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三十八章拍卖会(三)
------------
杨永忠在那里打定主意只看、只听而不去琢磨,那边拍卖的情况却又再起bo澜。就在赵大伟握着拍卖槌口中喊着“两万贯第一次”的时候,一个坐在前排靠左位置的拍卖者举起了手中的号牌,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的叫道:“两万五千贯。”
此话一出,举座皆奇。一下子加了五千贯,这手笔可是够大的。大家不由得向此人看去,见此人身量不高,相貌平常,体形比较胖,一双不大的眼睛却炯炯有神,给人一种jing明强干的感觉。竞拍的人中有认识此人的,知道他是登州人士,姓崔名永年。乃是山东崔氏家主的弟弟,长年负责在外做生意,算是崔家的一位财神爷。其家资之丰厚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因此见是他竞价,认识的人知道自己肯定是竞不过他的,原来打算举牌的手都放了下来。而且在座的都是jing明人,自然能从旁人的行动中看出一些端倪。经过一番询问打听,很短的时间内,不认识这位崔永年的人也都知道了他的来头,于是原本热闹的拍卖场变得有些安静下来,只听到赵大伟在那一声声的问:“两万五千贯,还有出价的吗?”
赵大伟问了几声后,也发觉情况有些变化,自打这两万五千贯一叫出后,竞拍者们似乎都偃旗息鼓了。大多数人都在用一种敬畏的眼光看着坐在前排那位叫价两万五千贯的竞拍者,很有一些小弟见大佬的架势。
热闹的拍卖会出现了很短暂的冷场,赵大伟下意识的回头去看mén帘里的人,此时一直稳坐钓鱼台的王崤峻也因为感觉到气氛的变化,来到了mén口观看。他的感觉和赵大伟一样,看来这是商界大佬出手了,普通的小富豪们都知难而退了。略一思忖,王崤峻觉得两万五千贯的价钱已经不算少了,而且大家也都不再竞价,这样冷场的时间长了可不好。于是和旁边的张、徐二人小声jiao换了一下意见,便向望向自己的赵大伟微微一点头,表示可以落槌了。
赵大伟得了指示,稳了稳自己的心神,镇定的开口叫道:“两万五千贯,还有没有出价的。两面三万五千贯第一次……两万五千贯第二次……两万五千贯第三次。成jiao。这位崔老板以两万五千贯拍得一号拍品。”在响亮的槌声中,赵大伟成功拍出了第一件拍品。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曾志林和唐cháo将一号拍品重新装入盒中,拿回了准备区。待拍卖全部结束后,再与竞拍得主一手jiao钱一手jiao货。随后,两人又将第二号拍品――两只葡萄酒杯拿了上来,开始第二轮竞拍。
有了第一件拍品拍卖结果的影响,第二件拍品的拍卖似乎没有什么悬念。经过几轮在周磊和孙阳阳引导下并不ji烈的竞拍后,被崔大财神再次一语终止。两万六千贯――崔永年以这一比上一件还多一千贯的价格,让第二件拍品快速的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这次赵大伟没有再像刚才那样犹豫,手起槌落达成jiao易。
第三件拍品拿上来后,大家已经兴致不高了。有这么一个赶上财神爷的主在这儿,其他人哪里还会有机会呀。除了周、孙二位“拍托儿”最初还喊了两次价外,其他人基本都没再举牌。眼看今天的拍卖就要演变成崔大财神的定购会,而崔永年在照例加了一千贯,叫出了两万七千贯后,也已经气定神闲的等着赵大伟宣布成jiao,好进行下一件也是最贵重的一件珍宝的拍卖。
结果就在众人准备观赏一下那瓶被称为琼浆的白酒是什么样的时候,一个低沉而平静的声音在前排中间的位置响起:“三万贯。”
这一下,不但是那些竞拍者,就连赵大伟及观战的所有穿越众都吃惊不小,大家的眼光齐刷刷的看向此人。但见他身材中等,相貌平平,一身衣衫也极为普通,与那崔永年相比还要差上不少。眼睛不大,目光深遂,让人有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此人虽然看上去普普通通,但他所坐的位置来却表明其身份绝不一般。
竞拍区中,越靠前的位置上,就座的人身份越高,实力越强。所以此人虽然叫价很突然,崔永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高兴,而是转过头去,仔细打量着这位敢与他一较短长的人物。
那人见他看向自己,却并不在意,反而微笑着向他点头示意,似乎认识他的样子。崔永年也含笑向他点点头,同时快速的搜索着自己的记忆,回想着在什么地方见过此人。突然此人的相貌与他记忆中的某个影像重合在了一起,而此人的身份也让他不再敢继续竞价下去,在赵大伟的询价声中保持了沉默。其他竞卖者连崔永年都竞争不过,更不要说这个新财神了,自然也都不再举牌。
拍卖差点又陷入冷场,好在有了刚才的经验,赵大伟在询了几声价没有得到任何反应后,果断的落了槌。而在准备区观看的穿越众们,再次猜测起这位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的身份。一直站在穿越众后面,只听声看不见外面情形的钟员外和方老板此时也挤到前面来,向竞拍区那两个出价相当大手笔的家伙望去。
方应瑜常与各地商人打jiao道,一眼就认出了来自山东崔家的崔永年,并向旁边的众人介绍起这崔大老板的来历。听完他的介绍,王崤峻点点头,轻声说道:“怪不得此人出手如此大方,原来是这么个来头。只是见他刚才的举动,似乎对后来的那个竞者颇为忌惮,看来这后来者应该身份更加显要呀。”
钟有朋接着他的话茬说道:“不错,那后来者确实来头更大。如果我没认错的话,那人应该是南京留守萧思温府上的二管家,姓冯,单名一个程字。此人在萧府专mén负责经营府里的买卖铺面,做生意是一把好手。钟某以前为官时,也曾见过他。”
王崤峻听罢,有些疑huò的问道:“他既是萧府中人,那他来此竞拍估计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萧思温。只是在下不太明白,这萧思温算得上是幽州权势最大的人了,而且据我所知此人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想要这些宝贝恐怕直接索要或者借故剥夺的可能xìng更大一些,现在怎么会如此规规矩矩的来参与拍卖,不会是有什么yin谋吧?”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都有同感,尤其是钟员外,更是满脸愤恨之sè。只有方应瑜摇了摇头,说道:“那到也未必。这萧思温虽然有权有势,又不是什么君子贤臣,但这次来参与拍卖恐怕还是真心。当然这并不是他转了xìng,而是形势使然。众位想想,一来,咱们这次拍卖会已经宣传了有一段时间了,可以说已经搞得凡是来过这良乡城的人几乎是人尽皆知了。这些人又大多是走南闯北的商人,传播起信息来是相当的快。他萧思温再贪财,也不至于为了这几样东西让自己落个对生意人明抢暗夺的名声。那样一来岂不是要吓跑许多来做买卖的人,到时候他的损失可就远非这几件东西能弥补的了。二来,前来参与拍卖的都是些豪商巨贾,他萧思温这次也规规矩矩的参与拍卖,自然可以为自己挣下个好名声,吸引更多的人来贸易。这样他既能收更多的税,还能因为治下经济繁荣而受到辽国朝廷的嘉奖,可谓一举两得。不过hua上些钱――还未必是他自己的钱,却能得到如此多的好处,他萧思温何乐而不为呀。”
方应瑜一番陈述,众人感觉也很有道理。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第四件也是最后一件拍卖品已经被放到了桌案上。赵大伟宣布道:“第四件拍卖品玻璃瓶装‘琼浆yù液酒’,拍卖底价两万贯,加价梯度两千贯,现在开始竞拍。”
他话音一落,周磊和孙阳阳立即再次担当起“拍托儿”的职责,
“两万两千贯”
“两万五千贯”。。。。。。
两人轮流报着价格,意图带动其他竞拍者的拍卖热情。只是有了先前三件拍品的前车之鉴,那些腰包略差些的已经基本上放弃参与竞拍了,真正响应的人很有限,所以气氛显得比较沉闷。虽然气氛不够热烈,但因为参与者都是重量级的,所以竞拍价涨得相当快,不大会儿的工夫已经达到了七万贯。出价者依然是崔大财主,只是这次他叫价的底气明显不像头两件拍品那么足,一边叫价,一边还直用眼角的余光往冯程的位置瞟。见对方似乎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表情,才略微放下些心来。
这位冯程冯大管家,虽然对崔大财主出价竞拍并不反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打算将这件最难得的宝贝让给崔永年。来之前萧大人对他说得很清楚,无论hua多少钱,都要将这次拍卖会中最好的两件拍品带回来。至于此次萧大人如此大方的原因,那也很简单。据他所知,这两件东西是萧大人要送给当今圣上的,用来祝贺圣上的诞辰。特别是这瓶酒,因为圣上好酒,所以更是志在必得。因此听到崔大财主叫出七万贯,他决定不再与对方玩儿游戏了。现在已经是接近中午了,再耗下去,他天黑前有可能赶不回幽州城了。于是他举起了手中的号牌,声音平和而坚定的叫道:“十万贯。”
此语一出举座皆惊,如此的大手笔令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在座的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这位神秘买家,禁不住开始窃窃si语起来。那些认识他的人也都明白他对此件拍品是志在必得了,包括崔大财主在内的所有有能力再加价的人都知趣的放弃了竞争,于是在赵大伟响亮的槌声中,最后一件拍品完成了拍卖。
热烈的拍卖会就此结束了,其过程却也令许多参与者回味无穷,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这个话题将继续存在于他们茶余饭后的闲聊中。那些没拍到东西的竞拍者,都被拍卖的名义组织者方记珠宝坊请到了天福楼二楼,那里为大家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吃完饭后,大家就可以凭着当初开给他们的收据到方记换回保证金。
对此安排大家自然没有意见,高高兴兴的来到二楼。彼此相熟的坐在一起,或聊拍卖会,或谈自己的生意,一时也热闹非常。而这会儿已经满脑袋问号的杨永忠却一点吃饭的心思都没有,他现在只想着赶快回到家中,把这里的情况向郡主禀明。于是下到二楼也不停留,接着下到一楼,出了大mén便快步而去。而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一名换了便装的衙役正悄悄的跟着他。这名衙役是从拍卖会开始便关注着杨永忠的杨新和钱远山从郑捕头那里借来的。杨、钱二人因怕这个神秘的竞拍者有所企图,所以派人暗中跟踪察访。
两位竞拍获胜者则开始与方应瑜,和以方记员工身份出现的团队商贸组人员一起来执行相关的手续。双方一同验看了拍卖品的质地、成sè,确保拍卖品没有任何问题,而后由双方共同封存,待相关款项全部支付后jiao给二位拍主。
然后经过双方协商,最终确定拍卖的钱款将以金、银和铜钱三种形式支付。根据相关兑换比例,崔永年崔大财主将在三日内支付黄金三千两,白银一万五千两,铜钱五千贯。而冯程冯大管家则要支付黄金八千两,白银四万两,铜钱五千贯,时间同样是在三日内。如果二人到期不付款,则其在拍卖前jiao纳的一千贯保证金将被作为违约金,不予退还。协商已定,众人又到县衙写了文。从县衙出来,方应瑜以东道的身份设宴盛款待了崔、冯二人,穿越众中的几位主要人物也都陪同。
酒席宴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崔、冯二人自然而然的把话题引到了今天拍卖的那几件东西上。当然他们对拍卖品本身没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他们所关心的是像这样的宝贝今后是否还能见到,或者说在当今天下――他们所指的天下也就是辽、周及江南的各个政权――是否还能找到类似的东西。
崔永年是出于商业目的,如果这种珍品还能再有出产,今后可以考虑与这家方记结成生意伙伴。这种价值连城的东西拿到南边富庶地方去卖,其价格估计要比这里还能高上许多。而冯程却是出于向主人jiao差的目的――如果hua了大价钱得到的东西送给皇帝之后,发现是市面上常见之物,那还不如不送。
对于他们的问题,方应瑜自然回答不了,他只知道这几件东西是身边坐着的那几位道士从海外带回来的,至于还能不能再得到相同的东西,这几位道爷可是从来没跟自己说过。好在坐在同桌的王崤峻替他回答了这个问题。
王崤峻xiong有成竹的说道:“不瞒二位,这几件宝物乃是一位常年去西面,与万里之外极西之地的外族做买卖的吴姓海商托鄙坊代卖的。据他说,这种宝物即便是在其产地也是万里挑一都未必能得见的,称得上是可遇而不可求,在当地也只有地位极尊崇的王公贵族才有可能得到。这样品质的宝物当地原本是不允许卖予外人的,这位海商是几经周折,hua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才nòng到手的。至于今后能否再nòng到类似品质的宝物,他是根本无法保证的。”
听了王崤峻的话,冯程脸上的神情很是放松,显然如此世所罕见的宝贝拿去送给当今皇帝是再合适没有了。崔永年脸上却不免有些失望的神情,如此有利可图的买卖不能参与其中,心中不由暗叫可惜。
王崤峻似乎也看出了崔大财主的失望神情,端起酒杯敬了一杯酒,继续说道:“不过,在下听那位海商说过,这种品质绝佳的宝物虽然极难见到,但材料类似而品质差上一些档次的产品在数量上相对倒还多些,就好比yù石有好有坏一样,而且这种低档玻璃制品也不在禁运之列。”
冯程开始只是对这几件器物的珍贵程序感兴趣,但听完王崤峻有介绍,颇有商业头脑的他也像崔永年一样动起了心思。今天这样价值连城的器物自然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起的,但档次差一些的价格低一些的就不一样了。辽国的那些契丹贵族老爷们一旦见了皇上用这种东西,有钱没处hua的他们自然会跟风。那些低档玻璃器物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既不会被人说没见过世面,又不会因为器物标准超过皇上而获罪。
原就有心做这买卖的崔永年听到王崤峻说的是活话儿,自然更不肯放过赚钱的机会。于是崔、冯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问道:“不知这位姓吴的海商可在良乡城里吗?”
王崤峻见他们二人脸上的神情自然明白他们这么问的目的,面带微笑的答道:“不巧的很,吴老板把宝物jiao给鄙坊代卖后就再次出海了。不过出发前他曾对在下等说过,此次前去会设法买些低档玻璃器物回来,到时候会再找鄙坊出售。如果二位贵客对此种器物感兴趣,届时不妨可与鄙坊合作,有钱大家赚嘛,到时候绝不会亏待了二位。只是因为路途实在遥远,而且走海路风险极大。如果不出差错,估计也得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回来。如果出了差错,说句不吉利的话,他也有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
王崤峻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冯、崔二人哪还有不明白的――这方记通过这次拍卖也看出了其中的商机,与他们二人合作是可以的,但肯定是要从中分一杯羹的。想想也是,手里握着这么个赚钱的东西,怎么可能拱手让人。只是限于方记的规模太小,没能力把买卖做到更大的区域,这才想要与自己合作。虽然对方记只动动嘴皮子就分走一份利润有些不舍得,但进货的渠道现在是抓在人家手里,眼下也只能如此了。待到与那吴姓海商见了面,有了直接接触之后,凭自家的实力那吴姓海商自然更愿意与自家直接做买卖,给方记的这一份利自然就可以省下了。
想到这里,冯、崔二人一边在心中打着得意算盘,一边对王崤峻的建议满口答应。只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吴姓海商根本就不存在。现在在欧洲虽然已经有玻璃生产,但却远远没达到今日这几件玻璃器具的档次。加之运输不便,就算那些粗糙的欧洲玻璃产品运到东方来,其价格也不会比这次拍卖低多少。
王崤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拍卖之前委员会就已经讨论过相关问题,在听取了刘文东、于文德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已经决定把玻璃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上日程。拍卖结束后,拿到拍卖所得的第一件事就是在yù虚宫附近选一个位置比较不引人注意的地产买一块地,建立实验室和生产基地,把这项在一定时间内还是很有“钱途”的买卖做起来。由于将产品生产出来的具体时间没有把握,王崤峻才把那个所谓的吴姓海商的回归时间说的比较长。甚至到时候拿不出产品也不怕,因为他在前边已经说了这是一项高风险行为,很有可能此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而其中销售渠道问题的解决,就目前看冯、崔二人到也是一个选择。
生意谈完了,一席人又推杯换盏的热闹了好一会儿,冯、崔二人才告辞离去。待二人走后,忙活了一天的拍卖组织者们才算喘了一口气,重又回到天福楼三楼休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