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珂以一种半躺着的姿势坐在那里,拖着下巴,像是看戏一样的看着朝堂众人的反应。
听着他的叹息声,扶苏不由得有些好奇。
“老师,您叹什么气?”
陈珂撇了撇嘴,在扶苏的耳边小声说道“我在叹气什么?”
“我在叹气,颜崆这小子的确是有几分本事和眼力劲儿,但是怎么就是儒家的人呢?”
换源app】
“怎么就死心塌地的跟着儒家干了呢?”
“要不是这样,我还能够拉一把他,把他忽悠咳咳,不是,是把他拉倒我的阵营里,让他弃暗投明。”
扶苏看着陈珂,神色有股子的一言难尽。
老师方才没有说出口的那句话,是忽悠吧?绝对是忽悠吧?
把颜崆忽悠到老师的阵营,老师想干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扶苏甚至认真的想了想,但转瞬间就得到了答桉。
大概是想把自己身上的活,推一部分给颜崆吧?
然后老师就可以偷懒了。
这样想着,扶苏也是直接问出了口“老师,您想让颜崆弃暗投明,但是弃暗投明之后,他能干什么?”
陈珂正在看热闹,冷不丁的被这样一问,脱口而出“让他帮我干活啊。”
“咳咳。”
陈珂瞪了一眼扶苏“你这小子,别整天学点这些没用的东西。”
他指着远处正在争论的人群说道“你觉着,为何这些人要争论,并且支持颜崆的提议?”
扶苏看着人群,略微思索,便开口道“我觉着,大概是因为这对于他们有利吧。”
他叹了口气说道“推广文化,让黔首们都能够识字,这并不是他们的目的。”
“他们的目的是让黔首们学习他们的思想。”
“我们要让黔首们识字,那么总是需要书本的,老师的千字文虽然好,但识字之后,黔首们就需要明理了。”
“明理则会选择自己想要读的书。”
“这些人争得便是这个阶段人们读的书,到底是读什么?”
“人总会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就像看到一个人后,有一个印象,日后对这个人的看法,总是不会偏离这种印象的——至少短时间内不会。”
扶苏声音有些低沉“所以,这些人就会变成他们「天然」的弟子。”
“大秦现如今有多少黔首?”
“三千万黔首。”
“即便这三千万黔首中取千分之一,也有数万黔首,现如今的百家流派,哪个有这么多的人?”
陈珂以一种欣慰的目光看着扶苏“那么你觉着,当这些黔首真的变成了某个流派的弟子,这个流派势力大涨了后,会对朝堂、对大秦有什么改变呢?”
扶苏这一次没有丝毫的犹豫“他们会把控大秦的朝堂,将大秦的朝堂,变成自己的朝堂。”
陈珂点头“是的。”
“在场的、百家宫中的所有人都没有一个是傻子,他们一眼便能够看到隐藏在其中的内容。”
陈珂呵呵一笑“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会支持颜崆,因为此时颜崆与他们的利益一样。”
“一群鬣狗在抓到食物之前,会通力合作,但如果抓到了食物,他们就会开始疯狂的撕咬搏杀。”
“最后的胜利者能够享受到猎物。”
陈珂此时的神色冷漠,如同冰霜一样“扶苏,你要记住此时此刻这些人的嘴脸。”
“这便是大秦最顶层的一些人,他们和那些市井之中,不会读书,不识字,但是知道争抢利益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没等扶苏回答,陈珂便自己回答了自己“他们有学识。”
“所以,殿下。”
这个时候,陈珂没有呼扶苏的大名,只是叫着扶苏「殿下」。
因为这话是丞相陈珂对太子扶苏说得,而不是老师陈珂对弟子扶苏说得,所以要认真。
“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制造知识的来源,你就能够批量的制造这些所谓的读书人,所谓的聪明人。”
“到了那个时候,你的手中权力会不断地变大。”
“等到最后,哪怕是后世子孙中,有人自己威望不够、也能够凭借着前面的积累,掌控这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便是君权。”
这是陈珂给扶苏上的第五节课,也是陈珂给扶苏上的最后一节课。
他想让扶苏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以君权为目地去看,而不是说不知该如何谋划。
扶苏坐在那里,以跽坐的姿态听着陈珂所讲述的内容,眼睛中带着慢慢的感慨。
老师所言,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啊。
他不由得发问道“老师,那像是如今这种形势,咱们不能阻拦,因为是在帮我们,也是在帮黔首,这是一个好事的时候,咱们该如何做?”
扶苏眼睛认真的看着陈珂,他是真的好奇这个问题。
既然老师让这些人闹到了这个时候,想必一定是有解决办法的吧?
陈珂嘿嘿一笑“该如何做?”
“扶苏啊,你且看着你老师是怎么做的。”
这样说着,陈珂便看着面前的人群,等待一个机会。
他们即便是讨论的在激烈,最后也是要征求几个人的意见,比如他这个左丞相,比如李斯那个右丞相。
直接问自己当然好,可若是问了李斯,李斯当然也会再次询问自己。
这是他们这些人的默契。
果不其然,当争吵进入白热化的时候,颜崆开口了。
他转过头,看向陈珂的方向,声音中带着些许低沉和严肃“陈丞相,您对于此事怎么看?”
颜崆感慨的说道“民众识字,自然是要用千字文的,这一点是母庸置疑。”
“毕竟千字文实在是太好了,既可以印制成一页一页的,又是可以分散开来,廉价、让人们可以去识字。”
“只是”
说到这里,颜崆停顿了一下,紧接着又是说道“只是,识字之后,便是明理了。”
“这明理,难道还有比儒家更好的么?”
颜崆此时狰狞的獠牙漏了出来,方才夸赞的话,全都是为了铺垫这一句。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法家强调酷刑,墨家强调兼爱非攻。”
“唯独为儒家,强调「仁」,我儒家先贤荀子,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如此可以让民众顺从,更能够稳固我大秦千秋万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