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
香港九龙塘一别墅内。
“你怎么在看亚视呀,你不是应该看tvb吗?”王柤贤看了一眼电视,问道。
“当然是哪个好看,看哪个喽。”邵在豪回答说。
电视上,参加亚洲小姐的莉智正说着蹩脚的粤语,旁边几个男伴舞,跳着诡异的舞蹈,加上有些阴暗的打光,让邵在豪看着很想笑。
“你看这个35号利智,身材很不错嘛。”邵在豪说道
王柤贤看了看电视,又看了看自己,然后挡在电视前,说道:“不准看!”
邵在豪心想,你这和人家也差太多了,自己什么都没有,还不准我看?于是上前把王柤贤抱住,转身抱着王柤贤回到到沙发上,继续看电视。
王柤贤象征性地反抗,发现没什么用,索性就维持这样。
电视上莉智的完美身材,怀里还有个王柤贤蠢蠢欲动,邵在豪渐渐………
在邵在豪怀中的王柤贤似乎感受到了什么,脸一红,推开邵在豪,轻声道:“无耻,下流!”
然后坐到一旁,“气愤”地把电视频道拨到了tvb。
邵在豪只能尴尬地抬抬手。
tvb正在播放第五届新秀歌唱大赛(这个节目曾挖掘出诸如梅艳芳,张卫建,陈弈迅等歌手。)
邵在豪一眼就在参加节目的新人中认出了袁凤英和黎明。因为他们在这群人里真的很显眼,尤其是黎明把其他选手衬得像个孩子,只能说气质这东西是天生的。
随着尴尬的舞蹈,黎明演唱起蔡枫华的《绝对空虚》。
本来邵在豪还很期待稍显青涩的黎明表现如何。但听完后,感觉好像…很…很普通啊。
白期待一场,估计以后的黎明自己看到这个节目,也会觉得是“黑历史“吧。
“哇,这个黎明好帅啊。”王柤贤有些挑衅地说道。
“确实很有型。”邵在豪点头回答道。
“哼!”见邵在豪没什么反应,王柤贤就把嘴巴撅到一边,不再说话。
节目结束后,邵在豪打电话给tvb总监刘天赐,表示可以多给获得铜奖的黎明些出演机会——不然白瞎长得这么靓仔。
至于唱歌嘛,现在的黎明好像唱的不太行,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月初,
邵在豪从唱片公司回到家中,打开在公司收到的信件。
“香港明星足球队诚挚邀请邵在豪先生加入。”
邵在豪不由得好笑,自己不算什么明星吧,也就和刘德華合唱过俩首歌。况且自己进去了干什么?去和他们踢“懂“事长足球吗?
“香港明星足球队”是由正在歌坛如日中天的谭永麟与精工足球的尹志强一起创建的。曾至伟、陈百祥等死党成为其左膀右臂,洪金保、黄日华、刘德華、钟振涛、何家劲等纷纷加入,就连梅艳方、汪明荃等人都自愿充当啦啦队。
可以说这是香港娱乐江湖中最具影响力的朋友圈。
当然,这些和我们“邵孙子“没有什么关系。邵在豪把请帖放到一边,并不打算回应。
傍晚,清水湾别墅内。
邵在豪把唱片放到唱片机上,这是刚刚上映的电影《海上花》主题曲(1986版),《海上花》中罗大右所作的曲时而婉转,时而深沉,配上甄妮饱满的声音,让人痴痴醉。
“似这般痴心的你,
悄声细语将我唤,
轻轻的伴你,
幽幽的踏上烟波,
去梦游他乡。
~~~
似这般梦幻的你,
说出一片心愿,
乍见海上泛过闪闪的浪里烟花,
我淡然一生。
……”(这是粤语版,不过甄妮自己表示无论是歌词还是演唱,都更爱国语版。)
其实cd在1982年就发明出来了,但到90年代磁带和唱片才逐渐被cd所取代。磁带现在还是主流。但邵在豪觉得还是黑胶唱片有感觉。
邵在豪回到沙发上,坐到蓝洁英的旁边。这首歌邵在豪前世就很喜欢,现在终于出来了。
“真好听。”蓝洁英感叹道。
邵在豪对蓝洁英说道:“这首歌其实还有国语版。”
“是吗?”蓝洁英问道。
“你听我唱。”然后邵在豪就盯着蓝洁英唱道:
“是这般柔情的你
给我一个梦想
徜徉在起伏的波浪中盈盈的荡漾
在你的臂弯
是这般深情的你
摇晃我的梦想
缠绵象海里每一个无名的浪花
在你的身上
……”
国语版和粤语版,同曲异工,但歌词意境完全不同:粤语版歌词清淡素雅,国语版歌词浓郁深厚。
“你国语说的真好,唱的好好听啊。”蓝洁瑛赞叹道。
“你也不看我是谁?”邵在豪骄傲地说道。
“真是自大,诶,你的手在干嘛。”蓝洁英语气突然语气一变道。
“不是说了吗,要缠绵象海里每一个无名的浪花。”邵在豪说道。
……
“你慢点,别把衣服给我弄坏了。”蓝洁英骂道。
邵在豪抱着蓝洁英进入了房间。
……
tvb的办公室里,邵义夫正在看今年财务报告。
邵义夫突然开口问方逸桦道:“今年的电影怎么样?”
当听到方逸桦说新艺城,嘉禾等电影公司屡创佳绩时,邵义夫有些失落。邵义夫虽然去年宣布邵氏电影停产,但作为电影起家的邵氏兄弟,邵义夫怎么会不在意呢?对头邹闻怀的成功则更是让他难受。
邵义夫突然问道:“在豪的那个唱片公司做的怎么样了?”
“成绩很不错,还从华星这挖了不少人走。”方逸华调侃道。
“他喜欢就让他做好了。”邵义夫心情终于好了一些,邵义夫对于后代还是很开明的。
邵义夫曾在死前成立家庭信托基金,将自己的资产投入其中,以信托基金的方式在照顾着他的子女,确保他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衣食无忧。
“大陆捐款事宜怎么样了?”邵义夫又问道。
“已经安排好了。”方逸桦回答说。
“好,好。”邵义夫脸上的表情看不出变化。
从1985年起,邵义夫平均每年都会拿出1亿多元的善款,用来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向内地大量捐款支持盖教学楼、引进教学设施等。在临终前2年,他就已经累计捐出47亿港币,在全国建立了3万多座逸夫楼。(邵义夫针对并非自己全资修建的逸夫楼,他还会刻意把“逸夫楼”中的“逸”字去掉一点。只有自己全额捐款的楼,他才会把那一点给补上,象征着事情的圆满。)
邵义夫还建立了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旨在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在近期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和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可以说,在古令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义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