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瑢到了潜山县,段立刚甚是礼遇,反而劝说陈承瑢入伙。他仍称陈承瑢为佐天侯,说道:“佐天侯大人,杨烜声称是东王兄弟,既不信教,也非平在山老兄弟,却僭称皇帝,实乃我天国之大敌。
“佐天侯为东王生前第一谋士,又是天国百官之长,何不随我一起起事有您主持大局,东殿各部一定会群起响应。咱们再造天国,以慰东王在天之灵,岂不快哉”
陈承瑢已经见识到革命军兵马之强壮,自知段立刚这种小喽啰决非林启荣对手。他苦笑道:
“老弟,识时务者为俊杰。天京事变,诸王相杀,足见什么拜上帝会,什么天父天兄天王,全都是无稽之谈。大乱之后,人心思定。
“杨烜建号称帝,各地太平军多有上表请降者。杨烜多有封赏,太平军亦欣然乐从。老弟,回头是岸,若你肯投降,我愿犯颜直谏,为老弟说情。”
陈承瑢的话言过其实,段立刚也略知一二。各地太平军投降帝国后,大多仅获一个军衔和委任状。赏赐更谈不上,只有少量象征性的军火,且需要太平军花钱购买。
段立刚冷笑道:“兄弟我只知道,东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只效忠东王一人。杨烜攻占天京,虽为东王报仇,却也鸠占鹊巢,实乃天国公敌。我段立刚虽然不才,却也是铮铮铁骨,就算战死,也决不投降杨烜。”
段立刚敢于拒绝陈承瑢的劝降,也并非狂妄无备。他以潜山为根据地,而潜山地居安庆西北,附近便是大别山脉。万一革命军兴兵过来讨伐,万一不敌革命军,段立刚可以撤入大别山区。
对付段立刚这样的跳梁小丑,自然无需革全军劳师远征。林启荣受命西进武昌,在安庆短暂停留,召集沿江太平军集会。
期间,林启荣令骑兵连连长范汝增挑选了八十名精骑,前往歼灭叛军。
海军陆战队多以战船为载具,却需要登陆作战。因此,陆战队同样编有骑兵,一个联队两千多人,编有一支一百二十人的骑兵连。
范汝增时年十五岁,广西人,原是李秀成的部下。他骁勇善战,由士卒提拔为军官,转入海军陆战队服役。
(历史上,范汝增出身于太平军童子兵,是太平军后期名将。太平天国覆亡后,范汝增加入捻军,在高楼寨之战中斩杀满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
范汝增只带了八十名轻骑,先乘船从长江溯入皖河,沿皖河直至潜山县境内。之后,他伪装成捻子,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潜山城下,声称要投奔段立刚。
段立刚在潜山举事后,前来归附的太平军并不多,只有区区千余人,多为流离失所的流民。骑兵是当时的机动部队,范汝增率领一百骑兵来归,段立刚十分高兴。
来潜山之前,段立刚本是东殿尚书,一直在东王府做文官,对兵事不熟。他见范汝增的骑兵参差不齐,只携带了刀矛弓箭等冷兵器,打扮与普通捻子相似,便放下心来。
为以防万一,段立刚要求范汝增只带两个随从入城。范汝增佯怒,说道:
“段将军,我有心投奔归附,奈何将军如此猜忌,如何成就大事你怀疑我是奸人,我还怀疑你图谋我呢算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们后会有期。”
说罢,范汝增引军欲走。段立刚尚且立在城头,他正缺少骑兵部队,一听范汝增要走,当即就急了。
他料定范汝增人少,不足为虑,索性下令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放范汝增的骑兵入城。
段立刚也走下城楼,欢迎范汝增入伙。谁知道,才一走近,范汝增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小巧的转轮手枪,一枪击毙了段立刚。
得到信号后,八十个骑兵人手一支左轮手枪,对着段立刚的叛军猛烈射击。
海军陆战队经常深入敌后登陆作战,装备较为精良。骑兵连又是支队里的“特种兵”,更加骁勇善战。
段立刚只有两百多个太平军,其他都是新招募的流民。他们试图抵抗,但火枪射速太慢,火力太弱。想拼冷兵器,对方又在马背上来去自如,左右冲撞。
段立刚一死,城内太平军群龙无首,人心涣散。范汝增宣布只诛杀段立刚一人,余党概不株连,任其去留,太平军一哄而散。
此次平叛,从段立刚宣布自立,到范汝增诛杀段立刚,仅有半个月时间。
此役有效地震慑了各地太平军,从此之后,没人敢轻言独立。与此同时,杨烜派海军战舰在长江上来回巡游,为林启荣西进武昌营造声势。
约定集会的时间快到了。林启荣驻军安庆城外,各地太平军也纷纷响应号召,前来安庆集会议事。
安庆是杨辅清部太平军的大本营。他是太平军平在山老兄弟,与杨秀清认作本家,结为兄弟,得封国宗。天京事变前,杨秀清大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之后派亲信出京,抢夺胜利果实。
杨辅清很有才干,很得杨秀清的信任,来到安庆督师。天京事变后,因安庆离天京近,杨辅清害怕受到株连,整日惴惴不安。
杨烜宣布靖难后,杨辅清很快响应,企图结交杨烜以自保。东殿大将见状,纷纷附和杨辅清,公开宣布支持杨烜。
事后,杨烜投桃报李,封杨辅清为陆军上校,仍旧统率旧部,镇守安庆。
杨烜檄令各地太平军来安庆集会,杨辅清很是支持,亲自布置会场,劝说各地太平军参会。
这天正是约定集会的时间。除了林启荣外,杨烜另派南洋舰队司令李锐驾临安庆,宣抚前来参会的太平军。
各地太平军也很给面子,很多大将亲自过来参会,计有:
驻军安庆提督安徽军务的国宗杨辅清、驻军江西九江的东殿左三十一承宣使黄文金、驻军孤山的东殿七十一承宣赖桂英、驻军东西梁山的东殿五十二承宣侯淑钱、驻军金柱关的东殿五十四承宣陈承瑚、驻军湖北武穴的东殿工部一尚书莫思兴……
有些大将不便过来,派代表过来参会,计有:
驻军镇江的东殿五十二承宣陈桂棠,因镇江面对宿敌江南大营,陈桂棠不便出席集会,改派部下参会;
驻守武昌的国宗提督军务韦俊,正在艰难抵抗湘军的围攻,自然无法参会,派部将古隆贤参会;
率军在皖北作战的王胡以晄,和韦俊一样陷入清军的围攻。他派来的代表身份特殊,是儿子胡万胜,足见胡以晄诚心归降;
……
众多大将济济一堂,是前线太平军难得的盛事。因为太平军一向山头林立,各殿彼此不服,全靠杨秀清居中调和。
如今,洪杨皆已死难。太平天国大夏已倾,各地太平军兔死狐悲,反而聚在一起集会议事,令人不胜唏嘘。
太平军来人虽多,真正引人瞩目的却只有三个人:第一个是杨辅清,既是东道主,又是东殿代表。第二个是韦俊的代表古隆贤,实际代表了北殿。第三个是胡以晄的儿子胡万胜,实际代表了殿。
会场设在安庆城外、长江北岸的“接官厅”处。
接官厅又称接官亭,是迎送来往官员、演绎官场礼仪的场所。安庆是安徽省会,地处水陆要冲,接官厅也较一般地方气派,虽已遭到战火的摧残,仍不失省会接官厅的气派。
为壮声势,革命军调来四艘蒸汽战舰,在长江上操练战法。最大的一艘战舰排水量两千多吨,停泊在距离接官厅不远的地方。
前来参会的太平军大将见此巨舰,无不瞠目结舌,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