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牢远在邯郸以东百里开外,地处偏远,那里的战事对邯郸的影响并不明显。廉颇早就肯定上党秦军必定来犯。一进入十月,他就带着自己的门客紧急赶往武安。武安令李崇接入城中。廉颇告诉李崇,秦军即将来犯,武安丁壮全部武装,轮流到皮牢据守。所谓皮牢关,是一段长约十余里的东西走向峡谷,两面有山,中间有南洺水穿过。这里历来就是上党通往武安的一座大门,赵国在这条峡谷的两头都建有关隘。年初,王龁用火攻的方式攻下了皮牢西面的隘口,又翻山越岭强攻赵军的洺水防线。由于赵军的洺水防线存在过于靠前的弱点,被王龁攻破。但王龁在这里也是费时费力,在突破洺水防线后,再也无力突破午汲防线,与赵军对峙于午汲城下,直到秦赵开始和谈。根据和谈的内容,皮牢两边的关隘,包括皮牢东边沿洺水构筑的防御工事双方都不加修复,秦军不出黎城,赵军不出午汲。但从八月开始,赵军就开始沿洺水修筑营垒,九月和变破裂后,赵军更是加快的工程进度。这一次,赵军汲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防御体系的设计更加合理,营垒的构筑也聘请了邯郸的能工巧匠参与。廉颇按照自己一贯的持重风格,在武安境内也构筑了三道防线,分别位于皮牢、午汲城南北洺水交汇处,以及武安通向邯郸的谷口处。曲折环绕的洺水在这三处防线中均扮演了壕沟的角色。武安城位于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之间。武安令李崇出身世家,父亲是柏人守李昙,祖上更可追溯到赵相李兑。李兑是沙丘之乱的中坚力量,生生把一世英雄的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宫中,算是赵惠文王的功臣。作为李氏后人,李昙也长期担任赵国大臣,封疆大吏。现在轮到他的儿孙辈了。年初秦赵争夺皮牢的战斗中,皮牢东隘的守将李牧就是李昙的孙子,李牧的父亲李玑是李昙的幼子,目前在朝中担任大夫,曾与当时还名叫异人的子楚一起协调武安双方退军的事宜。李崇在年初的防御作战时,与王龁心照不宣地实现了战场和平,互不侵犯。作为赵国一方,成功地将秦军限制在武安一角,战乱没有扩大;作为秦国一方,则实现了因食于敌的主要战略,并为上党商道的开通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方各取所需。李玑在完成武安退军的任务后,即升任司寇,主管全国治安工作,不再与子楚联系;李牧则在战后被任命为雁门尉,被发配到边远的北方山地。李家两人在战后都升了官,反倒是战斗在第一线的李崇依然还是武安令。武安是邯郸的东大门,从太行山下来到邯郸,无论是走上党还是阏与,都必须取道武安。武安之于邯郸的重要地位,赋予武安令超越普通县令的意义,必须由信得过、担得起、守得住的人来担任。李崇就是这样的人。早在平原君初回邯郸时,李崇就开始着手准备洺水沿岸的防御工作。当时秦赵双方还没有破脸,工事的修筑还不能进行。但李崇请来廉颇,亲自设计洺水沿岸的营垒设置,自己则根据计划,暗中准备施工材料和器械,还从武安的居民中招募了三千人,提前开始作战训练。八月和谈破裂后,李崇立即将早已成型的营垒修筑计划付诸实施。在邯郸城内能工巧匠的支持下,李崇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营垒修筑完毕,并安排人员看顾。整个过程没有妨碍秋收的进度。当廉颇进入武安城,通知战事开始后,李崇立即于城上鸣鼓,并派出军使前往午汲城,通知那边整军。两个时辰后,武安周围各乡一万丁壮已经集结完毕,廉颇满意地道:“诚善矣!以之战则必胜!”廉颇只从武安的丁壮中挑选了一千人精锐跟随自己上前线,其余丁壮就地备战。那一千人从武安城中领取了盾牌、长矛和弓箭,连夜赶到午汲城。午汲城由武安尉主持。在得到军使传达的出征命令后,他也立即击鼓将早就征发好的士卒集中起来。接受了年初作战时,秦军能就地取食的教训,从九月开始,从午汲到皮牢之间的邑里,丁壮被全部征用,老弱妇孺则被集中到午汲城中安置,所有粮秣一律由县里代为保管,一则避免为秦军所用,二则也能威胁前线的丁壮全力作战。年初这一带被秦军二三万人吃喝了一个多月,把邑里的种子都快吃干净了,这一带的邑民东借西贷,投亲靠友,李崇也多次开创赈济,好不容易才熬过来,对秦军既痛恨又恐惧。听说秦军又来了,绝望之中,也都拿起武器。午汲城周围集中了约一万人,来自这一片区域的丁壮达一千五百多人。魏军的民军由一般由武卒统领,秦国的刑徒由爵士率领,赵国既没有武卒,也没有爵士,他们的民军由诸赵公子率领。所谓诸赵公子,并不一定都是赵氏,数百年间,能够与历代赵氏王室(祖先)拉上关系的亲贵都可以称为诸赵公子,比如李氏、廉氏、蔺氏……当然最多的还是赵氏。诸赵公子也有或多或少的亲戚、挚友、家臣、门客,如果机缘巧合,比如某位赵公子被任命为千人将,而他却没有足够的宗族,这些人也会列名其间。军队动员时,诸赵公子会提前到达指定城池,预先熟悉既将接管的丁壮,而不必搅扰邑民的农业生产。统领武安各军的诸赵公子也是九月初就到了武安,而领受邯郸诸军的赵公子也几乎同时到达各城邑。年初屯扎了秦军的邑民一千五百多人被分配给一名赵公子管理,这意味着他要指派三个五百人将,十五个百人将,三十个五十人将,一百五十多名什长和三百多名伍长,近五百名军官,而他在接受任务时是按指挥两个营一千人准备的,缺额达一百五十多人。在领受任务时,自然有人会给他派来若干关系户,这些人一般都得安排在百人将以上的职位上,或者干脆就留在自己身边。需要人员最多的一线什伍长得自己准备。没有办法,他只能把护卫自己安全的家臣、门客大部分下放到军中,再挑选出数十名精壮的士卒,由心腹率领,留在身边当卫士和军使。经过武安的耽搁,廉颇到达午汲时,已经是半夜。午汲的丁壮已经集结完毕,按地域分成两部,多数指挥员均已到位。廉颇命令前部五千人由自己亲自率领,在天明前进入预设的营垒。天亮后,这五千人到达了筑垒区域。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有意安排,那支惟一的一千五百人的部队被安排分屯于三个营垒,就摆在最接近皮牢的地域上,将率先接受秦军的冲击。廉颇特别留在这位赵公子身边,指导他安营扎寨,放出警戒,又为他指定大帐所在;带着他沿着防御地段巡查,一一为他指示每一地段的战术特点、可能的敌情和应对策略。能征惯战的赵公子大多殒命于长平,现在这位赵公子作战经验有限,虽然由于亲缘较近的缘故出任了千人将,但实在难以让人放心。但目前邯郸城内已无可用之兵,更无可用之将,像这位赵公子这般的人物已经算是胜任了。廉颇只能亲自出马,手把手地指导他们作战,内心暗暗滴血。大约用了一个时辰,廉颇把该交代的都交代完了,准备出发前往下一个地域。他特意叮嘱赵公子,一定要赶快落实刚才所布置的工作,他一会儿会回来检查。赵公子用力地点头。廉颇走后,赵公子想照廉颇的安排,向十余里外的皮牢东口放出警戒,便找来两名门客,让他们去办。这两名门客也没有作战经验,不知道如何放出警戒。无可奈何,只得四处访问,终于找到了两个曾经上过前线,有过警戒经验的赵氏远亲公子。赵公子大喜过望,立即让他们两人带领本部士卒去皮牢西口警戒。这两人都是百人将,各自带着自己的一百人离开营垒出发了。虽然有廉颇的提点,但安营扎寨的事归根到底还是得士兵们一手一脚的干。这时,指挥员的经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一营上下全都是有经验的指挥员,几乎只要几句话,就能把事情办妥;如果大家都是小白,要把这事办好就不容易。五百人的吃喝拉撒,就足以让最精细的管家头痛了,更不用说还有打仗的事。赵公子也学廉颇的样子,依次到各营巡视,按廉颇所说的要领,指导各营驻扎。一群庄稼汉,不能住在自己的家里,却必须露天住宿在野外,这已经很让人沮丧了;偏偏露宿的一切准备以前从未做过,甚至多数人都未听说过,做起来缩手缩脚,处处不到位。好在营垒是现成的,省了安营中最麻烦的事,否则还不知要闹出多少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