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方平原开始,复兴团的名号越来越响,打着复兴团名号的暴民,也不是仅在一个北方平原出现了,各地的反抗组织,抵制复兴团的组织,几乎是眨眼之间,就遍布了整个印度的山山水水。
杨猛创建的复兴团,现在也开始三线作战了,地主军团越来越强劲,英属印度军团也频频与复兴团交手,而打击黑复兴团武器、破坏正常生意的暴民反抗组织,也是复兴团的一大任务。
说实话,复兴团没有进入印度以前,无论是英属的印度殖民地,还是印度王公贵族控制的土邦,都没有像现在这样混乱。
那个时候印度的百姓虽说困苦,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勉强活着的,可自打复兴团来了,算算时间也不过三五个月,整个印度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民乱就意味着粮食短缺,粮食短缺就意味着饥荒,为了活着,许多印度的百姓或情愿或不情愿的都要选择阵营,选择阵营的目的不是为了抵制谁,也不是为了打击谁,只是为了活命的粮食而已。
打着复兴印度的复兴团,做的就真是好事儿?他正能代表印度人的利益吗?这个玩意儿还真得两说,就拿复兴团的补给来说吧!
复兴团虽说在不断的劫掠地主贵族,可这些收入是复兴团高层的收入,按照杨猛的安排,每一队的复兴团士兵,每个月都是有任务的,这个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搜刮粮食和财物。
复兴团发军饷不假,给粮食也不假。可要做复兴团的正规军,每个月必须要完成粮食和财物任务,发下去的与劫掠的相比,总是少的,至于这些东西到底去了哪里?只有杨猛和复兴团的十几个缔造者知道了。
大部分粮食都被藏了起来,粮食才是乱世最硬通的货币,这些才是复兴团的底蕴,只要有了粮食。那十几个复兴团的缔造者,只要随便巴巴几句,就有数不尽的饥民,加入复兴团的行列。
而金银都通过山路到了藏边,十几个缔造者的话头也出奇的一致,购买先进的武器,至于花了多少钱。武器到底现金还是不先进,就不是底层军官能够触及的问题了。
以掠夺为生的复兴团,带来的根本不是复兴,而是在各地不断上演的大屠杀,完不成任务,无论是粮食还是军饷。都会大幅度的削减,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为了那区区几两的军饷,复兴团的士兵们,也在做着昧良心的事情。
杀良冒功。可不是大清的专利,历史一样悠久的印度。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大户终究是少数,复兴团的许多粮食,都是平民百姓的存粮,想要得到老百姓手里的存粮,买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抢,才能让复兴团的每支队伍,都完成上面压下来的任务。
饥荒,若是有些存粮,许多人是可以挺过去的,可一粒粮食也没有,想要在饥荒之中活下去,印度的老百姓,也有几种选择,一是投奔复兴团、二是投奔地主军团、三是投奔英属印度军团、四是自组反抗势力。
前三者,对士兵都是有要求的,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复兴团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就是在逼着大多数的印度百姓,成为反抗组织的暴民。
一无所有的百姓们,为了填饱肚子,什么事儿做不出来?活人都能煮着吃了,就别说杀人劫掠了。
青壮,大部分都被三大势力给掳走了,可三大势力之间也是有区别的,英吉利不敢养太多的印度青壮,而地主军团,说白了就是私人武装,伙食和饷钱,那是相当有限的,而凭着打家劫舍起家的复兴团,就在三者之中,占了绝对的优势。
加入复兴团,只要你完成每个月的任务,要钱有钱要肉有肉,复兴团畸形的发展模式,让整个印度,在短短四个多月之中,就完全陷入了战乱。
没了青壮,或是青壮数量很少的印度百姓们,为了活下去,可是不分你我的,复兴团的补给他们敢抢,地主贵族他们也敢杀,而英吉利人盘踞的大城邦,饿极了的百姓,赤手空拳就敢往上扑。
这些能走出来的,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人,绝大部分的老弱,都饿死在了寻找饱腹之物的路上。
现在的印度可以说是四大势力的天下,英吉利、王公贵族、复兴团还有就是那些暴民聚集的抵抗组织。
这四大势力之间的战斗,虽说伤亡不计其数,但死人最多的,还是一个个无粮的村寨,战乱加饥荒,六七天的时间找不到粮食,除了死就只能是被人吃了。
教派的约束力也走到了末路,印度的两大教派,虽说对思想的束缚很严重,可在饥饿面前,那些所谓的教义屁都不是。
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大,饿死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地主军团的实力不断在扩张,暴民反抗组织,获得粮食和财物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生存资源决定了敌对关系,复兴团也渐渐的成了三大势力,共同的敌人。
对于敌人复兴团的手段是极为残酷的,无论是暴民也好,地主军团也罢,只要战败被俘,结果只有死路一条,对于英吉利人,复兴团一样也是好感缺缺,遇上了就杀,仅此而已。
席卷印度全境的大暴乱,谁都是彼此的敌人,只要你手里有粮食和财物,那就是目标。
英吉利人,最先打了退堂鼓,实力最弱的暴民,也不是现在的英属印度军团,可以对抗的,一旦大规模作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暴民,不用打,单单那声势,就会让新兵溃散,防守,是英吉利军团,所能采取的唯一措施。
而复兴团和地主军团就不一样了。对于复兴团来说,干暴民也算是练兵。只要有不开眼的暴民,对复兴团下手,复兴团的报复就是屠杀。
对地主军团来说,复兴团已经不是最大的敌人了,那些暴民才是,由于复兴团的敲诈,许多暴民抵抗组织,都挣扎在饥饿线上。复兴团不好打,就只能拿着地主贵族们开刀了。
暴民之所以是暴民,就是因为他们的结构松散,目光短浅,粮食和财物,是他们唯一想要的东西,对于杀死他们无数同伴的地主军团。这些暴民们的手段,一样的残酷无比。
打赢了生,打败了死,暴民们逼着地主军团抱成了团,地主军团越大越厉害,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伴随着这场暴乱。印度的人口总量,也在急速的下降,真正能投入战场的人,始终是少数,大多数平民百姓的结局很悲惨。
复兴团的领导层。不是印度人,他们可以不顾周边无数的死伤。可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对此却不能置之不理,死的人太多了,再这么打下去,由着那些暴民胡来,印度就完了,印度完了,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单独对抗复兴团和打着复兴团名号的暴民,印度的王公贵族根本没有这个实力,结盟,成了他们有限的选择之一。
可面对汹汹的暴乱大潮,英吉利人,想的只是保住自己的生命和地盘,与王公贵族们结盟,对复兴团和暴民开战,实力大损的英属印度军团,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与印度的王公贵族合作,英吉利也要防着他们,万一新组建的印度军团叛变,那乐子就大了。
固守待援,成了英吉利人的唯一选择,武器援助,就是英吉利人与印度王公贵族们结盟的手段。
武器援助对地主军团固然重要,可就凭着武器来对付复兴团,根本是不可能的,之前的复兴团是三线作战,一旦英吉利熄了火,那能不能挡住暴民和复兴团呢?
答案是肯定的,绝对不可能!复兴团的人数,印度的王公贵族们,有个大略的估计,现在起码有个二三十万人,而地主军团的人数只有十几万人,暴民的反抗组织只能用不计其数来衡量了。
打仗,印度的王公贵族不一定擅长,可权力的斗争,却是他们擅长的,权衡,很简单的一个手段,利益,更为简单的一个目标。
由于有了暴民反抗组织,复兴团对地主贵族的掠夺,也不照以前那么频繁了,劫掠敲诈更好对付的暴民,比劫掠地主的收获要大,加上地里出的无数陪葬品,暴民的价值明显要打过地主和贵族。
复兴团慢慢的在改变,还有他们与暴民之间,越来越频繁的冲突,让印度的王公贵族看到了合作的机会,一方面接受英吉利的军械援助,一方面与复兴团联手对付暴民,这样的权衡才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
暴乱不能再持续了,这样的暴乱,再持续三两个月,整个印度一多半的人口,都要死于暴乱之中,局势刻不容缓,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就主动的向复兴团递出了橄榄枝。
“死的差不多了,死了这么多人,复兴团手里的粮食,足够养活半个印度的人口了,可以和谈。”
粮食少人口多,复兴团手里的存粮,不足以养活自己地盘上的人口,对此杨猛的方法极为简单,那就是死人,人少了,粮食自然就多了,十五万的兵力,对复兴团来说就够用了,而现在复兴团手里的青壮,至少有五六十万,这个数量已经足够足够了,再乱下去,只怕英吉利本土军团来了之后,结盟的就不是地主军团与复兴团了。
这次在印度的收获,也足够了,数十倍于缅甸的收获,具体收获了多少,至今也没清算出来,反正五个月的时间,复兴团的十几万劳力,藏边的三十多万民夫,没日没夜的在转运着劫掠的物资。
英吉利之前抢了印度一次,可印度大部分的财物,还是藏在民间和地下的,这次韦驼子开辟了一条极好的财路,上千年的随葬品,单单这份收入,就是不可估量的。
与地主军团结盟,也是杨猛谋划的主线,这两大势力结盟之后,不仅那些暴民是待宰的羔羊,英吉利难道不是吗?
五六十万的军力,还不足以让印度人有复兴的野望吗?挟天子以令诸侯,莫卧儿的皇帝还在,只要用好了这个棋子,让他作为纽带,一个表面上统一的印度,难道还能容忍英吉利人吗?
有了杨猛的命令,复兴团自然高高兴兴的接过了橄榄枝,复兴团与地主军团依旧在前线对峙,但却没了战争,这里面的原因,只是英吉利的武器援助。
复兴团和地主军团,将英吉利的军事援助三七分成,双方携手共同对付暴民,就成了协议的内容。
都是身处印度的利益团体,复兴团是不可能让地主军团独自吞下来自英吉利的援助,合作归合作,媾和归媾和,但基本的提防,两家谁都不会轻易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