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 > 国策 > 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生力量

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生力量(1 / 1)

第一百二十七章新生力量

扩大到集团层面,停战谈判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别说与美国进行停战谈判,仅仅在要不要进行停战谈判的问题上,集约集团内部就闹得不可开交。问题是,战争并不会因为集约集团内部矛盾而暂时终止,只要谈判还未正式开始,共和国当局就没有理由宣布单方面停火,共和国军队也就得继续打下去,用炸弹与炮弹将美国变成废墟。

3月下旬,共和国海军与天军的战略打击强度有所下降。

按照共和国当局的说法,这是在为停战谈判创造有利氛围,毕竟过于猛烈的战略打击只会使停战谈判失去意义。当然,这也仅仅只是共和国当局的一面之词。虽然打击强度降低了不少,但是战略打击行动并没结束。根据共和国军队公布的战报,3月最后11天,海军与天军总共执行了18次打击任务,对蒙大拿州的比灵斯、爱达荷州的博伊西、怀俄明州的卡斯珀、犹他州的奥格登与奥勒姆、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斯普林斯与普韦布洛、亚利桑那州的斯科茨代尔与图森、新墨西哥州的圣菲、以及得克萨斯州西部地区的阿马利诺与敖德萨等数十座人口在20万到100万之间的大中城市进行战略打击,导致近百万人丧命,数以千万计的城市居民沦为战争难民。

在这一系列的战略打击中,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3月23日。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这一天里,在墨西哥湾活动的主力舰队对位于科罗拉多州与怀俄明州的十多座难民营进行了集中炮击,而海军打击这些人道主义设施的理由只有一个,即发现美国当局将可以用来生产战争物资的工业设备运入难民营,即美国当局组织难民进行军事生产,而这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果真如此的话,责任就在美国当局身上。问题是,美国从来不是一个缺乏劳动力的国家,而且美国当局首先要考虑的是让难民营里的难民活下去,而不是让他们参加战争生产。再说了,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也没有几个难民愿意参加生产。更重要的是,战后调查中,并没有发现共和国海军所说的“军事生产设备”,只在几座难民营里找到了用来生产被服的纺织设备,而根据美国当局的记录,这些设备也是用来为难民生产春夏被服的。另外,并不是所有遭到炮击的难民营里都有生产设备,甚至是大部分难民营里都没有发现任何可以用来生产包括军服在内的军事物资的工业设备。也就是说,共和国海军找了个理由,将数十万战争难民送入了地狱,并且让数百万难民终生残废。当然,战争结束之后,共和国当局并没有追究海军的责任。

由此可见,在3月下旬降低打击强度的原因并不是共和国当局说的那样。

站在军队的立场上,在3月下旬降低打击强度的原因只有一个,即新成立的战略打击司令部还没有正式运行,海军与天军必须把精力放在指挥调整上,即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安排各自成立一个打击指挥部,再根据新的战区划分方式来安排战略打击行动,从而无法在具体的战术行动上投入太多的精力。

显然,这也是一个不那么靠谱的理由。

要知道,到2063年的时候,共和国海军的总兵力超过了400万,其中仅海军司令部与各个战区的海军指挥部的参谋人员就有大约5万人,而这些人员至少能够保证两套指挥机构正常运转。虽然天军的规模要比海军稍微小一点,但是总兵力也有350万,加上天军是标准的战略军种,所以后方的参谋人员更多,各级指挥部加起来大约有20万人,也能保证两套指挥机构正常运转。也就是说,共和国海军与天军都不可能因为要组建新的战略打击司令部与指挥部而没有足够的参谋去负责战略打击行动,从而降低战略打击的强度,让部署在前线的众多作战部队晒太阳。

也许有人认为,整合两大军种的打击部队,会对打击行动产生影响。

显然,这种观点也不合实际情况。

不可否认,在战略打击方面,天军与海军确实是各行其道,各有一套标准,也各有一套指挥控制体系,但是战争打了6年多,海军与天军不是没有协同作战,而是一直在协同作战,早在2年前,就在对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时候合作过。可以说,两大军种协同作战的问题并不大,甚至不需要专门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导致战略打击强度骤降的原因只有一个,即后勤保障出了问题。

前面提到过,共和国当局在策划对美国本土进行战略打击的时候,把很大一部分希望放在了巴拿马运河上。不是说巴拿马运河在战略打击行动中有多么重要,而是这条运河对后勤保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能否战略巴拿马,并且保证运河通航,对后面的作战行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惜的是,就在共和国海军准备攻打巴拿马的时候,绝望的美军不但炸掉了船闸,还用一次人工地震堵塞了航道。如果仅仅只是炸掉船闸,问题还不大。共和国海军早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并且定制了一批用来修复船闸的设备,有把握在3个月内修复被炸毁的船闸,让运河通航。问题是,任何设备都无法代替挖掘机,而疏通航道绝对是一件能够让人发疯的事情。占领巴拿马之后,共和国海军与陆战队就派遣工程人员,对堵塞航道的情况做了分析,并且对疏通航道做了全面评估。得出的结论时,疏通航道、以及清理加通湖里的沉船、水雷等等危险物品至少需要20年,而且花费不会比修建第二条巴拿马运河少多少。

毫无疑问,这样的结论,等于宣判了巴拿马运河的死刑。

别说在战争期间疏通运河,即便在战后,共和国当局选择修建第二条运河,也没有考虑疏通巴拿马运河。虽然这不完全处于经济因素,与政治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即巴拿马当局在战后更多的依靠欧洲提供的援助,有意疏远共和国,迫使共和国在考虑打通太平洋与大西洋航线的时候,不得不从政治利益出发,计划投入10万亿,开挖尼加拉瓜运河(后来随着航空运输迅速崛起,海运逐渐没落,这一计划也没有能够实施,还是由欧洲出资,疏通了巴拿马运河),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这仍然是经济问题,即巨大的投入不建德能够收到同样巨大的回报。

不管怎么说,战争期间是别想让巴拿马运河通航了。

受此影响,共和国当局不得不调整战略部署,比如让天军将大约一半的战略轰炸机留在了太平洋,而不是全部派往大西洋。又比如,在安排后期战略打击的时候,将美国本土分成了两个部分,由天军负责中部地区,海军负责东部地区,从而有效利用部署在太平洋上的战略轰炸机。

问题是,这些调整,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后勤保障遇到的困难。

前面提到过,虽然从共和国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与直布罗陀海峡,再到加勒比海的航线不比太平洋航线长多少,但是受几处海上咽喉,比如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与直布罗陀海峡的通航能力,以及沿途缺乏大型物资转运中心,特别是在过了苏伊士运河之后,几乎没有可靠的停泊点,所以这条航线的运输能力非常有限,仅能满足前线作战需求的一半左右,另外一半物资必须走第三条航线,即在经马六甲海峡之后,横渡印度洋,从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再经佛得角群岛横渡大西洋,到达小安德列斯群岛之后进入加勒比海,前往古巴。虽然这条航线上的物资转运地比较平均,进入印度洋之后,可以在迪戈加西亚、福尔斯湾停留,进入大西洋后,还能在佛得角群岛与小安德列斯群岛停留,总共有四处大型物资转运中心,足以为数十支船队提供支持,但是这条航线的距离非常遥远,即便为船队配备那些具有无限续航能力的高级商船,也无法保证运输效率。准确的说,运送相同的物资,在这条航线上投入的运输船队的数量几乎是另外两条航线的2倍!由此可知,在不变更保障强度的前提下,巴拿马运河被堵死之后,运输船队的数量得增加大约50%。即便通过调整战略部署的方式适当降低保障强度,也需要增加20%到30%的运输力量,才能保证大西洋上的作战部队正常行动。

也许有人认为,对共和国来说,这不算什么。

如果仅仅是某个局部战场上的作战行动,这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通过调配其他战场上的运输力量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在此之前,共和国海军多次这么做,比如在轰炸澳大利亚的时候,就从印度洋调来了大批运输船队。问题是,此时不是2060年,美国是最后一块战场,共和国将几乎全部作战力量都派了过去,增加20%到30%的海运力量,绝对不是说句话那么简单的事情。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别说增加20%到30%的运力,就算在短期内增加10%的运力都不太现实。

当然,这不是说共和国没有足够的运输船只,而是无法抽调出足够多的运输船只。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2063年的时候,共和国用在军事海运上的船只只占总量的一半左右,另外一半已经转到其他方向,特别是帮助众多盟国与占领区进行战后重建,恢复正常秩序。比如,为了将在印度的粮食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粮食送往40多个已经发生饥荒的国家,让数十亿人不至于忍饥挨饿,共和国当局就调动了20支船队的近千艘大型船舶,将数以亿吨计的大米、面粉、玉米、土豆、大豆等等食物送这些国家的港口,并且组织了数百万军事人员,在这些国家建立了数千个救助站与粮食配送中心。当然,粮食仅仅只是用来解决燃眉之急,对于某些急于恢复国内秩序的国家来说,提前进行重建才更加关键。以叙利亚来说,随着中东战争结束,为了不再沦落为阿拉伯世界的二流国家,叙利亚当局必须尽快开始战后重建,而这极大的依赖共和国提供的援助,即由共和国出钱购买的钢筋水泥。为了与叙利亚当局搞好关系,共和国还得保证把这些物资及时送到大马士革,所以必须出动好几支船队。

对于共和国军队,特别是海军与天军的战略打击部队来说,降低打击强度也是件好事。

不管是天军的战略轰炸机、还是海军的主力舰队,都需要时间休整,更需要时间进行正常维护与保养。当然,很多已经在海外执行了数个月,甚至十多个月作战任务的官兵也需要缓口气。

之前没有理由放松,既然弹药物资送不上来,自然有理由放松了。

当然,越是美好的东西,越为短暂。

进入4月份,后勤保障难以为继的情况大为好转。解决问题的不是海军,而是在这场战争中被边缘化的支援航空兵,也就是唯一保留了空军血统的兵种。

前面提到过,空军被吞并的时候,实际上被拆分成了三大部分,战术航空兵分别并入海军与陆军,战略航空兵被天军吞并,只有支援航空兵保留了下来,成为天军名下的独立兵种。虽然在这场战争中,支援航空兵失踪没有站到前台,甚至不被人所知,因为活跃在前线的垂直起降运输机是战术空运力量,属于陆航与海航,只有那些运载能力高达上百吨,而且能够在满载情况下飞行上万千米的大型运输机才隶属于支援航空兵,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支援航空兵做出的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性战役中,支援航空兵的巨大空运能力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比如在攻打塞班岛的作战行动,陆战队控制了机场后,支援航空兵在一夜之间就将2个陆战旅的全部官兵与全部装备送上岛,而这绝对是海航无法做到的。在攻打莫斯科的作战行动中,支援航空兵在24小时之内让2个战斗单位完成了战略转移,而这也是陆航无法做到的。可惜的是,这种在后台的默默无闻的贡献,很难引起重视,也就很难成为战争的主角。

直到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支援航空兵才找到了表演的机会。

让支援航空兵成为主角的,正是那种空军在战前拼命开发的“空中母舰”,即能够以每小时近千千米的速度,一次性将数千吨、甚至数万吨的货物送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处地点,且不受天气、地形、海域等等自然条件影响的超级空运系统。有趣的是,当初空军着力开发这种空运系统的目的是用来向海军的航母挑战,可是大战期间,航母迅速没落,即便遥控战斗机问世让航空兵中兴,也没有让航母中兴。如此一来,空军寄予厚望的空运平台不再是理想的作战平台,降级成为运输平台。正是这一改变,让这种原本没有得到多少人重视的空运系统获得了发展空间。

2060年,共和国最高统帅部批准了采购20台5万吨级空运平台的合同。

得益于战时机制,这件和平时期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只用了2年。2062第四季度,第一批5台空运系统交付,并且完成了测试。到2063年3月底,20台空运系统全部建造完成,并且交付使用。

空运平台的最大优势不是载重量,而是运输速度。

与大部分商船相比,飞行速度在每小时900千米以上的空运平台能用十分之一的时间飞往同样的航程。更重要的是,空运航线不受地理因素限制,因此从共和国本土出发,到古巴的空运航线仅为14000千米,比最短的海运航线还短了大约7000千米,因此空运的速度是海运的17倍。更重要的是,空运平台采用了更有利于装卸的模块化装具,如果有足够大的场地就能在数个小时之内完成卸载工作,然后用12个小时完成装载,而一艘50万吨级的大型商船的装卸时间往往在1周左右。综合这些因素,在同样想古巴运送50万吨货物的情况下,一座5万吨级的空运平台需要飞10趟,总共耗时15天,而一艘50万吨级的大型商船只需要航行一趟,却要耗时30天。因为这还没有考虑到天气因素(空运平台的飞行高度在10千米以上,基本上不用考虑天气造成的影响),所以空运平台的运输效率至少是同等运载能力的船只的20倍。

20台5万吨级的空运平台,相当于一支拥有50艘大型船只的船队。

正是这支运输力量的到来,让战略打击重新进入快车道。当然,这个时候已经有人意识到,这种新式运输设备必将改变人类文明的基本面貌!

最新小说: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 偷香目录最新章节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