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话,在超导量子计算机的领域上,我们将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
而光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则有希望大大提升量子计算速度的上限。
有了之前龙芯g1成功的基础,徐佑对于这项研究同样充满了信心。
做出了这些决定之后,徐佑再次召集“算经”项目组的成员,来到蓟京大学,召开了又一次的会议。
会上,徐佑阐明了项目的方向,并制定了下一阶段的计划,完成了任务的分配。
王相武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将在“算经”项目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而为了方便韩书斌及其团队在蓟京大学的研究,徐佑也特意安排崔颖,帮他们在蓟京大学家属院留好了临时的房间。
如果工作进行的太晚,他们就可以直接住在蓟京大学校园里了。
安排好各项工作后,大家都进入到了紧张的研究状态之中。
想要制造出高性能、高应用价值的光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光量子芯片的问题。
光量子计算机所要用到的光量子芯片,与伏龙手机使用的龙芯g1,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龙芯g1虽然是一款可编程的光量子芯片,但为了能够编程,徐佑在研发的时候,也不得不牺牲了芯片的计算能力。
大大的简化了光量子芯片线路的复杂程度,缩减了线路的规模。
同样的方法,直接用于光量子计算机,肯定是行不通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徐佑和韩书斌、王相武等各行业内的专家,研究起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徐老师,随着集成光量子芯片线路的复杂程度、以及规模的增加,对光量子芯片上的移相器的标定,是一个非常一个棘手的问题。”
王相武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目前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所在。
“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之前在研究龙芯g1的时候,我也是为了避开这个问题,特意对光量子芯片的线路进行了简化。”
而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这注定是一个无法避开的问题了。
这个时候,大脑仿真模拟的技能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徐佑努力的获取着能够得到的一切资料,并在深度学习状态下,反复的进行着思考。
“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能够对移相器完成标定工作啊。”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光量子的高保真度。
在实际的光量子芯片线路中,移相器是采用多个级联的模式,徐佑同时对多个移相器进行标定。
在这之前,徐佑需要先解决单个移相器的标定问题。
深度学习状态下,徐佑通过一系列的推导,推出了多模干涉耦合器的传输矩阵。
徐佑找到赵为佳,向其安排着接下来的工作。
“赵老师,我们需要搭建一下这个光量子线路,对移相器上的电流进行验证。”
成为项目的负责人之后,徐佑也开始格外的注重各种称呼。
这种情况下,再去称呼赵为佳为“师兄”,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
“好的,徐老师。”
赵为佳也是完全没有因为两人的关系,而在实验中有任何的放松。
在科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在大家多日的努力工作之下,徐佑的第一个推论被成功的验证了。
“徐老师,我们通过测量两个端口的输出功率与总输出功率的比值,得出了其与施加在移相器上的电流的关系,正好与之前推导的理论公式完全对应。扫描电流i并测量分束比t,对t和i进行非线性拟合后,即可完成对移相器的标定。”
“很好,单个移相器标定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多个移相器标定的问题了。”
得知了这个结果后,徐佑、王相武、韩书斌等人都感到非常兴奋。
不过徐佑自己心里也清楚,接下来的研究,难度将呈指数级增长。
经历过光量子计算机研究的韩书斌,是最知道其中难度的一个人。
这么多年来,韩书斌还从未在该问题上有过突破。
而徐佑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
“徐老师,移相器的量子态已经验证完成,确定与我们之前推出的公式是相符合的。”
又是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后,项目组接连解决了几个研究中的问题。
距离成功解决多个移相器标定,又近了一步。
而此时,在计算分数比、实现幺正变换、预测每个移相器的相位等问题上,大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这个时候,徐佑再次站了出来。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徐佑已经可以随时随地让自己进入到心流状态,完成高效的思考与分析。
“徐教授他……这是怎么了?”
韩书斌还是第一次见到,徐佑这种有些近于呆滞的状态。
“这个是徐老师的一个个人习惯,在专心思考问题的时候,徐老师就会刨除一切杂念,全身心都投入到他思考的问题上。不用管他,让他自己慢慢思考就好。”
赵为佳已经见惯了徐佑的这种状态,并不觉得有多么吃惊。
只是相比于之前,徐佑似乎已经“身入化境”,状态比从前还要更加神秘莫测。
韩书斌对此有些难以置信,果然这种世界级的天才,平时的工作习惯就是与常人不同的。
这时,徐佑似乎发现了什么,突然从那个“呆滞”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
徐佑拿起笔,在纸上飞快的写着什么。
几分钟后。
徐佑将笔放下,对着纸上得出的结论,满意的笑着。
“算出来了,终于算出来了!”
赵为佳闻声,第一个走了过来。
“果然,还是像之前一样,根本看不懂啊。”
赵为佳依稀记得,自己之前被徐佑统治的恐惧。
每一次徐佑推出什么奇怪的公式,赵为佳都是看得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