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道不明白闻香为什么坚持要找佃农耕种自家的四亩地,他觉得给大哥他们耕种,没什么不好的。
“四亩地虽然少,但它是属于我们的,和大伯家的地混在一起并不好。”
“不好?怎么不好法?难道大伯还会要咱们的地不成?”
闻道决定这次去考学就一直待在学院苦读,没啥事不回家,自然没精力管那四亩地,另一方面,他也不舍得让闻香辛苦。
考虑到闻香手上有那么大的一笔钱,自家完不需要依仗地里的出息生活。
所以,他心里想的是:那四亩地暂时交给大哥他们耕作,收成自然归他们。
谁知,闻香却不是这样想:“哥,大伯他们虽然是咱们最亲近的人,但是我们是已经分家的,既然已经分家,那就是两家人。”
“俗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亲人之间有利益来往、金钱交易的,要划清底线,不要模糊边界,免得最后亲人变仇人。”
“只是代为耕作而已,哪里有你想得那么严重?”闻道不以为然。
“大哥,族长的事情,你还不吸取教训吗?”
听到闻香提起族长,闻道沉默了。他不相信,不能也不敢想象大伯会做出族长类似的事情。
一想到,以后要和大伯形同陌路,甚至变为仇人,他就生无可恋,甚至心痛得无法呼吸,不!坚决不能让这个可能发生。
“最好的办法,就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闻香一针见血。
“呼”,闻道深深地吐出一口气:“好,那就听小妹的。”
孙掌柜接二连三的造访让闻家村再次平地起波澜。
村民们并不认得城南县百货楼的掌柜,但马大娘认出了马车上的八宝珍标志。
八宝珍是百货楼的特有标志,在城南县百货楼的门头上,“百货楼”硕大招牌旁边就雕刻着一模一样的“八宝珍”。
于是人人都知道了这辆马车来自百货楼。
虽然大家都迫切想知道百货楼和闻道之间的关系,但到底没人能从守口如瓶的兄妹嘴里掏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于是刚刚被踹下“神坛”的闻道,在众人眼里再次扑朔迷离起来。
甚至连闻族长都闻风而动,证据就是:“攒典”事件后,已经和闻道拉开距离的他再次现身闻家小院。
面对族长,闻道已经能很好地隐藏自己的情绪,表现得十分圆通、得体,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闻族长再次殷切邀请他担任社长一职。
闻道当然是表示感谢,然后一口回绝。
一些见不得别人好的眼红之徒又开始暗戳戳地气愤起来:这种好事怎么就轮不到我?
一些村民甚至认为,这种好事都拒绝,闻道未免太不识抬举。
由此可见,村民们的要求是多么地卑微,又是多么容易满足。
总之,闻族长的这一波操作给他自己拉回了不少形象分。
对于村民的议论纷纷,闻道兄妹都不放在心上,颇有一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气势。
村民们确实不知道闻道的“鸿鹄之志”,他们以为闻道还是那个老实憨厚(随便欺负)之人。
春耕这段时间,时不时就有一些人来询问,我育的这个苗怎么长得就不如你的粗壮呢?
村民们的疑问,闻道还是会解答,不过要是有人不长眼地要求闻道放下手中的活去帮他们解决问题的话,闻道就不再老实憨厚了。
“不好意思,我现在抽不出身来。”
“对不起,我正忙着呢,你先自己试试看吧。”
慢慢地,这些习惯薅羊毛的人就发现,这个闻道怎么不好使唤了呢?当初不是有求必应、一叫就来的吗?
现在怎么一点都不好使了?
有些无耻的人就是想坐享其成,在他们眼里:你帮我是应该的,我那么穷、那么弱,你这么有本事,你难道不应该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吗?
不过我就没有义务帮你了,如果你想要我帮你的话,除非你能给我足够的好处。
一旦别人不再无条件地帮助他们,他们就理所当然地开始不满起来。
其中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闻老四,被拒绝了一两次,他的屁股就歪到族长那边去了。
无耻之人自有更无耻的人来收拾。
他们不满他们的,闻道坚持自己的坚持,他就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
这一次,闻道坚决和闻香站在一起:我就是这样子,你想咋的就咋的吧,我们不在乎。
恭喜闻道君,他终于迷途知返了。
听说闻道又要进城考学,大家的表情都十分微妙,族长是不置可否,大部分的村民则认为,既然过去的七八年都考不中,现在估计也是枯井里打水——枉费工夫罢了。
只有少部分的村民认为,闻道为人老实本分、聪明能干,之所以屡试不中,肯定是运气不好的缘故,以后一定大有出息。
闻道被族长欺负不敢反抗的时候,村民们以为他们是一样的,原来他们终究不一样。
家里的顶梁柱去读书,他们家得多有钱啊?
转眼,清明又至,闻道兄妹进山拜祭父母,闻道在父母的坟墓前立下“不成功便成仁”的誓言,便带上行李、告别大伯闻仲,直奔城南县。
二人暂时在东华客栈落脚,闻道兄妹俩专门到张记点心铺购买几盒时下热销的点心,再前去拜访孙主簿。
孙主簿也就是以前的孙司土,早早就备好立章书院的“入学通知书”就等闻道上门:“闻小弟,你可算来了。”
“主簿大人,给您添麻烦了。”
“难得与小兄弟见面,老夫已略备薄席一桌,咱们吃个便饭就当是提前祝贺你来日高中。”
“这,小生不敢当,太麻烦主簿大人了。”闻道没想到孙主簿竟然如此热情好客。
“哈哈,咱们可是忘年交,你不要推辞,不然老夫可要生气了哈。”孙主簿畅快地笑出声、一副哥俩好的样子。
闻道兄妹俩推辞不过只得应了。。
有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闻道失了“攒典”之职,却收获了孙主簿的友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