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六章姚广孝的观察
纪纲不知道自己的提升还有这样的背景。但是他从地方调入内阁之中,没错。何夕私人的情报机构,被他列入内阁之中了。姚广孝身上有内阁官职,纪纲也有。
虽然官职没有提升,但是权力很大,几乎所有部门见了内阁的人,都要让上三分。
他很在意这个工作,而且很快显示出他在情报工作上的天分。
也被姚广孝选中,成为跟随姚广孝去南京的人选。
此刻他被姚广孝的举动吓得要死。
他可是知道,姚广孝在南京生活了好多年,而今即便有一些伪装。但是这样的伪装是瞒过熟人。一旦他被认出来,那可就是大祸了。姚广孝一旦出了问题,纪纲作为保护姚广孝的人,怎么可能有好下场。
纪纲说道:「大人,这样太危险了。」
姚广孝淡然的看着市面上的货物,说道:「不要叫大人,叫先生。」随即很热情的问店家,这东西怎么卖的。然后很数量的砍价。不过姚广孝的心思不在价格上。
砍价多了,就与店家熟悉了。随口聊起了家长里短。店面价格,怎么交税等问题。
就这样,姚广孝在南京各大市场厮混了好些天。
纪纲整整瘦了一圈。他看谁都很可疑。
须知,纪纲在北京做的就是反间谍的工作的。他的直接对手就是南京锦衣卫。
不得不说,朱允炆登基之后,锦衣卫主要官员都请辞了。他们很明白,自己不请辞,下场很惨淡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即便他们请辞了,他们的下场也很惨。
无他,一个问题,在很多人心中盘旋,自然也在朱允炆内心之中留存。直这个问题就是,朱元璋到底想将皇位传给谁?
别人不知道,但是朱允炆觉得跟随朱元璋最紧的锦衣卫应该知道,或者说有风声。
但是朱元璋何等的人。他做的事情,下面人要么不知道,要么即便知道,也不知道做的什么事情。还有一些人,即便知道朱元璋让他们做的事情,或许有这样的倾向。这样的人,朱元璋自然都处理了。不处理的人,就是朱元璋觉得这些人不会说的。
于是,朱允炆的很多作为,一点成果都没有,或者说唯一的成果。那就是将锦衣卫之中的老人给完清洗了。
或许,朱允炆本身就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情报机构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朱允炆没有想过,那就是情报机构与寻常部门不一样。
情报机构很多事情根本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什么书告诉人情报工作应该怎么做,锦衣卫之所以那么厉害,就是因为锦衣卫是跟随朱元璋从乱世之中杀出来的。
在乱世之中,他们与其他诸位的情报机构相互厮杀。甚至策划过刺杀重要将领的重大任务。那样的事情可不是和平时期争斗可以比的。
而锦衣卫官员履历,可以看出来,几乎是父死子继。或者从锦衣卫下层提拔。
这保证了锦衣卫的专业性。
而朱允炆身边的人,根本没有从锦衣卫之中提拔。他将一些外人派到这样的专业部门,一时间锦衣卫业务混乱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从这一点上看,朱元璋对朱允炆培养就没有怎么上心,否则的话,朱允炆怎么也要在锦衣卫之中培养出亲信,等登基之后,能够顺利接手。
但是即便如此,锦衣卫的战斗力还是很厉害的。
这是纪纲在北京与锦衣卫暗桩交手的感觉。
只是南京这里就不大行了。
因为朱允炆也没有傻到将整个锦衣卫给清理了,他清理的重点就是南京,确保自己的安危。
而
朱允炆也成功了。确保朱允炆安这一点上,锦衣卫做得很好的。但是其他方面就不好说了。毕竟情报战在这个时代,并没有专门的体系,更多靠个人。
不过锦衣卫反应速度再慢,姚广孝这样下去,也迟早有一天会发现的。
姚广孝也知道这一点。
姚广孝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那就是,南京一定改革都没有推行。
何夕的改革是方方面面的。不同的人有不同观察点,姚广孝观察点就不一样,他觉得不要看北京而今有很多国有的企业,但是姚广孝看来,这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不是别的。就是朝廷能否从市面上征收到商税。
毕竟,明代之前征收商税,是两个模式。一个模式是很轻的。几乎不收税。朝廷在名义上收税,但实际上并没有。毕竟朱元璋规定,对百姓生活必须物资是不收税的。也不允许收税扰民。同时对商税征收也没有定额。
也就是收税多了,没有奖励,弄出事情来,要背锅。
所以,大明原本体系之中,征收的商税几乎没有。大家都是意思意思就行了。
真正可以执行的是关税,奈何内河的关税,是后来渐渐有的,洪武年间很少的。这也是朱元璋制定政策的时候,大战方休,百业待兴。这种情况下之下,增加商税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这是名义的负担。
另一种模式,是非常重的。才是大明商人实际的负担。做生意到一个地方,都需要拜码头,上下打点,否则让你生意做不下去。除此之外需要找后台。这种情况下,正应证了,有权就有钱的现实逻辑。
这也罢。
除此之外,还必须承担官府的负担。官府名义上的商税,实际上,官府有需要的时候,对外采买。指点商户承担。这种情况,是催命符。无他,制定采买的价格,不知道什么时候定的,反正与市价不符合,这也罢了。很多时候,即便这个价格,也是名义上给你了。实际上,一分钱都没有。朝廷或许拨款了。但是这款项不可能到商户手中。但是朝廷名义上给了。但是商户却不能名义上供货,他必须货真价实的给朝廷供货,甚至还要超额。
这样一来,很多商户破产不说,卖儿卖女都不能承受这个负担。甚至有时候,一旦摊派到某家商户,这商户回家之后,杀了自己家,自己上吊死了。
在姚广孝看来,何夕制定的征收商税的模式,最少能将商税用一种合适的办法,从下面征收上来,就是一个很好模式。
根据姚广孝的调查。南京的繁华不下北京,毕竟北京发展时间太短,比不上南京,苏州这样大成的底蕴。如果说,朱允炆能完成北京一样的改革,那么南京这一座城市,有几百万两商税是很正常的。
苏州,宁波,扬州,武昌,成都,广州,等大城加起来几千万两商税,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姚广孝发现,南京征收赋税的模式一点没有变。
甚至比铸之前更黑暗了。
无他,南京是天子脚下,朱元璋是眼睛里不揉沙子的。而且老朱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微服私访。没错,康熙微服私访是假的。他老人家身边保护的人,没有少于三千。而朱元璋微服私访是真的。
不过,朱元璋也仅仅在南京微服私访,别的地方没有怎么去过。
所以,南京官吏不敢做的太过分。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可没有好果子吃的。但是朱允炆上台之后就不是这样了。朱允炆对底层百姓的关注远远比不上朱元璋。更不要说,朱允炆没有朱元璋的权威,他对上层权贵更加放纵。
以至于这些人吃相很难看了。
姚广孝看到这些,就很放心了。
在他看来,南北胜负已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