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从没反省过他的权势过重。
姜维也从没听他说过同样的话。
此时此刻,居然从诸葛亮嘴里说出他的权势过重会被刘备忌惮,姜维隐隐的感觉到,这次出征胜算几乎为零。
敌人的强悍还在其次,真正要命的是蜀汉内部居然产生了隔阂。
尤其致命的是隔阂还是来自皇帝和丞相。
“丞相殚精竭虑,只为蜀汉大业。”姜维说道:“陛下应该不至于如此。”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诸葛亮说道:“所谓功高震主,就是像我这样不懂得收敛的。我只恳求你一件事,无论如何要保住陛下周全。蜀汉可以没有诸葛亮,却绝对不能没有陛下。”
“丞相!”姜维站了起来,他对诸葛亮说道:“蜀汉不仅不可以没有陛下,同样不可以没有丞相。此次出征,我必定竭尽全力保陛下周全。至于退路,还请丞相早做打算。”
诸葛亮点头。
他随后摆了摆手:“你先去吧,明天就要随同陛下出征,想必是有许多事情要安排,我也不好耽误你太久。”
姜维躬身应了,退出房间。
离开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敞开的房门,心里涌动着一股说不上来的滋味。
自从蜀汉立国,诸葛亮作为丞相虽然权势熏天,却也做了不少事情。
如果没有诸葛亮,蜀汉不至于如此快的发展壮大。
民间百姓相对富裕,军中将士也不缺少粮草军械,假如面对的敌人不是更加强大的曹铄,将来说不准还真有机会兵出巴蜀,再次逐鹿中原!
可惜,诸葛亮不懂得收敛,把许多大权掌握在手中。
而刘备当初又放权太过,以至于如今感觉到皇权受到威胁。
君臣之间有了猜忌,将来的路必定是极其难行。
看了一眼诸葛亮敞开的房门,姜维叹息了一声,扭头离开。
房间里,诸葛亮回味着姜维所说的话。
刘备问起谁能抗衡法正,他力荐姜维,不仅是因为姜维确实有这样的能耐,还因为此人是他发现,对他一直是心怀感恩。
说起来,姜维还真是诸葛亮信得过的人!
法正率领大军前来讨伐,蜀汉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而刘备此时又对他有了猜忌,一意孤行非要亲征。
诸葛亮当然明白刘备的心意。
放权太久,他这位皇帝在臣僚的心目中地位已是大不如前。
如果不用一场亲征来证明皇权,总有一天他会成为诸葛亮手中的玩偶。
外敌强大,只要内部同心同德,或许还有度过危机的可能。
如今蜀汉面临的,确实内忧外患,君臣相互猜忌,大军人数不足,又严重缺少足以胜任统领大军的将军。
诸葛亮隐隐的感觉到,他当初好像是错了!
错在他对权势过于执着,如果不是这样,他早些选择曹铄,天下或许已经平定……
刘备在廷议的时候,已经宣布了以廖化为先锋、王平为副将,杨仪作为军需统筹,姜维为主将迎击法正。
离开诸葛亮住处,姜维回到军营,当即把几个人召到营房。
奉命来到的几个人坐在营房里。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几名将要随军出征的偏将、裨将。
姜维坐在主座,他对众人说道:“此次出征,陛下将会随同,为了陛下安危,我们是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请你们过来,我是想与你们商量,如何才能破敌,至少也得与敌周旋的久些,给丞相留下充裕的时间准备后路。”
“后路?”杨仪皱了皱眉头,他对姜维说道:“伯约这么说,好像对获胜并没有太多把握?”
“不瞒威公,我对此次出征确实没有把握。”姜维丝毫不加掩饰的回道:“法正的本事你们也都知道,论起用兵,整个蜀汉有几人是他对手?如今他带领五万大军挺进益州,我们却只有不到两万将士。随同他来到益州的,还有夏侯惇等四员猛将,论起武勇,益州有几人可以抗衡?”
看向廖化和王平,姜维接着说道:“我并不是说两位将军非他们敌手,只是四人威名在外,与他们在战场上遇见,多少还是得小心着些。”
廖化、王平身为蜀汉将军,也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俩人不仅没有吭声,脸上甚至都没显现出不服的神色。
“依着伯约,这场仗我们根本不用打,只需劝说陛下投降就是。”杨仪对姜维所说的并不是很认同,他皱着眉头说道:“把敌军说的如此强大,而我军在伯约眼中却如此不堪。主将尚且如此认为,将士们心中又会怎么想?”
“威公不要把话说的这么犀利。”姜维冷眼看向他:“我身为主将,出征之前当然要看清敌我优劣。这些话,我也只是在你们面前说说,在将士们面前,我又怎么可能说敌军强大而我军羸弱?”
“话是这么说,可伯约先不认同我军,也是让人心寒。”杨仪把脸偏到一旁,还是不太服气的回了一句。
“打这场仗,本来就已经是让人心寒!”姜维回道:“敌军是从汉中而来,汉中是益州北大门。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家的大门敞开着,一群明火执仗的强人正要从敞开的大门冲进来。而我们家里,能拿出来的兵器却只有一些农具,能抵挡他们的也只有寥寥几个家人。双方实力悬殊,不用些计策根本不可能获胜。要命的是,带着这伙强人来的并不是个没头脑的贼人头领,而是个经验老道狡猾如鬼的家伙!”
“伯约不用说的太多,你的意思我们都明白的很。”杨仪起身,对姜维说道:“如果伯约认为此战必败,我先告辞。一应军需我会照应,只是我也会另有他谋!”
“威公想要怎样?”眼看和杨仪说掰了,姜维也站了起来:“你是军需统筹,难道还打算克扣大军口粮与军械?”
俩人怒目相对,廖化和王平连忙站了起来,一人拖住一个。
在场的偏将、裨将也纷纷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