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瑶喊了萧安进来,把那日的情形详细的说了一遍。
宋宛月听完,心里已经有了七八分的猜测,此事一定是淑妃和吴家动的手。
“老爷,宫里……”
管家的声音在院中响起,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紧跟着响起,“宋宛月,你给杂家出来。”
嗓音尖细,一听就是太监。
定国公看向宋宛月。
宋宛月低声解释,“是跟我去军营的太监,我听到大哥中了毒,急着赶回来,把他甩后面了。”
定国公明了了,不紧不慢的走出去。
他不但是国公爷,还是娴妃的父亲,娴妃有多得宠,宫里的人都知道,小太监自然也知道,看到他,顿时收敛了气焰,行礼,“见过国公爷。”
“公公免礼,月儿是心急思儿,还望公公见谅。”
见谅个屁,他回去还不知道怎么交差呢。
小太监在心里骂,面上不敢显出来,“国公爷也见谅,皇上宣宋宛月去进宫,还请您快让她快出来。”
宋宛月走出来,小太监一看到他,立刻变了一副面孔,“宋宛月,杂家陪你去军营的路上就说了,出来以后要去见皇上,你竟敢违逆圣命,好大的胆子。”
“公公何时说的?我怎么没听到?”
宋宛月一脸疑惑。
小太监一噎,“你……”
“月儿……”
定国公假意训斥她,“你怎么可以这么对公公说话,无论公公说与没说,你将他抛在身后就是不对。”
宋宛月一副乖巧的模样,“月儿知错了。”
小太监气的差点吐出一口血来,袖子一甩,连定国公也不理会了,直接转身走人。
宋宛月“赶紧”跟了上去。
一路进了宫,来到养心殿。
“民女见过皇上。”
“宋宛月……”
皇上威压,“药丸的事你如何解释?”
“回皇上的话,民女刚才去了军营,看了那些士兵的病情,也拿回了几颗药丸,民女可以用性命保证,民女这次药丸的质量虽然差了一些,但绝不会……”
“质量差了一些?宋宛月,这些年户部从你手里购买药丸,是少给你银子了吗?”
“没、没有。”
“既然没有,你给朕好好解释解释,为什么质量会差一些?”
“民女、民女……”
“嗯?”
“皇上赎罪。”
“你太让朕失望了,朕是因为信任你,才让户部购买你的药丸,你却以次充好,和宋思一起瞒天过海,如果不是士兵们倒下,朕还不知道会被你们蒙骗多久!”
“皇上赎罪,民女愿接受惩罚。”
“蒙骗朕是死罪,念在你曾经为边关将士捐赠一百万的份上,朕饶你一次,死罪可免,罚三十万两银子,自此以后不许再做药丸。另,宋思身为户部侍郎,欺上瞒下,免去官职,永世不得再入官场!”。
宋宛月失魂落魄地从养心殿里出来,候在门口的小太监看在眼里,心里甭提多痛快了,故意拖着脚步,慢腾腾的带宋宛月出宫。
一路上有无数的宫女太监看到,很快传到了萧娴妃和柔妃的耳朵里,萧娴妃倒是没什么动作,柔妃却却有些坐不住了。在这个关头宋宛月被皇上处罚,对二皇子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吩咐管事太监,“你亲自去一趟二皇子府,把消息告诉二皇子。”
管事太监出宫,去了二皇子府。二皇子听完,吩咐暗卫,“去告诉宋姑娘,一刻钟后在老地方见。”
他相信宋宛月不是那种贪财之人,不会以次充好,这中间必定有隐情。
宋宛月的马车走到半路,一颗石子带着风声投进马车中,宋宛月眼睛都没眨一下,弯腰捡起来展开,看清上面的内容,让车夫调转马头,在街上转了几圈,确定没人跟着,才让车夫去了宅院。
二皇子已经在那里等着了,看到宋宛月,急切的问,“到底怎么回事?”
宋宛月苦笑,“是淑妃和吴进动的手,齐国公当初宠爱的张姨娘是清平县人,恰好我做药丸的药材都是从章家药铺进的,所以……”
宋宛月没具体说,二皇子也明白了,他一直以为是大皇子做的手脚,这几日一直寻找机会对付他,却没想到是淑妃和吴家。
“淑妃不能留了。”
若是淑妃老老实实的待在冷宫里,他不介意留她一条性命,毕竟也是父皇宠爱了多年的人,也没有了儿子,不足为惧。可淑妃盯上了宋宛月,他就不能让人再活了。
“不但是淑妃,吴家也不能留了,我大哥应该也是吴家下的手。”
二皇子在屋内走了几圈。
吴家若是普通的人家,让他们消失很容易,可吴家不是普通的人家,一旦吴家被灭了门,父皇第一个会震怒。
“吴家可以稍缓一缓,等我对付了淑妃再说。”
宋宛月感激的起身行了一个大礼,“多谢殿下。”
二皇子虚扶她,“你我是一条船上的人,何须客气,这几日你好好休息,等我的消息。”
宋宛月走后,二皇子又待了一会儿,才从宅院里出来,直接去了宫中。
看到他,柔妃很是高兴,二皇子有一个月没进宫了,“你今日怎么有空来看母妃了?”
“想母妃了,就进宫来看您。”
柔妃被这句话哄的心花怒昂,高兴溢于言表,“你呀,就会哄母妃开心。”
母子俩说了一会儿话,柔妃才把所有伺候的人全部遣退下去,脸上依然挂着柔和的笑,“可是有什么事?”
“淑妃不能留了,母妃要尽快想办法除掉她。”
柔妃脸上的笑意没变,“药丸的事是她做的?”
“不仅是药丸,连宋思都是吴家人下的手,如果不除掉她,后面她不知道还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母妃,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七成的把握,不能毁在她的手里。”
柔妃端起茶盏,拿着茶盖轻轻拨弄茶叶,“此事交给母妃,你要想办法让宋思快点醒过来,这样宋家和定国公府才能彻底的为你所用。”
二皇子点头,“儿子记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