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 > 大明公务员 > 第五十二章 淮西阴影

第五十二章 淮西阴影(1 / 1)

第五十二章淮西阴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何夕说道:“而今西湖虽然只能,留待残荷听雨声。却别有风味。”

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杭州官员几乎全被拿下来了。一时间整个杭州都停摆了。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浙江的问题并不小。他也不知道今后有多少问题需要清查。

何夕明白自己的权力界限。他是来查郭桓案的,并不是来代理浙江布政使的。仅仅是将精力放在案子上,虽然郭桓下狱之后,好像一瞬间去了精气神。呆呆的,不管怎么问一句话都不说。

但是锦衣卫还是有办法让他开口的。

何夕只需对照各方证词,以及对照郭桓藏起来的私账。

只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各种汇总下来,郭桓贪墨,挪用。以及损公肥私等总计有五百万石之多。

之所以总计贪墨数字是粮食,而不是钱,是因为明初铜钱不多,多是宝钞。而宝钞的价值相对来说,并不是太稳定的。故而以粮食来统计是最客观,而且大明赋税本身就是粮食。

虽然比不上空印案,也算是惊天大案了。

不过,最让何夕注意的,其实是郭桓说的那些话。

虽然郭桓无耻之尤,但是他说的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朱元璋苦心经营的财政体系,在很多方面限制的官员,但同时也限制大明朝廷本身。甚至何夕觉得,郭桓某些行为,估计是普遍现象。

毕竟,郭桓几年后到了中枢。很快就连通各省布政使。历史上郭桓案,直接将全国所有布政使都牵连进去了。

而今郭桓没有走进中枢。但并不代表其他布政使都是清白无辜的。

只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何夕不会在这一件事情发表意见。在办完案子之后,就开始一边等待朝廷的回文,一边游览杭州美景。既然来了杭州,西湖是万万不可不游的。

不过比起后世的西湖,而今的西湖更有古典的味道。

何夕这几日都在西湖。

只是今日延安侯唐胜宗忽然来了。何夕只能来接待。

唐胜宗听何夕如此说,哈哈一笑,道:“我是一粗人,不懂这些诗文。只是这西湖来往次数多了。也就是那回事。”

何夕说道:“侯爷是天生英雄胆,不会在意这些。”

唐胜宗爽朗地笑道:“何大人,你是太子的人。我也不拐弯抹角了。这一段是我暂代浙江政务。也知道这案子牵扯很大。不知道何大人,回去之后,如何向陛下禀报?”

浙江官员几乎被一网打尽,甚至还出现了持械对抗锦衣卫的事情。可以说,凡是在杭州的官员都要在大理寺中走一遭了。布政司,按察司更是重灾区。有一个算一个,都谈不上清白。

如果在明中后期,这种让军方暂代政务的事情,决计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在明初,武贵文贱。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某地用兵。则布政使直接充当,某大将军行辕的长史。也就是大将军行辕的幕府官员。就好像傅友德这一次为征南大将军。西南各地文官都要向傅友德负责。

所以,在浙江官员都不可以信任。从中枢调派官员有比较远的时候。唐胜宗暂时管起整个浙江的政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对唐胜宗来说也算不得出力。

毕竟在跟随朱元璋征战的时候,文武民政很多时候是分不开的。这些将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也是常有的事情。

不过,何夕也知道。到底是今时不同往日。

朱元璋在各方面都在限制武将的权力,浙江这种情况,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只是何夕不明白,唐胜宗忽然来找他,说出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

何夕说道:“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还能怎么说?”

唐胜宗说道:“的确,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只是,陛下要你来查案,恐怕不仅仅是让你有什么就说什么吧。这随便派一个人过来就行。”

唐胜宗说得不错。

如果仅仅是有什么说什么,将下面情况如实反映到上面,这样做虽然合格,但也仅仅是合格而已。如果想要出彩,最少要准备一个处理方案。总不能朱元璋问起,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何夕此刻也明白唐胜宗的意思了。

是的。何夕对郭桓案是有自己的想法。而今作为此案第一经手人。朱元璋定然会询问何夕的想法的。而唐胜宗恐怕是有自己的想法。想要与何夕通通气。

何夕说道:“晚辈愚昧,此事太过重大,一时间也不想不出什么办法。还请侯爷指教。”

唐胜宗微微一笑,说道:“你是陛下的子侄,也算是我们自己人。我也不瞒你了。我的意思很简单,此事一定要从严从重,杀鸡儆猴。这天下是我们打下来的。总不能让这些人给祸害了。”

何夕一愣,说道:“如果按这个做法,恐怕要牵连万余人吧。”

唐胜宗说道;“无妨,不过万人而已。不管多少人,也不能坏了陛下法度。你说是不是?”

何夕迟疑说道:“侯爷所言极是。”

何夕一时间揣摩不出唐胜宗的意思。是因为朱元璋执法太严苛。以至于这位侯爷心有怨言。要让参与到郭桓案中的江南士林好好享受一下朱元璋的关怀。还是有别的想法。

唐胜宗说道:“而今浙江各级官员都空缺,一时间我也找不到足够的人手。何秘书可有推荐的人选?我也好做安排。”

何夕一愣,说道:“这就不必了吧。”

唐胜宗说道:“哎。你说的哪里的话,这天下是我等之天下。总不能让这些大头巾占了位置。”唐胜宗将话说到这里已经够露骨了,随即他也不说别的了。反而与何夕谈论起杭州的风情了。

何夕最后送走唐胜宗的时候,唐胜宗还叮嘱何夕,将名单送到他那里。他会安排的。

何夕目送唐胜宗离开的背影。忽然明白,朱元璋与开国功臣之间,为什么会走在决裂。原因很简单。

朱元璋觉得大明江山是朱家的。而这些开国功臣觉得,大明江山固然是朱元璋的。但也是他们的。是他们一手打下来的。理所当然地拥有政治与经济上的特权。

如果说,这些开国功臣如李善长,有造反的心思。这自然是假的。但是想从大明江山之中分一杯羹,保持李家的权势,却是有的。

而唐胜宗与李善长关系不错。说他是李善长的人,是有些过了。毕竟都是开国功臣。即便爵位有些低,也很难为人门下走狗。即便这个人是李善长。不过,当年朱元璋起兵之初,李善长长袖善舞。诸将之间有了矛盾,李善长就是调解人。

大明开国的文臣几乎全部是李善长的下属,而在军中李善长的人脉也很厚实。唐胜宗与李善长这么多年的交情,在很多政见上也是有一些相似的。

即便被贬出京。唐胜宗依然没有变。

而今大明科举被罢。官员多为举荐。而唐胜宗主张大规模清理,并不是他多在乎朱元璋的法度,而是借此清理出很多官职。让唐胜宗这帮淮西勋贵,可以将人手安插到很多关键位置上。

甚至何夕有一些怀疑。

杭州如此铁板一块。郭桓如此嚣张。唐胜宗在浙江也不是一日。他是真的一点也不知道,真的清清白白。还是-----。

何夕想到这里,就不敢多想了。

毕竟,眼前的乱子虽然大。但其实郭桓的根底并不厚,当今浙西集团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最多扯下来几个尚书。如果在别的朝代,牵扯下来几个尚书,算是惊天大案了。

但是刚刚,也就是去年。朱元璋办胡惟庸案,已经将六部尚书,还是御史中丞全部给办了。再来一次,也不算什么。

只是唐胜宗如果牵扯下去就不一样了。

且不说,李善长还活着,虽然在野养老。但是这等人物,只要他一日不断气,他的政治影响力就不容忽视。而且大明刚刚掀起征南。甚至明年也会出兵塞外。

这个时候,对淮西勋贵动刀子,实在不是时候。

而且何夕也没有证据。毕竟唐胜宗力挽狂澜。才挽回了杭州局面。更是参与善后,即便有证据,也消灭得干干净净了。更不要说。何夕有更深沉的担心。

区区一郭桓,逼急了还要造反。

而唐胜宗这样的开国将领。威信十倍于郭桓。背后还有庞大的淮西集团。即便在胡惟庸案打击之后,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是不能轻动。

而今何夕不管想到了什么。都必须忘记。

何夕忽然有些同情朱元璋了。原本可以依靠的淮西勋贵集团,渐行渐远。甚至快要到了分道扬镳的地步。而他准备扶持的士大夫集团与他又不是一条心。

朱元璋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如果没有支持的政治集团。也是很危险的。

这也是朱元璋屡兴大案的原因之一。

他太没有安全感了。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