既然已成病,就不能单纯依靠简单和表层的安慰和鼓励来解决。

也不能单纯强调大的环境对心理病症的形成作用,而忽视人作为生物的本能机制;以及偶然的、刺激本能的事件。

否则,同一环境下,产生常态与病态两种人格的现象无法解释。

患者的认知也很难用意识层面的说教去改变,否则高学历者应是心理病症低发人群,但事实未必如此。

行为固然重要,以积极行动的结果,获得奖励来刺激患者的良性条件反射,也是合理的。

但是,行为主义者可能会忽略一个重要要素:患者越是接近快乐,越是想压抑这种快乐。生怕这种快乐的成果会前功尽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见好就收”。只不过患者比常人收得早很多。

所以行为主义提倡强化行为。想以不断重复的强化反射,来彻底改变患者的病态行为。

但是,这种强化的效果如何?

难以下定论。

我曾见过试图用长久的军营生活改变拖沓个性的人,一段时间的改善后,结果还是回到原型。

一些一味崇尚行动至上者,还常常认为:患者之所以焦虑和恐惧,是思考得太多,行动太少,没有尝试到行动所带来的成就只要真正尝试到了,他们就会改变对事物的看法

就像人们常常激励那些犹豫不决者:"你没做过,怎么会知道呢?"

如果他们真正按照指导者的话去尝试了,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们也会很欣慰地认为行动果然是第一重要的

于是,很多人可能置患者曾经的恐惧和担忧于不顾,认为那种担忧是毫无必要的

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这种担忧的存在必要性

所以,当患者尝试了100次甚至更多的积极行动结果,到下一次仍然还担忧,或者转移到对另一些事的担忧时,人们就会很困惑且无力了

这当中是否有更深的潜意识作用?

应该是不容忽视的。

有很多道理和方法,无疑都是正确积极的。

但是,道理和方法的灌输并不太容易纠正患者的病态思维。

因为患者在潜意识中认同的只是传授他道理的人,把他当成一种极端的依赖;而并没有把道理融会贯通,纳为己用。

人们也许会见到他的症状和心态有所改变,变得积极乐观,但并不一定说明他内心真正发生了变化。

有的时候,这种转变皆是因为一种过分依赖和暗示而存在;或者是一种假“无所谓”(病态意志力)的状态,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想开和放下,实际是以此引人关注,迂回满足他坚持的那个愿望。而并非发自内心深处。

因为,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更容易引人关注。

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东西,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即便是相对健康的人说:“你费这么大力气才想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以此证明自己有多优越。什么长篇大论的心理分析费这么大力,也不如他一个没来由的“想得开”。

有的人很容易想开一个问题,并不一定说明他非常健康。也许是他在这方面想得开,但在另一方面却极易钻牛角尖。

也许他的“想得开”,也只是一种隐秘的“假无所谓”。

正如书上常说的:接纳自我,接纳症状

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奈之举,暂时做的妥协

因为他们并未对症状做深入了解,只是感觉越抵抗症状越痛苦,而作出这个结论

等到现实条件变得优越,能够大大满足他时,他又对当初的"无所谓"感到内疚和自责,甚至后悔以至连当下的快乐都觉得难以承受

所以,当人们见到在人前阳光快乐的人,在某些时候却爱走极端,也不必太过困惑。

真正的接纳,是要用最深处的本能记忆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只有本能记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不需要过多解释的,也就不会陷入诸多道理和理论的对错纠结中。

从而不会容易受不同人、不同道理的暗示,而导致内心的激烈冲突。

心理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所有不良暗示,让患者对生活做出自己的判断。

用本能的求乐原则去生活,而不受外界的暗示左右。

但是,诱因只是表面,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冲突和愿望。

这个在以后的篇幅中将会详述。

到时候,你们就会明白:恐惧受"人格分离"、“精神分离"……字眼暗示的人,竟只是因为害怕"父母离婚"

更进一步说是害怕自己与母亲“永远分离”。

不可思议吧,但结论就是如此简单只要您有耐心探索迂回繁杂地分析过程

回到主题

不可否认,接纳自我、活在当下、顺其自然、放下完美、相信自己……是一种明智积极的生活方式。

但是这些好比是一种自然现象:电、风、光、火、磁、惯性、引力……自然现象普遍存在在大自然中。人们并不需要深入了解其本质,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它们。

但是,如果这些自然力量出现了问题,不能再科学合理地利用,人们就不得不思索它们的本质。找出其出现问题的本质原因,然后才能解决并举一反三。

心理病症也是如此。

健康的人,能够很好地接纳自我、活在当下。

但是,当人们患上心理疾病,不再能够接纳自我,放下完美,就不能再强行要求他们按照这种标准生活。

简单的模仿非但难以奏效,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可能还会更让人失去自我,因为模仿就是一种外界暗示。

他们会认为这样生活与自己的病并无必然联系。或者说并无决定作用。

会认为病太过复杂,太过晦涩,绝不是简单的生活能改变的。

也就没有动力去面对生活。

勉强去生活,是一种意志力的作用

而意志力又是短暂和费力的,不及本能持久和自然

就像一个人,勉强去赞美一个女孩漂亮,会感觉很吃力

如果他完全发自内心去赞美她,不管对方的回应态度如何,他都不会太过勉强和失落,而沉浸在自己的欣喜中。

所以,应该分析出其病因在哪,把对所有问题的疑惑集中于一点,然后突破,才能找到根本的出路。

说上述这么多,目的只在于强调深层分析病因的必要性。

我会尽量深入分析,把复杂的病症还原成最简单的原因,不至于读者陷入过分的深思和困惑中。

也尽量让心理有阴霾和障碍的朋友,不会强行要求自己按照理论改变自己。

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推力。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