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听了,也没什么不愿意的。
梁山现在为止所有的吏员都是自己山寨内部的军吏。
有参军背景,对梁山绝对忠诚。
各地的公学刚刚建立,还未对外招收学生。
赵家是知道梁山吏治与大宋不同。
大宋官就是官,吏就是吏。
读书人研读四书五经,在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然后才有机会被派到一地担任知县。
而吏员一辈子没有编制,做到头就是个临时工。
宋江在郓城县呼风唤雨。
他的能力也很强,连有功名在身的知县老爷时文彬都自叹不如,那又有什么用呢。
一日为吏,终身为吏。
宋江当一个卑微小吏,一辈子都没有抬头的机会。
他的上升通道已经堵死了。
而梁山不一样。
陆阳知道现在大部分的知识都掌握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
因此他们也几乎垄断了上层社会的上升通道。
打天下容易,想要治国,就不得不依靠这些士大夫。
哪怕是起源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封锁,一般的底层民众也很难获得阶级的跃升。
阶级固化必然引起阶级矛盾,然后就是国家内部的动乱。
陆阳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治国难道就真得依靠士大夫吗?
他们掌握的那些知识,到底是用来为百姓造福,还是用来给自己和家族牟利。
经过了和军师们的详细商谈,众人一致认为治理国家最需要的不是丰富的文学知识,而是装着百姓的心。
那些士大夫出生自大家族。
自小就被灌输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皇帝谁当都一样,只要家族不倒,一切照旧。
让他们全心全意为国奉献,纯属痴人说梦。
陆阳心中升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打破官吏之间的界限。
让在下层为吏的普通百姓可以进入上层,让那些一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的大族子弟下到基层。
让普通百姓和那些天之骄子站在同一起跑线,谁能证明自己有利于百姓,谁就能往上走的更远。
官吏系统一切以能力说话,挑选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这样做无疑是打破了士大夫家族的官职垄断,必定引来他们的敌视。
但陆阳根本就不在乎他们是否敌视自己。
原本像赵家这样的商业家族,想出一个官人是难上加难,梁山这样的政策,无疑也是给了他们阶级跃升的机会,他们自然支持。
莱州府的土地本就十分集中,这几大家族手中的土地竟然超过了三百万亩。
达到了莱州总耕地面积的一半。
朱武又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将其他中小型家族的土地也收归了公有。
有几大家族带头,收这些小家族的土地时基本没有遇到阻力。
剩下的就是最后一百万亩还在普通百姓手里的土地了。
别看这部分土地最少,却也是最难收的一部分。
这些土地很碎,分布很乱。
有些甚至不知道所有者是谁。
不过朱武也早就有了主意。
州衙大门口又多出了一张告示。
百姓们又高高兴兴的围了过来。
这次给大家念榜文的还是那位郭秀才。
“梁山泊下,莱州府示:
近因屯田需要,莱州府向民间收购耕地,按市价两倍结算,当场付清。
有意者,请到当地所属农曹衙门办理手续。”
众人讨论了起来。
“官府要买地啊1
一个汉子笑着说道:“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看见这么客气的官府,那要是放以前,官府要地直接就征收了,事后能给一点补偿都算好的,你要去闹,说不定还得挨顿棍棒。”
一人点头说:“梁山确实讲理,正好我最近急需用钱,找那村里的财主谈价格,他还左右不愿意,一直想压价。
不如就卖给梁山的大人们,还能赚不少钱。”
说着那人就进了府衙,往农曹的衙门走去。
随后还有几个想出手土地的人也跟着过去了。
但是单纯的价格优势,并没有让百姓们对卖地一事趋之若鹜。
大多数百姓还是觉得有地在手,心里才踏实。
几天过去了,扈成统一了一下莱州各县镇传回来的数据,发现总共也就收上来了不到十万亩。
也就只有那些散地的十分之一。
这可急坏了扈成。
他连忙去找朱武商议。
“军师,你看看,才收上来这么点地。还有九十多万亩在外面呢。
你不是说早有办法吗?
现在这情况可不乐观啊1
朱武摆了摆手:“急什么,来人,把这份告示也传抄下去,张贴各地。”
扈成叫住了府衙属吏,将告示接过来看了看。
上面写着。
“梁山泊下,莱州府示:
土地收购接近结束,至今日起,以高于市价七成收购土地。”
扈成不解的问道:“军师,咱们按两倍都收不到地,你降了价,百姓不是更不愿意卖了。”
朱武笑道:“扈成,这回可不只是一招。你在看这张。”
扈成接过了朱武递过来的文书,上面写的赫然是土地发放的草案。
“梁山泊下,莱州府示:
梁山深感百姓困苦,无地可种。
特将官田分与百姓耕作。
自今日起,所有名下无地的百姓都可以到当地农曹衙门进行登记,领取四亩耕地。
耕地分配采取就近原则,集中原则。
尽量给百姓们分发居住地附近,整片的耕地。
领取人必要条件。
第一:莱州人氏,有村中保正或者三家以上乡邻担保。且在户曹衙门登记造册。
第二:手中没有土地,名下有耕地的人不得参与土地分配。
第三:非罪犯。之前犯过罪,刑满释放者依旧可以获得土地。
领取土地者应负义务:
第一:每年官府征收三成收获粮食作为田赋。
第二:官府发放土地,只能作为农用。不得改做其他用途。土地为官府所有,不得擅自买卖。
第三:官府会对接收土地之人发放农具种子,与骡马耕牛等牲畜。
并派农曹人员进行种植指导。
官府所发一切物件,需尽力爱惜,损坏者,照价赔偿。”
扈成看着这份文件狐疑的道:“这不是咱们一开始就决定好的吗?给我看干什么。”
朱武道:“这份告示今天就贴出去,到时候是什么效果,你看着就是。”
两份告示拿了下去,由文书人员抄录之后快马送到各地县镇。
然后在正午十分统一时间张贴出来。
百姓们上前一看。
发现竟然是之前征地告示的后续。
“哎,征地价格又降了,我之前还犹豫了好久,要不要把手里的土地给卖了。现在看来,还是留着好。”
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
看完了告示就想离开。
可此时衙门里又出来了一个吏员,将一份新的告示贴到了告示栏上。
大家的兴趣又被吸引了回去。
围着告示栏继续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官府要发地1
众人仔细一看,原来地还是官府的,只是交给他们种而已,收取三成的粮食当田赋。
“田赋三成,这也太高了吧!以前大宋管莱州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三成田赋。”
一个人立刻反驳道:“你可长点脑子吧,只看见那三成田赋,不看其他的优惠政策。
地是官府的,免费给你种。
现在去哪家大户家里租地,人家不收你个几贯钱当租金啊!
官府肯免费让你种,就是大善举了。
更别说提供农具种子和耕牛了,你能省下多少钱,自己心里没数吗?
还有收三成田赋。
大家想想,秋收的时候,佃户们得给地主家里交多少粮食。”
一个人道:“秋收时分,佃户最少要向地主缴纳五成收成,多的甚至达到七成。
官府再收走一成作为田赋。
剩下的东西光自己吃都不够。
梁山只收三成。
最后咱们自己能留下七成,不仅够全家吃用,还能把粮食卖出去一些贴补家用。”
众人听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
反正手里没地的多了去了。
领几亩地又不用掏钱,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