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娶妃,相当与平常人娶妾一样,妃子要从宫城的侧门进。)
众臣行礼道“参见梁皇陛下。“
“众爱卿平身。皇朝今日之盛,实赖于众臣戮力。如今吾朝初定,尚需众臣齐心携力。开创太平之世,方才不复百姓之期望。今日朕迎娶贤妃,便省去这些繁文缛节。礼官,开始吧。”
礼官宣读上谕之后,御宴正式开始。
漂与花无蝶坐于凤凰鸣之后,看着御宴的进行,默然无语。
酒过三旬,玉梁皇向身旁的礼官使了个眼神,礼官心领神会,对玉梁皇禀报道“启禀梁皇,贺兰王朝亚父,凤凰鸣有礼物进献。“
玉梁皇说道“今日孤皇纳妃之喜,有劳道隐见证了。”
凤凰鸣自然明白玉梁皇之意,起身离开席位。
来到御阶之前,自袖中拿出一副画卷,交由礼官呈给玉梁皇,说道“说来汗颜,凤凰鸣隐世灭境多时,身无长物。只能厚颜献上自己所写之字,以作梁皇纳妃之礼。”
“能一得灭境双擘得墨宝,孤皇”凤凰鸣所献之物意义大于其本身,玉梁皇让礼官将画卷展开。
正见上书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贪生怕死”。
“哈哈哈哈……,好字,好字~”玉梁皇将凤凰鸣所写之字,传阅众大臣。
不少大臣看到此四字后,对凤凰鸣怒斥道“大胆凤凰鸣!吾皇宽厚,不追究你之身份。你竟敢在吾皇大婚之时,写嘲讽吾皇!”
凤凰鸣未将大臣们的口诛笔伐放在心上,对“以梁皇陛下的聪明才智,必然明白此四个字的含义。”
面对凤凰鸣的提问,玉梁皇挥手,让大臣们安静。
其中,早已知晓这四字含义的漂与花无蝶二人,屏息以待玉梁皇的答案。
随后,说出这四个字含义以及由来,“所谓‘贪生’,便是贪百姓之生,为百姓谋求福利;‘怕死’,是为怕百姓之死,为百姓着想。昔日贺兰王朝创建者贺兰无缺与先生一遇,相谈甚欢。临别之前,先生赐他这四字。贺兰无缺回去后,领悟这四字含义,方才于西域,建立贺兰盛世。先生的意思,孤皇已经明白。“
“梁皇博古通今,臣等拜服。”众臣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拍马屁的机会。
“梁皇之心胸,无愧为天下之主。”凤凰鸣对玉梁皇能够解答这四个字的意思,丝毫不感到惊讶。
当日一会,虽只是匆匆过了几招。但以凤凰鸣之能,自然能看出玉梁皇的雄心与才略。
这也是他劝十二兰灯放弃复国的原因。
可惜,兰九阳一意孤行,让事情走到极端。
“来人,请先生入座。“
花无蝶在见到玉梁皇将四字透彻的解出,如了泄了气一般,。
有什么能比你的敌人,比你自己理解的更透彻祖宗留下的教诲,来得让人无力。
此时,就听侍卫来报,“启禀梁皇,天剑老人与红尘雪来到。”
“哦,是好友与义妹来到,快快请入。”玉梁皇听到天剑老人与红尘雪来到,让人请入。
(天剑老人与玉梁皇为友,而玉梁皇又与其女红尘雪皆为义兄妹。各叫各的,玉梁皇管天剑老人叫好友,红尘雪管玉梁皇叫义兄。原剧中天剑老人有意让红尘雪嫁给玉梁皇,并给二人订了婚约。“
曾为雪夜剑者的凤凰鸣,对这位有名的剑界名宿自也是十分的好奇。
天剑老人与红尘雪带着贺礼来到,“好友,吾与小女于北武林得到请帖,快马加鞭赶来,终于赶上了。“
“好友与义妹客气了。能来吾便已心足。来人,快安排二位入座。“
凤凰鸣观天剑老人形貌,评价道“天剑老人果然明不虚传,虽是宝剑在鞘,却隐隐透露着王者之气。”
“狮侯为贺梁皇陛下纳妃之喜,进献夜明珠三颗~”
再闻礼官通报,御宇皇朝三侯之一,号称‘拥有灭国之力’的狮侯来到。
只见来人眉发俱金,蓝瞳凌厉如电,肌肤胜雪。绝世勇武之姿,胯下所骑,竟是一头鬃毛银亮的威武雄狮。
三侯得玉梁皇御赐于皇宫内骑乘之权。作为三侯之一的狮侯,才会皇宫内骑乘银狮。
凤凰鸣看着骑在雄狮之上的狮侯,抚须思索道“此人样貌非凡,实力更是深不可测。听方才礼官所言,此人应当便是御宇皇朝三侯之一的狮侯。今日未到场的另外二侯,是否也如这般。就不知位列尚在三侯之上的双王,实力又到了何种程度?“
就在凤凰鸣思考之际,狮侯来到玉梁皇御阶之前,跳下银狮,毕恭毕敬地向玉梁皇朝贺道“御宇皇朝狮侯·百里独步,参见梁皇。恭贺吾皇纳妃之喜。另外……”
就见拿出百里独步拿出早已准备多时的一条长布,其上盖满了百族的印痕降书,呈给玉梁皇,“此为微臣征讨十万大山后,山中部落愿意归降皇朝的降书。”
十万大山位于西武林西南边陲,内中群山环绕,地形复杂,雨林密布,民风剽悍,生活着无数的部落。
而各部落之间多有战争,不时还有部落出山,洗劫附近的村落。
等到皇朝大军来到,那些部落又往十万大山一钻,使得皇朝大军数次无功。
加之当时玉梁皇的主要战略,放在西武林,无暇顾及此地,只能先将周围村民迁走。
待西武林平定之后,考虑到十万大山当地复杂情况,玉梁皇派出皇朝三侯之一的‘狮候’,百里独步作为领军将领,五军都督之中军、左军,右军五军都督之为辅将,尽起二十万大军。
以工兵开路,重兵防护,造桥铺路。
将开辟出来的道路作为大网,缓缓洒向十万大山。
一路稳扎稳打,逐步挤压大山部落中的生存空间。
终至前几日,御宇皇朝征服十万大山中的所有部落。未死的部落头在降书上留下代表部落的印痕。
玉梁皇将降书拿在手中,缓缓展开,大笑道“狮侯,这便是最好的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