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毁灭者们不断如潮水一般涌上城墙来,又在守军的严密防守下不断如潮水一般被击退。
城墙就像是水岸,在浪花与空气的反复争夺中变得无比泥泞,只不过,这片泥泞完全是由尸与血造就的。
有了昨天的战斗经验,兵力更充裕一些、体力也充沛的第军团应付起来相对省力些,约莫两个小时来,始终没让小毁灭者们在城墙上立足,更没让他们威胁到弩炮。
但战士的体力总归是有限的,小毁灭者们不断用性命去消耗守军的体力,时间拖的越久,对守军就越不利。消耗战,始终是精锐部队要努力避免,又是敌人竭力实现的。
主角倒是已经做好了准备,第军团只要坚持半天就好了,下午他会让兰博瑞的第军团轮换上来。然后明天就可以是第军团和第军团轮换,这么一直排下去。
但毁灭者们显然不打算按主角的剧本来演。
天空中,飞骑士们传来了新的示警信息,主角在高高的监测室上也听见了雷达毁灭者的触角里传出来的声响。
没等主角搞明白这异响的意味,他就看见远处毁灭者的营地里草叶摇曳,敌人竟似有大的动作。
果不其然,很快波浪般剧烈摇摆的草丛里,突然涌出成百上千只大毁灭者,沿着直线迅速杀来。
敌人竟然派出了大毁灭者协助小毁灭者战斗,这是之前飞骑士们从未侦查到的协同作战和混合攻势。
如果主角有汗腺,那么此刻他一定满头冷汗。就算没有汗腺,主角也能感觉到自己呼吸急促起来,浑身都浸透着寒意。
仔细一想,主角就估算出敌人这次攻势极难应付。敌人的大毁灭者和小毁灭者之间只要配合得当,就可以轻易洞穿守军现有的防御体系。
防御单兵战斗力强悍的大毁灭者时,因为无法在防护网一线抗衡,守军必须在平台内部结阵,把弩炮搬进来,利用防护网限制敌人投入战场的兵力数量,利用弩炮杀伤敌人,以军阵作为掩护。
但面对数量众多的小毁灭者时,无法依靠防护网,显然最好的做法是坚守城墙,把部队和弩炮沿着城墙排列,不让敌人取得立足点,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去杀伤敌人。
而一旦大毁灭者和小毁灭者合流,现有的战术都将失效。
如果选择在城墙御敌,那么大毁灭者组成的蚁首墙就像一道火力网,会把靠近的守军战士全部杀死,掩护小毁灭者取得立足点。
就连稍微靠后一点点的弩炮,虽然不至于直接被小毁灭者攻击到,但大毁灭者一旦有一两只钻了进来,立刻就能摧毁近在咫尺的弩炮。
只有拥有大毁灭者,那么防护网外和防护网内侧大颚够的到的距离,都将是守军的禁区。
但放弃外围,收缩在平台内侧防御也不行。这套战术适合对付数量很少的大毁灭者的小部队。而一旦面对成千上万的小毁灭者的,他们可以充分发挥数量优势,形成围攻。
如果再加上几只钻进防护网的大毁灭者,那敌人就是一个类似滚的甲虫军团一般的存在,大毁灭者如同骑兵和象兵,小毁灭者如同步兵,两相配合,足以撕开神使王军团的防线。
进也不得、退也不行,主角一时间茫然失措,根本想不起来有什么应对的办法。
但大毁灭者已经很快来到[桥头堡]蚁冢下,开始向上攀爬了。
他们攀爬起来完全不顾也同在攀爬的小毁灭者的死活,几乎是一边攀着城墙,一边把沿路的小毁灭者踢下去、踩倒或挤开。以大毁灭者的身形,那些不慎被误伤的小毁灭者,受到得可不是什么磕碰伤,骨断筋折都是可能的。
看起来大小毁灭者之间也谈不上配合无间啊,这对守军而言倒是一个好消息。
随着最靠外的部分神使王战士被防护网外的大毁灭者伸头进来咬住杀死,血淋淋的场面透过主角的眼帘,才终于让主角清醒过来。
他立刻让身边的蚂蚁去传令,让部队撤退。
不是撤到平台中央再度组织防线,而是全部撤退,撤往蚁巢内部的第三道防线。
主角自己也没想到,第三道防线仅仅在战斗打响的第二天就要投如入使用,之前设想的这道防线可是在冬季的时候才派上用场的。
战斗过程中的撤退可不是一走了之就行的,不然很容易被敌人抓住机会,让撤退演变成溃退。
第一线的第军团暂时还不能撤走,他们需要先掩护至关重要的弩炮后送。
弩炮后送需要时间,尤其是想要运进地下巢穴,还必须拆卸,不然弩炮的尺寸是不足以整个搬进出入口的。
第军团不得不冒着大毁灭者和小毁灭者的共同的压力,奋力坚守着。
大毁灭者加入战斗后,的确让守军伤亡大增,他们轻松的从防护网外伸进大颚,就能叼走一名奋战中的神使王战士,然后让战士的热血洒满天地。
第军团不得不略略后退几步,让开大毁灭者在防护网外能够到的攻击范围。但小毁灭者又趁机大量涌入,在城墙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然后接着进攻。
有了立足之地后,小毁灭者力量和速度上的优势都发挥了出来,也就是神使王军团的剃刀战术还能抵挡的住,换了其他蚂蚁部队早已崩溃。
但随着部分大毁灭者钻了进来并投入战斗,第军团终于支撑不住。想要消灭混杂在小毁灭者群里的一只大毁灭者,守军几乎要付出一个小队的代价。
第军团及时顶了上来,缓解了一线部队的部分压力。
这时候弩炮也终于拆解运送完毕,一线的两个军团忍痛留下了四分之一的部队断后,然后急忙向地下巢穴涌去,在出入口处甚至造成了拥堵。
后卫部队英勇作战良久,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拖住了敌人,掩护主力撤入了第三道防线。
[桥头堡]保卫战第二天,地面防线宣告失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