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百两是优惠价,十年就是一千两。
一千两在镇上不说买到两间这样的铺子,只买一间肯定比这还大。
但见舅舅想着省成本的事儿,她便打消了继续展望宏图的念头。
现在说再多,都只是成本支付,走得太快,不管是邱家还是张家都会担心的。
“好,咱们先把这一个铺子搞起来,买卖做起来了再说其他。”
唐简笑道。
“这两天我整理一下开铺后要做什么,把事情划分一下,哪边归邱家、哪边归张家。”
既然铺子买得这么大,自然都要利用起来,充分地利用其便利资源。
而不是买间铺子当宅子来用,大材小用了。
“初三那天我们搭张家大舅的驴车去镇上,先去书局再去福全。”
“然后与张家大舅约到咱们铺子,到时你们再来看我的开铺计划。”
“啊,那时二舅你肯定在厨房里忙,那我明天先给你说说我的计划,到时你不去也行。”
“好。”邱连武答应了。
他本想说现在就可以找来张家说说,但又想到可能她还没准备好,便没有提议。
“别忘了那天你要做的三道菜。”邱连武想到食方的事,连忙又道。
“我已经和东家谈过了,东家同意当场试菜谈价。”
“好。”唐简连忙点头,也道,“我也得写一大张作料清单出来。”
“得分头去采买,不能被人盯上挖出了咱们的卤料方子。”
“我相信这买卖一做起来就是满街飘香,有心人就会盯着的。”
“一定要先买足一个月的作料存量,在这一个月里把方子卖出去。”
“嗯,我给十几个师兄弟写了信,现在有六个回了确信。”
“他们东家同意买方,但必须确定都是哪几家在买。”
“我同意大家先报名再集中回复给他们,约定日期。”
邱连武便把这件事情说了说。
能这么快回信,一个是近、二个是确实有意。
还没回的是远些在邻县的以及结果不明的。
“我只担心到时他们来了会拉着我还价,面子上过意不去。”
有十几个师兄弟就意味着会有十几家酒楼参与。
以一万两为例,一家也得千两买方了。
“没和他们说团购的方式么?买方的人越多每家出钱就越少,一万两总价是不会少的。”
唐简连忙提醒二舅,买方的办法已经有了,还能如何还价?
“我说过啦,但也不能忽略这种可能。”邱连武说出一种可能性,也是人的本能。
“买方的人想着只有自家来买,有方的人越少越好,最后价高又不愿意出价。”
也就是谁都想成为少量拥有者,又不愿意多出钱。
唐简听后忍不住呵呵一声。
“初三那天我也会通过书局再拉几人参加的,实在不行,咱们自家找托。”
“找托?”邱连武不解。
“就是假若二舅的师兄弟们只来了几个,没有达到预期人数,又还想还价。”
“我们自家凑足剩下的人数,达成总数十人,这方就能单人千两。”
“最后也还是能卖到几千两,自家的当然不算。”
这种制造虚假场面哄抬物价的行为,在拍卖场和竞标场都会常见。
也是做虚做实的一种策略。
不给人看清真正结局,也是自我保护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