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其实暂时也没办法,她是要积攒功德,但是却也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啊,如果为了积攒功德给自己弄死了,她还没那么高的觉悟。
但是让她什么都不做,那良心也过不去,毕竟她还是有点能力的。
所以,只能求助南逸臣了。
皇宫里,因为刚给南文宗办了婚礼,所以,还残留着喜庆的气氛,不过,几封加急的奏折连夜送到了南武帝的手里,让心情还不错的皇上顿时火冒三丈。
他生气的是那些官员的不作为,当然,更生气的是,当初南逸臣可是在朝堂上连着上了三份奏折,说是南边会遭灾,让他提前预防,他没听啊,随便应付的安排了一下,于是,那些官员就更应付,却没想到……
这是妥妥的打了他这个天子的脸啊。
当然,还有深深的担忧,大灾之后最容易引起暴动,而且现在灾民已经开始北上,如果到了京城,那必定会引起京城的动荡啊,万一有疫情,那……
所以,现在能做的就只能下命令让沿途的郡县将那些灾民给安置了才行。
不过这肯定还不够,必须要派人去处理这个事儿,派谁去呢或者说,谁愿意去呢
逸王府。
南逸臣也很生气,当初他上奏折,就知道皇上可能对他的话不会相信,所以,还让几个大臣还有钦天监全部都上了折子,结果……
那个蠢货,就因为不待见自己,所以,处理的很草率,实际上根本就没重视,这真的就是草菅人命啊!
“廖先生,南宫先生,周先生,现在水灾已经成了,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南逸臣召集了自己的谋臣聚集在了凌烟阁,“不能看着百姓流离失所啊,一旦安排不好,引起暴动,那就……”
“可是王爷,你要是擅自出手,那位……”廖振羽叹口气,“所以,还是要皇上下令才行。”
“是啊王爷,否则,出力不讨好的。”南宫成也跟着点头,“说句大不敬的话,继续下去,南唐气数将尽啊。”
南逸臣闭了一下眼睛,然后睁开:“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百姓流离失所”
众人都沉默了,这个的确是个问题。
“皇上但凡不想失去民心,他就不会什么都不做。”周天开口,“现在咱们着急也没用,还不如等皇上的决定呢,不过,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大灾过后必有大疫,那是很可怕的,一会我就去跟侯医政聊聊这个事儿。”
南逸臣很无奈,也知道自己现在强行出头的话,于事无补,很可能还会因为皇上的针对而引起朝堂的动荡,所以,他只能暂时静观其变。
不过……
他的女人未雨绸缪,建了粮仓,那就可以发挥一下作用了,起码,要让女人在百姓中树立声望才行。
初夏接到了南逸臣的信,不由得叹口气,一个国家的上位者是要有博大胸怀的,显然,南武帝在之前做的还不错,但是随着南逸臣身体的好转,那位就有些急了,然后本性里的那些**的部分也就暴露了出来。
这是百姓的灾难。
“主子,咱们怎么办”蓝燕询问初夏。
“去县衙。”初夏起身,“得找咱们的新县令聊聊去。”那些灾民想要北上,那就必定要经过琅琊郡的,而不出意外,潍城县也是必经之地。
皇上既然下了旨意要沿途的郡县安顿灾民,那她就借机在百姓中刷一波存在吧。
而朝堂上,南武帝也算是反应了过来,不能一味的阻止灾民入京,还需要有人赈灾的。
凤鸣宫。
凌皇后紧急的招了儿子进来:“瑞儿,赈灾这个事儿,你可不能去啊。”
南文瑞皱眉:“母后,后宫不得干政。”
“母后没想干政,只是想告诉你,这水火无情,更何况,这水灾之后,肯定会有疫情,你贵为皇子,可不能冒险。”
南文瑞的脸色缓和了下:“母后,这也是个好机会啊,毕竟太子之位至今空缺,如果我能办好了赈灾,那父皇那里……”
“你傻啊。”凌皇后却打断了儿子的话,“你是嫡子,只要你不犯错,你父皇就不可能立别人的,你明白吗不管是镇国公府还是武阳侯府,都不会同意你父皇立别人的,大臣们也不会同意,你是正统,太子之位必定是你的。”
南文瑞顿时沉默了,真要是能当上太子,他自然不乐意冒险的。
“还有啊,你现在正妃也有了,得赶紧生个皇孙才是正经。”凌皇后一看儿子听进去了,语气也就缓和了,“不管是嫡子还是庶子,总要有一个长孙。”如今有正妃的皇子只有三个,只有老大南文玉刚生了个闺女,虽然皇上封了公主,但是女孩是不能抢皇位的,所以,这个长孙必须要自家儿子占了才行。
“我知道了。”南文瑞点头,其实他也想生啊,之前虽然没有正妃,但是有侧妃啊,还有通房丫头,不说夜夜笙歌也差不多,结果特么的就没有一个下蛋的,希望王妃能争点气。
“素锦。”凌皇后招呼了一声。
从外面就走进来一个女子,眉眼艳丽身材窈窕,一看就是个尤物:“见过皇后娘娘,见过瑞王殿下。”
南文瑞的眸子顿时亮了,这是母后身边的两个大宫女之一,之前就想要了,但是母后一直不松口,现在这意思……
“素锦,以后你就跟着王爷伺候吧。”凌皇后也是豁出去了,原本她养了两个绝色宫女是为了给自己固宠的,但是现在,还是给儿子一个吧,希望能生个孙子出来。
“是。”素锦行礼,然后走到了南文瑞的跟前。
“多谢母后。”南文瑞高兴了,毕竟老早就惦记的,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就在此时,有小太监过来了,说是皇上宣瑞王去御书房。
南文瑞起身:“母后,我去去就来,让素锦现在这里等着吧。”
“去吧,不过瑞儿,记住母后刚才说的话。”凌皇后又嘱咐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