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一夜之间,春天就来了。
山间的枝头上,争先恐后的绽放出丁丁点点的嫩绿。
阳光映在朔州的城头上,显得格外的温暖。
这也是赵权最喜欢北方春天的原因,四季分明,每一个季节的来临都让人清楚明白。也让人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情。
比如,在这样的三月,春光烂漫的时候,赵权便一身轻裘,怀着踏青的小喜悦,领着几个人一起在山间田地中逡巡。
朔州城前原先的战场上,已经密密码码的建成了一排排的棚屋,棚屋全为木质结构,每个屋内配有一个煤炉,烧的全是蜂窝煤。
对于一到冬天就得忍受酷寒的高丽山民来说,这些温暖的棚屋,几乎便是他们的天堂。
入冬之后,越来越多的山民从山间扶老携幼的过来投靠朔州城的东真军。
这些山民成分极为复杂,有些是在金国灭亡之后,流落于辽东与高丽半岛的女真人;有些是东北诸族之后,有契丹的、有奚族的、有鲜卑的、有渤海的,语言也是庞杂无比;还有一些从辽西、辽东迁移至半岛的汉人。
而自称高丽人的,绝大多数是逃离主家的贱民。
高丽的贱民在整个高丽国内人数不少,有公贱与私贱两种。无论哪种,地位都是极低,父母之中只要有一人为贱民,则子孙依然为贱。基本没有脱离贱籍的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逃离主家。
赵权站在城外的一个小山坡之上,视线所及,堆积在朔州城外的山民与百姓,已足有五千余户,近一万五千人口。
其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半岛北部的任何一座城池。
赵权将所有的人发动起来,将朔州城外与山间的田地重新整修一番。
高丽北部并非没有适合种植的田地,只是缺乏大片的平地。关键是这里不缺水,只要在山谷之间开些水渠,沟沟壑壑之间,便可以种上麦子,或是粟、豆。
在一些地形合适的地方,赵权还让人从山顶引水,将山坡的层层田地改造成为梯田,这样便可直接种上水稻。
赵权还完成了一项壮举,将山民移置朔州之始,他便严令禁止这些山民肆意排泄,为此挖了几十个大坑,专门用以存放这些绝佳的肥料。当地平整之好,便进行堆肥。
如今,春光烂漫之中,朔州城外一片生机渐起,看着一群群山民,正在山间进行春播前的最后准备,赵权不由的生出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有这样的一片土地,还有一群听话而勤劳的山民,多好啊!
站在山坡之上的赵权,心满意足地上上下下扫视着这些田地。
视线扫过对面山凹的一个角落时,赵权怔了一下。
那里有一块半亩多的田地,一个妇人正在弯着腰干活,偶尔立起身时,眼睛总是盯着在田边的一个男子身上。
那男子瘦小身材,面色白皙,两眼似乎很茫然地望向前方,嘴里不停地在念着什么。
耕种的田地,是所有人一起出力平整的。在分田时,赵权以五户为一组进行划分,让他们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就是怕有些人家里只有孤寡,缺乏劳动力而进行的平衡。【七八78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
赵权用手指着那个在田间劳作的妇人,侧着脸向边上的人问道:“你看下,那边有个自己一个人在干活的,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跟在赵权身边,有两个人。
一个是马德铠,一脸憨厚,这是大乌泰指派过来,给赵权充任侍卫长,并领五百东真兵的千夫长。
一个是高丽人名叫李元,年愈四十,精短身材。他原是朔州以东长静县的太守,东真兵一到,便率先投降。
算下来,东真军破了有三四十座的北高丽小城池,投降的大小官员也有数十人,但挑了半天,真正能用的只有两个。另一个赵玄习,是个武将,被赵权任为警务长,专门在城外负责治安的维持。
这个李元,对高丽的情况相当了解,关键是愿意跟赵权说,而且毫不藏私。
赵权便将他留在身边,相处时间一长,倒是发现此人相当的好用,无论是处理高丽山民各种各样的纠纷,还是组织农事生产、准备春耕,只要是赵权吩咐下来的事情,他总是能办的妥妥贴贴。
要说有毛病,就是胆子太小,一看到满副武装的东真兵,腿脚就会禁不住的打哆嗦。
李元跟在赵权身后,躬身回答道:“此户家中只有这母子两人,因为儿子有些残疾无法劳作,其他人便不太愿意与其结为互助组。不过这妇人也有些硬气,不肯低声求人,于是便自己一人操持这块田地。
当时为了照顾她,还把临近的几小块田全划给了他们家,总的,应该有三亩多吧。”
赵权心里不由生出些许敬意,一个女人,拉扯着一个孩子,自己还要下地劳作,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那孩子,怎么了?”
“好像是眼睛有点问题。”
赵权点了点头,难怪那孩子双眼似乎总是望着天,目无焦距模样。
“走,过去看看!”赵权突然就对这母子俩产生了一些兴趣。
见到赵权与李元过来,那妇人抛掉手上农具,趴倒在田边长跪不起。
赵权随口说了声:“起来吧!”眼睛却看着立在田边的男孩。
这男孩面色苍白,年龄似乎跟自己差不多,比自己矮了半个头。
“小子见过赵将军!”男孩对着赵权躬身行礼,说的一口字腔正圆的汉语。
赵权惊讶地问:“你看得见我?”
男孩摇了摇头,直起身,眼珠黑白分明,却是一片迷白,黯然无光。对于赵权向他轻轻挥动的手掌,视若无睹。
“你看不见我,怎么知道是我?”赵权越发好奇了。
男孩犹豫了下,躬身答道:“我是听出来了。”
“听出来的?”
“十天之前,你在城前给我们说话的时候,我听过你的声音。”
赵权诧异之心更甚,十天之前,他让李元召集了住在朔州城前的高丽山民,为春耕的开始做了一次训话。当时聚集的人有四五千人,大部分人应该都听不到自己在说什么。没想到这男孩在那种环境下,竟然能记得住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