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蒸馏酒建立起来的关系网络,张云很快就联系到了握有大量耕牛的士族们,就一个字,买!
反正又不是买不起,况且耕牛这东西不嫌多。
张云将缴获的大批量山越人财物,置换成了耕牛驽马之类的牲畜。
当然价格肯定是张云吃亏,不过这也没办法,除了这些个世家,谁能在短时间内拿出这么多耕牛。
难以耕作又怎样,耕!就硬耕!
遗弃的荒田重新耕作后,第二年产量应该就可以了。
而新垦的荒地,头一年产量基本为零,第二年稍好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养好了产量才会慢慢增加。
这么多人张云都养得起,没道理这些田地养不起来,养!就硬养!
手握耕牛和农家肥这两大利器,张云相信要不了三年,陵阳就会变成丹阳郡甚至是扬州最大的粮仓。
因为除了有肥料有耕牛外,还因为没有世家地主作为中间商,可以说,每一亩土地那都是直辖,每一粒粮食那都得姓孙。
不过那都是未来的事情,现阶段粮食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过段时间缺口可能会更大,因为孙策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主,可以预见的是陵阳的人口会越来越多。
如今只能依靠数家和琼浆玉露有粮食贸易往来的士族勉强维持,人再多就坚持不下去了。
难道没粮就不收人了吗?
当然不可能,张云就算是把孙策的底裤给当了,也得咬着牙把这些山越人吃下去。
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得有一台足够强劲的发动机,陵阳就是张云专门为江东集团量身打造的一台v8发动机。
发动机虽好,但也是个吃油大户,所以张云只能拜托远在舒县的周瑜,和其他交易的家族打个商量,把交易的物品从皮革甲胄矿石兵器等等,全部换成粮食!
至于其中的大头熊氏,张云咬咬牙,不换。
现在艰难一点就艰难一点,唯独战马的贸易不能停,皮革没了可以收,兵器没了可以造,粮食没了可以种,但要是马没了,就真没了。
等西凉军败亡,关中沦为一片无人区,要搞到战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得越过关中到陇西才能搞到战马了。
事实上,如今韩当手中的战马,只有极少部分是源自草原,绝大多数都是熊氏从西凉军手中倒卖的战马。
远在长安的李傕和郭汜二人,让他们打仗那自然是不在话下,论享乐那也是一把好手,但真要让他们治理一方,那着实是太为难他们了。
八百里秦川沃土,如今已是荒无人烟,没有人口自然也就没有税收,西凉军只能靠着到处打秋风维持生计。
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一部分西凉官兵便将主意打在了自家胯下的战马身上。
反正每个月都有战马会生病,会摔断腿,如今正好有人找上门来,而且很舍得出钱。
那每个月上报的数字改一改就好了,反正李傕和郭汜两人又不会认真看。
这这样,昔日西凉健儿胯下,那令中原诸侯胆寒的战马,也悄无声息的乘船来到陵阳。
除去路上死于途中颠簸以及水土不服的,韩当手上大约有一千五百匹战马,而且在山越士卒经过改造和训练入军后,军队数量也逐步增多。
所以张云干脆给韩当的骑兵编制扩充至两千人。
目前而言,连一人一马的配置都没有办法满足,而且这些战马也是吃粮大户,每天消耗的粮草,跟其余步卒消耗的差不多。
按照韩当的说法,对比起北地白马将军麾下的骑兵,这两千人只能算是会骑马,最开始训练的五百人要好一些,但依然不具备马上作战的能力。
张云当然知道马镫和马鞍和两件利器能够大幅度的加快骑兵的训练速度,也能对骑兵的战斗力起到一个不错的增幅,但是现在张云不敢搞啊。
这个时代又没专利的,马镫和马鞍又没什么技术含量,要是被北方的诸侯学到了,到时候曹老板面对的可能不是四世三公的袁本初了,而是十万铁蹄南下的白马将军了。
到时候公孙瓒都不用和曹老板正面对抗,数万骑兵分成几路突入到曹老板的势力范围内,光凭这几万张嘴,就能把曹老板吃垮。
失去了中原屏障的扬州,拿什么抵抗北方的铁骑?
靠河?靠船?守确实是能守住,但是对面可以失误无数次,己方失误一次就没了。
所以马镫和马鞍这两个好东西,产生的影响太大了,在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一时半会是真拿不出来。
这也导致骑兵的训练只能循规蹈矩的一步一步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一般而言,训练一支骑兵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形成战斗力,但是别忘了,这里一般指的是北方,在北方训练骑兵,挑选的兵源大多都是接触过马匹的。
而在南方,多少人连马屁都没有闻过,况且韩当在历史上也不以练兵见长,张云估摸着怎么样也得耗费个四年左右。
比较可惜的是没能搞到大批量的母马和种马,不然的话在南方建一个马场,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为江东集团提供马匹了。
不过根据熊环所说的,熊氏已经通过西凉军的关系,和西凉的羌人拉上了关系,说不定熊氏到时候真能搞来大批量的母马和种马。
除此之外,张云能想到的唯一一个办法,就只有走海路到辽东了,不过这得要点科技树,不知道多久才能点出来。
暂时只有熊氏这一条线,说什么也不能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