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名扬在这里侃侃而谈的时候,三营的军官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二营的几个连长眼神全都亮了,斗志在燃烧。
对魏名扬这个才认识一天的代理营长,路团长是信任的。
他看着三营的这些军官们:“对魏营长的作战方案,你们怎么看?”
姚子青默不作声,他手下的三个连长也都不开腔了。
魏名扬说道:“大家都是军人,都是热血汉子,有什么话直接说,这样不开腔还算什么汉子?”
姚子青终于开口了:“宝山县城所有可以动起来的人,凑合起来也只有七百多人。
以这七百多人去进攻鬼子一个大队防守的要塞,这样的战斗无异于以卵击石。
再者防守战,弃守城外防线,只守城内。
白白丢失纵深,这不是把整个宝山拱手让给鬼子吗?
另外,仅凭推断就认定狮子林炮台的鬼子仅有百余人,让一营出击。
是不是想得太天真了一些?”
路团长听到姚营长的分析,觉得也是有道理的。
看着魏名扬,等他开口。
魏名扬说道:“战争情报从来不是对等的,我们只能够从有限的情报中,去推断最可能接近事实的那一个。
推断对了,我们就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错了,对于现在的我们,有多大的影响呢?
二营今天在狮子林外遇到伏击,一营都无法腾手出来增援。
鬼子如果进攻,他们能够守几天?”
所有人都不作声:一天,或者几个小时?这有区别吗?
没有多大区别了!
姚子青不说话了。
“宝山县城外围防线,即不是永固国防工事,根本防御不了鬼子舰炮的轰炸。
士兵们呆在工事里面,连鬼子的脸都没有看到的时候,就被三百毫米、四百毫米口径的炮弹连工事带人一起炸飞了。
这种完全用人命去堆的防线,有防守的必要吗?
不如我们退一步,退入宝山县城,跟鬼子打巷战。
用坐等挨炮的决心,跟鬼子在巷战中拼命,至少也可以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吧!”
魏名扬这话说出来,三营的几个连长全都看向姚营长。
他们这个营,昨天就是在城外防线上,被鬼子飞机轰炸、舰炮轰炸死掉了两百多个兄弟。
两百多个兄弟当真是连鬼子有面都没有见到过。
姚子青的脸上有些热,默不作声,算是认可了魏名扬刚刚的批评。
魏名扬继续说道:“我们现在有十一辆鬼子坦克,五十多辆鬼子摩托车。
有了这些装备,完全可以换上鬼子的服装,大摇大摆地混入吴淞口炮台去。
步兵遇到坦克,相信鬼子一时之间也会崩溃的。”
姚子青问道:“夜间怎么分辨敌我?”
魏名扬知道已经说服他了,当下严肃地说道:“所有外面穿着鬼子军装,左臂缠白毛巾。
无论射击,拼杀的时候,全都喊一声“哈依!””
听到说出来要喊一声哈依的时候,所有人都笑了。
路团长有些担心地说道:“二营今天伤亡太大,士兵们又非常疲倦,能够连续作战吗?”
“让他们休息到四点钟出发!六点前发起进攻。
团座!对一营下达命令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们:鬼子只有不到一百人!”
路景荣清楚:知道鬼子数量少,可以让一营士兵们坚定信心。
计划做好之后,所有人都忙碌着准备去了。
路团长把刚刚制定的作战计划,向旅长方靖报告。
旅长方靖听到他这个作战计划,忍不住为这样大胆的计划惊讶:“这是谁给了你们的勇气?
一个团就敢对同时对两个炮台进攻?”
“我们这个计划也是基于对今天战场的分析才做出来的,旅座!
机不可失啊!”
方靖略一思考:狮子林炮台、吴淞口炮台、宝山县城,这三个地方原本都已经准备放弃了的。
五八三团这样孤注一掷,失败了对整个左翼军防线没有半点影响。
成功了的话,倒真的可以把鬼子冲进来的鬼子关起来打。
当下命令:“我同意你们的作战计划,如果进攻不利,放弃宝山撤退回嘉定去吧!”
“是!”
五八三团的夜间作战计划上传到九十八师夏楚中师长这里,就停住了。
这种明显不容易成功的反攻计划,就到此为止吧!
第五八三团一营长谢建中率领三个步兵连接到任务后,立刻出发。
于晚上十一点对狮子林炮台发起攻击,半个小时后,攻入炮台。
一个小时后完全收复炮台,按照路团长的命令,只留下一个连守在炮台最坚固的火炮阵地。
谢建中率领其余两个步兵边兴高采烈地回到原驻地。
恢复狮子林炮台的消息,瞬间一路上传,一直传到了陈诚这里。
这可是一次大捷!
狮子林炮台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不过在鬼子舰炮的轰炸下,根本不易防守。
这是因为受一九三二年《淞泸协定》的制约,无法在这里布置要塞炮,因此根本不能够对江面上的鬼子军舰造成半点威胁。
这个时候,蒋委员长已经休息了,陈诚按下心头的喜悦,详细询问这次反击作战计划。
当他听说这还只是五八三团作战计划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攻占吴淞口,第三步是截断通过吴淞口进入蕰澡滨的鬼子第十三师团退路。
这个晚上陈诚再也睡不着了,立刻左翼军在南京的参谋们开会,他要连夜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变化。
五八三团的第二步计划虽然还没有完成,但是左翼兵团的第三步计划却是需要提前做出来。
毕竟五八三团的作战计划只是一个团级作战计划,当他们真正完成了第二步计划后。
截断吴淞口通道,鬼子第十三师团就会受到左翼兵团四面包围。
如果操作得好,打残甚至全歼鬼子第十三师团,不但能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抗战信心,也可以给在上海已经连续作战一个月的士兵们极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