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块“敲门砖”也到位了,就是有点太统一化了,都是盘子....先不管那么多了,胜利就在眼前,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了,估摸着还是得出去转转才能解决了这最后一步。
我这两天老是做恶梦,总是梦见自己糊里糊涂的又收了一个盘子,然后把三个盘子拿的赵叔跟前挨了一顿骂,梦中骂的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好像大概意思就是说什么都不认识就知道买盘子。
本来想的是一鼓作气赶个周六日再去转转把最后一件也搞定,但往往事情就是这么不凑巧,清明节到了!
又是到单位值班,又得陪着老人去祭奠先人,那两天忙的真是团团转,还好古玩行的人在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基本也都是不出来摆摊、也不开店营业。
休息下的时候总是比上班工作时间要紧张,很快过完清明的第一个双休日就如期而至了。
周五晚上给静姐去了个电话,问她明天有没空跟我一起去南宫市场上转转。之前静姐不是跟我说来,想对个好机会收上一个盖碗喝茶。
很多朋友总是觉得古玩文物放到今天不能实用,其实这个说法我个人是认为不准确的,咱们就拿盖碗来说,很多人认为这些老物件不知道多少人用过了,而且用过它的人因为时间的流逝都已经不在了,人们就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干净、吉利。
其实我觉得真的很无所谓,这就跟咱们今天去饭店吃饭,那儿的餐具和这个不是一个道理吗?也是很多人用过,而且你能保证用过它的人都还健在吗?是不是这个理?
当然了也是有例外的,比如出土的陪葬品这类物品咱们是肯定不碰的(有很多朋友就会说了,你怎么知道它是不是出土的?晶哥还真清楚,传世文物与陪葬出土的器物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会逐渐给大家揭开出土文物的神秘面纱)
你说你在饭店吃饭总不能每次都是自带餐具那么讲究吧,所以我认为只要是传世的物件咱们把它洗干净、然后再高温消消毒完全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当然了那些有残缺的物件晶哥也不赞成大家去用。
我以前就犯过类似的错误,收了几个老杯子,心红的赶紧洗干净了准备拿开水烫一烫(其中有一个杯子是有一道惊纹的,当时看见了也没当回事),水一进杯子后傻眼了,咔擦一声,惊纹直接变长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杯子就成了两半了,当时跳楼的心都有了,说笑呢,但心疼不假。
现在不管是市面上还是网上店铺,一个稍微上档次的手工茶具就能卖到千元左右,而一个普通的民国或清晚期的盖碗全品也就是两千三千的样子,何不买老的呢?
又有底蕴又有文化,最重要还能装b(不提倡啊不提倡,我们主要是追求文化底蕴),哈哈!当然了还有一点,如果哪天你不喜欢了还能卖出去并且还能让你挣点钱(增值了呗),新的茶具你能挣钱吗?估计卖都费劲。
老祖先给咱们留下这些宝贵的物件,咱们把它们其中的一些利用起来,古为今用也不失为一段美谈。
星期六早上我五点多就爬起来了,古玩市场嘛赶早不赶晚(不要再问我为什么,前面详细说过的,一看你还是没有仔细)。
四月的天儿已经亮的比较早了,六点出了门骑了个公交自行车(现在应该很多地方都普及了,一刷卡就能用,很方便)不到十分钟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南宫。
跟静姐约的是六点半在南宫的南面入口见面,南面入口在哪呢?就是在南宫古玩城的正门口对面,为什么我每次都选择从这里开始逛呢?这里面有一个小秘密。
南宫的摊位摆放呢还是比较有规矩的,靠近东北面的摊位都是书摊,你能想见的书籍(除了孩子上学的课本)基本这里都能找见,我经常购买的是一些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左右的书,不论类别,只看这个年代。
为什么下限只能到八十年代呢?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肯定记得一件事情,那就是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也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市面上盗版书籍大面积的爆发,而且很多不好的烂书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也就导致我这么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买旧书只买八十年代以前的。
今天好多朋友都知道晶哥主要是经营明清瓷器和家具杂项,但大家估计还忘却了一点,晶哥同时也是一个藏书之友,虽说民国以前的老书寥寥无几,但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的藏书晶哥可是攒了有上千本了,也算是有一丁点的小成就了。(喜欢书籍的朋友欢迎有空的时候来晶哥店里喝茶品书)
【作者题外话】:朋友们如果喜爱本书,请点击收藏上架,下回您再想看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同时呢希望有银票的朋友们给支持一下(当然金票更好,多多益善哦),您动动小手就是给我最大的支持,再次感谢各位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