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都收拾好了?”
易晟下朝后来到了易无心的院子,此时兄妹二人正在用午膳,见父亲来了纷纷起身行礼让位。
“阿颜,把红烧肉端上来给左相大人尝尝。”
易晟看了眼易无量,果然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这是要断绝父女关系?”
“哪能呢”,易无量笑得狗腿,亲自给父亲盛饭,“明日一早无心兄长便要进未信书院了,不知父亲有没有空去相送。”
“无量,父亲明日还要上朝。”易无心提醒道。
易无量一脸我知道的样子,但还是说道,“这次考试关乎无心兄长未来的官途,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父亲当然要在常而且父亲现在贵为左相,翘班一日也无妨。再说了明天祖母也去,父亲最是孝顺了,自然也要跟着去的。”
“你祖母也去?”
易无量连珠炮似的“攻击”只有最后一句被听进了易晟的耳朵里。
易无量点头,“当然了,祖母已经命人备好了车,就等明日出发呢。”
“为父知道了。”
听到易晟这话易无量便知道他是答应了,欣喜的狂给父亲夹菜添饭,硬生生的让易晟多吃了两碗。易晟被吃的不消化,午间小憩时都睡得不安稳,暗骂女儿是漏风的小棉袄。
次日,未信书院门口。
“听无悔说今年神断武司宇会亲自监考,这是你入仕表现的大好机会,千万要把握祝”易晟叮嘱。
易无量怕给易无心压力,赶忙接了一句,“放手一搏,但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以咱家的家底养你一辈子准没问题,到时候咱俩一起混吃等死,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米虫兄妹’。”
话音刚落,易无量头上就挨了一下,“赶紧闭嘴吧,净说些不吉利的。”
薛婉淑宠溺的瞪了她一眼,看向易无心,“考试时要冷静、细心。待你金榜题名时母亲给你摆桌庆贺,让禹都勋贵都知道左相府次子才高八斗不输他的兄长。”
老夫人也点点头,“届时祖母也给你备份大礼为你庆贺。”
易无心眼眶湿红,从小到大这还是第一次收到家人的鼓励,他知道这都是妹妹易无量的功劳,心里对她甚是感激。
“长辈们放心,无心为家族荣耀、为己身前途一定全力以赴。”
看着易无心远去的背影,易无量感慨,“这么好的兄长真不想给他娶媳妇。”
“你可少说两句吧1
薛婉淑赶紧打断她的话,生怕被旁人听见。
易晟直接开口,“劳烦母亲给无量请位宫里的嬷嬷吧,她这幅样子以后怕是要吃亏。”
老夫人点点头,深深地看了眼孙女。
易无量愣在当场,完了,芭比q了。
易无心作为考生自进入学院起不得与外界联系,而易无悔作为院长在此期间也不得离开学院半步,他要负责维持考场秩序以及试后成绩考评。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院士选拔增加了实践考试。考试内容根据朝廷不同部门职责定制,参与的考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考部门分配的任务或解决报考部门提出的难题,考官根据考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朝廷各部门执行官员初审、院长及部门负责人复审、皇帝终审,最终综合评分最高者当选院士,入朝为朝参。
禹国朝廷总共分六个日常部门兵、工、礼、户、刑、吏。除兵部外,每个部门的总负责人称为主司,负责为部门重大事件下决断并呈交御览。主司下有两位副主司,分别为左副主司与右副主司,负责部门内大小事宜的整理呈报、决断、执行、监督等。再往下有五位司执及十几位司众,负责具体工作落实。
为了朝廷官员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禹国还单独设立一个监察部。监察部由总监察御史统管,其下分左、右监察御史,再往下是监察官。监察部是一个自下而上的部门,监察官收集不良官员恶行呈报给左右监察御史,左右监察御史根据轻重缓急、处理意见、执行周期等整理给总监察御史,总监察御史核验无误后呈交给皇帝御批。
未信书院选拔出的院士只参与日常六部的工作事宜,监察部不在其列,原因是禹国官员大都兢兢业业,纵有不正之风也都在皇帝容忍范围内,多数时小惩大诫。所以监察部看似权柄大、有话语权,实则更像是警示部门,随时随地提醒官员谨慎行事,受重视度并不高。
进入六部的院士将从事朝参工作三年,合格者转正,履历上会永久保留朝参经历及考评等级,等级越高则越荣耀。易晟、易无悔就是朝参甲级,但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官员的日常,所以干脆放弃转正优哉游哉的当院长去了。相对应,不合格者无论之后是否为官,履历上只能保留院士称号。
“我们的人准备的如何了?”
同样关心今年未信书院考试的还有远在禹国边境的玉灵景,此时他正是一副老朽模样,坐在某个小酒馆的角落里与人交谈。
“主人放心,应试之人乃我族百年一遇的神童,只要不出意外他一定能顺利登顶。”
“你做事我最稳妥,不过等他在朝廷里站稳脚跟了你还是要搬到禹都去住,我与禹都的联络只能交到你的手中,旁的人我不放心。”
坐在她对面的女人应声,“一切听凭主人安排。不过主人真的打算现在就回夏国吗?此时回去您怕是讨不了什么好果子。”
玉灵景无奈的叹了口气,他又何尝不知道此次回去的结果,但留在禹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回去做点实事将功补过,也好过彻底被父王忘记。
“对了主人,公主还活着,我们要不要将她救出来?”
玉灵景摇头,眼神冰冷的看向女人,“不仅不要救她,最好让她永远消失在这个世上。”
他对自己这位妹妹太了解了,若是让她出来指不定如何报复自己。反正现在她关在禹国的牢狱中,死在里面夏国皇室也只会把这笔账记在禹国皇帝的头上,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