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g34
飞船经过了漫长时间的航行,终于穿过了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穿过之后,会遇到一片真空带,这段真空带,没有或者极少有引力的作用,飞船的速度会达到很快的地步。
接下来的李安,要面临的是以冥王星为中心的矮行星带。
冥王星,正式名称134340号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已发现的第十大围绕太阳公转的天体。它于1930年2月18日被发现,并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路托命名,中文意译为冥王星。起初,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中通过第五号决议,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而在2008年6月,国际天文联会再将冥王星做为子分类类冥天体的原型。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后一个较大的行星,2006年以前与其他的八大行星并称九大行星,但2006年的天文大会已经将他降级成矮行星。冥王星是个轨道偏离太阳系平面的矮行星。右侧的照片图是冥王星与卫星的合影,左下角为冥王星,右上角的亮点则是冥王星的卫星凯伦。冥王星被人发现的时间是1930年。其英文名称是冥界之神的意思。
冥王星的轨道周期是248地球年。他的轨道特征明显的与其它行星不一样,遵循接近圆形轨道,只有很窄部份靠近笨称为黄道的其它行星运行平面。相较之下,冥王星的轨道是高度倾斜的(超过17°),并且有着高离心率(椭圆形)。这样高的离心率意位著在某些区域,冥王星会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在1989年9月5日,冥王星-卡戎的质心来到近日点。而在1979年2月7日至1999年2月11日之间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在这段时间,冥王星和海王星最接近的距离是27960天文单位。
就长远来看,冥王星的轨道其实是混沌的。尽管电脑模拟可以预测数百万年的位置(在时间上向前和向后)。但超过李雅普诺夫时间,长达一千万至二千万年的计算是不切实际的:冥王星有着极难预测的因素。在太阳系中对微小细节也很敏感的不可测量性,会逐渐破坏它的轨道。从现在开始的数百万年,冥王星可能在远日点、近日点,或任何的地点上,而我们是无从预测的。但这并非意味着冥王星本身的轨道是不稳定的,只是以它如今在轨道上的位置,不可能事先预知和确定未来的位置。一些共振和其它的动力学效应维系著冥王星轨道的稳定,得以在行星的碰撞或散射中获得安全。
李安的飞船在一片混沌之中行驶。若不是早就知道有冥王星这个行星,说不定就会忽略了这个地方存在着行星呢!
而且,冥王星这个时候,已经运转到了太阳的背面,李安也不可能登陆冥王星,在一片混沌之中,李安只是根据自己已知的几个行星,进行定位罢了。
找到冥王星,发现对方在遥远的太阳背面,李安就熄了这种心思。转而找另外的一个矮行星,进行定位。
冥王星主要可能是由冰所组成的,并且有一个由铁镍岩石混合成的小核。藉由冥王星的恒星蚀可得知冥王星也有非常稀薄的大气。因为恒星被冥王星遮蔽时,恒星的光并非立刻消失,而是逐渐降低亮度,从降低亮度的情形得知,冥王星的大气分为透明的上层大气和相当不透明的下层大气。据光谱观测的结果,发现冥王星覆盖着甲烷的冰或霜。凯伦则是覆盖着水的霜。所以冥王星的反射能相当大,约达50%。由於距离太阳十分遥远,在冥王星上远望太阳,太阳已经变得像一颗亮星一样了。使得冥王星的表面因为缺乏热辐射源而十分寒冷,温度大约为-240度-220度之间。
由于冥王星太暗太小。发现后很长时间不能确定它的大小。最早估计它的直径是6600千米,1949年改为10000千米。1950年。柯伊伯用新建的5米望远镜将其修正为6000千米,1965年又用冥王星掩暗星的方法定出直径的上限为5500千米。1977年发现冥王星表面是冰冻的甲烷,按其反照率测算,冥王星的直径缩小到2700千米。1980年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36米红外望远镜测出的冥王星直径在2600~4000千米之间,查龙直径为2000千米,一些天文学家观测指出,冥王星的直径约为2400千米,比月球(3475千米)还小,而查龙直径为1180千米它与冥王星直径之比是2:1,是原九大行星中行星与卫星直径之比最小的。
冥王星围绕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大约需要248年,它的椭圆形轨道位于太阳系中被称为柯伊伯带的区域。冥王星的椭圆形轨道意味着,当它处于较近位置时,距离太阳大约44亿公里,而在最远位置时,距离太阳约为73亿公里。布朗认为,如此极端的公转轨道导致了冥王星表面要承受太阳系中最戏剧性的变化。布朗在提到木星和土星等行星表面大气变化时说,“一些地方确实存在气候戏剧性的变化,但是如此急速的表面变化确实很罕见。”
“冥王星,果然是一颗死神一样的星球,现在的冥王星,已经不算是太阳系的行星系统了,对方只是一颗矮行星,不过,在冥王星的旁边,同样存在着一些类似的矮行星,我可以利用他们来进行定位。”
虽然觉得很可惜,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接近冥王星,得到冥王星具体数据的机会,但是李安却放弃了,冥王星可谓是未知数最多的“行星”,虽然发现至今只有60多年,再加上又小又远,是目前大行星中面目最为模糊的一颗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太阳系航天探测的黄金时代,九大行星中已有8颗被行星际探测器近探过,只有冥王星是航天器未涉足的死角。
在各种天文书刊中给出的行星参数表上,冥王星这一栏留下的空白最多,即使被列出数据有不少也被打上问号,表示不准确。除了一大串未知数外,人们对冥王星的身份也有怀疑。冥王星的直径、质量是行星中最小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8~21克,反照率为50~60,这同外行星的几颗大卫星很相似冥卫星究竟是行星还是卫星?或是一颗大的小行星?然而,不管它是什么作为太阳系遥远边界上的一个天体,它的神秘感对天文学家有很大的吸引力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探测技术的发展,冥王星将成为行星天文学的热门课题。
李安的目光,转移到了冥王星的兄弟,鸟神星上。
鸟神星,正式的名称是(136472)ake,是太阳系内已知的矮行星中第三大的,也是传统的柯伊伯带天体族群中最大的两颗之一。它的直径大约是冥王星的四分之三。鸟神星没有卫星,因此它是一颗孤独的大海王星外天体。它极端低的平均温度(大约30k)意味着它的表面覆盖著甲烷并且可能有乙烷冰。
鸟神星,是太阳系内已知的第三大矮行星,它是冥王星的三分之二,距太阳更远,是5个环绕太阳运行、被认为是矮行星的遥远世界之一。最初被称为2005fy9的鸟神星(后来被编号为136472),是由迈克尔e布朗领导的团队在2005年3月31日发现的;2005年7月29日,他们公布了该次发现。2008年6月11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将鸟神星列入类冥矮行星的候选者名单内。类冥矮行星是海王星轨道外的矮行星的专属分类,当时只有冥王星和阋神星属于这个分类。2008年7月,鸟神星正式被列为类冥矮行星。
虽然鸟神星的相对亮度较高(约有冥王星的五分之一亮),但人们长久以来都没有发现它,而事实上连许多更暗的古柏带天体都已被发现了。这是因为多数搜寻小行星的活动都是紧邻着黄道(从地球上观察,太阳、月球和众多行星所处的平面)进行的,毕竟在黄道附近发现小行星的几率最高。因此,在早期的观测中,人们并没有发现鸟神星,主要归咎于它的高轨道倾角,以及它被发现时的位置:当时它正位于北天后发座,处于离黄道最远的地方。
1930年前后,在克莱德汤博对外海王星星体的搜寻中,除冥王星外,鸟神星是唯一一颗其亮度足以让汤博观测到的矮行星。在汤博观测的那段时间里,鸟神星距黄道只有几度,靠近金牛座和御夫座的交界处,视星等约为160等。很不幸的是,这一位置也相当靠近银河,汤博几乎不可能从密布恒星的背景中找出鸟神星来。发现冥王星后,汤博在多年里仍在孜孜不倦地搜寻行星,但他终未发现鸟神星或任何其他的外海王星天体。
迈克尔e布朗领导的团队在2005年3月31日发现了鸟神星,并在2005年7月19日将此发现与阋神星的发现一同公布,但比阋神星的公布晚了两天。
在冥王星附近,柯伊伯带以外的地方,可谓是空空荡荡的,很多行星,以地球的水平,根本就探测不到,李安的飞船在这种环境之中,找到鸟神星,其实也费了不少的精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