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得民心者

第二百五十五章 得民心者(1 / 1)

bqg34

何白点点头,三千人的水军,还不算什么。不过辽东有楼船,却是自已没有想到的。需知此时的江东,都没有一艘楼船的存在啊。只有等到孙氏占领江东之后,才会大力发展船舶制造业。

楼船这东西,要等到赤壁之战几年后,孙吴才有闲钱造出来。而且才刚刚出现,就因底盘太低,被长江的风浪吞噬了一员大将董袭。如今董袭被召至青州为将,想来是不可能再有此事发生了。

看东莱尉张奋的求援书中所写,楼船船舷足足高出水面三十尺(693米),其上更有三层陆地上才能一见的关墙,每层关墙高达十五尺(346米),总高达七十二尺(1663米)。船宽度达三十六尺(832米),船头到船尾的距离也超过了一百八十尺(4158米)。

这体积在这个时代堪称巨舰了,而且船大楼高,远攻近战皆合宜!当是这个时代无敌的存在。因此书中有不少望而生畏的胆怯之语,请何白多加小心楼船的威力。最好是派出陆军与辽东军交战,只要驱走就好,不到妄想歼敌。

何白又问及太史慈辽东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实力,也幸好太史慈在辽东待了三、四年时间,大至还算清楚。

夫馀国,在玄菟郡北千里。南与高句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人口三、四万户,近三十万人。有兵马八万余。应该是在后世吉林北部,黑龙江、兴安岭以南。夫馀国因被鲜卑人、高句骊所迫,联合汉人抗击多年,关系最好。

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馀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土地多山险。人形似夫余,而言语各异。人口数不明,估计大约在万户左右,有兵马两万人。在后世乌苏里江靠海一带。传闻只有圣人当朝,才有肃慎人进供。

高句骊,在辽东郡之东千里,南与乐浪郡、濊貊,东与东北两沃沮,北与夫余接。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随而为居。少田业,力作不足以自资,故其俗节于饮食,而好修宫室。

高句骊有户六、七万户,口四、五十万,可出兵马十万人以上。应该在辽宁以东、吉林以南、朝鲜以北的地方,是东北亚的霸主。

这高句骊虽无数次入侵汉地,更杀死过蔡瑁的父亲,辽东太守蔡讽。不过却被公孙度一万兵马就击败畏惧了,可见在此时还不算什么。但在隋唐最强大时,却能拖死隋朝,拖累唐太宗,更引出了薜仁贵出山。只是那是因司马懿造得孽,后世只怕不行了。而且其民族与后世的朝韩无关。

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濊貊接。其地东西夹,南北长,可折方千里。有邑落长帅,人性质直强勇,便持矛步战。又有北沃沮,去东沃沮八百余里。二族分同一族分裂而成,世代相攻,估计二族大约在一万五千户左右,兵马三万人。在朝鲜东北部。

濊北与高句骊、沃沮,南与辰韩接,东穷大海,西至乐浪。濊及沃沮、句骊,本皆朝鲜之地也。擅制好弓,所谓“貊弓”是也。约有户二万五千户,有兵四、五万人。在朝鲜的东南部。

乐浪郡以南有三韩,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人相接。

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其中辰韩,耆老自言乃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三韩共约有户十万户,口六、七十万,可出兵马十万以上。不过三韩七十八国各自为政,顺服于高句骊王。

马韩之西,海岛上有州胡国。其人短小,髡头,衣韦衣,有上无下。好养牛豕。乘船往来,货市韩中。

经粗略的计算,这辽东左近的少数民族竟不下两百万的人口数,兵马亦有四十来万。不过因为多是部落联盟制,向心力不高。没有坚城,且文明程度也不高,组织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国家与民族的观念。加上没有庞大的马匹与牲畜群,所以一时难以对汉地形成威胁。

不过到了后世,随着对汉文化的汲取,这些人将越来越强,最终形成对汉地的巨大危害。后世不是有说吗,谁占得了东北亚,谁就撑握了西太平洋的主动权。看来,得想办法在汉人强大之时,吞并同化了这些人。

公孙度以四万大军可以威服他们,但却吞不下。自已的目标是在中原,没时间去理会他们。或者可用商业手段,分化拉拢,再诱使其部落酋长入汉地而居,寻机以文化殖民的方法吞并之。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得击败公孙度,取代他在东北亚的霸权。再授以大将人选坐镇地方,逐步的吞噬之。那么麾下文武双全,行事果决狠辣,且不是野心勃勃者有谁?

何白敲了敲脑袋,这类能够镇守一方,却无雄主之志的人才太少,自已手下的人才更少。粗粗算来,可以挑出付刑、程昱、满宠、淳于琼四人来。他们四人的能力与手段都不错,特别是面对少数民族时,应该可以形成压倒式的力量。

不过这一切还太远了,首先需要击破辽东军的柳毅入侵军后再说。

卢植若有所思的问道:“辽东才刚刚安定下来,这公孙升济就迫不急待的过海入侵青州是为何故?”

何白一怔,随及脑中灵光一现,与卢植同时叫道:“东莱王……”此言一出,二人不竟同时大笑。

看来这公孙度也不是真的就毫无野心,既然自称了辽东侯、平州牧,那么接下来称王也不是不行。如果把东莱王抢在手中,这大义的名份也就有了。说不定还能称帝呢。

卢植长叹口气说道:“天明,世人多视东莱王为香饽饽,然而袁绍却弃之如敝履。天明你得尽快将东莱王救回,不然的话,等东莱王被人复立为帝,这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虽然青州以民为重,但汉室向往的强盛却是有目共睹的。这有心忠君为国、复兴汉室之人并不少。况且自古以来坐享天下者,就从来没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一说。天明你的愿望虽好,但……只恐很难实现……”

卢植之所以放弃东莱相一职,准备帮助何白,是因为他对汉朝的腐朽有深刻认识,知道强扶是扶不起来的。虽有满腔的忠义之心,但始终无一法可以救国于危难之中。

然而此世出现了何白这个异数,特别是治国的理念,隐隐竟与上古时期的圣王之道相合,而且在北海郡内已有成功的可能性。这个发现令心怀美好之意,而且书生意气重的卢植大为惊叹。

如果汉室已不可匡扶,那么何白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至少要比袁绍袁术之辈强上太多了。卢植早知自已命不长久,也就无所谓忠诚了。

如卢植之念的人不少,而且大多都是不知变通,读书读蠢了的人。他们在汉朝治下因不懂人情世故,官场权谋,相互压榨的手段。因此虽然有才,但大都混得不开。

然而在何白麾下却可以大展手脚,一展平生所学。因而北海的文化人吏员不少,一个个都抱着先贤圣王传说中天下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望,留在北海任职。希望能将传说变为现实。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句被人为编造了上千年的谎言,包括后世而来的何白,起初也相信这话。然而等到卢植详细的解说了一番中国从夏朝之后的历史时,何白这才猛然发现,此话就是一句哄人的屁话。

历代统治者得到天下后,常会对其统治下的民众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其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民众,朕得到了天下,则是意味着朕得到了民心,以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朕做天子乃天命所归,万民所望。

可实际这看上去无比正确的言论,往往是错误的。得民心者就是得民心,不得天下,得民心与得天下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甚至没有关系。民心和天下,从来就不是同一件东西。

打个简单的比喻,天下就是美人,民心就是女人心。在无秩的社会,一群男人与一个美人,谁身强体壮头脑活,谁就可以霸占住这美人的身体。

女人心这东西,霸占者需要吗?只要能够随时的发泄与生儿育女,女人心有那么重要吗?需知古代女人的品性,在反抗该打无果之后,特别是生儿育女之后,再不满,也只能默默的接受了。

从商汤、周武、秦皇、汉祖,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因为他们在识人用人、政治策略与军事战争中都对了,这与民不民心的关系不大。

包括后来南宋末年的蒙古帝国,征战四方,灭国无数,同样死伤也是无数。所到之处人烟灭绝,攻灭西夏,世上再无党项。击破金国,征服吐蕃,平定大理,在崖山海战之后覆灭南宋,最终入主中原,统一天下。在这庞大帝国统一天下的过程,又何曾想过要先收复民心?在征服城池,又何曾为了收复民心做过半点事?

1644年清军入关,在明朝降军的配合下,趁天下汉人势人尔虞我诈内斗之机,率八旗铁骑,入山海关,击破灭亡大明王朝的李自成;挥师长江,攻灭弘光朝廷;提剑平四川,斩杀张献忠;取福建,擒隆武;扫清西南,兵逼缅甸,勒死永历帝。满清为得到天下,二十年间杀害了亿万百姓,期间又有多少争取了天下人真正有在意过的民心,真正的相信过得民心者得天下?

卢植严肃的警告过何白,治政可以一切为民,但是想要争夺天下,就不要妄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因为得民心未必能得天下,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往往只是百姓的幻想。唯有以雷霆手段取得了天下,才能谈谈如何去得到民心。

意思就是说,先把美人霸占住了,等得到名份再说。再用甜言蜜语去哄美人,设法得到她的芳心。包括圣王之祖的黄帝,那也是先击败了蚩尤与炎帝等反对者之后,再谈圣王之道的。

只霸占不哄,那是霸道;霸占后再哄,那是王道;先哄得两相情愿时,再成亲那是仁(人)道。而其中仁道在争夺天下之中是最不可取的。

然而民心又是个好东西,它虽然与得天下无太大关系,但它却往往能够影响到统治天下时间的长短。所以真正的说法应该是,得民心者可以稳坐天下。

包括后世,得天下靠的更多的是枪杆子——军事力量,而守天下靠的更多的是民心。这也是为什么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因为枪杆子易得,民心难得。

因此,青州治政现在已优于他人,就无需多加专注。何白此时要做的,是快速征服天下,再谈恢复上古的圣王之道。(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