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约了中间人,她不急着去,先去了皂角铺,大家平时用的皂角都很粗糙,而且味道也很难闻。
而她制作出来的肥皂就不一样了,不仅滑滑的,可以做成各种好看的形状,味道也可以做成很多种香味,女人一定会喜欢的。
“蜜糖,你来这干嘛?”
姜堰好奇的问道。
“进去你就知道了。”
姜蜜率先走进去,问道:“掌柜的在吗?”
立马有个中年男人小跑了出来,他见姜蜜虽然白白胖胖的,但身上穿的衣服料子还不错,应该是个有钱的。
“姑娘,准备买皂角啊?想要多少个?”
姜蜜四处看了一眼,发现屋里陈设很简单,毕竟皂角只有一种,略微有区别的,也就是外面装皂角的小匣子。
“老板,你这皂角都怎么卖的?”
“20文钱一个,当然,如果你买的多的话,我可以给你便宜一些。”
20文钱?那她的肥皂岂不是可以卖的更好,至少也得五十文,甚至一百文。
“老板,你看我这个东西怎么样?”
姜蜜把肥皂拿了出来,那老板看了看,又闻了闻,惊讶道:“你这个东西和我的皂角很像啊,不过好像比我的香很多,你这是什么东西?”
“我这个和你的差不多,也可以用来洗头洗澡,不过洗的更干净,也更香,你要不要从我这里进货,卖一卖试试行情呢?”
掌柜的一看姜蜜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来推荐自己的货的,立马换了一张脸。
“胡说八道,我怎么没有见过这个东西?谁知道用了会怎么样,万一死人了怎么办?你买不买,不买别影响我做生意。”
姜蜜知道别人最开始肯定不会轻易接受的,所以掌柜的反应也在她的预料之内。
“掌柜的,这样吧,我东西免费给你卖,挣的钱全都归你,我只想知道别人用了这个东西之后,是什么样的反应,如何?”
掌柜一脸怀疑的看着她:“万一出事了怎么办?走吧走吧,我这里只卖不买!”
姜蜜叹了口气,那她就只能去别家看看了。
这掌柜的后面估计能悔的肠子都青了。
出来之后,姜堰好奇的问道:“蜜糖,这是什么东西?”
“好东西。”姜蜜不愿多说,她和买房子的中间人约定的时间也差不多到了。
“这个房子怎么卖?”
姜蜜走到一家废弃的酒楼面前,虽然看起来破败,但是重新装好了,应该还不错。
卖房子的中间人陪笑着介绍:“这个房子看起来有点破,但是位置不错,你看这附近都是一些商铺,左边街道是集市,每日清晨都是人来人往的,热闹的很。”
话是这么说,但是姜蜜却知道,人虽然多,但都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那个钱来酒楼里吃饭,否则前任老板也不会把酒楼给卖了。
姜堰不懂得这些,兴奋的对姜蜜说道:“蜜糖,这个位置是不错,往常我和爹经常来赶集,这里人确实很多。”
姜蜜不理会自己这个傻大哥,她虽然有钱,但也不愿意当冤大头,以前的穷日子过多了,她当然深知钱来的不易。
“看着是这样,但是有几个人会来酒楼吃饭呢?大家都去小饭馆或者小摊上买着吃,这样的酒楼一看就贵。”
那中间人没想到姜蜜一个女流之辈,居然还懂得这些,看来是不好糊弄了。
“这位姑娘说的没错,也怪咱们蜀山县太穷了,要是开隔壁的邻水县,生意肯定比咱们这里好。”
姜蜜当然清楚,凡事要一步一步的来,虽然蜀山县的人穷,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淳朴的,就由她来带领大家一起把日子过好起来吧!
“没关系,就这个酒楼了,你之前说的价格是不可能的了,毕竟你也说了,是因为这里生意不好,恐怕除了我,也没有人愿意买了吧?”
中间人叹了口气:“那你开个价吧,只要不太低,这老板都可以接受,他们拿了钱就要搬离蜀山县,去邻水县生活了。”
姜蜜也没有使劲砍价,她折了八成,让原先那老板稍微赚了一笔。
“别担心,我们蜀山县一定会发展的比邻水县还要好,估计他以后都会想搬回来的。”
中间人完全没有把姜蜜的话听进去,他摇了摇头,根本就不相信,不过一年后他愕然发现,姜蜜说的一切都实现了。
房子买了下来之后,她也不着急走,还想在镇上买个院子给爹娘住。
姜堰道:“爹娘在乡下住惯了,而且离地也近,你让他们搬过来,他们还不一定愿意呢。”
姜蜜也知道,不过以后他们去了更好的地方,姜成和姜母肯定要跟着一起的。
“留着以后住也行,反正有钱了买地产准没有差,房子就在这里也跑不了,而且以后酒楼开起来了,你和大嫂也可以住在这里。”
姜堰心情复杂,姜蜜给他买了酒楼,他已经很感激了,居然还要给他们买宅子,他身为大哥,心里无比的惭愧。
他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酒楼给经营好了,不说挣大钱,起码不能让姜蜜白花了钱和心血。
刚回到家,姜母就追着问怎么样,一听说姜母不光买了酒楼,还买了个宅子,惊得眼睛都瞪大了。
“我滴个乖乖,这辈子还没在镇上住过呢,得花不少钱呢吧?”
姜蜜靠在姜母肩上撒着娇:“没多少钱,等空闲了,咱们一家子都搬去镇上住。”
姜母一拍大腿:“那咋成?地里还种着那么多的红薯,不管了?镇上多远啊,还是住家里方便,还习惯。”
姜蜜就知道姜母会这样说。
“有工人呢,用不着你们来亲自干,到时候你们只管享福就行了。”
苏引弟竖着耳朵听着,听到姜蜜又在镇上买了宅子,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三郎,我听到你妹妹说,她在镇上买了宅子了。”
姜志不以为意:“她想买,买就是了。”
苏引弟鼓动着他:“你和二哥都在镇上上学呢,如果住在宅子里,不是更方便?”