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
马皇后和朱元璋两人,都停下了正在吃饭的动作,转头望向韩成。
等着韩成接下来的答案。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朱元璋好奇就,连马皇后也一样是如此。
这种更为简便的注音之法,还有韩成来到大明之后,就一直在写的简化字,那都是非常好的东西。
一旦推行下去,今后必然会令学习难度大大降低。
是绝对的好东西。
可哪能想到,韩成居然说只这两样还不够,还需要有一样东西进行配合才行。
而他所说的那种东西,要比简化字,以及汉语拼音都更加要好用,更加重要。
这让马皇后也想要知道,韩成所说的这样东西,到底是什么。
怎么听起来竟如此之神奇?
原本朱允熥这孩子,吃饭吃的不亦乐乎。
这个时候见到皇爷爷皇奶奶两个人,都不吃饭了,全部都望着二姑父。
当下便也把自己那伸出去了一多半的筷子,又给缩了回来。
也坐在这里,扭头望着自己的二姑父。
等待着二姑父开口。
韩成倒也没有卖什么关子,直接开口道“岳父大人,岳母大人,我所说的这种东西,其实是很简单,它的名字叫做字典。”
对,韩成说的东西就是字典。
韩成所接触的第一本字典。就是那种上学时,使用的小本新华字典。
红黄相间的封面,给他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
不过这东西,在他上了初中之后,就不再怎么用了。
以往,他并没有到意识到这东西的重要程度。
但是现在,在朱元璋准备在大明推行简化字,汉语拼音,提高人读书认字效率,传播知识时。
韩成却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字典。
朱元璋想要在大明推行简化字,推行拼音,其中的前提,需要先编撰出相应的字典来。
把一切都弄得有规律可循,有权威的东西可以依据。
只有这样,才有了推行简化字和汉语拼音的标准,或者说是基础。
若是没有这东西,想要推行简化字和汉语拼音,根本不行。
哪怕是朱元璋,动用皇权强行推行也不成。
没有相应的字典,它们便是先天不足。
很容易造成混乱。
只有编出相应的字典出来之后,再进行推广才可以。
“字典?这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听到韩成的话之后,多少显得有些疑惑。
这是个他没有听说过的新名词。
朱元璋不知道字典,韩成倒也不觉得奇怪。
当下便出声道“所谓的字典,就是把所有的字,都给归纳到一起。
按照偏旁部首,或者是拼音给它们排序,并对每一个字进行注音,注释,同时还要规范书写笔画的典籍。”
听到韩成的这个解释后,朱元璋一下子就变得恍然大悟起来。
“嗐!你非要说字典,弄的咱还以为是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呢!
这不就是说文解字吗?
你说的这东西,上千年前就有人做过了。
就是那个叫许……许慎,对,就是叫许慎!
咱没有记错!
就是他编撰出来的。
东西写的很详细,不仅仅写了你所说的那些,还把字的演变都给写了出来。
咱记得,他好像还把字给归结了成了几个部分。”
说文解字的内容竟然是这。
韩成听到朱元璋的话,倒是稍微有些愣了一下。
原来字典这种东西,那么多年之前就已经有了。
许慎和说文解字的名字,说实话,韩成在后世之时都有听过。
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这么一部书。
但是,说文解字具体写的是什么,他从来没有去了解过。
这个时候被朱元璋如此一提及,他才明白,原来这就是华夏最早的字典!
只不过叫法不一样而已,没有冠以字典之名。
这让韩成微微有些脸红。
话说,原本他还想通过字典,来痕迹的震惊一下朱元璋这个老丈人。
哪能想到,这次却被老丈人给反手教育了。
字典竟然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
好在韩成脸皮也是很厚的,转眼之间就把这点儿尴尬给消除了。
“对对,就是这种东西。”
韩成点头应和。
“只不过在我们后世,已经是习惯性的把相关书籍,给叫成字典了。”
如此说着,却也是放下心来。
有了说文解字这样一本字典存在,朱元璋他们再理解起字典来,就非常的容易了。
自己完全不必再多麻烦,解释太多东西。
而朱元璋这个时候,也恢复了正经。
他想了一阵,用力的点点头了很。
“你说的很对,这点儿确实是咱在之前疏忽了。
觉得有了这拼音,还有简化字,便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进行推广。
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东西。
这字典才是是重中之重。
若是不弄一个字典出来,让事情都有了章程,这拼音还有简化字,都没有依据。
如此以来,这东西肯定不能很好的推行下去。
或者说,根本就推行不下去。
肯定会半途而废,被很多人笑话咱不学无术。
那些文人们的嘴是什么样子,咱可知道的很清楚。
一个个只会读几本破书,写几个字,念上几句之乎者也,没什么干实事的能耐,就喜欢拿咱小时候没上过学说事。
不过若是有了这字典,那可就不愁了。
这东西就明白白的摆在这儿。
所有人都要遵循。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简化字也好,还是汉语拼音也罢,都有了依据。
配合着字典,确实能将之给很好的推行下去!”
原本不知道韩成所说的,更为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朱元璋心里面还多少有些不太服气。
但是此时听到了韩成所说的是这样一种东西后,朱元璋心中的不服气顿时就没了。
反而还觉得韩成考虑的,确实很周到。
字典才是重中之重!
少了它还真办不成事儿!
“岳父大人想要推行汉语拼音还有简化字,自然是好的。
只是……就现在这种情况,岳父大人若是进行推行的话,只怕阻力很大吧?
很多人只怕会像刨了他们的祖坟一样,有一堆的人跳出来反对这件事儿。
岳父大人还需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行。”
关于简化字和繁体字之争,哪怕是韩成所生活的年代,简化字都已经推行了多少年了。
还不时能够看到一些说简化字不行,应该全部使用繁体字之类的论调。
就更不要说在洪武朝了。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早就已经习惯了他们所使用的这些文字。
且相对于后世而言,这些人要更加的保守和守旧。
朱元璋此时要弄一个简化字出来,很多人的反应,肯定会特别的大。
朱元璋又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口中,一边咀嚼一边道“这是肯定的。
这些读书人是什么德性,咱给他们打了这么长的交道,是最清楚不过。
有事没事,便是屁事一堆。
嘴巴比谁都能说,可若是论起干实事的能力,十个里面有一个能干的都没有。
各种虚头巴脑的东西,他们倒是积极的很。
咱岂能不知道这些人,一直想着和咱共天下?
做梦去吧!
大宋倒是和这些人共天下了,看看大宋有多憋屈?
他们若是真的有能耐,那也另说。
可偏偏是许多人,真的没有能耐,反而一个个眼高于顶。
做着不切实际的梦。
咱为什么科考开了几次之后就,一直停到现在,都不曾再开科举?
就是因为咱发现,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用的。
你若让他做做学问,读读书什么的还行。
但真指望他们干实事,一个比一个的废物。
偏偏还一个个傲气的,很觉得他们有天大的本事一样。
咱是真的看不上。
还没有咱用国子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用着顺手。”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用力的嚼着嘴里的肉。
带着一些咬牙切齿的模样,仿佛嘴里的肉,就是那些文官们一样。
一看朱元璋这样子,就知道他对这些所谓的读书人,看不上很久了。
提起他们就火大。
“他们反对就让他们反对去。
他们反对了,咱就不做事了吗?
笑话!
反对的轻也就算了,反对的狠,咱就让他们看一看,是他们的嘴硬,还是咱的刀子硬!”
朱元璋可不会惯着这些人。
比如当初高启那一帮子文人,就自视甚高。
在文坛当中名声很大,影响力也非常大。
不肯出来做官,为朝廷所用也就罢了,偏偏还喜欢给朱元璋唱反调。
朱元璋任何政令颁布出去,高启这帮人就会各种的唧唧歪歪,进行冷嘲热讽。
从而令这政令的效果,大打折扣。
让许多人都以执行朱元璋的政令,感到为耻。
就算执行了,心里面也大多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
高启以为他们的人足够多,他的名声也足够大。
在天下间的影响也足够强。
朱元璋绝对不敢动他。
谁动了他,谁就要为千夫所指,将会被文坛骂成狗屎!
但他们最终的结果,却是被惹毛了的朱元璋,直接让他们永远闭了嘴。
他自以为高贵的文人身份,在朱元璋这边根本不够看。
“重八,有些时候该柔和一点,也要柔和一点,也不能只打打杀杀。”
马皇后忍不住出声提醒。
朱元璋道“妹子,你不懂,那些文人一个个都是贱皮子。
你就不能给他们好脸子看。
给他们好脸子,他们就蹬鼻子上脸,上房揭瓦,还以为你怕了他。
得到一点好处之后,就想得到更多,最是贪得无厌。
也最擅长得寸进尺,钻空子。
最为关键的是,你给了他们好处,他们不仅仅不感激你,还觉得你傻,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
还觉得你给他们的太少,对你心怀怨念。
咱不是说所有人,而是说整体上就是如此。
对付这些人就不能客气。
只有拿刀子,不时的砍下几个人的脑袋,再用鞭子抽着他们,他们才会老老实实的干活。
不然便会上房揭瓦,倒反天罡!”
对于朱元璋所说的这话,韩成倒是很认同。
毕竟从后世而来的他,可知道到后来大明的那些文官集团,一个个都猖狂成了什么样子。
都做出了多少烂事。
对于这些人,确实不能给太多的好脸色。
该杀就要杀。
你给他讲道理,永远是讲不通的。
明朝中后期,就是太惯着这些文官士绅读书人了。
鞑子入关,清朝建立,也有许许多多有骨气的官员,文人,忠义之士以死相拼。
但却有人有许许多多骨头软的,迫不及待的改换门庭。
梦想着可以和在明朝一样。
结果,清朝对于他们这些人,是真的不客气。
杀起文官,杀起读书人来,真能下得去手。
不时就是一顿大刀子挥下来,咔咔咔的乱砍。
把这些人砍的都老实了。
而且还弄了一个贰臣传,把明末清初那些出名的,抛弃大明,迫不及待的去跪舔清朝腚沟子的人,给记录其中。
倒是讽刺的很。
“咱怕武将造反,怕大规模的百姓们造反,但却一点儿都不怕这些读书人们闹事造反。
这些人成不了大事!
咱一开始时,也觉得读书人,尤其那些当了官的读书人很重要。
但是后来,咱却逐渐的发现,事情和咱想的不一样。
朝廷政令的传达,以及各种的税收,具体政务,其实都不是这些人在做。
是下面的胥吏在做。
这些人在其中,只不过是起到了一个传话的作用。
也可以说,是朝廷派下去来监督下面众多胥吏们干活的。
仅此而已。
与其说咱指望着这些文臣官员们治理天下。
反倒不如说,咱是指望着下面的众多胥吏来治理天下。
只要有足够多好用的胥吏,这些所谓的文臣官员,再少上个三五成,甚至七八成,咱觉得大明都不会多混乱。
都可以正常的进行下去。
韩成你说在这种情况下,咱会怕这些人反对吗?
会怕这些人在那里唧唧歪歪吗?
咱一点都不怕!
可偏偏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以为离开了他们,咱这大明就运转不下去。
实际上,这就他们把他们自己看得太重了,拎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了。
就像是老公鸡,觉得自己不叫,天就不会亮,日头就不会出来是同样道理。
太过于狂妄自大了!”
听到朱元璋难道说出这些话,韩成忍不住的对着朱元璋竖起大拇指,点了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