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身着月白色银丝暗纹团花长袍,身披墨绿色刻丝鹤氅,眉如墨画,明眸皓齿。
齿编贝,唇激朱。
这便是崔家五郎,崔榆。
崔榆故作嫌弃地冲着崔楷摆摆手:“啧,你可别做梦了,小爷是不会抱你的1
一个两个的,都在嫌弃他。
小团子见状,鼓了鼓腮帮子,连忙跑回崔萱身前,一双眼睛直愣愣地看着她,摆明了是要告状。
崔榆和崔楣几人纷纷对崔阁老三人行礼道:“祖父,阿爹,阿娘。”
崔萱和崔楷又对着崔榆几人见礼,一家人便走进了府中。
刚一坐下,就见到崔楣带着个身着缠枝花卉纱合领单衫的女子跪下,他垂着脑袋请罪道:“孙儿不孝,擅自在宣州成了亲,请祖父、阿爹、阿娘恕罪。”
侍女将香炉中的香换好之后便退下了,崔萱仔细打量着崔楣身旁的女子,这位新嫂嫂看起来是和她年龄相仿的,眉眼倒是周正。虽算不得美人,却给人一种温婉和煦的感觉。
崔阁老冲他摆摆手,“赶紧起来,你不也让人送信了?”
话虽如此,可崔楣却是先斩后奏的。他先是在宣州成了亲,之后才让人送信回来。
崔楣和身旁的苏氏一听这话便连忙站了起来。崔阁老冲她笑道:“好孩子,六郎这孩子自幼便冒冒失失的,委屈你了吧?”
说着,又招呼着身边人去拿了见面礼给了苏氏。
苏氏连忙道谢,崔萱和崔王氏也给了她早已经准备好的见面礼。
崔阁老见状,又冲着他们笑道:“先带你媳妇去见见你姨娘吧,两年多没见,怕是念你念得紧呢。”
崔楣一听这话,连忙行礼道:“是。”
说罢,便带着苏氏离去了。
崔阁老也嘱咐另一旁的崔榆夫妻俩下去歇息了。
看着几人的背影,崔萱的脑海里闪现出了赵姨娘张牙舞爪的模样。
真不是她说,赵姨娘可是她阿爹所有妾室中最能闹腾的。
崔家是百年的世家大族,尽管崔楣是崔家的庶子,可最不济,他的妻子也应当是末流世家。她的这位六嫂却只是宣州校尉的孙女,怕是崔萱所有嫂嫂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了。
这赵姨娘向来在意这些,怕不是会给崔楣闹的天翻地覆才算完。
这般想着,崔萱又忍不住看了看崔阁老,她原本以为祖父怎么也要教训六兄几句,倒是没想到,崔阁老却是前所未有的和煦。
祖父和赵姨娘自然是不同,赵姨娘在意的只是她自己的面子。可祖父却是最重规矩的,六兄擅自成亲,就是坏了崔家的规矩。
看她一直在盯着崔阁老看,崔王氏瞥了她一眼,又对她道:“估摸着赵姨娘那里闹腾呢,你去看看吧。”
崔萱撇撇嘴,嘟囔道:“她闹她的,我凑什么热闹啊?”
就算同是崔家人,可她也还是外人。
崔阁老也道:“去吧,你六嫂看起来胆子不大,可别让她受了委屈。”
崔萱抿了抿唇,随即站起来道:“是,孙女告退。”
.
和崔萱所想的一般无二,赵姨娘在得知崔楣娶宣州校尉的女儿以后,气的在房里连着摔了好些个茶杯花瓶。
“这个混小子,我不求他娶个公主回来,可他也不能给我娶这么……”
赵姨娘年方三十左右,体态丰腴。因为愤怒至极而使得胸口起伏不定。她涂着蔻丹的手指死死的按在黄花梨石心桌上。眼睛狠狠地瞪着桌子,仿佛要瞪出一个洞口来。
身边的嬷嬷连忙劝道:“姨娘息怒,六郎向来是个有主见的。想必这苏姑娘确是有什么过人之处。”
赵姨娘斜视她一眼,冷哼道:“过人之处?一个小小的校尉之女能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帮他什么?”
说着,她又站了起来。正想喝一杯水,却发现杯子都被自己摔了,又拍了一下桌子。
“他这样让我在府里如何抬得起头来啊?”她现下又生气又焦虑。
府中的这几个姨娘得知此事还不知道该如何笑她呢。
这样想着,她又撇过头看向身旁的嬷嬷:“我问你,那臭小子呢,怎么还不来见我?”
她眼神狠厉,嬷嬷咽了口唾沫道:“约莫在前厅吧,晚些会来的。姨娘别急。”
话音刚落,就有侍女跑进来了,声音中还有些激动:“姨娘,郎君和少夫人来了1
赵姨娘一听这话,面上一喜:“六郎来了?”说罢,又注意到房中的一片狼藉,嘴角抽了抽。
“什么少夫人,你别乱叫。”
说着,又整了整衣服,对身旁的嬷嬷道:“叫人进来收拾收拾。”
嬷嬷:“是。”
紧接着,就有几个侍女进来将房内收拾整齐。
时至冬日,一阵寒风刮了过来。
站在房外的苏氏感觉到了一阵冷意,她撇过头看向崔楣,秀眉微蹙。
方才她听到了房中瓷具摔碎的声音,也听到了赵姨娘说话的声音。
崔楣告诉她赵姨娘是个柔和温婉的女子,她原本还是有三分相信的,如今却是半分也无。
崔楣也忍不住看了苏氏一眼,别看他面上镇定,心里的小人早就瑟瑟发抖了。
他回来的路上才刚给妻子说了自己生母一箩筐的好话,方才一进院子就听见里面炮竹一样的声音。
姨娘说的那些话他可是全听见了,苏氏定然也是全都听见了。
做了两年的夫妻,他自然知道苏氏的性子,这两个炮竹放在一起,一旦炸起来,这定是比突厥发兵还可怕。
崔楣轻咳一声,“其实……”
他话没说完,就见到一身着浅灰色夹袄的嬷嬷走了过来。
这是赵姨娘的陪嫁,素月嬷嬷。
素月嬷嬷脸含笑意地道:“姨娘午睡刚醒,现下已经起来了,郎君和少夫人快进去吧。”
崔楣看了一眼身旁的苏氏,见她神色自若,便道:“好,我们这便进去。”
说罢,拉着苏氏就走了进去。
刚一进去,就见到赵姨娘从梨花雕木贵妃椅上起身走过去,一把将崔楣抱祝
“我的儿啊,你可算是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