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日后,朝会。
“……前虽有分户籍,别课输,然则不成体系,仅出于地方,各自不同。今次,陛下远见,谕令由朝廷定准,统一划分标准,量出以制入,制定各等应缴税额。此法必可大力整治地方征税乱象,必将有效遏制各级官吏营私舞弊盘剥百姓。
……
臣以为,当计奴婢、部曲、土地、住房、菜园、坞舍、牛、车、各种粮,清点造册,以其多少为凭据,划分户等,定为三等九品,各有上中下。
朝廷将定户标准分发至地方各州县。县据以定样,依定样确定户等,记录定簿。州再行复核,上报户部造籍。此谓输籍定样,可另上下明晰。
其后,每三年审定一次,进行调整。户等直接关乎征税多少,实乃基石。若不依变化据实调整,则百姓不能合理担负,便有失陛下本意。此项事宜,亦应纳入刺史监察职责,计入官员考核。
……
实物替代银钱,陛下钦点了绢帛和谷物,臣以为合理,绢帛和谷物是日常所需,量大寻常,当作首要考虑。臣以为,当依据各地一年物价波动,除去最高最低价,取余者均值,作为折税价格。
……
土地买卖当中,陛下明令产去则税移。臣以为,应当勒令地方各级官府,须见转让契约、交税凭证、变更财产册簿记录,方能完成土地所有者变更,加盖大印,出具土地权属证明。经手官吏必须确保手续完整,存份备案。
……
以上,请陛下圣裁。”
“严卿辛苦。诸君有何看法?”严骥自然早就和程知通过气了。方才所奏,有不少还是程知的意见。
眼见皇帝发问,沈祁丰赶忙第一个开口,“陛下此举,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此法有利社稷,与民生息,可谓是天下便之。虽承前制,却足续后世。陛下仁慈,实乃德政。”
被抢答的周礼安:“……”
无耻小人!谄媚迎上!本来准备着一肚子腹稿的周礼安,正打算洋洋洒洒历数皇帝行事谬误,论证祖宗之法不可变,可谁曾想竟是被这竖子几句话堵住了口。德政仁慈?这名头一压下来,又特意点明承前制,这叫人如何辩驳?与百姓民意为敌么?
沈祁丰见到上首的皇帝微微颔首,知道她在赞许自己的行为,心下很是满意。再看前方的周礼安,铁青的脸色,狠狠瞪过来的眼神,就更加乐呵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牢牢扒住皇帝,难不成还天天上赶着和人做对?我沈家可是识时务之辈,不是那等自视甚高却脑子拎不清的迂腐蠢钝之徒。
……
此后,又有数位臣子进言。
“陛下圣明。只是,严大人毕竟年轻,恐是会有不当之处。臣以为,将奴婢、部曲、土地划入定等凭据,便十分不妥。敢问严大人,你要如何计算奴婢部曲所有的土地及各项私产?”
“奴婢何来私产?皆受制于主家!理当计入主家。”
“严大人此言谬也。你让各家未签死契的管事仆从如何自处?”
……
“不若以户籍为准,放籍者不计入。”
……
“臣以为,土地不可计。一则,税额中已包含地税部分,户税中再计,有重复征收之嫌,与陛下初衷有悖。二则,朝廷既是已经允许土地买卖,却又一方面规定转让时必须变更财产册簿,另一方面又规定户等三年审定一次,这何其繁琐?岂非徒耗人力物力?”
“不可!陛下,既是要舍人税地,岂能不计土地?以资产为宗,土地正是最大的资产!为官者,自当为民谋利,岂有徒耗人力物力之说?惧怕繁琐,这等官吏,要来何用?朝廷国库,不是用来养尸位素餐之徒!”
“你!”
……
“陛下想法虽好,可严大人年轻识浅,恐难当大任,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这是周礼安。你要重用严氏子,挑不着你的过错,还不能挑严骥的?
……
“好,很好。诸君所言,各有道理。这样,朕给你们五日时间。六部主事,将方才殿上讲到的诸多问题分门别类,按照部门条目整理成卷。诸位卿家,将解决之道拟出方案细则,上呈御前。
丞相为六部之首,许卿,此事便交由你督促。”
啊?是说要从长计议啊,你怎么就直接拍板定论了?不是正在争辩法令弊端,怎么就变成满朝文武共议解决之道?周礼安傻眼,怔愣当场。
许济昌听着点名,也是一愣。丞相为六部之首?她这是在安抚我?不过,片刻便反应过来,“臣遵旨。”
“臣等遵旨。”
……
眼见无人再提异议,周礼安咬咬牙,只好提另一件事儿。“陛下,臣还有本奏。”
喔?这就来了?程知微微一笑,“太傅但说。”
“为君者,上继社稷宗庙,下续黎民万世。陛下应知,治国理政固然重要,子嗣传承亦乃要务。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陛下年已及笄,正是适婚之龄,可许婚也。当选良家子相伴,早日诞下后嗣,以安民心。”
“喔?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亦可成婚。朕初登大宝,国事胶着,无暇分心他顾。”
“陛下此言谬也。册立中宫亦是国事,子嗣传承亦是国事。陛下岂可弃国事于不顾?”
“太傅,父皇山陵崩不过数月,朕还在孝中,怎能谈及婚事?”
“…陛下仁孝。然社稷为重,三月已过,陛下可出孝也。此一经,是权礼也。若值国家有事,孝子不得遵恒礼,故从权事。”
“既如此,长幼有序,还有几位王兄在前。正巧,日前母后有召,欲让朕为康王兄赐婚。平王兄和安王兄业已及冠,两位太妃也很是上心。那不若趁此机会,一块儿办了吧。”
……
作者有话要说:
赶上了,不多说了,等空点再叨叨。这章其实内容蛮多的,讲了朝臣对改制的看法和争议,提出了大婚的事,只是偏文言叙事,显得字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