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蜜和薄至诚在旁边蜜里调油,可把一旁的秦秋凤羡慕坏了。
她又是害羞,又是羡慕地在心里盘算着,晚上回去之后,一定得拿小本本把今天的事情记录下来。
以后有样学样,在自己家男人身上试一试。
秦蜜的饭店开的很顺利。
实际上,到了镇上赶集的前三天,就已经有不少人陆陆续续往镇上来了。
这两天的人流量,明显要比平时热闹的多。
秦蜜重新用红油漆,在木板上写了家常饭馆四个大字,下面还用小字,配上醒目的数字,写明了各样菜色的价钱。
就这样,她的小饭馆就算开张了。
那个年代里没有led灯。
于是秦蜜就在木板旁边摆了一个小型录音机,借着当时流行曲目上的背景音乐,重复播放着秦蜜的吆喝:油泼面八分一碗;桃花面三毛八一碗;过油肉、苜蓿肉四毛三一碗;汽水一毛一瓶。
秦蜜定的物价,和当时的市场价差不多。
八零年代初,去供销社购买油盐酱醋的话,均价都是八分一斤。
馒头五分钱一个,红烧饼七分钱一个,红糖月饼的价钱要稍微贵上一点,需要一毛钱一个。
除了钱,购买以上那些东西的话,还得额外再准备二两的粮票。
秦蜜摆出门的小录音机,以及标明价钱的木板,很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那个年代的人们出去逛街,一般买个烧饼充饥,就把一顿饭混过去了。
像是能舍得去饭店吃饭的,除了干部之外,就是二流子小混混。
有一就有二。
从第一波试着进门的客人开始,秦蜜很快手脚麻利地,把客人要的桃花面准备好。
在秦蜜这里,面条是用近似脸盆那么大的海碗装的,里面有近半尺长的刀拨面。估摸着,一碗面条的分量约莫有半斤。上面有块一寸宽,二寸长的烧肉、两个弹性十足的炸丸子,绿色的新鲜蔬菜,以及含有其他配菜的调料汤。
这就是桃花面。
桃花面一上桌,香味便远远地飘了出去。
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客人近前询问。
每每看到有客人登门,秦蜜都笑呵呵地帮着介绍:“我是这家店的老板,也是这家店的大厨,有什么需要给我说就好。”
说话的时候,秦蜜还嘱咐前来帮忙的秦秋凤,帮已经落座的客人端上了秦蜜早先准备好的小咸菜。
秦蜜家店里的饭桌上,除了有筷子筒之外,还有诸如辣椒油、陈醋之类的调料罐,另外每桌都有一罐泡到发绿的醋泡大蒜,以及一坨坨完整的生蒜,那是为了方便客人就面吃的。
秦秋凤平时话不多,干活手脚麻利。
随着越来越多的客人进门,秦秋凤几乎忙的脚不沾地。
至于薄至诚,他则在厨房内外来回穿梭,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打下手。
做的最多的,是帮秦蜜清洗蔬菜。
不知道什么时候,薄哲和王心娴竟是带着两个孩子来了饭店,看饭店里生意红火,看大家一个个忙的脚不沾地,薄哲和王心娴又是惊叹,又是心慌。
他们根本没想到,秦蜜新开的饭店,竟是有这么好的生意。
老两口一合计,立即带着孩子们上前帮忙。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别看薄子慕和薄子善的年纪不大,可他们干活却是一把好手。
就像现在,两个孩子帮秦喜凤把饭桌上的狼藉收拾干净后,薄子善留下来用抹布擦洗桌面,薄子慕则跑去厨房清洗碗碟。
也就是这个时候,垫脚擦桌子的薄子善忽然听到,靠窗的位置有个男人,在隔着厨房的玻璃窗,盯着在里面忙碌的秦蜜絮叨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